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更加重視「理論假說」的提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

2021-01-09 總財

2020年12月11日,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 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舉行。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發表了題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的主旨演講。

樊綱首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成就,指出中國經濟學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經濟學研究的數理模型、計量分析、文獻索引日趨規範,學術評價體系、期刊、職稱評審評定製度逐步完善,國內國際的高水平成果不斷湧現。與此同時,所出現的問題也「與國際同步」,比如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期刊內容過度專門化等方面的問題。

樊綱引用阿克洛夫所批判的「擱置之罪」,指出經濟學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因為相較之其他「軟科學」,可以進行數理推導與計量分析,從而更類似於「硬科學」。由於在期刊發表、職稱評定、學術成果審查過程中,編輯和評審人普遍偏好於「硬科學」的方法,使得研究者出於論文發表可能性的考量,傾向於選擇可以實證的題目進行分析,從而導致重要和複雜問題的研究被擱置。例如沒有經濟學家能夠預測出金融危機的發生,主流經濟學成果也沒能預測出中國如今取得的成就,以及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

樊綱呼籲經濟學界研究者共同努力。在經濟學期刊論文評審過程中,要適當轉換偏好和傾向,更加重視問題本身的重要性,重視理論內容的創新,尊重靈活多樣化的論證方法,鼓勵新理論假說的提出,關注複雜問題的系統分析。在經濟學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區分博士論文和期刊發表,博士論文要堅持較為全面的評審規範,從文獻回顧、理論模型到計量分析,打牢專業「基本功」。但對於期刊發表的評審,則不一定用博士論文的評判標準,而是更重視理論內容本身,而不是過分注重量化分析。

樊綱在總結髮言中提出,中國經濟學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是要放棄高水平的學術標準,而是應增進研究對現實的指導意義,使得經濟學研究與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緊密相連,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經濟學人才。

