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經濟學博士張川川:經濟學實證分析方法與論文寫作經驗分享會...

2021-01-10 網易

2020-09-27 16:05:56 來源: 學術星球

舉報

  一、講座簡介

  結合具體案例和STATA軟體操作介紹目前在應用微觀研究領域(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國際貿易和實證金融等)使用最為廣泛的計量分析方法:工具變量方法(IV)、倍差法(DID)、斷點回歸方法(RD)、面板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經濟學實證論文寫作的基本流程和要點。

  分為計量經濟學實證方法與論文寫作暨Stata計量經濟分析高級應用兩大模塊,經濟學實證方法與論文寫作訓練模塊為網絡直播;Stata計量分析與高級應用模塊為網絡視頻錄播(免費贈送),上述課程均可在線回看。

  二、參加對象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等社會學科及社科類專業從事定量學術相關研究、想利用微觀調查數據進行研究的資深教師、研究生和學者;以及其他對Stata計量統計與分析感興趣的科研人員。

  三、主講專家

  張川川,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員、世界銀行總部研究顧問。近五年來在American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Demography, Health Economic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等國際權威刊物和《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國內頂級刊物發表中英文論文40餘篇;研究成果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金融研究》年度最佳論文獎;主持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社科規劃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擔任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的匿名評審專家。

  四、時間安排

  經濟學實證分析與論文寫作班:10月3~5日 (直播)

  五、課程特點與目標

  1、本課程採用「典型案例分析+軟體實操+實戰練習精品工作坊」在線教學模式,從應用案例入手講解知識點,避免繁瑣的數學公式,介紹目前在應用研究領域使用最為廣泛的計量分析方法;用簡潔易懂的語言講述理論方法同時進行實際數據分析演示;不僅適合零基礎的初學者,也適合經驗較為豐富的操作者 ;

  2、通過本次學習,學員能夠掌握模型的核心思想、模型設定的技巧、模型必要的檢驗、模型的穩健性分析,掌握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核心方法及Stata軟體操作,完成複雜的數據處理並完成寫作;全面了解常用模型的思路、原理和建模方法,全面構建起計量經濟學框架和模型思路;通過精講經典論文的實證分析過程,幫助學員領會並掌握實證分析與論文寫作的精髓;

  3、提供全部教學課件、實驗數據、編程操作步驟,do文檔,每個模塊均設置動手實踐環節以協助學員解決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協助教師開展相關課程教學、科研與論文寫作;創建學員技術討論群,方便學員在培訓過程及後期的技術討論、疑問解答及與講師的長期交流;

  六、經濟學實證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大綱(網絡直播)

  1.經濟學研究過程與論文寫作

  a) 什麼是經濟學研究?

  b) 如何選題?

  c) 文獻檢索

  d) 研究假說的提出和檢驗

  e) 常用方法和資料庫介紹

  f) 論文的寫作、投稿和發表

  2.實證方法導論:OLS與內生性問題

  a) 微觀實證分析的核心:從相關性到因果性

  b) OLS方法: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

  c) OLS估計的經典問題

  i. 異方差和聚類標準誤

  ii. 多重共線

  iii. 數據缺失和樣本選擇問題

  d) 圍繞OLS方法的一些其他常見問題

  i. 虛擬變量和線性概率模型

  ii. 模型形式(對數、平方項、交互項)

  iii. 什麼是調節效應(異質性分析)和中介效應(機制分析)?

  iv. 內生性問題:遺漏變量、測量誤差和反向因果

  3.STATA 軟體基本技能

  a) 熟悉STATA軟體

  b) STATA編程:do文件編輯器

  c) 使用STATA進行數據清理

  d) 使用STATA作圖和進行回歸分析

  i. 使用STATA繪製圖形

  ii. 常見計量回歸模型的估計

  iii. 圖表的保存和輸出

  4.工具變量方法(IV)

  a) 傳統IV方法:

  i. 模型假設

  ii. 模型設定

  iii. 模型的估計

  b) 現代IV方法:局域平均處理效應(LATE)

  i. 分析框架和識別假設

  ii. IV估計結果的解讀

  c) IV方法應用實例

  i. 使用STATA軟體進行工具變量估計

  5.斷點回歸方法(RD)

  a) RD思想和方法演進

  b) 精準斷點(Sharp RD)

  c) 模糊斷點(Fuzzy RD)

  d) RD分析的一般步驟

  e) RD方法應用實例

  i. 使用STATA軟體進行RD估計

  6.面板數據分析方法(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模型)、雙重差分和三重差分

  a) 面板數據分析方法及其在STATA軟體中的實現:

  i. 固定效應模型(FE)和隨機效應模型(RE)

  b) 經典DID模型:假設、參數估計和有效性檢驗

  c) DID模型的拓展

  i. 橫截面數據情況下的DID估計

  ii. 動態DID估計

  iii. 三重差分

  d) DID方法與固定效應估計(FE)、一階差分估計(FD)的聯繫和區別

  e) DID方法應用實例

  i. 使用STATA軟體進行DID估計

  7.交流研討與培訓考核(10月6日上午,自由選擇參加)

