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之異方差性問題,如何解決?

2021-01-11 SPSSAU

在計量經濟學中,一些情況下會出現異方差問題,嚴重的異方差問題會影響模型估計和模型檢驗等,因而在OLS回歸時需要對其進行檢驗,如果出現異方差問題需要進行對應處理。

異方差性的檢測方法

1、殘差圖

通過繪製殘差圖,將殘差項分別與模型的自變量X或者因變量Y,作散點圖,查看散點是否有明顯的規律性。

殘差圖

通常存在異方差時,散點圖會呈現出自變量X值越大,殘差項越大/越小的分布規律。如上圖中散點圖呈現出這樣的規律性,說明模型具有異方差性。

2、white檢驗

懷特檢驗是最常用於檢驗異方差的方法。SPSSAU中會自動輸出懷特檢驗結果。

3、BP檢驗

除此之外,也可用BP檢驗結果判斷,SPSSAU中會自動輸出此結果。如果BP結果與white檢驗結果出現矛盾,建議以懷特檢驗結果為準。

通過案例能夠能清楚地說明,下面是關於工資的影響因素的OLS回歸分析。共涉及四個因素分別是起始工資、性別、受僱月數和受教育年限。採用OLS回歸,得到如下結果:

SPSSAU操作頁面
OLS回歸分析結果

由上圖可得到起始工資、受僱時間、受教育時間對當前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

但根據異方差檢驗結果顯示,White檢驗和BP檢驗均呈現拒絕原假設(P<0.05)(原假設為模型沒有異方差),說明模型存在異方差問題需要解決。

異方差性處理方法

解決異方差問題一般有三種辦法,分別是數據處理(取對數)、Robust穩健標準誤回歸和FGLS法;三種辦法可以同時使用去解決異方差問題。

1. 對原數據做對數處理

針對連續且大於0的原始自變量X和因變量Y,進行取自然對數(或10為底對數)操作,如果是定類數據則不處理。

取對數可以將原始數據的大小進行『壓縮』,這樣會減少異方差問題。事實上多數研究時默認就進行此步驟處理。負數不能直接取對數,如果數據中有負數,研究人員可考慮先對小於0的負數,先取其絕對值再求對數,然後加上負數符號。

SPSSAU→數據處理→生成變量
對除『性別』的其他變量進行對數處理

2. 使用Robust穩健標準誤回歸

這種研究方法是當前最為流行也最為有效的處理辦法。在SPSSAU中分析時,勾選上『robust穩健標準誤』即可。當然,以上兩種方法可以結合使用,即先對數據取對數,然後進行Robuust穩健標準誤回歸:

SPSSAU-分析頁面

3. FGLS回歸

FGLS是這樣的一類思路,即對於殘差值越大的點,給予越小的權重,從而解決異方差問題,FGLS回歸事實上一系列數據處理的過程。從分析上看,它依然還是使用OLS回歸方法進行。具體操作方法請參考SPSSAU幫助手冊。

