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價值觀】 業績增長乏力,雅創電子過度依賴日韓供應商;紫光...

2020-12-05 集微網

1、【IPO價值觀】業績增長乏力,分銷商雅創電子過度依賴日韓供應商

2、高德紅外獲1.53億元WQ系統外貿採購合同

3、紫光股份:控股股東協議轉讓公司5.68%股份完成過戶登記

4、東方日升子公司籤22.5億片單晶矽片採購合同,約113億元

5、一周概念股:半導體產業缺貨/漲價潮持續擴散,汽車電子市場新項目需求釋放

1、【IPO價值觀】業績增長乏力,分銷商雅創電子過度依賴日韓供應商

集微網消息,自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已經有449家企業IPO獲得深交所受理,其中包含商絡電子、雅創電子以及立功科技三家國內較為領先的IC分銷企業。

截止目前,商絡電子創業板IPO已經成功過會,立功科技主動撤回申請IPO申報材料,終止創業板IPO進程。

在同行一成一敗的情況下,雅創電子的創業板IPO進程顯得有條不紊,已經進入問詢狀態,不日將上會接受首發審核。

業績增長遇瓶頸

雅創電子是國內知名的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商,主要分銷東芝、首爾半導體、村田、松下、LG等國際著名電子元器件設計製造商的產品,具體產品包括光電器件、存儲晶片、被動元件和分立半導體等,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

2017-2019年,雅創電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2,535.52萬元、111,228.17萬元、111,732.28萬元和41,564.48萬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487.66萬元、4,268.53萬元、4,303.97萬元和549.79萬元。

其中,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佔公司的絕大部分收入。報告期內,雅創電子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分別實現收入92,499.47萬元、110,338.19萬元、107,359.66萬元和41,564.48萬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00%、99.24%、96.15%和94.31%。

從業績情況來看,雅創電子與國內眾多分銷商的情況相同,在2018年出現短暫的業績增長後,就由於市場環境不佳,業績增長乏力,2019年包括雅創電子、潤欣科技、英唐智控等本土分銷商均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國產替代趨勢成隱憂

從雅創電子分銷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類型來看,其收入佔比最高的產品為光電器件。

不過,報告期內,雅創電子光電器件產品收入分別為 50,315.28 萬元、41,705.61 萬元、 38,743.77 萬元和 14,120.35 萬元,呈逐年下滑趨勢。

雅創電子表示,公司分銷的光電器件產品包括 LED 顆粒、光電耦合器及液晶屏等,其中 2018 年公司下遊某汽車項目變動,與該項目相關的液晶屏產品銷售也隨之終止,導致公司液晶屏的銷售收入同比減少了 7,240.48 萬元。

至於「下遊某汽車項目變動」為車廠將液晶屏的供應商更換為更具價格優勢的國內廠商,因此與發行人之間的液晶屏採購合作終止。

雅創電子認為,該事項並非由於發行人的 原因所致,並未持續對發行人的光電器件銷售帶來重大負面影響,也不存在風險傳導。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行業的「國產替代」趨勢不可逆轉,儘管並非是雅創電子的原因所致,但終端廠商將供應商從雅創電子代理的日韓廠商更換為更具價格優勢的國內廠商,正在雅創電子分銷的每個電子元器件類型中發生。

目前,國內廠商在LED 顆粒、光電耦合器及液晶屏等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如雅創電子所言更具價格優勢。顯然,市場趨勢正在變化,為應對「國產替代」趨勢,包括英唐智控、潤欣科技、深圳華強、力源信息在內的分銷商都在加大力度,籤約國產IC廠商的代理線。

過度依賴主要供應商

反觀專注代理日韓廠商IC的雅創電子,儘管有分銷樂山無線電的分立器件產品、風華高科和天成通用電子的被動元件產品,但佔比非常小,而且並非籤署分銷協議,未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暗藏隱憂。

目前,雅創電子主要分銷東芝、首爾半導體、村田、松下和LG等國際電子元器件設計製造商的產品。

報告期內,雅創電子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公司採購總額的比例約80%,公司對主要供應商的採購依賴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際半導體原廠業績增長出現乏力,為提高響應效率,「去掉中間商」走向直銷成為原廠的新趨勢。隨著上遊原廠對FAE的投入越來越大,從博通、ADI到TI,原廠「砍」代理商一事也屢見不鮮,成為壓在各大分銷商頭上的一座大山。

雅創電子也表示,如果公司與上遊設計製造商的合作授權關係出現變化,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據了解,分銷商主要靠擴大產品線的覆蓋能力和現貨儲備能力來影響市場實現價值,積極擴大合作原廠的數量,增加原廠的授權規模,保持公司穩步發展以及持續經營能力。

