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5月22日刊
關於草履蟲的那些事
本期封面所示為在共焦顯微鏡下看到的結合在一起的一對草履蟲細胞:O-交配型細胞經改造表達螢光標記的纖毛蛋白,O-型和E-型細胞都以「TAP952 anti-monoglycylated」微管蛋白抗體來裝飾。原生動物草履蟲在大部分情況下通過「二分裂」進行無性繁殖,但在某些條件下將會進行有性生殖。1937年發現了兩個交配型E和O,但交配型的母方遺傳的分子基礎只是現在才得到闡釋。Eric Meyer及同事通過「第四雙小核草履蟲」發現,交配型E取決於跨膜蛋白mtA的表達,默認交配型O是在發育過程中由mtA啟動子被scnRNAs的切除決定的。scnRNAs是一類小『scan』RNA,它們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通過識別和切除可轉座的元素來重新編程草履蟲的基因組。涉及另一不同基因mtB的一個相似的切換機制在該草履蟲的一個姐妹物種P. septaurelia中是獨立演化形成的,說明scnRNA通道的功能改變也許是草履蟲不同狀態的跨帶表觀遺傳的一個普遍機制。
《科學》,5月23日刊
抗議人類不平等
本期封面圖片展示的是一個婦女背著孩子在車流中乞討。在「佔領」運動中,全世界數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社會與經濟的不平等。研究人員正努力梳理許多國家不平等性急劇增長的原因和影響。通過分析「世界頂級收入資料庫」的數據,研究人員披露,在20世紀之交的時候,歐洲人比美國人經歷了更多財富及不平等,但那個趨勢在21世紀之交發生了逆轉,研究人員還解釋了戰爭、經濟蕭條及其他全球性事件是如何影響這一變化的。另外,不斷增長的大學教育費用在工業化國家中正對「其他99%的人」產生嚴重影響。例如,在美國,大多數人與「1%的精英」之間已經存在著很大差距,但作者提出,對認知技能或那些需要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之間的分歧正在工薪階層中製造更多的不平等。
《國家科學院院刊》,5月27日刊
研究揭示布氏錐蟲遺傳秘密
圖片是一種寄生性原蟲——布氏錐蟲——與紅血球纏繞在一起。Felix Schnarwiler及其同事發現,布氏錐蟲的單線粒體基因組的遺傳取決於一種β-barrel線粒體外膜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是線粒體DNA和鞭毛底部物理連接的組成部分。
(唐鳳)
《中國科學報》 (2014-05-30 第2版 一周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