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比較|EDF解讀碳交易會計規定

2020-12-07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財政部正式印發《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通過規範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會計處理,為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全國碳市場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美國環保協會(EDF)積極支持《暫行規定》的發布並發表系列文章,通過新舊對比、中外比較,系統分析這一「規定」對即將全面啟動的全國碳市場的貢獻作用及對未來即將出臺的規章制度的影響,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首篇:EDF解讀碳交易會計規定 | 變與不變)。目前,無論是歐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EU ETS)還是美國的區域性碳市場,都沒有形成關於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處理的統一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以下簡稱IASB)會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下簡稱FASB)一直致力於研究並制定關於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處理準則,並且成立了專門的「汙染定價機制(Pollutant Pricing Mechanism)」項目組推進開展相關工作。本文將從碳排放權會計確認、計量以及對財務報表影響等方面,對比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準則和《暫行規定》,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碳交易會計準則的政策建議——從長期來看,建議參考國際經驗,要求重點排放企業在實際排放超過持有配額時確認負債,並且對免費分配的配額進行會計確認,同時運用公允價值代替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計量,從而提高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性,助力企業進行及時和有效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和碳資產管理,並為逐步開發碳排放配額的金融屬性(例如碳資產抵質押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EDF將於近期推出碳會計規定解讀系列第三篇,總結歐盟碳市場相關經驗,探討碳排放權交易稅務處理辦法,並結合《暫行規定》提出政策建議。

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準則發展的歷史進程

IASB下屬的財務報告解釋委員會(IFRIC)於2004年正式發布了碳排放權總量與交易體系下的會計確認和計量準則(見表1)。但是,歐洲財務報告諮詢小組(EFRAG)認為IFRIC3規定的碳排放權相關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屬性與財務報告基礎不一致;且IFRIC3中將碳排放權確認為收益,遭到了控排企業的強烈反對。因此,IASB在2005年撤銷了IFRIC3指南。

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以下簡稱FERC)在1993年針對排汙權的會計確認原則、計量依據和報告內容等相關問題公布了文件,但是由於無法解決歷史成本模式下企業免費獲得排放權的會計處理問題而被撤銷。FASB在2003年推出EITIF03-14草案,嘗試建立以總量控制為特徵的碳排放交易會計核算體系,但最終由於該草案與當時的基本會計準則之間存在嚴重衝突而擱淺。

在此之後,IASB再次將碳排放權交易納入理事會的議事日程並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下簡稱FASB)進行聯合研究,雖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但IASB和FASB在配額與負債的計量應保持一致,且應在初始及後續計量中採用公允價值模式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國際經驗總結及對比

會計科目設置

國際上對於將碳排放配額確認為「資產」已基本形成了統一意見,但是對於對應的資產大類下的具體分類並未明確,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即無形資產、金融資產和存貨(見表2)。

無形資產——IASB IFRIC3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以下簡稱IETA)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EU ETS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EU ETS企業選擇將碳排放權以無形資產的方式進行計量。但是,以無形資產計量碳排放權配額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於碳排放配額有一定的金融屬性和流動性,以無形資產科目計量不能準確對交易或投資的碳排放配額進行準確的會計處理。此外,碳排放權與我們所熟知的無形資產(如商標權、專利權等)賦予企業在特定領域一定的權利不同,碳排放權配額並不是賦予企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而是一種許可或免受超限額排放懲罰的一種形式。鑑於此,IASB在其2015年「碳排放權交易」項目的討論文件中提出,在無形資產科目下單獨設計一個子科目用來確認和計量碳排放權配額並開發一個區別於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的新的會計計量方法,目前該項研究尚未取得研究結果。

金融資產——英國會計準則第13號(FRS 13)

IASB明確指出,碳排放權配額不符合IFRS關於金融工具的定義:首先,碳排放權配額的本質不是權益工具;其次,碳排放權配額本身並不代表具有現金收益,或者可以獲得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權益;第三,碳排放權交易配額不是衍生品,不要求初始投資也不會在未來的某個約定時點交割。目前在EU-ETS中,雖然EUAs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受歐盟金融市場法規(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MiFID)的規範和約束,但歐盟委員會已特別說明這並不意味著EUAs可以在進行會計核算被認定為金融資產。