從雅創電子首次取得供應商授權時間來看,其與主要供應商建立合作的時間較久,但時至今日,雅創電子還是一仍舊貫,主要代理的產品線仍為上述供應商的產品,並未積極籤署代理線,也沒有新增廠商進入其主要供應商,這或許也是其營收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寫在最後

我國本土分銷商數量眾多,且分銷規模普遍偏小,競爭較為激烈,但相對其他環節的半導體廠商而言,IC分銷廠商想要把營收做大並不是難事。

據了解,目前,國際三大分銷商艾睿電子、安富利及大聯大控股年收入均超百億美元。國內方面,據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分銷廠商營收上十億的企業高達35家,其中中電港、泰科源、深圳華強、力源信息等本土分銷商通過兼併收購不斷做大做強,銷售規模陸續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由銷售規模的角度來看,雅創電子在行業內排名並不算領先,當然,雅創電子專注代理日韓原廠的晶片以及汽車電子領域,也並非往大而全的路線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專注不等於按部就班,無論如何,持續擴大代理範圍,積極開拓市場是IC分銷廠商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只有與更多的原廠合作,公司產品種類不斷增加,才能降低公司對單一產品和供應商的依賴,也能給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增加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抗風險能力。(校對/GY)

2、高德紅外獲1.53億元WQ系統外貿採購合同

集微網消息,日前,高德紅外公告稱,公司近期與某軍貿公司籤訂了某型號完整WQ系統外貿採購合同,合同金額為1.53億元。

高德紅外表示,本次籤署的合同為公司完整WQ系統繼首次實現小批量軍貿訂貨之後的又一次批量採購。目前公司已完成多款完整WQ系統型號產品的出口立項審批,後續公司將密切結合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積極推進完整WQ系統產品的軍貿科研出口工作。

集微網了解到,本次合同金額為1.53億元,佔高德紅外2019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9.36%,加之前三季度疫情因素導致其紅外測溫相關產品大賣,預計其今年業績將再創新高。(校對/Lee)

3、紫光股份:控股股東協議轉讓公司5.68%股份完成過戶登記

集微網消息 11月28日,紫光股份發布公告稱,2020年11月27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了《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紫光股份控股股東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紫光通信」)向北京屹唐同舟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屹唐同舟」)轉讓的公司1.62億股股份已辦理完成過戶登記手續,過戶日期為2020年11月26日。

回顧2020年9月16日,紫光股份控股股東西藏紫光通信與屹唐同舟籤署了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轉讓協議》,屹唐同舟通過公開徵集轉讓方式協議受讓西藏紫光通信所持有的1.62億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68%),受讓價款總計人民幣46.66億元。

據悉,屹唐同舟隸屬於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直接、間接出資的方式合計持有屹唐同舟100%的出資份額。(校對/Candy)

4、東方日升子公司籤22.5億片單晶矽片採購合同,約113億元

集微網消息,11月29日晚間,東方日升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東方日升(常州)進出口有限公司(下稱「常州進出口」)與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下稱「弘元新材料」)於11月27日籤訂了3年《矽片採購框架合同》,常州進出口向弘元新材料採購22.5億片單晶矽片,上下浮動不超過10%(矽片尺寸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調整,但總體採購數量不變)。

其中,2021年採購4.5億片,2022年採購8億片,2023年採購10億片。按照當前市場價格(基於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單晶矽片均價)及雙方排產計劃測算,預計採購金額三年總計約113.63億元(含稅),不含稅為100.55億元。

資料顯示,弘元新材料主營半導體材料、石墨材料、碳碳材料、單晶矽棒及矽片、半導體設備等,註冊資本7億元。

對於此次採購合同,東方日升表示,目前公司在寧海、常州、義烏、滁州、馬來西亞等新建光伏生產基地,預計2021年底光伏組件產能規劃不低於30GW,未來我們將根據市場對大尺寸組件接受度的持續提高繼續加大高效大尺寸電池組件產能規模,確保核心競爭力。本次長單採購框架合同的籤訂將為公司高效大尺寸單晶矽片長期穩定供應提供有力保障,符合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校對/諾離)

5、一周概念股:半導體產業缺貨/漲價潮持續擴散,汽車電子市場新項目需求釋放

集微網消息 過去一周,8吋晶圓產能告急的警報依舊在產業鏈上空迴蕩,包括LCD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CIS晶片在內的一些列產品陸續出現缺貨、漲價的情況,在IGBT、快充晶片這類產品需求十分旺盛的領域中尤為明顯。

