據媒體報導,不少APP在用戶購買服務時,對於自動續費沒有明確提示,有的甚至默認勾選,當用戶想要取消時則困難重重。網民認為,填平自動續費「黑洞」,須讓法律發揮威力,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廣大公眾積極維權外,還需要各級消協擔當作為,同時採取公益訴訟等手段,倒逼商家敬畏消費者權益。
「APP自動續費『黑洞』該堵住了。」網民「陳廣江」稱,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在信用時代加速到來、公民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信用應成為商家的生命和靈魂,若APP運營商抱著僥倖心理髮不義之財,肆意違反市場交易最基本、最重要的誠信原則,將消費者合法權益棄之不顧,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網民「江德斌」表示,APP運營者應改變短視思維,不要盲目追求短期收入,不要採取非法手段導流、吸粉,應主動遵守法律、市場競爭規則,合規經營,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把消費選項放在顯著位置上,讓消費者自己決定付費方式,清清白白賺錢,方能走得更遠。
網民「夏振彬」認為,從過往經驗來看,治理APP的各種套路,不下一番力氣撼動不了一些APP的厚臉皮。而加大力度,就是要「重」,重拳出擊,用雷霆手段。此外,要對規則細化再細化,對會員付費的相關宣傳、字號、位置、取消設置等都做出明確要求。
還有網民指出,填平自動續費「黑洞」亟須公益訴訟發力。網民「張濤」表示,消費者個體力量有限,與商家較真難免勢單力薄,公益訴訟則可以改變消費者的弱勢地位,倒逼商家敬畏消費者權益。讓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成為一種常態,商家任何違規行為都可能被訴至公堂,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類似自動續費這樣的消費陷阱自然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