  七、Stata計量分析方法與高級應用課程大綱(贈送課程)

  1. Stata模型管理與CFPS數據處理

  1.1 Stata語法與指令

  1.2 數據導入與導出

  1.3 文件合併

  1.4 Do文件和程序控制

  1.5 CFPS數據處理方法

  2. 回歸方法

  2.1 線性最小二乘法的因果解釋

  2.2 計量模型的內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2.3 非線性模型與參數解釋

  2.4 虛擬變量、交互項與分組回歸

  2.5 回歸方法常見誤區與解答

  3. 因果推斷與匹配法

  3.1 因果Rubin模型與反事實

  3.2 隨機試驗與自然實驗

  3.3 協變量匹配

  3.4 傾向得分匹配

  3.5 匹配與回歸

  4. 工具變量估計

  4.1 內生性

  4.2 工具變量

  4.3 兩階段最小二乘法

  4.4 工具變量的有效性

  4.5 如何選擇工具變量

  5. 面板數據與雙重差分法

  5.1 面板數據

  5.2 固定效應、隨機效應、差分估計、相關的隨機效應

  5.3 雙重差分法

  5.4 動態面板的差分GMM估計與系統GMM估計

  6. 斷點設計

  6.1 斷點設計

  6.2 精確斷點設計

  6.3 斷點設計的檢驗(連續性檢驗、操縱檢驗、安慰劑檢驗)

