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微:12吋產線預計明年實現產能貢獻,汽車電子是未來重點發力方向

2021-01-15 上海有色金屬網

1月8日,華潤微發布投資活動表。華潤微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飽滿,產能滿載,汽車電子是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

產能利用率方面,華潤微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飽滿,產能滿載。對於這波行情,華潤微表示,需求端和供給端兩方面的因素都存在。需求端方面: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國產替代加速,另一方面疫情也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方式,增加了對電子整機產品的需求,加之國內新基建的啟動,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對晶片需求的增加。供給端方面:目前八吋線產能有限,短期內難以快速新增產能。

談及本輪景氣周期可以持續多久時,華潤微認為,2021年是一個景氣的年份,此輪行業景氣度預計至少會維持到明年上半年,我們對2021年全年行業景氣度都持樂觀態度。

產能緊缺背景下,華潤微針對客戶結構、產品線終端應用等情況進行了適度的價格調整,來改善供給緊張的情況。

在晶圓製造方面,華潤微無錫八吋線的募投技改項目已經開始建設,預計明年會釋放一部分產能,主要和BCD、MEMS產品有關;重慶八吋線升級改造項目也將會為2021年新增一部分產能。公司12吋產線2021年屬於建設期,預計在2022年可以實現產能貢獻。

天眼查顯示,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擁有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控制領域,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據悉,目前華潤微自有產品的營收佔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約為45%,長期目標是將自有產品的營收佔比提升到60%及以上。

MOSFET業務方面,華潤微表示,未來的成長空間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一、下遊的應用需求會增加:隨著消費升級,出現了一些新的應用需求,例如手機快充、電動工具、園林工具、動力鋰電池、儲能、基站電源等。二、公司產品的成品化率提升,有利於提高產品的毛利率。三、公司積極拓展新客戶,開發新的產品型號,豐富MOSFET產品的應用場景。

IGBT業務,今年華潤微IGBT產品收入預計可以突破1億元,前三季度IGBT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70%,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也有顯著提升。公司現有IGBT產品主要是以單管的形式進行銷售,公司未來除了進一步豐富產品的系列,還持續推進IGBT模塊化。

對於智能傳感器業務的發展規劃,華潤微稱,公司智能傳感器主要可分為MEMS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煙霧報警傳感器。一、MEMS傳感器:公司通過引進海外技術、孵化初創團隊等模式,積極推進MEMS傳感器的自有產品業務。二、光電傳感器:公司是國內領先光電傳感器供應商,未來將增加封裝的比例,提高光電傳感器的成品化率。三、煙霧報警傳感器:國內消防政策的出臺,歐洲換購潮,出口業務增加,迎來一定的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微透露,汽車電子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華潤微目前在汽車電子方面的應用主要是車載逆變器、車燈照明與驅動、車載充電、車載音響等應用。華潤微從外延和內部研發兩個方面努力切入汽車電子:華潤微已通過收購傑群電子70%的股權切入汽車級電子封裝,其他與汽車電子相關的公司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目標;同時華潤微內部也會做相關產品的研發工作,目前已經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並將積極引進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相關焦點