存貨——FERC觀點

根據存貨的定義,「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有形資產」,碳排放權配額的本質屬性並不符合存貨的定義:首先,碳排放權配額與存貨的有形資產要求不符;其次,存貨定義中提到的有形資產針對的是企業以出售經營產品為目的而需要持有的各類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等,但是多數企業持有碳排放配額主要是以履約為目的,而不是以出售為目的。

對比

《暫行規定》中明確指出設置「1489碳排放權資產」科目並且期末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流動資產」項目下列示,並沒有將碳排放權配額歸類於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三種科目中:

相較於 「無形資產」,「流動資產」大類進一步體現了碳排放配額的流動性;

相較於「金融資產」,「流動資產」弱化了碳排放配額的金融屬性,有利於在全國碳市場建設初期降低企業進行交易和履約的複雜程度,強調了配額的政策工具定位。

相較於「存貨」,「其他流動資產」的設定更貼近碳排放配額可用於交易、履約而並非用於企業產品生產的特性。

帳務處理

EU ETS計量方法總結

IASB在2015年6月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項目討論文件中,對目前EU ETS企業三種碳排放會計計量方法從初始確認、後續計量以及負債處理等三方面進行了總結和橫向比較(見表3)。

對比

方法一和方法二與《暫定規定》的對比。方法一、二的帳務處理原則和方法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別在於排放負債計量方式,與2019《暫定規定》相關內容對比發現主要差異點如下:

免費分配配額帳務處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重點排放企業通過政府免費分配等方式無償取得的配額不做帳務處理,而方法一、二中則將免費獲得的配額按照注登系統籤發日當天的市場價格確認為無形資產,並同時確認為政府補助(遞延收入)。

購買及出售配額的帳務處理。在配額購入時點的帳務處理方面,《暫行規定》和方法一、二原則相同,即按照實際購入成本借記資產。其主要差別在於方法一要求對在出售以及履約時按照公允價值對企業所持有的配額進行計量並按照差額計提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暫行規定》則強調按照歷史成本進行計量。

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暫行規定》並不要求企業由於碳排放進行任何負債的確認,而方法一、二要求在企業實際排放發生時即確認對應的負債,同時攤銷政府補助並確認排放的費用,帳務處理較為複雜。•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及帳務處理。根據《暫行規定》的相關內容,對於出售免費配額的所得將直接通過「營業外收入」進入利潤表,而方法一、二則是首先通過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確認以及政府補助攤銷等相關調整再進而影響利潤表。

方法三與《暫定規定》的對比。方法三的主要特點在於期初對政府免費分配的配額記為表外業務,不進行帳務處理(因為免費分配的配額成本為0),而只對購買的配額按照實際支付價格入帳,在這一點上與《暫行規定》原則基本一致。主要差異在於:•在企業實際碳排放量超過持有的配額時在資產負債表中將超過部分確認為負債(與2016年《徵求意見稿》原則相同)。

分析和建議

從會計科目的設置來看,《暫行規定》將碳排放配額初步歸類於「其他流動資產」而並沒有參考目前國際上主流的科目設置方式(例如無形資產),這一規定較為符合我國碳交易的發展現狀和碳排放配額的屬性,突出強調了碳排放配額作為可交易資產的流動性,並且新設置「1489碳排放權資產」科目,為今後根據碳市場發展做出該項目下相關規定的補充和調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考慮到不同區域碳市場在未來進行連結的可能性以及我國航空企業未來可能參與到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建議碳市場主管部門及財政部根據碳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與IASB及相關單位對接並參與討論和研究,明確碳排放配額的資產分類。從帳務處理的角度來看,關鍵差異在於以下三點:一是是否將企業的實際排放或者超額排放確認為企業當期的負債;二是是否對免費分配的配額進行帳務處理;三是是否參照當期配額公允價值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

