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飛凌推出抗輻射加固型MOS開關器件
全新BUY25CSXX系列抗輻射加固型(RH)功率MOS器件擁有出類拔萃的性能,可支持面向空間應用的高能效電源調理和電源系統設計。該產品融合了英飛凌在高度可靠的電晶體和高效率MOS開關器件領域的技術專長。總部設在歐洲的英飛凌是適用於衛星通信系統的射頻二極體和微波電晶體的全球領先供應商。
-
科普: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其劑量限值
本文主要講解電離輻射的問題,電磁輻射另講。眾所周知,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體,包括人類,無時無刻都受到各種輻射。本文主要討論電離輻射(後文都簡稱輻射)。輻射可以來源於天然,也可以來源於人工。天然輻射源通常來源於宇宙輻射、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等,人工輻射源則包括X光機、加速器、核反應堆以及核武器等。
-
「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項目啟動
8月14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李越研究員領銜的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交叉團隊」項目啟動會召開,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並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及前期研究工作。
-
第二節 電離輻射的遠期效應
第二節 電離輻射的遠期效應 機體受電離輻射照射後6個月以後所發生的效應稱為遠期(或遠後)效應,它也可以在照後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 電離輻射遠期效應可以發生在:①急性輻射損傷後已恢復的人員,如原子彈爆炸或核事故時受到中等或較大劑量照射的人員。
-
空間中心利用脈衝雷射進行衛星用高性能CPU單粒子效應試驗
中科院空間中心近年來成功研製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技術的脈衝雷射單粒子效應實驗裝置,能夠模擬等效LET值0.1-200MeV.cm2/mg的重離子誘發的單粒子效應,及以單脈衝或者1kHz的重複脈衝、亞微米步長對晶片進行三維掃描測試,並可利用時間特性精確的脈衝雷射測試器件和電路對單粒子效應的動態響應。
-
第五章 小劑量外照射的生物效應與電離輻射的遠期效應--第一節 小...
第五章 小劑量外照射的生物效應與電離輻射的遠期效應 第一節 小劑量外照射的生物效應 一、小劑量外照射的概念 小劑量外照射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①一次受到較小劑量的照射。它可以是一次或在數天內多次受到小劑量的照射。
-
新型抗總劑量輻照高壓LDMOS結構
這些改變將顯著影響電子設備的壽命,導致其功耗增大,甚至功能失效,這就是總劑量效應。由於電源電路功能的特殊性,無法像數字電路那樣,採用冗餘設計的方法實現抗輻照功能,這就要求電路本身,尤其是LDMOS必須具備抗輻照的功能 [1] 。
-
意法半導體(ST)最新元器件獲得全球等級最高的航天產品認證
該開發項目得到了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和歐洲航天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的資金技術支持,將用於商用和政府衛星項目。意法半導體的新產品還通過了QML-V認證,全球航天局和承包商可在航天項目中使用該系列產品。
-
電磁電離輻射、疫苗接種、天賦基因……復旦「似是而非」課提及的...
當電磁波輻射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它在穿過物質的時候,具有足夠高的單粒子能量可以將原子或分子電離化,這就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所具有的高能量的單粒子,可以破壞生物分子的化學鍵,從而使分子的性質改變,嚴重時可以造成基因變異或者致癌。大劑量電離輻射是非常危險的。
-
納米級隧道效應器件
在設法抑制短溝道效應的實驗中發現,當特徵尺寸逼近物理極限時,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的隧道效應器件比傳統MOSFET好。換言之,雙電子層隧道電晶體和共振隧道二極體等隧道效應器件比MOSFET更適合於納米電子學。
-
第三章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第一節 電離輻射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第三章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 電離輻射將能量傳遞給有機體引起的任何改變,統稱為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ionizing radiation biological effect),人類的放射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病理性輻射生物效應。
-
電離輻射安全與防護基礎知識點
β射線與物質的作用: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機制和 α 粒子基本相同,同樣是使靶物質的原子發生激發或電離,或者 β 粒子被散射。β 粒子的比電離較 α 粒子小得多;β粒子的散射角可以很大;β 粒子的輻射能量損失大得多;2、γ或 X 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哪些?
-
納米生物效應研究進展
2004年12月5日,歐共體在布魯塞爾公布了「歐洲納米戰略」,把研究納米生物環境健康效應問題的重要性,列在歐洲納米發展戰略的第三位。 同時,歐洲宣布啟動「Nanosafety Integrating Projects」計劃。全面開展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的研究。
-
「納米科技」國家重點專項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納米材料治理水體複合汙染的應用基礎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
中科院團隊通過雷射試驗單粒子助力空間站抗輻射設備研製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中科院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效應研究室通過雷射試驗單粒子,助力中國空間站抗輻射設備研製。龐大的空間站系統包括大量平臺電子設備和有效載荷,這些單機設備面臨的抗單粒子效應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開展及時、充分、可靠的輻照試驗,對擬用器件進行評估篩選,對輻射敏感器件進行電路系統防護設計及驗證,以確保達到設計目標,實現在軌運行安全平穩。
-
STA:SRAM中min_period的由來
min_period既然有了min_pulse_width, 為什麼對於sram,還有個min_period的check?這個要從sram的原理說起。六管sram bitcell對於一個常見的六管sram為例。
-
...項目啟動,北大、清華等14家單位聯手發力第三代半導體氮化物研發
摘要:10月18日,由北大、清華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 「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是「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研發計劃的一個重點專項。集微網消息,2018年10月18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 「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舉行。(圖片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該項目是「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研發計劃的一個重點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