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曼的理論和方法論傾向

2021-01-10 歷史蘇人說

科爾曼創建的理性行動理論在方法論上主要針對主流社會學的整體方法論和結構功能主義。科爾曼認為,儘管社會科學的主要任務是解釋社會系統行動,而不是解釋個體行為,但系統行動是間接地來源於眾多的個人行動。他指出,對社會系統的解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整體方法論,另一種是個體方法論,他主張採用後者。因為以往的整體方法論是側重「對不同系統的同一行為進行樣本分析或是對一個系統在特定時期內的不同行為進行分析」,如對各個國家的自殺率與政治變遷進行因素分析,或對某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動態分析。這種整體方法論由於忽視系統的內部層次、特別是忽視個人行動層次而缺乏解釋力,並因此受到各種微觀社會學派的攻擊。

科爾曼所主張的個體方法論是用系統的不同組成部分(如個人、群體、組織、制度)的行為來解釋系統的行為,他稱之為「系統行為的內部分析」。這種個體方法論不同於心理學和某些行為科學的個體方法論,即不是僅僅依據個人動機和傾向來解釋社會現象和人類行為,而是要考慮由個人到系統的多個層次,然後根據所要解答的具體問題來選擇令人滿意的解釋層次。因為社會系統水平的現象雖然與個人行動有關聯,「但是這種現象既非憑藉個人意願產生,也不能依據個人行動進行預測」。

另外,結構功能理論是在系統行動的層次上應用社會目的論或功能論進行解釋,這容易導致循環論證和宿命論。而理性行動理論是建立在個人行動具有目的性這一基礎上,但它對於系統行動的解釋並非僅僅以個人目的為原因,因而避開了目的論或功能論的循環論證。另一方面,以個人理性行動為基礎的多層次解釋是既考慮到個人行動的原因是要滿足個人的利益,又考慮到個人在人際交往、在群體、組織、制度中的行動是受到後者制約的,並在種種制約下選擇適當的行動方案,這就避開了宿命論和唯意志論兩個極端。

在理論視角上,理性行動理論以「理性人」為出發點,它不同於帕森斯社會行動理論的「社會人」假設,也不同於韋伯科層理論的「組織人」假設。科爾曼認為,「社會人」假設把社會規範作為理論的起點,人是社會系統中已被社會化了的元素,他只是被動地按照規範行動;同樣,「組織人」假設是側重對組織結構和角色分工的分析,個人只是像機器似地履行他的崗位職責,這種假設忽視了組織中的個人動機和利益結構。科爾曼也不贊同某些文化人類學和文化心理學的理論假設,這些理論是用人類的文化觀或價值觀來直接解釋社會現象和社會變遷,而忽略了從人的觀念到系統行動之間的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等重要元素。

理性行動理論是以「理性」(rationality)這一概念為基礎解釋廣義上具有目的性的行動,這一假設是指「對於行動者而言,不同的行動(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動者的行動原則可以表述為最大限度地獲取效益」[插圖],行動者是依據這一原則在不同的行動或事物之間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理性」(或有目的性)與「效益」並不局限於狹窄的經濟含義,這就使「理性人」假設不同於「經濟人」假設。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理性行動不僅僅是追求經濟效益,而且還包括社會的(如團結)、文化的(如道德規範)、情感的(如友誼)、政治的(如權威)等目的。理性行動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通過人際交往或社會交換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性行動,這種行動需要理性地考慮(或計算)對其目的有影響的各種因素。但是判斷理性與非理性不能以局外人的標準,而是要用行動者的眼光來衡量[插圖]。

理性行動理論既不企圖涵蓋也不排斥其他理論視角。科爾曼指出,他之所以選擇「最大限度獲取效益」的行為假設,一是為了提高理論的預測能力,二是有利於保持理論的簡捷。這樣就有可能像經濟學分析那樣建立數學模型,並使用這些模型進行定量研究[插圖]。他認為,以合理性為基礎的社會理論試圖解釋大部分社會行動,但是這種假設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類行動都是有目的的行動,所有有目的的行動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效益。

