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中國過嘮倆年,才曉得我梭滴似從慶話」…歐洲女孩重慶話學...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常聽不少外國人

「抱怨」普通話難學

但你見過

學普通話學「錯」了

的外國小姐姐嗎?

10月18日,歐洲女孩 @Gaby瀟瀟 的一段視頻在微博走紅,她用一口流利的重慶方言,訴說自己當初錯將重慶話理解成普通話的過程。

「很多人問我,瀟瀟,為撒子你滴從慶(重慶)話那咯子好哇?我跟你們梭哈,我到中國過嘮倆年,我才曉得我梭滴似從慶話,而不似普通話。我以為全國都梭滴似從慶話。」

這段美麗的「誤會」讓網友們笑噴了!

【視頻】歐洲女孩學會流利重慶話才知是方言

據微博顯示,摩爾多瓦女孩 @Gaby瀟瀟 來中國已經有好幾年了,她的視頻平臺帳號有近2000萬點讚和200餘萬粉絲,是重慶當地的知名「網紅」。

乍一看,這個年輕的姑娘擁有一副典型的外國面孔,可她一講話,便讓人不禁懷疑,這真的不是重慶妹子嗎?不僅是流利的方言,就連一些流行語也能信手拈來。

女孩 @Gaby瀟瀟 介紹了自己學習普通話的「曲折」經歷。

還沒畢業的時候和自己的舞蹈老師來過一次重慶,剛下飛機,就突然覺得「我回家了,感覺以前來過這個地方,感覺我上輩子就是一個重慶人」,那時候就下定決心畢業之後一定要來中國。

2014年, @Gaby瀟瀟 畢業後如願來到了中國,剛開始她和人溝通只能用手比劃,或者用翻譯軟體,後來交了中國朋友,開始學他們說話,靠耳朵聽再自己模仿出來。

這時!誤解產生了!

她認識的朋友們不少都說重慶話,所以她跟著模仿學習,也學的是重慶話。

「我到中國兩年,我都不知道我說的是重慶話,而不是普通話,我以為全國都說的是重慶話。」

後來,@Gaby瀟瀟 重新開始學習普通話,看了很多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差不多一年半就能說比較流利的普通話。

如今,@Gaby瀟瀟 所有社交媒體都使用的是中文,能夠熟練地用中文發帖,還和網友彼此互動。

她說,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個重慶姑娘,愛上了重慶火鍋的味道,也喜歡重慶小面。以前因為怕胖不吃夜宵,到了重慶,大家都吃夜宵,自己也跟著吃起來了,還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吃鴨血,以為是巧克力的經歷。

「我和你們說啊,我朋友說帶我去吃好吃的,菜上來了,我看到了一個碗兒,我以為是巧克力加面,然後我一下子吃了一大口,結果那個是鴨血!」

好友表示,瀟瀟學習語言的能力特別強,除了母語外還會好幾國的語言。除了一口流利的重慶話,@Gaby瀟瀟 胳膊上紋的一行字:「為了一輩子在中國。」

偶爾回摩爾多瓦,她會開心地說:「要出國」。

待上不到一個月,默默發上一句「想你中國」。

網友紛紛表示:這麼可愛的女孩子,粉了粉了!

