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比較

2020-11-28 中華會計網校

  一、差異比較

  1.方法論的差異。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比較方法論的差異,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範會計有一些差異。規範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繫的。哲學中的實證理論是實證會計理論方法論的基礎。規範會計理論比較重視規律和理論的邏輯思維,注重價值判斷。實證會計理論提倡實用主義,提倡從經驗中創造理論。從辯證的角度看兩種理論強調的內容不同。

  2.研究內容的差異。規範會計理論對會計實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得出會計基本概念,再把這些概念推導分析,最終得出會計準則。這些準則被企業採用,形成一套會計政策來指導會計實務。實證會計理論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運用公司理財理論,去研究會計和資本市場的行為,並討論會計信息對資本市場有哪些作用。第二個階段研究的側重點在指導會計實務,也就是實證研究會計事項。從研究內容分析,規範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比較完整,內在邏輯性很強。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是案例,所以比較有說服力。

  3.從會計本質上兩者存在一定差異。規範會計理論通過對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從邏輯的角度指出最優化的會計實務應該是什麼,從而實現會計實物的規範化。它的研究路徑是在前提的基礎上推論。研究方法是歸納法和演繹法。實證研究討論會計是什麼。研究路徑是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推論。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實證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說主要以觀察和實驗的結果的依據,不帶有個人主觀去分析和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

  4.比較一下兩者的研究作用。規範會計的研究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可以對理論命題進行進一步的論證。這樣可在實踐檢驗理論前,預先檢驗理論使其更具有邏輯性。第二個方面規範會計可以用理論來解釋現有的會計理論和會計行為。第三方面規範會計可以檢驗已有的會計理論,從而發現錯誤和內在矛盾。實證會計研究作用也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實證會計主要檢驗規範會計的前提是否現實有效。檢驗以後,認同或反對規範會計的研究成果。其次,就是用實證理論解釋會計實務,主要分析了目前所有會計實務程序以及會計實物方法差異的原因。對未觀察的會計現象或以觀察但未進行數據搜集與分析的會計現象做出解釋。實證會計是對現實的研究,告訴人們能做什麼,而不是應該做什麼。最後實證會計引入了大量理論拓寬了會計理論的研究範圍。

  二、優缺點的比較

  1.規範會計的優劣勢。規範會計的優勢之一是研究方法成熟。歸納法和演繹法作為規範會計的研究方法有很長的一段發展歷史,已經是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法了。演繹法是一種很有邏輯性的研究方法。規範會計研究可以在實際驗證理論前,對理論命題進行邏輯性的驗證。同時也可以對已有的理論進行檢驗,有助於及早發現理論中的錯誤以及內部矛盾。這對理論論證具有重要意義。

  規範會計的優勢之二是可以很好的發展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規範會計是為了會計實務的優質化和規範化,並儘可能超越現有的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以便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但是規範會計也有一些系統性缺陷。首先是方法論的缺陷。主要是忽略了對假設和前提的檢驗。所以很多假設都沒有經過驗證,不能稱其為理論。在這種假設基礎上得出的理論也往往不切實際,欠缺實際意義。如果這些假設本身是錯誤的,那麼在此假設上得出的理論也是錯誤的。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缺欠,歸納法和演繹法都注重定性分析,不注重定量分析。單一的定量分析是無法表明事務間的區別和聯繫的。如果研究變量很多的話,定性分析就更加不科學了。規範會計忽視研究會計主體的行為,也不計會計信息的經濟後果。只是將不同利益的集團當成一個整體是不夠的。最後規範會計得出的結果有濃重的個人觀點,沒有經驗驗證,而有種閉門造車的感覺。

  2.實證會計的優劣勢。首先實證會計的研究方法比較科學。主要是因為結合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數據時主要用定性的方法進行邏輯分析。驗證假設時,主要用定量的方法,使得出的結論更準確更科學。其次實證會計研究結合了會計實務很有實踐意義。實證會計研究不但解釋了現有的會計實務,而且對那些未觀察和已發生但未經過數據分析的會計現象進行解釋。最後s實證會計研究注重研究會計主體行為和主體行為的動機。而且引入了很多經濟學研究成果,從而拓展了會計理論研究範圍。實證會計把企業看成各種契約關係的結合體。並大量分析了各種利益集團為保護自身利益面對會計準則時的態度。得出了很多規範會計研究不能得出的結論。