IGBT的產品需求興起,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回顧今年一季度末,這一產業發展遭疫情重創後一度出現止步不前的情況,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都呈現相對低迷的狀態。值得慶幸的是,這樣的局面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徹底打破。

為填補IGBT供給缺口 兩大巨頭子公司分拆上市

自今年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導致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

因此,在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應不足,而代工資源又處於緊缺狀態的情況下,採用IDM模式的IGBT廠商就處於有利地位,既擺脫了對晶圓代工廠商的依賴,又能自行調整生產計劃擴大產能,抓住市場機遇。

半導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亟待投資擴產的國內IGBT廠商均在加速融資。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9月30日,中國中車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間接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時代電氣」)申請於境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業內人士表示,中車的IGBT目前主要應用在軌道交通上,自供的比例很高,大概40%。中車去年IGBT的收入規模是超4億人民幣,預計今年的營收在6個億左右。中車的IGBT晶片線二期及其配套模塊封裝線建設項目,針對的是整個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產能達產之後,營收有翻倍的可能性。

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今年4月14日,比亞迪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僅42天後完成A輪融資,首輪投資方涵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紅杉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又過了20天後完成A+輪融資,此次投資方陣容實力依舊強大,共30位投資方涵蓋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戰略投資者。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大,目前整體來看,IGBT市場的情況供不應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比亞迪半導體和中車時代電氣這兩家IDM模式的IGBT公司,從比亞迪和中國中車的體系中獨立出來,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更多的是填補市場供應上的不足。

這邊IGBT的需求缺口尚無法補足,另一邊,同樣由於8吋晶圓產能不足,也扼制著快充晶片需求爆發的咽喉。

供不應求 快充晶片訂單排到明年Q2

今年10月,蘋果公司發布的iPhone12系列取消了隨機附贈充電器,這一舉動在快充市場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令產品需求出現大規模增加。

由於蘋果原裝配件價格較高,不少消費者選擇第三方授權品牌產品,加之8吋晶圓產能不足,也加劇了快充晶片缺貨的風波。為快充市場帶來新的紅利的同時,PD快充晶片也成為此輪快充晶片缺貨的主力。

集微網了解到,臺系如天鈺科技、偉詮電、通嘉科技等快充晶片企業訂單已排滿到明年第二季度。與此同時,大陸快充晶片原廠和方案商的境況也同樣慘烈,預定的快充晶片交期已超3個月以上。

「相對蘋果原裝配件的價格,第三方配件的價格優勢也更吸引消費者,20W PD快充一時間成為香餑餑,現在能維持交貨的企業不算多。」業內人士表示。

「在訂單暴增的情況下,即使能交貨,成品交期也必然有一定的滯後。」上述人士補充道。

在此影響之下,iPhone 12系列此前也一度出現下架,即使後期重新上架,其發貨時間也延長近一個月之久,也側面佐證了快充晶片缺貨的傳聞。談及快充晶片缺貨狀況何時能出現轉機,業內人士坦言:「明年上半年,晶片缺貨情況都難以緩解。」

也有臺系廠商表示,實際的晶片供需不明,也引發業界擔憂供需反轉的可能。是否有必要擴產,亦或是能否以12吋晶圓來替代,成為此一系列事件後引發的新思考。

集微網向業內人士了解到,在8吋晶圓產能供需不平衡之下,很多晶圓代工廠會篩選訂單和調整產品組合,優先生產高毛利的產品,擴產的必要性沒那麼強。與此同時,當前8吋設備已經停產,製造設備相對短缺,這也是難以擴充產能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12吋晶圓可否替代8吋晶圓用於快充晶片領域成為緩解當務之急的新思考。

「目前,日本、以色列等Fab廠正在籌備用12吋晶圓替代8吋,以緩解晶圓產能不足的局面。但實際來看,投建12吋晶圓廠,起步高達兩三百億,對於國內的設備廠來說,就性價比而言,暫時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替代的可能性只能說在將來。」上述人士補充。

實際上不光是晶片行業的需求持續火爆,因部分海外國家疫情得到改善,沉寂了大半年的汽車電子市場,也對零部件廠商釋放出新項目的需求。

新項目需求釋放 汽車電子市場回暖趨勢漸顯

在2020年接近尾聲之際,汽車電子產業終於傳來好消息。

隨著各國相繼對疫情管控採取措施,全球汽車產業的生產製造、物流運輸等環節逐漸恢復。國內一家從事汽車電子零部件生產的企業告訴集微網:「其實從下半年開始,供應鏈端和市場需求端的情況都有所好轉,不過從全年的情況來看,就沒有太明顯的改善。」

