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和奕豐結婚照
「我給你畫一個太陽,我給你說那個太陽是你;你給我畫星星,你給我說那顆星星是我。」
這是烏克蘭的一首著名歌謠,過去只有俄語版,但如今,這首歌有了中文版。創作者,一位是愛唱歌的烏克蘭女孩,一位是愛彈琴的重慶男孩。他們在音樂裡,擦出愛的火花。
△李莎莎和奕豐在家裡情歌對唱
學會的第一句中文是「不要辣椒」
「當時,中國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神秘。」五年前,李莎莎(Lisa)在烏克蘭赫爾遜州立大學畢業,學習英語和西班牙語專業的她,卻更想做一名歌手。「有個朋友說,在中國有一個在酒吧唱歌的工作機會,我就想,為什麼不去呢。」
2014年3月,李莎莎來到中國,開始在上海、廈門、南京等多個城市的酒吧演出工作。2014年7月,她又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重慶。
△李莎莎在酒吧唱歌
李莎莎說,那個時候她晚上在解放碑的酒吧工作,白天就一個人去解放碑附近看看這座城市。「我很喜歡旅行,所以即使晚上工作很累,我早上還是要起來出去逛逛,可是我不會說中文、也不認識路,只能一次一次探索線路。」
「我看到過一片懸崖邊的木頭房子,後來才知道那裡就是洪崖洞;還有十八梯、朝天門,也都是後來才知道的名字。」
李莎莎說,重慶給她最大的印象就是「爬坡上坎」,「我知道為什麼重慶的女孩子身材這麼好了,都是爬坡鍛鍊出來的。」
除了爬坡,李莎莎對重慶的另一個印象就是,辣!她說,來自烏克蘭的她完全不能吃辣,所以學習了兩個詞語叫「不要」「辣椒」,「我發現外國人的不要辣椒,和重慶人的不要辣椒完全是兩個概念,我說不要辣椒,但是還是會辣。」
「這個人和這座城市我放在了心裡」
當夜幕將臨,在解放碑得意世界一酒吧中,就會響起李莎莎的歌聲。俄羅斯歌曲、英文歌曲、西班牙歌曲,李莎莎都能信手拈來。但她給自己定下了規矩,就是唱完歌就回家,第二天還要接著逛重慶。「我只是喜歡唱歌,但我特別討厭酒吧嘈雜的環境。」
突然有一天,李莎莎想,來重慶這麼久了,但卻沒有交一個中國朋友、重慶朋友,要不今晚留下來看能不能認識些中國朋友。
「那天我就留下來在DJ臺幫忙,後來就有朋友過來邀請我過去一起玩,我過去後就看到有個很帥很可愛的男孩子坐在我旁邊,但是一直不說話,直到我準備走了,他才說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李莎莎說。
那個大男孩就是李莎莎如今的丈夫奕豐。「那個時候並不是不想和她說話,只是我的英語水平僅限於『Hello』『bye-bye』,最後能蹦出那句話已經是我極限了。」奕豐說,他也喜歡安靜些的音樂,愛彈民謠吉他,所以幾乎不會去酒吧這樣鬧的地方,「如果那天不是因為朋友生日被拖著去了酒吧,我可能就錯過了和莎莎的相識。」
李莎莎說,那時每天晚上她下班後,奕豐都來接她去逛重慶夜景,還每天給她準備小禮物,知道她不能吃辣,便每天做好便當給她送去,「我知道他把我放在心上了,我也把這個人和這座城市放我心上。」
奕豐說,記得有一次他們逛街,看到街邊有賣狗牙齒的,莎莎就哭了,她說為什麼要傷害狗狗,我就覺得她特別善良。「那時我沒有房子,她說不介意,她想和我一起奮鬥,我就知道,這個人是對的人。」
△李莎莎和奕豐都喜歡滑雪運動
沒有婆媳矛盾只有文化差異
「聽朋友說中國的婆媳關係很微妙,但我覺得我很愛我的婆婆,我們之間沒有隔閡,有的只是文化差異。」李莎莎說,西方人見面有親吻的習慣,還記得剛和奕豐父母見面時,她想要親吻他們,但是父母很尷尬,「但現在媽媽已經習慣了,會和我主動親吻,但是爸爸一見到我就跑了,趕緊說『拜拜』。」
「我們和奕豐的爸爸媽媽都住在重慶,但也一個月才見一次面,能夠相見的時間已經很少了,所以見面的時候就要好好表達我愛他們。」
李莎莎到重慶已經有五年時間了,如今她不僅聽得懂重慶話,也能隨口蹦出幾句「重慶言子」,對中外的文化差異也是了如指掌。
李莎莎說,前幾年和奕豐的朋友、家人認識久了,就發現中國的酒桌文化和烏克蘭的酒桌文化很不一樣,「烏克蘭人愛喝酒,大家都是一起舉杯一起喝,但是中國人喜歡互相敬酒,還要說半天話,我覺得很奇怪。」
後來,李莎莎發現,敬不敬酒不是對錯的區別,而是文化的差異,「而且我也發現敬酒其實是中國人尊敬他人、自謙的表現,所以每次喝酒,我也要一個一個的敬酒,表達我對他們的尊敬。」
△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李莎莎唱響全場
未來想站上大舞臺讓更多人認識
在今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開幕式上,一名烏克蘭女孩演唱了一首《絲路牽手》作為壓軸歌曲,這位歌手便是李莎莎。
「在重慶工作的五年裡,我的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已經慢慢離開酒吧,在更大的舞臺繼續的我音樂夢。」李莎莎說,她的目標是在中國做一名真正的歌手,所以她很榮幸受到官方邀請參加了此次「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演出。
前不久,李莎莎還登上了央視的舞臺,參加了「越戰越勇」節目並獲得了冠軍。「現在我的目標是參加更多的電視臺節目,讓更多人認識我,認識一個愛唱歌的李莎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攝影 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