  但是實證會計也存在很多局限性的地方。首先是實證研究所用的現象和事實非常有限,在證明普遍論題上就存在一定的概率性。實證會計重視定量化和模型化,忽視了一些次要因素,導致研究的系統性不強。另外實證會計不應該完全排除價值判斷,這樣很不合理。因為會計研究者是經紀人不能完全避免個人喜好的幹擾。最後,實證會計比規範會計在時間上有滯後性。實證會計總是在樣本數據充足的時候才建立數學模型,這樣往往是在會計準則公布後的若干年,有很嚴重的滯後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規範會計和實證會計要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才能更科學有效的發展會計理論。規範研究的研究成果必須依靠實證研究才能得以驗證。規範研究的結論可以為實證研究提供基礎和前提。撇開一方,單獨研究是不明智的。所以兩者的支持者不應在對峙,又互相承認彼此的價值。結合兩者才是會計理論發展的大趨勢。

相關焦點

  •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摘要:文章就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展開述評。首先闡釋了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概念,然後對當代哲學觀點做出評述。在此基礎上,對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進行分析。
  • 規範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從對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名稱考辨入手,對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主要特點(優點和缺點)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並得出了兩者需要互補的必要性;然後探討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互補的可能性,隨後作出筆者的六點小結;接著對規範—實證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進行比較並指出其在會計準則制定中的應用;最後筆者對在我國進行多樣化的會計理論研究提出三點建議
  • 實證會計理論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論
    摘要:以驗證為中心的實證會計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從瓦茨和齊默爾曼關於實證會計的性質和目的等方面的表述不難發現,他們深受工具主義的影響,用有用性來衡量會計理論的優劣。
  • 西方會計理論演進:基本階段與主要成果
    2.會計理論研究的方法運用上逐漸趨於規範化   20世紀60年代之前,學者們倡導以演繹法替代歸納法並將描述性會計理論轉變為規範性會計理論,即強調會計理論研究應當在確定會計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既定的會計假設推導出會計理論體系;20世紀60年代以後,則倡導用實證研究方法代替規範研究方法;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西方會計學者也有了對實證研究方法的質疑;到了21世紀,西方會計研究界也嘗試尋求超越實證研究方法的其它研究方法
  • 統計檢驗: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核心
    一、統計檢驗與實證會計研究方法之關係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為認清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特點,我們不妨先把它和傳統的規範會計作一考察對比。實證會計理論是一套關於會計「是什麼」的系統知識體系,目的在於揭示會計現象的內在規律性,從而為解釋現行會計實務和預測未來會計實務提供理論依據。  規範會計研究的這種作法自有其道理。因為對現實進行抽象是一切科學研究的起點。具體的會計實務成千上萬,它們雖能幫助我們增加對會計的親切感,但如果不作抽象,系統的會計知識就不可能形成。概念的抽象能夠彌補行知的不足。這可以視為一個普遍的規律。
  • 會計研究方法的探究
    實證會計研究將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視為各種「契約關係」的結合體,對各種利益集團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而對會計準則呈現出的態度行為進行了大量的經驗分析,得出了許多規範會計研究所不能認識的有益結論。   (三)實證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往往以偏概全,時效性差   實證研究方法往往使用有限的事實和現象去證明普遍命題,因而其研究結果不可避免地具有概率或偶然性。
  • 淺談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國內學者對我國證券市場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具有弱式有效市場特徵,還不具有半強式有效市場特徵,正處於向半強式有效市場轉變的過程中。   二、會計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分析   國內有關學者就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也已經進行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總結相關學者的研究,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
  • 公允價值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
    上述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更多地表現在估值有用性上,已有公允價值實證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其價值相關性就是明證,即檢驗股票價格(或股價的變化)與特定的會計數字間的關係,而其中的會計盈餘及其組成部分對投資者的有用性又是主要研究方向。
  • 會計術語中英雙語對照:會計與會計理論
    會計 accounting 決策人 Decision Maker 投資人 Investor 股東 Shareholder 債權人 Creditor
  • 會計碩士論文題目選題熱點推薦
    (4)結構完整,選題最好能結合學科理論知識和模型,注重問題導向和動物醫學語言的應用,不然論文口水話連篇;但切記炫技,整高大上的題目,應用複雜的動物醫學模型,不顧是否能收集到個案實證資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數相仿,不要本科、碩士論文選博士論文做參考,因為博士細節過多論證更充分,沒宏觀駕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節字數,會多寫一兩萬字。
  • 論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的邏輯關係