上述企業表示:「雖然今年的行情不算理想,但依據現階段看到的情況推測,車載市場在明年有望加速回暖,今年年底,我們已經看到有不少客戶都提出了新項目的需求。」

不過該企業也透露,即便眼下有新機會出現,也不是整個行業都大規模存在的現象,主要的需求還是以大客戶居多。

行業人士指出,新的市場機會集中於大客戶,這也表示參與競爭的供應商數量也不會太多,一般情況下,想要切入車載市場大客戶的難度頗高。現在訂單量可觀且產品利潤也不錯的項目,基本都被一線供應商收入囊中。

有廠商對集微網指出,如果客戶並非一線的車企或OEM,而是只做後裝市場,那項目的需求量就會小很多。他表示:「從我們以前接觸過的項目來看,一年幾萬臺的項目也是有的。像4S店,這類客戶已經算是後裝市場中量比較大的。」

除了需求量不大,等待時間長也是車載項目的一大問題。

在汽車市場,零件品質是否達標將決定乘車人的人身安全,終端品牌必須花費很長時間來驗證供應商的生產資質,新品開發也需嚴格參照各項規定完成,整個流程複雜、嚴格且耗時。

綜上來看,雖然汽車電子市場有望在明年出現較明顯的回暖跡象,但能夠因此受惠的供應鏈基本集中在一線陣營;對於絕大多數廠商來說,在整體大環境暫時沒有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之前,即便做車載項目,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彌補不了因手機市場低迷形成的訂單缺口,更無法有效提振業績。(校對/Candy)