由於全國碳市場建設和運營還處於初期階段,重點排放企業內部對於參與碳交易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設計和管理體系,因此企業定期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預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負債的計量存在一定的困難,會給企業運營增加負擔並降低其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但在長期來看要求重點排放企業定期(例如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對實際排放進行核算並在超額排放時確認負債將有利於其進行及時和有效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和碳資產管理,也是有利於市場透明度的提升。

隨著全國碳市場覆蓋範圍的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活躍程度也將進一步上升,為了進一步明確碳市場價格形成對於企業運營和項目投資的影響,應借鑑國際經驗對免費分配的配額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明確其價值,同時為逐步開發碳排放配額的金融屬性(例如碳資產抵質押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達到一定的市場活躍度時,應進一步考慮運用公允價值(當期市場價格)代替歷史成本在配額交易以及履約等時點對企業所持有的配額及負債進行計量,從而提升企業對於碳市場的關注度以及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同時有利於真實碳價的發現,有助於提升市場的公平性。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國內外基本會計準則比較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概述  我國的會計準則分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主要對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和會計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則性的規定,為具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定的制定提供基本架構。具體會計準則則根據基本會計準則的要求,就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及其程序作出具體規定。
  • 【深度】進入最後衝刺的全國碳市場還有哪些問題?
    記得三年前澳大利亞辦碳市場的時候,大家都在投資碳減排產品,突然有一天澳大利亞政府說,我們不搞碳市場了。最不靠譜的是政府,他突然說我不做了,構建五年多的碳市場的研究,一套一套的計算方法、配額分配、交易機制、交易所……所有的東西都歸零。  (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因為這個市場是政府規定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把它維護好,維護好就要維護它的信用。
  • 規範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圖恩曾作過一個簡明扼要而又比較全面的對比分析〔4〕,即:  實證是手段事實現實描述真或假精神的問題解釋分析規範應該目的價值理想規定好或壞心靈的問題評價政策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區分涉及語言形態、研究領域、內容性質和作用特徵等多個方面,如果具體到會計理論研究中來,多數會計學者首肯實證會計研究主要回答會計「是」什麼,認為進行實證會計研究時應該超脫或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考慮建立會計信息系統運行之中的會計處理程序之間關係的規律
  • 央行:我國碳市場存在金融化程度低等問題 應鼓勵機構參與市場交易
    截至2019年末,碳市場累計籌資逾780億美元,資金用途主要用於支持能效提升、低碳交通、弱勢群體等。發達國家碳市場在運行過程中,金融機構參與日益廣泛,交易所作用不斷增大,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種日益豐富。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場每年交易規模超過600億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品種是碳期貨,年交易額佔1/3。新冠肺炎疫情對碳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 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比較
    一、差異比較   1.方法論的差異。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比較方法論的差異,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範會計有一些差異。規範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繫的。
  • 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因素分析
    2、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益成本比  會計是一種降低交易費用的制度安排,在會計的制度變遷過程中,更應該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會計國際化能夠降低交易參與各方的交易費用,減少各國重複制定準則所需的費用,降低國際證券市場的監管、協調等費用。但是,會計國際化對於經濟不發達、市場基礎較差的國家或地區來說,可能就是一種負擔,因會計國際化導致巨大的轉換成本。
  • 新準則體系下的會計職業判斷空間
    企業的會計信息應包括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至於「重要性的程度」新準則沒有規定,筆者認為可以參照註冊會計師審計的重要性的量度來判斷。( 4)謹慎性。企業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也是對企業提供真實會計信息的客觀要求,包括計提減值準備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是謹慎性的運用。
  • 關於合同能源管理的會計處理