來源:新聞坊

相關焦點

  • 「我的重慶話至今說得一般拉撒,但我愛重慶」
    「雖然我重慶話至今都說得一般拉撒,但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因為我愛重慶。」從9年前第一次到重慶,重慶外國語學校的外教Jasmine就與這座與家鄉一樣的山城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她最喜歡的是,就是每天早晨在上班路上看著重慶甦醒。
  • 儂曉得阿拉上海話拜年哪能槓?上海話版新年祝福來了,頂頂靈光額
    > 新 年 新年馬上就到了 小編在這裡提前給大家拜年啦 祝願大家新的一年有: 「鼠」不盡的福氣、
  • 重慶女孩獨闖非洲原始部落 學當地人吃蟲子和白蟻
    重慶女孩獨闖非洲原始部落 學當地人吃蟲子和白蟻 原標題: 大四的時候,彭宇潔聯繫到了京都大學的教授,打算去那裡繼續深造。「當時到日本得先讀研修生,通過半年一次的考試後,才能夠正式入學讀研究生。」一開始,彭宇潔學習的專業是城市聲學環境。「跟我喜歡的物理其實並不太一樣,當時學起來覺得特別吃力。」半年後,彭宇潔參加了考試,而她的導師覺得彭宇潔在工科方面並不合適,甚至一點潛力都沒有。
  • 烏克蘭女孩愛上重慶崽兒 學會的第一句中文是「不要辣椒」
    △李莎莎和奕豐結婚照「我給你畫一個太陽,我給你說那個太陽是你;你給我畫星星,你給我說那顆星星是我。」這是烏克蘭的一首著名歌謠,過去只有俄語版,但如今,這首歌有了中文版。創作者,一位是愛唱歌的烏克蘭女孩,一位是愛彈琴的重慶男孩。他們在音樂裡,擦出愛的火花。
  • 有個女孩一直喜歡你!五等分的花嫁90話,心疼我的四葉小天使!
    原本想著沒有看到90話的我要掛了,但是看完以後我感覺我還是要掛,春場又餵玻璃渣!在四葉第一次重遇風太郎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他就是五年前的那個孩子。我就說嘛,四葉一開始就對風太郎好感度MAX一定有問題!而看到風太郎這麼努力的四葉,卻不敢面對了,脫口而出的「風太郎君」,卻變成了相對陌生的「上衫同學」讓我看的好心疼。
  • 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飛虎隊」後人話美中友誼
    ——「飛虎隊」後人話美中友誼  新華社記者吳小軍韓芳潘麗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採訪了部分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成員後人。他們對父輩和抗戰老兵富於犧牲的精神和美中人民浴血抗戰中結下的友誼表示敬意: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  二戰中的一抹亮色  「在中國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 爆笑:看這些重慶方言用英語咋說?
    重慶晨報訊(記者 羅薛梅)「你豁我」翻譯成「you drink me」「 耳朵」翻譯成「soft ear」……24日,本報刊登了《扭倒費、僕爬……看這些重慶言子用英語咋說》後,不少讀者用自己的方式來翻譯重慶話。這不,來自團市委志工部的一群志願者,就把重慶話翻譯成了qinglish。
  • 小女孩談因地震喪生的姐姐:當時是我離去了就好了
    鳳凰衛視5月8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最近幾年相信到過都江堰的人都會發現那裡變化特別的大,地震兩周年總投資133億的成都到都江堰的高鐵開通,地震三周年,上海對口援建的安置居民規模最大的多功能社區壹街區建成,地震四周年總投資28億的灌縣古城開街,在5·12地震五周年前夕,我們也再次來到這個2008年的時候曾經各路媒體蜂擁而至的地方
  • 逗貓惹狗、憨吃哈脹、磨皮擦癢……4歲混血萌寶沉迷重慶話,坐擁3萬...
    媽媽易術是重慶人,爸爸是紐西蘭人,都從事酒店管理工作。雖然才4歲,他已跟隨父母去過澳大利、緬甸、泰國等國家,小小年紀,至少飛過30多次,已經是個見多識廣的寶寶了!去年,EK回到媽媽的家鄉重慶。今年3月,他開始學說重慶話,顯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很快就從「零」基礎到熟練運用了。他學會了一大堆「言子兒」:「坐一悶墩兒」、「要得」、「敲棒棒」、「搞況了」。
  • 梁芒:1999年,爸爸送我去北漂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朱自清《背影》裡這樣煽情的一幕,並不是所有的父與子都體會過,但重慶崽兒梁芒算是一個例外:時隔多年,每每想起爸爸時,都會有相似的一幕浮現在他眼前:「看著爸上了機場大巴,他對我揮了揮手說:你走嘛,莫擔心我!」那是1999年10月。梁芒記得自己沒哭,但心頭空落落的。