相關焦點

  • 樊綱:中國經濟學研究應更重理論內容本身,不可過分量化分析
    在近日於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樊綱發表了題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的主旨演講。
  • 從經濟學的拍賣理論推測中國誰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都從事數學化經濟學研究,因此,他們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是很老的年紀了。一、拍賣理論是兩名頂級學家研究出來的經濟學理論羅伯特·威爾遜,先後獲得哈佛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美國經濟學家,現為史丹福大學教授。威爾遜博士是石油、通信和電力行業的拍賣設計和競價策略以及創新定價方案設計的主要貢獻者。
  •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經濟理論創新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經濟理論創新 2019年09月18日 09:13 來源:《學術月刊》2019年第3期 作者:黃少安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經濟理論創新,是指對既有經濟學理論產生重大衝擊
  • 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原標題: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緣起   眾所周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的發展經濟學,並非誕生於發展中國家,而是在西方發達國家萌發、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的。這一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基本取向:以發達國家為參照系,俯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現實,提出從落後走向發達的各種發展戰略。早期的結構主義分析思路和後來的新古典主義分析思路,都持這種研究心態,區別在於,前者基於發展中國家市場發育不完善的事實,強調以非常規的方式「追趕」發達國家,後者則強調「政府失靈」,主張遵循市場之道來向發達國家趨同。
  • 經濟學理論五個前沿問題
    近日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辦了「《中國經濟觀察》論壇: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研討會」,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陳寶生出席了會議。經濟學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共1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致詞,副主任韓保江主持。論壇就經濟學理論的幾個重大前沿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 夏斌:「中國奇蹟」——一個經濟學人對理論創新的思考
    有的偏重求證、發展馬克思經濟學(如程恩富、張宇、馬豔等),有的偏重於德國歷史學派、國家經濟學(如何新、高德步等),有的偏重於奧地利學派(如張維迎、馮興元等),有的偏重於轉軌、過渡經濟學(如樊綱、張宇燕等),有的偏重於新制度經濟學(如張五常、盛洪等),有的偏重於演化動態經濟學或演化經濟學綜合(如賈根良、楊虎濤等),有的偏重於創新複雜科學經濟學(如陳平、沈華嵩等),有的偏重於創新結構經濟學當然從思想流派淵源看
  • 經濟學諾獎得主泰勒:專門研究反常現象,提出心理帳戶理論
    這一發現對他日後的研究創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隨後的許多研究都是運用預期理論中的價值函數替代傳統經濟學中的效用函數來進行研究,從而取得豐碩成果的。但塞勒大部分創新反常行為研究成果卻並沒有立即公開發表,這是因為塞勒學術觀點認為經濟主體實際選擇行為與主流經濟學所做的預測不一致,而主流經濟學理論認為塞勒學術觀點對系統性中不一致現象的解釋力極其有限。
  •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波普的「科學知識證偽主義模式」第一次強調了人類的創造本能作為科學研究的一個環節的重要性,能動的猜想在科學理論發展中佔有主導地位,一切觀察和實驗都為一定思想所滲透,成為更加自覺的有目的的探索。實際上,從證偽主義的思想中我們不難發現,證偽主義繼承了實證主義的主要原則———證實原則,雖然證偽主義一再強調假說來自自由創造,但是它卻否定不了實際觀察的經驗或問題對自由創造的激發作用,因而留下了經驗主義的痕跡。
  • 系統思維和全息視角下的經濟學理論創新
    除了《螺網理論》以外,他還出版有傳記評論《精神生活的孤獨圖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00年圖說》、詩文集《春天的翅膀》等圖書,還參與編撰過《創意經濟學》、《個人財務策劃》、《國際學術期刊運作實務》、《廣東省公安志》等
  • 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比較
    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比較方法論的差異,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範會計有一些差異。規範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繫的。哲學中的實證理論是實證會計理論方法論的基礎。規範會計理論比較重視規律和理論的邏輯思維,注重價值判斷。實證會計理論提倡實用主義,提倡從經驗中創造理論。從辯證的角度看兩種理論強調的內容不同。   2.研究內容的差異。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從宏觀角度,看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
    12月13日,由億歐主辦的「2017億歐創新者年會暨第3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在中國大飯店隆重開幕。峰會現場,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宜信創始人、CEO唐寧,麥當勞副總裁張帆,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等100多位嘉賓出席此次大會。此外,大會現場吸引了近300多家媒體參與報導。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做了《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主題演講。
  • ACM計算經濟學會議現場速報:偏理論的學術會議,如今開始擁抱應用...
    計算經濟學會議,是計算經濟學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會議,由 ACM 特殊興趣學組 SIGecon 於 1999 年主辦,至今已經走過了 18 年。作為國內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圖靈獎獲得者,姚院士在算法理論創新、密碼學基礎及量子計算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次參加 ACM EC 17,姚院士作為獨立作者,做了題為《Dominant-Strategy versus Bayesian Multi-item Auctions: Maximum Revenue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ison》的報告。
  • 保護規範理論:學術、司法的互動與接納
    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法律部負責人龍非介紹,保護規範理論是從主觀公權利理論演變而來的,在我國這套理論還不成熟,也沒有完全體系化地去研究;規範保護的標準是由法解釋學的體系來支撐,目前也不完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成協中認為,保護規範理論適用的哲學前提是主觀主義、個人主義,而我國實體法上,價值取向上必然整體更加側重公共利益,要從中解釋出具有保護個人利益的取向,存在很大困難。
  • 一文洞悉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師徒提出的「拍賣理論」
    02拍賣理論走出學術象牙塔的標誌性事件是1993年的美國無線電頻譜牌照的拍賣。當時柯林頓總統要求聯邦通信委員會在一年以內製定出「頻譜牌照」這種新生事物的拍賣方案,並開始實施拍賣。該拍賣設計是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二人榮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原因。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中的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其中的「新拍賣形式」指的就是同步增價多輪拍賣。
  • 「新科諾獎得主」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大佬、曾經的「學術...
    在學術生涯中,塞勒常年被視作學術叛徒,他的研究常年得不到學術同儕的認可,甚至往往得到的是知名期刊的否定。但回顧他的學術生涯和個人生活,塞勒一面堅守自己的學術觀點,一面以樂觀態度示人,不啻為一個「老頑童」。「離經叛道」的諾獎得主塞勒希望能探索人類不合乎經濟理性假定的各種行為,他提出的行為經濟學也改變了社會科學。
  • 改進拍賣理論「斯坦福師徒」摘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國際
    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本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表彰他們對通過創新的拍賣理論,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 諾獎緣何青睞應用經濟學理論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R·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B·威爾遜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米爾格羅姆是博弈論專家,同時是史丹福大學雪萊和倫納德·伊利人文和科學院教授,尤其擅長拍賣理論和定價策略。威爾遜是傑出的管理學教授,研究成果豐富,以對管理科學和商業經濟學的貢獻而聞名。早在幾年前,這兩位經濟學家就已經是業界猜測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
  • 想像力、知識使命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創新
    簡言之,公共管理學想像力乃是一種綜合運用鏡像開發、融合以及對照等方式或機制來尋求對公共管理的當下現實、實踐或認知活動進行超越的思維活動和創新能力。人文社會科學中的諸多學科,包括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人類學以及法學等皆有其獨特的學術想像力。正是基於這種學術想像力,一門學科才有理由宣稱「像某某學一樣思考」。在公共管理學界,學者已逐步覺察到想像力的意義。
  • 打通軍事理論創新「最後一公裡」
    要點提示  對研究對象處於「月朦朧、鳥朦朧」的認識階段,要想提出新理論,猶如盲目地向一個看不見的靶標射擊一樣,不僅要浪費大量子彈,而且即使擊中了靶心也無從知曉。  為什麼軍事理論創新難以突出重圍?就在於沒有將知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區分開,沒能將知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得理論創新鏈條斷裂。
  • 金融危機顛覆「有效市場假說」
    一場金融海嘯加上其餘波引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除了為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帶來了重大傷害外,不少傳統經濟學的殿堂級理論均受到衝擊挑戰。近期《華爾街日報》就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學大反思這一題目,訪問了幾位著名的金融及經濟學學者,當中「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的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