    無論選擇其中哪一種會計模式,一旦選擇就應當成為節能服務公司的一項會計政策,應當一貫地運用於所有同類或類似交易的會計處理,不得隨意變更(但一般理解,租賃模式比較適合於在後續合同期間無需發生大額後續服務成本的項目)。對於租賃模式,應注意區分該租賃的性質是融資租賃還是經營租賃;對於BOT模式,要注意區分所形成的是金融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思考
    (二)成員帳戶設置的特殊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中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帳戶。通過成員帳戶可以體現出社員與合作社之間的經濟、權益、生產交易等關係,因此管理成員帳戶是合作社財會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
  • 淺析新會計準則對銀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計量和確認》。與現行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比較,新會計準則在資產、負債、權益項目的定義、分類、確認和計量等方面存在較多差異。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來源:中國能源報日前,中國大陸首批引進的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氣)交易達成,濟南能源集團下屬濟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3027元/噸的均價成功拍得3000噸碳中和LNG,確保今冬應急調峰供應充足,成交量為競拍量計劃的一半
  • 企業三表解讀—會計6要素和偉大的會計恆等式
    在《財務體系》《老闆利潤管控》《財務軍團》等課程中講過,會計的6個要素是構成帳務體系和報表的基本基石,它的偉大性以及所蘊含的哲理很耐人尋味,這六個要素構成了一個「恆等式」,這個「恆等式」決定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和邏輯關係。因此我把會計的6個基本要素的關係概括為「偉大的恆等式」。可見這個恆等式在財務體系中的重要性。
  • 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有關情況
    《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於今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今天,我們邀請到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謝華生做客天津政務網,為我們解讀《管理辦法》的有關情況。謝局長,您好!謝華生:主持人好,網民朋友們大家好!主持人:謝局長,首先請您介紹出臺《管理辦法》的背景和意義好嗎?謝華生:好的。
  • 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何建坤:2011年,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要求,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6月底,7個試點碳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等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成交量突破3.3億噸,累計成交金額約71億元,企業履約率保持較高水平,形成了要素完善、特點突出、初具規模的地方碳市場。
  • 碳排放交易
    有的規則具有強制性,如《議定書》便是碳市場的最重要強制性規則之一,《議定書》規定了《公約》附件一國家(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量化減排指標;即在2008~2012年間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減5.2%。
  • 國際會計準則第18號--收入
    該勞務可僅限於一個會計期間,也可跨越多個會計期間。某些勞務合同與建築合同直接相關,如項目經理和建築師所提供的勞務。由這些合同所產生的收入不在本號準則中涉及,而應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第11號建築合同所規定的對建築合同的要求來處理。
  • 淺談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雖然股票投資的盈虧是由投資人依據其意志並通過交易體現出來的,表面上看交易行為是投資盈虧的原因,但投資人投資意志的形成不僅取決於股價的市場水平,更有賴於通過對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以體現出來的股票價值的判定。
  • 如何正確理解關於商品交易的禁止性規定
    解讀國發[2011]38號、國辦發[2012]37號文件  但是2007年版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對「變相期貨交易」的界定不能有效指導實踐認定工作,存在嚴重缺陷,即特點羅列式的規定在邏輯上不能周延,沒有性質概括式的規定加以補充,既容易被規避,又容易被僵化理解或運用。鑑於這些缺陷,實踐中一些非法期貨交易平臺將保證金提高至20%,輕而易舉的使其交易合法化。若要徹底解決非法期貨交易問題,須從立法層面對非法期貨交易做出明確的規定。
  • 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分析
    表外科目是商業銀行會計所特有的一類會計科目。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或有資產、或有負債應在表外科目核算」。同時指出,「對業務上使用的重要憑證或尚未起用的有價證券,金融企業也應設置表外科目進行登記,企業可視情況進行複式或單式記帳」。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銀行一般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設置表外科目,主要有再貼現、轉貼現、應付承兌匯票、應收未收利息等科目。表外科目核算的項目不進入會計報表予以披露。
  • 國際航協推出全新碳抵消交易工具
    據介紹,這一系統是首個與國際航協清算所(ICH)整合的集中式實時市場,用於結算碳抵消交易資金。國際航協清算所確保ACE可以提供一個無縫安全的結算系統,從而保證碳信用額的支付和交付。捷藍航空是第一家在ACE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航空公司。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表示,航空公司需要一個可靠工具來實時獲取高質量的碳信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