  • 土耳其女孩天水:音樂帶我走近中文
    土耳其女孩天水:音樂帶我走近中文 2020年08月07日 10: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八角籠我重拳出擊,英語課我唯唯諾諾,張偉麗真是個寶藏女孩!
    微博上,張偉麗也親自回應了垃圾話這一問題咱先不說賽前是不是一定要噴上幾句垃圾話,眾所周知,職業運動員光是日常訓練就已經十分辛苦了,很難有大量時間進行系統學習。況且,人家真的一直都有在學啊!在簡介中,Ramaize寫道「我從十月份開始教偉麗英語,最初,我們的交流並不容易。哪怕到現在,我也必須控制自己的進度,使用簡單的語言,不斷重複並注重自己的發音,使她能夠理解。」「但是,我們之間的合作才不到10周,她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的進步是非常驚人的!
  • 我將重慶整理成了一份歌單,等你來聽
    ,才知我從來最好......在重慶,「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被叔叔嬢嬢們貫徹得很到位。清晨的公園、某個清淨的角落或者是華燈初上的廣場。他們隨著音樂搖擺的身影,活躍在我們的眼前。不要以為嬢嬢才是「廣場舞王」,叔叔灑脫的身姿同樣hold住C位。
  • 我在德國學經濟工程
    我在BREMEN大學學習經濟工程(Wirtschaftsingenieurwesen)。這個專業在德國算是個新專業,在1971年才建校的BREMEN大學就更是年輕了,據說開設才兩年,現在還沒有人學到高級階段(Hauptstudium),更別說畢業了。
  • 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這樣回答
    孩子學英語的積極性一直不是很高,而且還不止一次問我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為什麼不是美國人學中文呢?孩子有這樣的疑惑也很正常,就連成人也常會糾結,這麼費勁地學一門外國語言,究竟是為了什麼。王小波曾經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我上大學時,有一次我的數學教授在課堂上講到:我現在所教的數學,你們也許一生都用不到,但我還要教,因為這些知識是好的,應該讓你們知道。」所以當孩子問我的時候,我首先會告訴他,知識是好的,但不一定有用。
  • 「爸爸媽媽,如果因為我,你們才勉強湊合,我情願你們離婚。」
    朱哥漸漸對朱嫂的脾氣、德行有了深刻的認識,大小事能忍則忍,繞道而過,以圖和平。朱哥性子和朱嫂相反,內向,話少,遇事總要三思而後行,優柔寡斷,半天放不出一個響屁。日子磕磕碰碰地過到第二年,朱嫂生了個女兒,公公心中很不瞭然,指桑罵槐地嫌棄她沒生兒子,朱家就朱哥一根獨苗,覺得到了朱哥這兒似乎就斷了香火。
  • 我是一個阿爾法女孩
    Linda是個中國女孩,典型的「80後」,22歲時大學畢業,進入一家赫赫有名的美國企業,當時這家企業剛開始拓展在中國的業務。她的勤奮努力以及學生期間就在行業內積累的人脈,讓她如直升機般一路升到了管理層。由於經常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飛來飛去,晝夜顛倒,有時一覺醒來她都分不清自己在哪裡。時間長了,造就了一種「雙文化」氣質,直到現在,我仍然不知道她的中文名。
  • 那些年,我得過的雅思後遺症……
    隨著網絡文化越來越繁茂中國人民得「病」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就「後遺症」來說,種類也不少比如追星女孩們的#演唱會後遺症#科研狗的#試驗後遺症#夜貓子們的#蹦迪後遺症#當然也少不了患者最多患病時間最集中的#假期後遺症#今天,小潤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和烤鴨們息息相關的
  • 閏年四年才輪迴 女孩學國外習俗今天跟男友求婚
    四年一生日咱當四倍過  「平常總提前一天過滋味挺怪的,如今好容易過次真正的生日,當然得好好過。」深圳本地居民黃小姐是1980年2月29日出生,按照她的說法,因為4年才能過一次癮,所以,每到自己過生日的時候,全家都會為她好好辦一次。
  • 那些年,我被老師罵成了狗
    老師罵人有些有趣,有些比較嚴厲,更多的是「話粗理不粗」。以前總是唱反調,聽不進去,現在想來卻滿是親切……    我們曾一度因為老師的話  而嚴重懷疑人生:  「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我現在看到你們都煩,  趕快給我滾到大學裡去!」  「加油好好考吧,  考完了就可以告別我這張老臉啦。」  「等你們上了大學,想怎麼玩都行,  不會有人管你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