    因此,若想確切地解釋這一現象,進而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有必要從會計理論的構建方式及會計假設的性質入手,弄清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之間的邏輯關係。正如產權理論的創始人科斯(Ronaled Coace)在其著名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所說:「過去,經濟理論一直未能清楚地陳述假設,經濟學家們在建立一種理論時常常忽略對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考察,以至於由於缺乏對理論所依賴的假設的了解而產生誤解和不必要的爭論。」然而,對會計這樣一個信息系統進行理論概括時,到底應以假設為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還是應以目標為邏輯起點,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
  • 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一定意義上說,會計模式就是人們在會計活動中,就各種方案制定的選擇標準和會計人員的行為規範,而這些方案的選擇和行為規範的制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  二、影響會計準則的因素分析  1、政府干預  政府干預為會計準則提供了選擇空間並影響了會計準則變遷的進程和方式,政府干預可能有助於準則變遷,也可能起到根本性的壓製作用。
  • 國內外基本會計準則比較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概述  我國的會計準則分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主要對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和會計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則性的規定,為具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定的制定提供基本架構。具體會計準則則根據基本會計準則的要求,就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及其程序作出具體規定。
  • 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分析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由於經濟事項和會計自身的不確定性,在一定可選擇空間下的會計選擇行為是客觀存在的,甚至是必要的。因此,本文的討論都是在合法、合規或者合理的前提下,對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進行分析。  一、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動機分析  會計學界對企業會計選擇行為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實證會計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以後,得到了很多富有啟發意義的結論。
  • 開題報告:會計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由此我們看到,我國會計規範中關于謹慎性原則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基礎是不確定性,所處理的是「可能發生」的事項。  (二)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項,特別是費用和損失,在會計上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是「合理核算」,對可能發生的費用、負債既不視而不見,又不計提秘密準備。而對「合理」的判斷則事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 電子商務會計基本假設研究
    摘要:結合目前電子商務會計研究誤區,從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幾個方面對電子商務會計基本假設進行初步的探討。由此提出筆者的觀點,電子商務會計理論依然必須是建立在傳統會計理論基礎上,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正和完善。為傳統會計理論地位的鞏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 會計畢業論文寫作需要多久?有哪些技巧?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三大要求(一) 應用性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應出自於會計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順利通過探究、總結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實務操作,找到新問題、探究新現象、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然後再運用於會計實踐階段中,指導會計人員及企業管理者的實際工作,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經濟與管理活動
  • 沒有會計經驗,怎樣才能成功得到會計工作?
    當時我也是學過會計理論,考過從業證書,但是沒有做帳經驗;去應聘會計的時候,收穫打擊無數。但是後來成功入職一家上市公司,薪資幾乎翻番。很多小夥伴們是有會計基礎理論的,有從業證書(現在從業資格證取消了,現在需要初級會計職稱起步),但是沒做過帳,面試總受打擊;如果小夥伴能把這篇文章看完,我感覺你70%能找到工作,如果您有什麼好的面試成功的方法就在下面留言吧,我們互相學習,總結經驗今天打算寫一篇幫忙解決沒有豐富的做帳經驗或者經驗不足,但是又想應聘會計工作
  • 中外比較|EDF解讀碳交易會計規定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財政部正式印發《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通過規範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會計處理,為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全國碳市場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美國環保協會(EDF)積極支持《暫行規定》的發布並發表系列文章,通過新舊對比、中外比較,系統分析這一「規定」對即將全面啟動的全國碳市場的貢獻作用及對未來即將出臺的規章制度的影響,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首篇:EDF解讀碳交易會計規定 | 變與不變)。
  • 會計畢業論文選題原則與寫作技巧
    一、會計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一) 會計畢業論文——科學性會計畢業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以會計科學理論和科研實踐為基礎,採取嚴謹的態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結論。論文要立論客觀、論據可靠充分、論證嚴密有力。(二) 會計畢業論文——創新性會計畢業論文要求有自己的見解,可以是在會計理論研究及會計實踐等方面解決了前人長期沒有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以及提出了具有科學依據的新觀點或新的理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