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會計理論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論

2020-12-04 中華會計網校

  摘要:以驗證為中心的實證會計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從瓦茨和齊默爾曼關於實證會計的性質和目的等方面的表述不難發現,他們深受工具主義的影響,用有用性來衡量會計理論的優劣。

  關鍵詞:實證會計;方法論

  湯云為,趙春光(2001)將廣義的實證會計研究稱為經驗會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方法:實驗室實驗、實地試驗、實地研究或案例研究、調查研究、和檔案研究,所研究的領域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的各個方面。實證會計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必要研究實證會計理論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論等基本內容。

  一、實證會計理論性質

  實證會計理論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那麼。首先就必須了解科學的定義。科學是一個方法的集合,也是一個態度的集合,它堅持精確性、一致性、客觀性和可重複性。這些方法產生於有目的地為消除主觀性、偏見和隨機因素影響而構成的規則,簡單地說,這些規則用於提高科學結論的信度(蓋伊,2004)。科學方法是一種運用抽象嚴謹的思維方式。系統地觀察。歸納我們身邊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從而產生累積性的知識。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應該建立在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驗證上。也就是說,知識的科學化是建立在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推理及實證考察的相互衝擊上。因此,會計知識的科學化,也要有以推理為中心的分析性會計學及以驗證為中心的實證會計學(洪劍峭、李志文,2005)。實證會計研究中的科學強調的是客觀和忠實地反映會計現象,而不是指哪一種方法是科學的。

  事實和理論科學是一個與我們發現和積累的事實直接相關的方法和態度的集合。事實暗指一定程度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事實(或觀察到的現象本身)如果沒有被組織、概括和簡化,對於會計研究的價值是有限的。事實和現象是理論產生的源泉。更簡單地說,理論就是主要為概括和解釋現象的相關陳述的集臺。理論必須得到驗證。實證會計理論的特點就是接受會計事實的檢驗。

  許多理論比其他的理論更為有用是因為一些理論並沒有很好地反映事實。反映所有重要的事實僅僅是滿足好理論的條件之一。最有用的理論是那些不僅用於解釋現象,而且用於預測事件的理論。相比較而言,更好地符合事實的理論會產生更為準確的預測。因而,理論通常是一個陳述或一個相關陳述的集合。它的主要功能是概括、簡化、組織和解釋現象,並允許對與一系列現象相關的事件進行預測。實證會計的研究結論是可能的而不是確定的陳述。它接受一定程度的疑問,具有一定水平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要想完整把握實證會計理論,還必須理解模型。模型就像一個圖形或藍圖,它代表事情是怎樣的和可能應該是什麼樣的。模型可能非常明確和具體,它往往包括或來源於理論。相應地,像理論一樣,模型應該依據它是否有用而不是它是否正確進行判斷(蓋伊,2004)。實證會計理論的功能無疑也是要解釋和預測會計事實,這也是會計理論的有用性。而且大多數的會計理論僅是暫時被接受。

  總而言之,可以把實證會計理論理解為對會計現象之間因果關係的發現和解釋以及把這種因果關係推廣到更大範圍的會計現象空間進行驗證以產生預測能力。

  二、實證會計理論的目的

  作為實證會計的領軍人物,瓦茨和齊默爾曼認為會計理論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解釋是指為觀察到的實務提供理由。預測則是指會計理論應能預測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它們包括那些已經發生,但尚未收集到與其相關的系統證據的現象。他們把Polncere、Popper和Hempel的觀點運用到會計中。他們提出理論由兩個部分組成:假定(包括變量定義和變量之間的邏輯聯繫)和一系列本質性假設。假定、定義和邏輯是用來組織、分析和理解所研究的經驗性現象的,而假設則是從分析中派生的預測。不論是否正式地予以說明,研究人員都必定要做出一些假定。研究人員所設立的假設可能十分簡單,所使用的邏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數學形式;這些假定、邏輯和假設甚至不一定在論文中予以說明。但是在進行經驗性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必定要遵循這些步驟。因為他們必須利用這些假設和理論來搜集證據(瓦茨,齊默爾曼,1999)。瓦茨和齊默爾曼明確地提出會計理論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而且他們認為實證會計就是用經驗性現象來驗證假設。

  瓦茨和齊默爾曼同時也提出了檢驗理論成功的標準。他們認為無法找到能夠解釋和預測所有會計現象的理論,其原因在於理論是對現實的茼化,而現實世界錯綜複雜、日新月異(瓦茨、齊默爾曼,1999)。這種抽象的過程必然會忽略會計現象的一些關鍵特徵。這可能會給會計理論帶來一些偏差。

  如果完美的理論不存在,那麼對不完善的理論進行選擇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理論對使用者的價值。在選擇理論時,使用者還應考慮建立預測理論的成本。理論的預測價值在於解釋為什麼我們並不拋棄一種帶有諸多預測誤差的理論。在會計上,理論家對理論的選擇往往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即理論解釋現象的直觀感染力、理論解釋和預測現象的範圍以及預測對使用者的效用。相互競爭理論之所以產生是由於理論並非十全十美。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驗證理論的假設。即把它與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對比。如果假設與現象相一致,它便得到確證(瓦茨、齊默爾曼,1999)。由此可見瓦茨和齊默爾曼認為實證會計理論是無法證明其正確或錯誤的。但這並不影響會計理論的發展。如果會計理論能夠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那麼會計理論就是有用的,他們用「有用性」來衡量會計理論的優劣。