相關焦點

  • 【IPO】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IPO價值觀】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嚴重依賴大客戶華為存隱憂;3.【IPO價值觀】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嚴重依賴大客戶華為存隱憂;集微網消息,5G、雲計算、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成熟商用,預示著PCB產業的需求正在爆發;同時,伴隨下遊華為、中興、海康威視、聯想等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份額的不斷提高,中國PCB企業國產化進程也隨之加速。
  • 雅創電子主營轉型存疑 供應商採購信息前後矛盾
    上海雅創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主要分銷東芝、首爾半導體、 村田、松下、LG等國際著名電子元器件設計製造商的產品,包括光電器件、存儲晶片、被動元件和分立半導體等,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
  • 受Kate Spade同店銷售額下跌拖累 Coach母公司業績增長乏力
    中國網財經2月11日訊(記者 陳瓊)一直試圖通過「買買買」組建輕奢集團的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紐交所股份代碼:TPR) 備受業績增長乏力困擾。業績不及預期2月7日,旗下擁有Coach、Kate Spade以及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的Tapestry集團發布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9日的第二財季內,銷售額僅增長1%至18億美元。
  • 思維造物依賴羅振宇個人IP,新增用戶增長乏力,盈利水平大不如前
    時代商學院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思維造物有60%以上的收入來自第一大業務線上知識服務,但2019年由於市場拓展能力不足,新增用戶數量增長乏力,思維造物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14%。同時,思維造物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下降,盈利水平大不如前,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該公司在銷售費用投入上遠不及同行可比公司。
  • 業績增長乏力 國內戶外品牌如何向國際品牌看齊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戶外品牌業績增長乏力,與國外品牌相比技術研發不足,性價比不高。專家認為,雖然國內的戶外品牌市場空間巨大,但競爭加劇,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與渠道拓展,同時要更加注意重視行業規範。
  • 「IPO價值觀」從蘋果供應商奧普特看國內外機器視覺差距有多大!
    前不久,同為蘋果供應商的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普特」)也在科創板提交了IPO招股書,在蘋果的助力下,該公司業績近些年業績持續暴增;從這家企業發展歷史來看,其最初主要是以光源產品為核心業務,隨後業務方面實現了從點到面的多元化模式,這也成為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
  • 一文讀懂紅外熱像儀龍頭睿創微納:科創板「業績王」測溫暴增545倍
    來源:時刻頭條受國內外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需求急速上漲,國內幾大主流紅外廠商相關訂單均迎來大幅增長。科創板「業績王」、紅外晶片龍頭睿創微納增長數字尤為驚人,其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用於體溫篩查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和紅外晶片模組銷售獲得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545倍。
  • 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夥伴_XCKU095-2FFVA1156E_找(雅創芯城)
    FPGA開發工具包括軟體工具和硬體工具兩種。Harmony32位MCU開發工具集成了史上多的中間件、驅動程序、函數庫和實時作業系統,可簡化32位MCU代碼開發,全球領先的整合單片機、混合信號、模擬器件和閃半導體商情:集成電路整體下行MCU大跌一據華強北電子市場價格指數本期集成電路指數:95.74漲跌值:-0.87漲跌幅:-0.9%。
  • 日韓貿易戰對全球電子產業的意義
    三星、海力士和LG都是全球電子供應鏈中的重要供應商。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還沒有證據表明韓國將這些受限材料用於軍事用途。upIEETC-電子工程專輯編者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Shinzo Abe)為日韓衝突辯解,並採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與中國發動貿易戰時使用的策略——譴責華為對美國國家構成安全風險。
  • 老牌軟體巨頭用友:業績增長乏力,啟動A股連續上市計劃
    去年三季報顯示,用友網絡雲服務業務(不含金融類雲服務業務)實現收入13.81億元,同比增長76.4%。報告期內,籤約金額在百萬以上的雲服務業務合同總數同比增加122.15%,合同總金額同比增加133.11%。截至2021年1月5日收盤,用友網絡市值為1524億元。不過從整體業績來看,用友網絡近年來的表現並不算好。
  • 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之後,A股半導體公司業績表現如何?
    集微網消息 近日,在《半導體概念股前三季度業績報告:91家企業合計盈利271億元 9家共虧損14億元》一文中,筆者對A股半導體公司的營收、淨利潤等進行分析。從三季報來看,A股半導體公司整體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多家半導體上市公司表現超預期,體現了極強的產業韌性。
  • 紫光計算機三中心落戶鄭州高新區 助力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原標題:紫光計算機三中心落戶鄭州高新區 助力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11月17日,鄭州高新技術
  • 永吉印務業績下滑 「寄生蟲」式IPO遭疑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自2014年起,永吉印務業績便開始出現下滑現象,且存在單一客戶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較高現象。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進行投資擴產,可謂風險不小。同時貴州永吉過度依賴第一大客戶貴州中煙也成了公司闖關IPO的最大風險,因為銷售收入過度依賴於貴州中煙,印務永吉的此次IPO也被市場認為是「寄生式」IPO。
  • 6代LTPS面板遍地開花,國產高階屏幕挑戰日韓
    但作為高階面板,LTPS的國產率並不高,較為依賴海外進口。今年2月初,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在國內手機品牌採用的高階面板(LTPS/Oxide)中,日系產品供應商份額合計達50%,比2014年大幅下滑 20%,但仍為市場絕對主導力量。
  • 創耀科技打造通信晶片解決方案供應商
    公司控股股東為創睿盈,其持有創耀科技2211.12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36.85%;YAOLONG TAN(譚耀龍)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創睿盈53.56%的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創耀科技的客戶群可圈可點。
  • 與雀巢分道揚鑣,增長乏力的銀鷺能否再度「起飛」?
    從2011年被雀巢收購,到如今「單飛」,銀鷺曾一度為雀巢帶去了中國市場的增長,但隨著銀鷺近幾年業績增長乏力,最終與雀巢分道揚鑣。重回創始人手中的銀鷺,未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怎樣重拾增長,值得期待。11月26日晚,銀鷺一位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是雙方新的合作模式的開啟。雀巢咖啡的代工仍然是由銀鷺來完成,這樣的合作方式對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好的安排。
  • A股:電子行業半年業績預喜超九成 三利譜偏光片龍頭蓄勢待發
    鬱悶的一周下來,滬指周跌5%,深指跌4.07%、創指 跌4.18%, 振 幅 分 別 高 達 8.7% 、9.56%和10.62%。在大盤止跌企穩之際,電子行業中報業績大幅預增,是股價企穩的重要推動因素。數據顯示,電子行業有57家公司披露業績預告,是發布業績預告較多的行業。
  • 次新股頻現業績「變臉」 真是IPO提速「惹的禍」?
    次新股頻現業績「變臉」  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企業盈利情況浮出水面。次新股頻現業績「變臉」,受到市場參與各方的關注。  統計顯示,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現業績虧損,10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現業績下降,其中業績降幅超過50%的有26家。
  • 翔豐華:創業板IPO成功過會
    資料顯示,翔豐華成立於2009年6月12日,主要產品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兩大類,產品應用於包括動力(電動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等)、3C消費電子和工業儲能等鋰電池領域。 翔豐華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
  • 業績增速達80%的OLED面板檢測龍頭!
    精測電子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淨利潤1.6-1.8億元,同比增長62.13%-82.40%。【業績增長原因】緊抓下遊面板投資增長的景氣機遇,依託公司在平板顯示檢測領域「光、機、電、算、軟」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場客戶基礎,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銷售收入穩定增長,預期業績同比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