  6.4 模糊斷點設計

  7. 空間計量分析方法

  7.1 空間計量模型的設定

  7.2 空間權數矩陣

  7.3 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

  7.4 社會交互效應(同行效應)模型

  備註:此錄播課程為天津南開大學王群勇老師主講,共20課時。

  八、費用標準

  參會費為3980元/人(含全部課程回看費,支持微信綁定公務卡網絡掃碼轉帳、小鵝通在線支付或銀行公對公轉帳,可提供正式會議通知及增值稅報銷紙質發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大經院講座 | 「Nature中的經濟學以及優秀論文寫作技巧」
    北大經院講座 | 「Nature中的經濟學以及優秀論文寫作技巧」 2020-09-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吳建峰:一個有趣問題的經濟學敘事
    提出研究問題之後,就要進入經濟學的分析階段了。首先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理論的基礎,即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框架。在理論基礎上,我們得出需要測試或者驗證的假設。經濟學實證分析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識別因果關係。識別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挑戰。對於經濟學者來說,要通過選擇和創新實證策略來糾正各種因素導致的估計偏誤。
  • 《實證論文寫作八講》新書首發
    01內容簡介本書從實證論文「是什麼「出發,在「功能—動作—對象」的框架下探討和剖析了實證研究與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全書共分為八講,其中第一講和第八講是本書的緒論和尾章,其餘六講分別對應了實證論文的六個核心組成部分,即摘要、引言、文獻綜述、研究設計、實證分析和結語。
  • 2019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結果揭曉 每篇論文資助經費10萬元
    」(原中國經濟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由當代經濟學基金會設立。該項目宗旨是激勵和資助有志於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創新貢獻的中國高校經濟學優秀博士畢業生,在學術前沿領域潛心研究、為經濟科學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該項目每年資助一次,每次最多資助10位青年學者,每位「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獲得者資助經費10萬元人民幣。
  • 【分享】最全論文寫作要點及實證研究訣竅
    不要寫出這樣的抽象句子「我分析了企業經理薪酬數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結果」。你要詳細解釋這些主要結論具體是什麼。 提煉出一個核心貢獻需要深思熟慮。有時你會覺得很痛心,因為必須忍痛割愛捨棄很多內容。但一旦提煉出了核心貢獻,你就能更好地把握論文,使論文專注於這一貢獻,從而有助於讀者迅速抓住文章的精髓。
  • 不會寫實證論文?看完你就懂了!
    一篇嚴謹的經濟學論文,一般需要三個基本的要素:視點(Perspective),參照(Benchmark),以及分析方法 (Analytical Tool)(錢穎一,2002)。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實證研究,對於學習計量經濟學的人而言,要寫一篇有實證研究的計量經濟學論文或報告時,選題、建立計量模型、選擇計量方法等至關重要。
  • 研究生實證論文寫作進階之路!
    不過,即使如此,有些研究生在進行實證論文寫作時,仍存在著實證論文不像實證論文、實證論文不是實證論文的錯誤,而實證論文寫作的進階之路包含實證論文像實證論文、實證論文是實證論文與此實證論文優於彼實證論文三個階段。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經濟學必須通俗易懂嗎?
    記得我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培訓中心」(也稱福特班)學習期間,對經濟機制設計的文章感到深奧難懂,就問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任課教授,需要多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看得懂?他簡單回答說,5年。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他是指必須經過經濟學博士學習階段(在美國,大約為5年)的系統訓練,才能看得懂所學專業的學術論文。
  • 中國經濟學研究向何處去
    甘犁:現在從老師到博士,到碩士,到本科,做的都是一樣的,數據一拿來就做回歸,如果分析是正的就正說,負的就負說,然後就寫政策建議了。我覺得這是範式出現了問題,我稱它是「新八股」。理論還是實證?孫寧:每一個好的實證研究背後,都應該有強的理論支持甘老師所講的階段確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好的數據才能發現問題,我們希望搞實證的經濟學家儘可能的發現更多有趣的問題,我們在後面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說到理論,大家想到的就是它非常抽象,都是用數學研究。事實上理論也沒有那麼可怕,其實有的理論非常接地氣。
  • 樊綱:中國經濟學研究應更重理論內容本身,不可過分量化分析
    他表示,我國經濟學研究當前存在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等問題,在期刊發表的評審中,應更重視理論內容本身,而不是過分注重量化分析。樊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經濟學專業核心期刊整理及論文檢索下載
    本文整理的經濟學專業期刊全部為核心期刊,論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所有期刊來自掌橋科研,瀏覽查詢下載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91102經濟研究導刊收錄信息:CHSSCD CSTPCDISSN:1673-291X CN:23-1533
  • 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結果揭曉,資助金額共100萬元人民幣
    該項目每年資助一次,每次資助10位青年學者,每位入選者將獲得資助經費10萬元人民幣,後續資助其4萬元人民幣出版博士論文。自2016年開辦以來,已舉辦五屆,評選出50位優秀青年學者。他們從中國大陸、港澳臺84所高校的153所經濟學相關院系中脫穎而出。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209場 | 學生專場二(勞動-健康經濟學工作坊)
    之後,該研究分析了其作用機制,發現主要的作用途徑是母親懷孕期間的營養不良和壓力。侯曼麒的研究通過DID法評估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對醫療費用的影響。藥品分開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的藥品零加成政策。研究發現,該改革使得實驗組藥費顯著下降,但對住院總費用沒有影響。該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穩健性檢驗和異質性分析。
  • 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暨學術討論會在上海...
    倡導博士生做論文之前要多思多想,論文發表之後也要不斷接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創新問題研究 著眼未來發展  會議公布了2020年博士創新項目入選名單,並舉行了獲得2019年、2020年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
  • 【夏令營】第六屆實驗經濟學暑期夏令營通知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是以教育實驗經濟學和科學影響評估研究為主的科研教學機構,是中國實驗經濟學學科的創建者和開拓者, 率先在國內倡導使用田野實驗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影響評估。 二、人才培養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採用國際前沿的學術與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碩博士研究生的成長和發展構築良好平臺。第一,紮實學生的學科基礎。
  • 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新冠大流行與疫情經濟學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數以億計人口擺脫貧困並分享到經濟現代化福利,然而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和氣候變化進程,也派生新人獸共患病等新發傳染病發生頻率和風險上升危險。上述背景下,國際流行病學界、公共衛生部門及相關國際機構對傳染病疫情研究和防控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對傳染病流行的經濟分析得到長足發展,推動了疫情經濟學學科創建過程。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記得我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培訓中心」(也稱福特班)學習期間,對經濟機制設計的文章感到深奧難懂,就問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任課教授,需要多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看得懂?他簡單回答說,5年。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他是指必須經過經濟學博士學習階段(在美國,大約為5年)的系統訓練,才能看得懂所學專業的學術論文。
  • 樊綱:更加重視「理論假說」的提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發表了題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的主旨演講。樊綱首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成就,指出中國經濟學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經濟學熱點問題爭鳴
    第一,經濟學是否要強調數理模型分析。經濟學自獨立成為一門社會科學以來,其研究範式、研究方法歷經演變。數學公式和數理模型作為經濟思想的一種載體和表達方式,學者對其褒貶不一。杜麗群和程俊霞在《經濟學方法論的歷史演進與人工智慧時代發展趨向》(《新視野》2020年第5期)中指出,人工智慧將成為經濟思想和方法論發展的又一次契機,使經濟學的推理方法可以容納更多因子,包含更複雜的關係、更廣闊的角度、更多樣的目標,新的實證研究範式(數據分析—研究總結—檢驗預測)將成為經濟學方法論的主要演進方向。
  • 洪永淼: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因此,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即沒有經過系統專門訓練的經濟學家,就沒有辦法看懂經濟學期刊的學術論文。這種現象,與物理學等其他自然科學是類似或一樣的。如果要求經濟學必須通俗易懂,首先必須將分析工具或方法簡化,這樣就沒有辦法對複雜的經濟系統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而只能停留於事物的表面現象,不能深入了解規律本質及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