  三、實證會計理論的方法論

  事實上,從瓦茨和齊默爾曼一系列的文章中可以發現他們和Friedman均採用了工具主義的觀點。Friedman認為,一切政策性結論必然依賴做某事而不做某事會造成各種結果的預測,預測必須間接或直接地建立在實證經濟學基礎上,當然,理論可看成一組重要假說,評判經濟理論正確與否依賴於它「解釋」同種經濟現象的預測能力,只有實際證據才能證明理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更恰當地講,或嘗試性地「接受為」有效理論,或加以「拒絕」。

  工具定義是實用主義的一個分支,它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杜威在他的《哲學的改造》一文中提出關於科學知識的工具主義觀(張俊山,2003)。

  杜威認為概念、理論、體系無論如何精細,如何首尾一貫,都必須看作假說,這就足夠了。它們只能作為檢驗它們行動的基礎來接受,而不是結局。領悟這一事實就是從世界上廢除死板的教條,是認識到概念、理論和思想體系總是要通過應用而得到發展,是強化訓誡我們必須同樣注意改變它們的跡象以及對它們加以聲明的機會。它們是工具,同所有工具一樣,它們的價值不在於它們本身,而在於它們創造的結果所顯示的性能。由於工具的理論有利於高度尊重公正無私的研究,因此。同一些批評家的印象相反,它極為重視演繹方法。工具的理論只是想謹慎說明其價值所在,防止人們在錯誤的地方尋找。他認為,認識始於界定問題的特殊觀察,終於檢驗假說尋找解答的特殊觀察。