  • 華潤微: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
    華潤微功率半導體封測基地目前計劃建設周期為三年,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功率封裝工藝產線年產能將達約 37.5億顆,先進封裝工藝產線年產能將達約 22.5億顆。封裝測試事業群屬於華潤微電子製造與服務板塊,主要的經營主體包括華潤安盛、深圳賽美科、矽磐微電子、東莞傑群等。
  • 傳中芯成熟製程「解禁」有望,8吋產能吃緊有解?
    bTZesmc8吋晶圓吃緊緩解有望?臺媒:仍有漲價空間臺媒的報導認為,若中芯國際成熟工藝若將分批次「解禁」消息不假,預計將可緩解8吋晶圓代工及NOR Flash的當前市況,儘管短時間內產能變化不大,但這一消息已經大幅提振客戶出貨信心。bTZesmc中芯目前有8吋廠及12吋廠各3座,主要是以成熟工藝為主,產能約8吋48萬片/月。
  • 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首先,是模擬晶片應用需求強勁,特別是隨著物聯網、5G及新能源汽車的逐步落地,對功率器件(以IGBT和MOSFET為主)、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以及TWS耳機藍牙晶片的需求相當強勁,給了8吋晶圓更多的商業機遇。 其次,8吋晶圓代工產能與交期一直都比較緊張。主要晶圓代工廠的8吋線產能普遍緊張。
  • 電子2021年策略:多領域快速崛起,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與此同時中美摩擦下,關鍵晶片國產化進程已刻不容緩,RISC-V架構開源的特點有利於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中國作為RISC-V陣營的中堅力量,一直致力於RISC-V生態體系建設,隨著其深入發展未來將會加速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AIoT下國產主流APU、MCU以及Wi-Fi藍牙晶片廠商的發展機遇。
  • 【趨勢】三星顯示延期關停LCD產線,明年面板漲勢或將趨緩;
    1.三星顯示延期關停LCD產線,明年面板漲勢或將趨緩;2.獲韓國政府批准,杉杉股份7.7億購買LG化學旗下LCD偏光片業務;3.深紡織:超寬幅7號線預計明年3月進入試產 量產後偏光片產能將翻倍增長;4.臺灣雙虎:面板缺口仍大,進入漲價循環;
  • 液晶面板價格漲勢若延續至明年
    進入12月,面板的漲勢仍在持續。12月7日,群智諮詢(Sigmaintell)發布《202012月TV面板價格風向標(上旬版)》顯示,預計12月液晶面板價格依然延續上漲態勢,不過部分尺寸的漲幅將縮窄。具體到尺寸,32吋預計12月是止漲回穩;50吋面板的價格漲幅預計在5美金以內,55吋面板12月價格漲幅預計在3美金左右。
  • ...賀利氏電子王建龍:電動汽車「提速」 碳化矽功率器件迎發展元年
    1、賀利氏電子王建龍:電動汽車「提速」 碳化矽功率器件迎發展元年2、預計明年11月建成,中科曙光年產20萬臺高端伺服器智能製造項目開工3、構建關鍵晶片自主供給,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京舉行4、預計明年12月底完成中試,安徽微芯長江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矽項目開工5、【芯觀點】華為汽車BU整合傳聞背後
  • 廈門12吋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正式開工
    打開APP 廈門12吋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正式開工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18 16:04:00 廈門士蘭微廈門12
  • 液晶面板價格漲勢若延續至明年 廠商的盈利有望回到高點嗎?
    進入12月,面板的漲勢仍在持續。12月7日,群智諮詢(Sigmaintell)發布《202012月TV面板價格風向標(上旬版)》顯示,預計12月液晶面板價格依然延續上漲態勢,不過部分尺寸的漲幅將縮窄。具體到尺寸,32吋預計12月是止漲回穩;50吋面板的價格漲幅預計在5美金以內,55吋面板12月價格漲幅預計在3美金左右。
  • 【IPO價值觀】 業績增長乏力,雅創電子過度依賴日韓供應商;紫光...
    對於此次採購合同,東方日升表示,目前公司在寧海、常州、義烏、滁州、馬來西亞等新建光伏生產基地,預計2021年底光伏組件產能規劃不低於30GW,未來我們將根據市場對大尺寸組件接受度的持續提高繼續加大高效大尺寸電池組件產能規模,確保核心競爭力。本次長單採購框架合同的籤訂將為公司高效大尺寸單晶矽片長期穩定供應提供有力保障,符合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
  • 武漢新芯產線受汙染 Nor Flash供不應求現象恐加劇
    雪上加霜,武漢新芯產線受汙染  由於這些年受到NAND的衝擊,Nor經歷了這些年的不景氣,很多廠商已經退出了這個市場。但這兩年突如其來的旺市,讓供應商疲於奔命,產能滿載。若依照市場研究單位TrendForce 旗下存儲器儲存事業處DRAMeXchange先前所提出的研究數據顯示,當前全球Nor Flash月產能約為88K(12 吋約當量)的數量。因此,此次受到影響的Nor Flash 產品約佔全球Nor Flash 月產能的10%。而這批受影響的產品,武漢新芯除了評估產品可能降階使用之外,萬一無法降階使用,則未來整批報廢的機率較高。
  • 十張圖了解汽車玻璃行業發展趨勢 企業未來發力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十張圖了解汽車玻璃行業發展趨勢 企業未來發力的重點方向是什麼?、安全性、娛樂性、美觀性的需求日漸提升,同時整車廠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吸引消費者,汽車玻璃作為外觀件、功能件、安全件,以及功能性玻璃的滲透率持續提升,汽車玻璃附加功能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
  • 功率半導體已經沒貨,覆銅板12月份二次提價
    從供給側來看,由於海外疫情的影響,全球八寸代工產能供給擴張受限,疊加經濟復甦背景下MCU/傳感器/消費電子新興應用等領域需求回暖對產能的擠佔,功率半導體代工產能持續緊張,國內主流功率晶片代工廠華虹半導體/華潤微目前均保持產能滿載狀態,代工訂單排產至明年年中,已經對部分代工客戶漲價,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復甦,在新能源/家電/工控/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需求拉動下,8寸代工廠的產能吃緊的現象將愈發嚴重
  • 法拉電子:薄膜電容器龍頭 新能源市場引領未來
    公司主營業務為薄膜電容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全系列薄膜電容器,為各類整機客戶如照明、通訊、家電、電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綠色能源等提供薄膜電容器"一站式"解決方案,產品行銷全球,是國內薄膜電容器領域的龍頭,全球市佔率在15%左右。  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成長空間大。公司未來發展戰略是以新能源為主題,發展節能與節能相關產品,其中新能源汽車又是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
  • 1990—2023年8英寸晶圓的前世與未來
    >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更關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建設和量產。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 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  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