其他說明

1. 如果是取對數操作,特別需要注意原始數據中負數不能直接取對數,如果數據中有負數,研究人員可考慮先對小於0的負數,先取其絕對值再求對數,然後加上負數符號。

2. Robuust穩健標準誤回歸不會輸出white檢驗和BP檢驗,Robust穩健標準誤回歸即是最終結果。

相關焦點

  • 三分鐘看完計量經濟學!
    1,異方差性問題:特徵:無偏,一致但標準差偏誤。檢測方法:圖示法,Park與Gleiser檢驗法,Goldfeld-Quandt檢驗法,White檢驗法--用WLS修正異方差2,序列相關性問題:特徵:無偏,一致,但檢驗不可靠,預測無效。
  • 計量經濟學中的「條件」與「無條件」
    情況下 條件方差 vs 無條件方差如果期望是尋找隨機變量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趨勢),方差則為對此中心位置的偏離程度之度量。連續型隨機變量 在上文的條件分布圖示中,較為矮胖之分布的方差較大,而較為高瘦之分布的方差較小,故存在 「條件異方差」(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常簡稱 「異方差」。仍以數據集 auto.dta 為例,考察變量 weight 的(無條件)方差與條件方差。
  • 【學習記·第31期】單因素、雙因素方差分析VS協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能夠解決t檢驗、z檢驗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對統計學和行為科學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因此方差分析的關鍵步驟檢驗以Fisher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其對統計學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學習方差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方差分析的假定條件。當前提條件滿足時,自變量均方和誤差均方的比值是呈分布的。
  • 計量模型好壞的評價標準,經濟研究如是說
    例如,計量經濟學中廣為採用的 Granger 因果關係檢驗就是從變量之間的預測關係來檢驗因果關係。如何定義因果效應並進行有效識別則成為可信性革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討論的核心話題。我們認為,對於描述性建模工作,模型結果的相關背景或者可能原因的闡述是有必要的,但不能過度推廣甚至是錯誤推廣其經濟含義。  (二) 因果關係識別方法的新近發展  對因果關係的推斷是經濟學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在非實驗條件下進行因果關係的有效識別又是難之又難。然而,這一事實並不排斥我們科學地進行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可能性,追求更為明確、透明化的識別策略則是努力的目標。
  • 計量經濟學術語(下)
    微數缺測性(Micronumerosity):由Arthur Goldberger 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以描述容量樣本較小時計量經濟學估計量的性質。    最小方差無偏估計量(Minimum Variance Unbiased Estimator):在所有的無偏估計量中方差最小的那個估計量。
  • 異質性與異方差的區別
    異質性和異方差都帶一個「異」字,英文前綴也相同——異質性是Heterogeneity,異方差是 Heteroskedasticity,但其含義有很大不同
  • 日本留學讀研:直考經濟學,該如何準備數學?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直考經濟學時,該如何有針對性地準備數學方面的知識。1. 心理準備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經濟學中的數學到底難不難?數學知識是作為解題的手段,放在經濟學的問題中,所以難度更沒有想像的大。2.
  • 北大經濟學博士張川川:經濟學實證分析方法與論文寫作經驗分享會...
    、發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國際貿易和實證金融等)使用最為廣泛的計量分析方法:工具變量方法(IV)、倍差法(DID)、斷點回歸方法(RD)、面板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經濟學實證論文寫作的基本流程和要點。
  • 計量經濟學助力公共政策優化
    圍繞計量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的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多位該領域學者。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在政策出臺之前往往也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對其進行戰略層面的模擬分析。而隨著計量經濟學前沿理論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政策模擬和評估進行較為準確的「科學實驗」成為可能。  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王維國認為,新技術的發展對於計量經濟學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一是推動從因果識別到預測。
  • 方差-協方差法VaR計量模型選擇
    同時,VaR方法經過不斷發展,現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根據不同情況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具體模型選擇的問題。     VaR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歷史模擬法、Monte Carlo模擬法、方差—協方差方法(分析方法),這三種方法基本思想不同,各有優缺點。本文所研究的是實踐中最常用的方差—協方差方法。
  • 2018年自學考試計量經濟學知識點(4)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29、方差非齊性:經典線性回歸分析的一個基本假定就是回歸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的方差為常數,稱為方差齊性假定或同方差性假定。如果回歸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的方差不是常數,則稱隨機誤差項的方差非齊性或為異方差。異方差主要存在於橫截面數據中。存在異方差性將導致的後果:1.參數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計雖然是無偏的,但卻是非有效的。2.參數估計量的方差估計量是有偏的,這將導致參數的假設檢驗也是非有效的。
  • 如何通過adf檢驗判斷單整_adf檢驗 - CSDN
    這就是時間序列中出現的偽回歸問題,解決方法很簡單,除了通過變量的具體含義判斷,還可以在模型中加入時間參數t,這樣就可以消除偽回歸的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恩格爾的「有條件的異方差自回歸模型(ARCH模型)」就作為「現代經濟學前沿」被詳細地介紹到國內;格蘭傑在譜分析(經濟周期分析)、因果分析、經濟預測、協整等方面的開拓性貢獻也早為人們所熟知。不僅如此,他們的理論和方法已經在我國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中被廣泛地應用。
  • SPSS加權線性回歸案例實踐,解決異方差問題
    線性回歸時要求殘差方差齊次,通俗理解為所有的觀測數據在計算過程中具有相同的貢獻。但是實踐中有時候會出現殘差方差不齊的情況,此時普通最小二乘法不再適用。 通常來說,此類情況可以使用加權的最二乘法(WLS)擬合線性回歸模型。WLS會降低具有較大方差的觀測數據對分析過程的影響。
  • 方差分析時方差不齊次怎麼辦?
    各處理條件下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總體、樣本方差相同即方差齊次,這是方差分析兩個極其重要的前提條件。此處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不滿足正態性,或者方差不齊時怎麼辦?今天小兵給讀者夥伴們精選兩篇文章來解答這個問題。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你用錯了!↑點擊上方文章標題,閱讀原文。
  • 方差分析常見問題匯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本文以SPSSAU系統為例,針對方差分析的常見問題進行匯總說明。關於方差分析的分析思路及相關操作可閱讀連結文章:SPSSAU:全流程總結方差分析,只看這篇就夠了。①問題一:t檢驗與方差分析的區別?t檢驗只能進行兩組之間的比較,當分析項X組別超過兩組時,應使用方差分析。②問題二:方差分析是否需要滿足正態性?方差檢驗一般需要進行正態性檢驗,但方差檢驗對數據的正態性的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只要數據近似正態即可接受。如果數據嚴重不正態,則可使用非參數檢驗。
  • 離散程度的度量:異眾比率、四分位差和標準差
    本期我們要講與之對應的三個數:異眾比率、四分位差、標準差。它們反映的是各變量值遠離其中心值的程度。或者說,反映出眾數、中位數、平均數能不能代表一組數據。數據的離散程度越大,集中數值對該組數據的代表性就越差;離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 王群勇教授《給小白的計量入門課》答疑分享
    >缺失值問題的處理一般如下:如果樣本量足夠大,可以考慮刪除;在對數據不進行刪除的情況下,缺失值問題的處理方法:(1) 均值插補。 異方差問題可以直接修正標準誤,使用xtreg y x1 x2, fe vce(robust)。 當你面板數據時間維度t比較長的,要做單位根檢驗,避免出現偽回歸問題。
  • spss方差齊性檢驗 - CSDN
    單因素方差分析為檢驗某一個因子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察變量有顯著差異。一、前提條件:1.正態性。2.獨立性。3.方差齊性。方差齊性為最重要的檢驗條件,若方差不齊時不能做方差分析。4.因變量為連續變量。5.自變量為分類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