儘管科爾曼在其著作中很少對其他理論進行評價和褒貶,也很少在抽象層次上介入各種理論和概念之爭(這與他注重經驗研究的背景有關);但從他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對其理論有影響的理論流派主要有:(1)社會學的交換理論。(2)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選擇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3)政治哲學和社會哲學對規範和法規的分析。(4)近期發展的博弈理論。這些理論不僅注重經驗分析和邏輯分析的統一,有助於推演出演繹性和形式化的理論,而且還注重從人與人的互動中分析社會系統和社會整合的形成,有助於從基礎層次上對社會行動和宏觀社會現象作出解釋;這些理論的關注點是與科爾曼的理論目標相近或相符的。這也是他將其著作定名為「社會理論的基礎」的原因之一。

在理論形式上,科爾曼和貝克爾都借用了經濟學的理性選擇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但兩者有很大不同。貝克爾是直接應用一般均衡分析和「理性預期」理論來研究人口、家庭、婚姻、利他主義等等社會行為,科爾曼則是從社會學角度擴展了理性選擇模型,並在分析方法上借鑑了交易費用分析、產權(或法規)分析和博弈均衡分析。在以往的理論中,社會學和經濟學關於「人」及其行動的假設和研究側重點是不同的。經濟學認為,人是依據個人穩定的利益偏好在各種行動中作出選擇的,社會學則認為,人的行動是受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制約的。因此有人形象地說:「經濟學是研究人為什麼要選擇某種行動,而社會學則研究人為什麼無法選擇某種行動」。80年代在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研究中,都出現了試圖將個人與結構(或產權)結合起來以解釋社會行動的發展趨勢。科爾曼的理論正是要研究人的理性行動是如何受到社會結構制約的,在結構的限制中人們又是如何選擇行動方式的。作為社會學家,科爾曼不是直接套用經濟學的理論模型,而是將社會學的各種理論(如權威理論、社會關係理論、組織理論和社會規範理論等等)引入到理性選擇模型中,以此擴展為一個新的理論模型;作為經驗研究專家,科爾曼並不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次,而是致力於發展一種實證性的分析框架和數學模型。