  從瓦茨和齊默爾曼關於實證會計的性質和目的等方面的表述不難發現,他們深受工具主義的影響。

  總之,實證會計理論關注對會計現象的解釋和預測,它用「有用性」來衡量會計理論的優劣。

責任編輯:冠

相關焦點

  •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摘要:文章就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展開述評。首先闡釋了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概念,然後對當代哲學觀點做出評述。在此基礎上,對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進行分析。
  • 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比較
    一、差異比較   1.方法論的差異。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比較方法論的差異,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範會計有一些差異。規範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繫的。
  • 規範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圖恩曾作過一個簡明扼要而又比較全面的對比分析〔4〕,即:  實證是手段事實現實描述真或假精神的問題解釋分析規範應該目的價值理想規定好或壞心靈的問題評價政策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區分涉及語言形態、研究領域、內容性質和作用特徵等多個方面,如果具體到會計理論研究中來,多數會計學者首肯實證會計研究主要回答會計「是」什麼,認為進行實證會計研究時應該超脫或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考慮建立會計信息系統運行之中的會計處理程序之間關係的規律
  • 會計研究方法的探究
    (二)實證研究方法緊密結合會計實務,可以考慮到會計主體的行為動機   運用實證會計研究得到的實證理論,不僅對所觀察到的會計實務提供解釋,說明現存會計實務程序、方法在應用程式上存在差異的原因;而且還對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實務和那些雖已發生但尚未通過數據搜集和分析獲得系統性證據加以證實的現象和實務提供解釋。
  • 統計檢驗: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核心
    一、統計檢驗與實證會計研究方法之關係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為認清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特點,我們不妨先把它和傳統的規範會計作一考察對比。實證會計理論是一套關於會計「是什麼」的系統知識體系,目的在於揭示會計現象的內在規律性,從而為解釋現行會計實務和預測未來會計實務提供理論依據。  規範會計研究的這種作法自有其道理。因為對現實進行抽象是一切科學研究的起點。具體的會計實務成千上萬,它們雖能幫助我們增加對會計的親切感,但如果不作抽象,系統的會計知識就不可能形成。概念的抽象能夠彌補行知的不足。這可以視為一個普遍的規律。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以工具理性思維方式為主導,以「理性經濟人」的人性假設為邏輯起點,以職業化管理、項目預算、績效評估、戰略管理、顧客至上、績效工資制為具體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尋求公共行政管理的績效化與結果的可計算性。儘管理論基礎不同,但是從方法論的視角看,其研究層面沒能跳出注重工具理性的事實層面,具有實證主義方法論特徵。
  • 科爾曼的理論和方法論傾向
    科爾曼創建的理性行動理論在方法論上主要針對主流社會學的整體方法論和結構功能主義。科爾曼認為,儘管社會科學的主要任務是解釋社會系統行動,而不是解釋個體行為,但系統行動是間接地來源於眾多的個人行動。他指出,對社會系統的解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整體方法論,另一種是個體方法論,他主張採用後者。
  • 西方會計理論演進:基本階段與主要成果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大致上呈現出兩個方面的發展特點:一是注重以演繹法代替歸納法,由描述性會計理論轉變為規範性會計理論,並且開始強調會計理論高於實踐以及對實踐指導作用的成果,主要是以AAA和AICPA為代表的下屬相關專門組織、專設委員會和專門工作組等形式對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研究所形成的一批奠基性的成果,如AAA的專門研究系列報告和AICPA的系列研究報告等;二是將實證經濟學的研究範式引進會計理論研究領域後所形成的成果
  • 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
    在《傳播學方法論引論》、《傳播學研究思辨論》以及《論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等論文中,我們對思辨與實證有一個區分,即思辨研究操作概念,實證研究操作事實。根據這個區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屬於實證範疇。那麼,在實證範疇裡,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又有何本質區別是呢?應該說這個區別不僅僅是方法上的區別,也是方法論的區別,或者說具有方法論的意義。方法論是關於方法的理論學說。我們通常在三種意義上討論方法論的問題:方法論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 公允價值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
    上述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更多地表現在估值有用性上,已有公允價值實證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其價值相關性就是明證,即檢驗股票價格(或股價的變化)與特定的會計數字間的關係,而其中的會計盈餘及其組成部分對投資者的有用性又是主要研究方向。
  • 實證政治心理研究的起源與發展
    有鑑於此,對概念的挖掘和反思也同時出現。戴維·伊斯頓在1965年出版的《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一書中,初步區分了「政治支持」的不同形式(態度或行為)、不同性質(特定性或彌散性)和不同對象(機構、體制或共同體),首開對政治態度進行結構化分析的先河。另外一支則借鑑社會學的理論成果,將「政治疏離」解構為「無力感」「無意義感」「無序感」「孤立感」。
  • 曹堂哲:公共行政學方法論流派爭論的焦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行政學方法論的爭論更為激烈,1979年羅伯特·丹哈特(Robert Denhardt)針對西蒙的理性實證方法,將批判方法論引入公共組織的研究中,引發了實證方法論和後實證方法論之間的爭論。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論激烈爭論的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公共行政方法論整合的思路。
  • 教育實證研究中綜述什麼:研究方法論的視角
    南昌 330038  內容提要:實證研究是一種方法論的分類。教育實證研究的質量提升,本質是方法論的規範,而方法論規範的源頭則是文獻綜述的規範。實證研究的文獻綜述具有三個特徵:圍繞專業性問題,有助於產生更有解釋力的新研究視角,綜述內容的豐富和邏輯一致性、論述的準確簡約。國內教育實證研究分為相對獨立的「問題綜述」和「方法論綜述」。
  • 淺談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利好組合」可以獲得正的超常收益率,「利空組合」則獲得負的超常收益,這說明中國內地股市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會計盈餘,或者說會計盈餘的傳遞效應確實存在,年報公布的盈利具有明顯的含量。   第二,無論是「利好組合」還是「利空組合」,在公布日之後均不再有明顯的超常收益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地股市對的反應明顯提高。但同時,的超前反應現象十分嚴重,在近幾年更為突出。
  • 恩格斯晚年重申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性質
    在歷史發展中,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最終起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最基本的觀點。以往的歷史理論,包括舊唯物主義的歷史理論,僅僅憑藉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去解說歷史,否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針對這種狀況,恩格斯晚年除了提出「歷史合力論」,有力地回擊了對唯物史觀的歪曲,還反覆重申唯物史觀的科學性質,以便人們能夠在理論上準確把握、在實踐上正確運用唯物史觀。在探究恩格斯晚年捍衛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貢獻時,以往學界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歷史合力論等方面,忽略了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學科性質的強調。
  •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判
    科學的人道主義基礎及其總體性近代以來的形上學體系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技術理性的張揚與實踐理性的式微致使目的與手段發生了倒置,原本作為人類自我實現手段的科學僭越成為目的本身。阿爾都塞以「科學」來指稱馬克思理論的分野,卻受到沙夫和馬爾科維奇等人的批判。
  • 考研政治知識點詳解:馬哲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本章重點、難點和需要注意劃清的理論界限本章重點、難點: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本章需要劃清的理論界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一元論與二元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和界限。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同時,實證主義強調真正的哲學應當以實證自然科學為基礎,使之成為科學的方法論與認識論,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指導。而經濟學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歸根結底是因為較之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經濟學更徹底地在理論建構和研究中貫徹了科學哲學對方法論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應用。
  • 會計碩士論文題目選題熱點推薦
    知網上有現成的論文可借鑑,單數量不可以太多,否則會被懷疑抄襲;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費時間去選題和整理宏觀思路還被老師否定,如你的題目太大不易寫深入而 pass 掉。(2)緊跟熱詞,最近幾年的社會熱點問題會讓論文顯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蘆畫瓢的參考對象。(3)貼合案例,理論型文章對動物醫學模型和軟體仿真能力要求極高,故必須貼合案例,以便於換湯不換藥,快速寫好論文。
  •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關鍵詞:實證主義;西方主流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方法論;經濟學方法;自然科學方法;困境;借用;行為科學 作者簡介:   奧地利經濟學家米賽斯指出:經濟學借用自然科學方法,忽視自然科學與人類經濟科學之間研究對象的差異,就是在用一種工程師處理無生命的物質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