相關焦點

  • 生物學哲學的兩種理論傾向
    生物學哲學的兩種理論傾向 2016年05月10日 14: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建會 字號 內容摘要:生物學哲學的兩種理論傾向?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的特徵   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與傳統行政管理理論方法論的不同在於其理論基礎的不同。傳統的行政管理理論是以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為其理論基礎的,其中「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理論、官僚制理論與科學管理理論成為了傳統公共行政理論的核心理論基礎。
  • 葛蘭西「領導權」理論的方法論本質
    葛蘭西「領導權」理論的方法論本質 2014年09月25日 11: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謝蘊枰 字號 內容摘要: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葛蘭西日益受到國內研究者的重視。
  • 實證會計理論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論
    關鍵詞:實證會計;方法論   湯云為,趙春光(2001)將廣義的實證會計研究稱為經驗會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方法:實驗室實驗、實地試驗、實地研究或案例研究、調查研究、和檔案研究,所研究的領域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的各個方面。實證會計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必要研究實證會計理論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論等基本內容。
  • 恩格斯晚年重申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性質
    針對這種狀況,恩格斯晚年除了提出「歷史合力論」,有力地回擊了對唯物史觀的歪曲,還反覆重申唯物史觀的科學性質,以便人們能夠在理論上準確把握、在實踐上正確運用唯物史觀。在探究恩格斯晚年捍衛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貢獻時,以往學界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歷史合力論等方面,忽略了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學科性質的強調。
  • 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及其方法論根源(2)
    三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有其深層的方法論根源。此時,真正支撐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及其政治經濟學進行顛覆性批判的方法論基礎,不僅包括索緒爾和巴特的符號學方法,更根本的是莫斯和巴塔耶的象徵交換與非生產性耗費理論。
  • "神秘博士"新女伴人選花落珍娜-路易斯·科爾曼
    時光網訊 英國「國劇」《神秘博士》(Doctor Who)的「博士」新女伴扮演人選近來備受關注,經過激烈的競爭,BBC今天對外宣布,這一角色歸屬25歲的珍娜-路易斯·科爾曼   她將取代2012年離開劇集的凱倫·吉蘭(Karen Gillan)和阿瑟·達維爾(Arthur Darvill),與現任博士馬特·史密斯(Matt Smith) 並肩,開啟新的探索旅程。
  • 陳金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
    【林宏宇:警惕美方發動貿易戰的政治化傾向】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林宏宇指出,我們要警惕美方發動的貿易戰的政治化傾向。近來,隨著中國的民營企業華為公司被列入實體制裁名單,美方發動貿易戰的性質開始發生了變化,有向政治化方面轉化的危險傾向,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覺。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理性選擇理論越來越缺乏解釋力
    非常奇怪的是,實際上理性選擇的社會理論家們把他們的觀點建立在老一代那種更不完整的經濟學模型上,比如詹姆斯·科爾曼(James Coleman)在1990年出版的那本理論綜合性著作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就是典例。
  • 內生性問題和傾向得分匹配, 獻給準自然試驗的厚禮
    在數十年前還沒有實現數理化,當時的學術研究呢,主要是基於一些理論性的推導或者理論模型的構建,實現形式模型的演進。而伴隨著二戰後的社科發展,經濟學從宏觀到微觀,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從宏觀到微觀,開始有了對模型加以檢驗的數據。這個需求也促使了社會科學的研究與應用統計的結合與進一步發展。這種結合事實上推動了兩個學科的大發展,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豐碩的成果。
  • 漫談MGTOW方法論
    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MGTOW的方法論這個話題,因為實在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尤其是這麼魔幻的2020年,所以想說點啥還是先寫成文章好了(手動滑稽)。本文目的本文一來是想回應以下兩種屢見不鮮的對MGTOW帶有成見的觀點:MGTOW只有世界觀沒有方法論,就是一門純尬經的空談,沒有任何現實指導意義。
  • 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
    根據這個區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屬於實證範疇。那麼,在實證範疇裡,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又有何本質區別是呢?應該說這個區別不僅僅是方法上的區別,也是方法論的區別,或者說具有方法論的意義。方法論是關於方法的理論學說。我們通常在三種意義上討論方法論的問題:方法論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 美國飛人科爾曼拒藥檢被禁,人民日報這樣點評
    原來他跟劉翔一樣,也因為興奮劑一事被國際體聯要求藥檢, 然後他在2018年6月6日、2019年1月16日和4月26日共三次錯過了國際體聯要求的藥檢, 不過,也不能說這個科爾曼運氣是真的好,在即將面臨禁賽的時刻, 他神奇的翻盤成功了,還剛好趕上了2019年世界百米世錦賽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專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舉行過兩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 翻譯史研究的方法論
    與社會史研究使用的文本分析手段不同,概念史研究方法在討論文本時非常關注「詞語」,「概念史的主要工作是對文本的構成和語言進行詮釋」(孫江 2008a:7)。另外,概念史的敘事方法有時會和社會史的敘事方法相互糾纏在一起。概念史研究如果有明顯缺陷的話,就是它容易使翻譯史研究呈碎片化傾向。 第三,全球史研究進路。全球史既是新興的史學分支學科,也是史學的研究方法。
  • 經濟日報:始終堅持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重要經驗,對於推動改革沿著正確道路、向著總目標協調有序地推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世界萬物複雜紛繁,改革開放更是面對千難萬險。
  • 淺析計算社會經濟學的理念和方法論
    特徵方法論與應用 · 分析自然數據 · 實施大規模網際網路實驗 · 融合大數據方法與社會調查 · 用預測效果佐證理論假設 01社會經濟學定量化研究的困難
  • 10大百米飛人排行榜:中國謝震業第8,世界冠軍科爾曼第1
    最新出爐的世界百米飛人榜單中,美國選手科爾曼遙遙領先其他選手位居第一,中國飛人謝震業成績也不錯,位居第八,在國際田徑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謝震業這個成績的背後也付出了很多汗水,謝震業近幾年的表現一直是可圈可點的,是中國田徑場、亞洲田徑場上的優秀選手,相信謝震業在今後的體育生涯中能不斷超越自己,
  • 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文章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