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同質結晶矽串聯疊層電池效率超22%

2021-01-09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前言:價值何在?

矽基疊層電池技術一直都是量產商用電池實現30%甚至35%超高光電轉換效率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如果不是唯一方向的話)。理論上講帶寬匹配、疊層界面匹配都沒什麼毛病;經濟上講晶體矽襯底沒有敵手。在之前的7月份,兔子介紹過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技術方向的最新進展,也就是斯坦福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報導的23.6%的鈣鈦礦/晶矽四埠疊層電池世界紀錄。這次兔子通報的最新進展,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22.5%的工作。

23.6%都有了,22.5%還好意思說什麼勁?這裡面有重大不同。撿最重要的講,這個區別就是澳洲國立的底層晶矽電池用的是n型「同質結「晶矽電池,而之前報導的斯坦福底層晶矽電池用的是異質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HIT或者SHJ電池。用」同質結「極大程度上解放了頂層鈣鈦礦電池的製備溫度,為進一步發展高效頂層鈣鈦礦電池解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障礙。至少在不遠的將來,29%的效率是有可能的。

(Wu,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為什麼要同質結?

筆者第一次用「同質結」這個術語,覺得比較彆扭。畢竟絕大部分的晶矽電池不就是擴散就是離子注入,被摻雜的材料都是晶體矽,當然是同質結。這就跟說「普通人」是「非基因改造人類」差不多。當然這裡主要是為了跟HIT區分開來,所以強調「同質」。

其實同質異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製備溫度。我們知道鈣鈦礦/晶矽電池的製備順序是先晶矽後鈣鈦礦,這個溫度耐受性就比較重要了。比如我們知道的最普遍的基於介孔氧化鈦電子傳導層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溫度必須要高於400C,在這個溫度下,HIT電池基本完蛋;事實上HIT在200C以上就不行了,主要是它的非晶矽層受不了。這就要求鈣鈦礦頂層電池只能採用低溫製備工藝。比如很多主流的PECVD和ALD的工藝都不能使用了。而且一般而言,低溫製備的鈣鈦礦電池的熱穩定性都比較差。而熱穩定性是目前鈣鈦礦電池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晶體矽底層設計特點

ANU採用的是屬於n型同質結電池,摻雜通過普遍的硼磷高溫摻雜實現,解決了溫度的問題。然而對於疊層電池,特別是雙埠串聯疊層電池而言,子電池的開壓極其重要,所以如果不加表面鈍化的話,會完全落了HIT的下風。為了解決問題,ANU採用了開孔的局域接觸(Si/Cr/Pd/Ag/ITO)+Al2O3/SiNx鈍化層方案,類似於PERC,使得開壓達到了尚可接受的0.62V。然而局域接觸(1%)付出的代價是,填充因子就比較慘澹了!只有72%到74%的樣子。更進一步,如果用局域擴散PERL的話,或許開壓和填充因子都會有所提升。

SiNx也與一般的標準晶矽電池的不同,折射率達到了2.8,也就是說矽的含量高得多。這樣的設計有更好的光學折射率匹配,而短波寄生吸收則不是問題,因為短波幾乎都被鈣鈦礦吸收了。

鈣鈦礦頂層設計特點

鈣鈦礦頂層電池使用的是MoOx/Spiro-OMeTAD/Cs_0.07Rb_0.03FA_0.765MA_0.135PbI_2.55Br_0.45/介孔TiOx/高密度TiOx/ITO的結構。改造後的鈣鈦礦層在大尺度上具有更好的均勻性。

Spiro-OMeTAD的寄生吸收比較嚴重。ANU作者認為將它替換為NiOx以後會有更好的光學性能(跟斯坦福組的思路一致)。節省下來的2.7mA cm-2的短路電流,實現電流匹配,反過來就可以用更高開壓的鈣鈦礦材料了。和更高開壓的晶矽底層結合,作者認為基本可以實現1.97V的串聯開壓,遠超現在的1.75V。

結語:未來展望

ANU的作者認為,經過優化設計上下兩層和中間接觸層,提升的開壓和填充因子(78%)有望在實現29%的轉化效率。

兔子思考的是,如果開壓和填充因子的矛盾如此難以調和,那麼TopCON,亦或是選擇載流子接觸類型的晶體矽底層是不是更好的方案?

兔子再思考的是,晶矽疊層的技術線路,對於晶矽本身的p型、n型之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旦解放了溫度這個限制,應該是開拓了很多設計的思路吧?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同質結vs異質結?鈣鈦礦/矽疊層電池中底電池的選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當下,單結晶矽電池實驗室效率已突破26.6%,已逼近其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效率難度較大。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基於晶矽的疊層太陽電池,即用寬帶隙的頂電池與較窄帶隙的晶矽電池組成疊層電池,以有效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電池可謂電池界的新星,短短十年內,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最初的3.8%提高到了25.2%。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22.7%效率!疊層鈣鈦礦電池.   黃勁松團隊研究發現,錫基鈣鈦礦電池中的電荷收集效率受到電子擴散長度的限制。在鈣鈦礦型前體中添加少量Cd3+會降低電子陷阱密度,從而產生2.72±0.15微米的長電子擴散長度。將窄帶隙鈣鈦礦薄膜的優化厚度增加到1000 nm。對於單結窄帶隙PSC和鈣鈦礦-鈣鈦礦疊層電池,分別獲得了20.2和22.7%的效率。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
  • NREL新紀錄:鈣鈦礦疊層效率24.16%,六結電池效率47.1%
    鈣鈦礦-CIGS疊層效率新紀錄疊層電池結合了兩種不同的半導體,這些半導體將光譜的不同部分轉換成電能。鈣鈦礦金屬滷化物主要使用光譜的可見光部分,而CIGS半導體則轉換紅外光。由銅,銦,鎵和硒組成的CIGS電池可以沉積為薄膜,總厚度僅為3-4微米。鈣鈦礦層更薄,僅為0.5微米。因此,由CIGS和鈣鈦礦製成的新型疊層太陽能電池厚度遠低於5微米,可用來生產柔性太陽能電池組件。
  • NREL新紀錄:鈣鈦礦疊層效率24.16%,六結電池效率47.1%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近來實現多個效率突破新紀錄:- 新型鈣鈦礦CIGS疊層電池的效率達到24.16%,已經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CalLab實驗室正式認證;- 六結電池效率47.1%,展示了多結太陽能電池的巨大潛力。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2.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認證效率高達24.8%,是目前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最高效率。3.全鈣鈦礦串聯電池大面積(超過1 cm2)認證效率為22.1%。要點3: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的性能和穩定性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組成為,1.77-eV寬帶隙前子電池(〜300 nm)和1.22-eV窄帶隙後子電池(〜800nm)。寬帶隙鈣鈦礦的組成為Cs0.2FA0.8PbI1.8Br1.2。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接觸)電池是目前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之一,其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2%,並且相較薄膜電池或傳統鋁背場(BSF)電池, PERC電池的度電成本優勢顯著。當前的問題是,哪項技術將成為新一代太陽能技術?
  • 2019鈣鈦礦和疊層電池與組件論壇
    月,牛津光伏鈣鈦礦/矽基疊層電池實現了28%的光電轉化效率。 隨著技術走向成熟,晶矽電池正在趨於其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至27%以上的電池效率成本高昂。而鈣鈦礦電池與晶矽電池組成疊層電池,可以實現30%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
  • 效率23.1%,NREL科學家構建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
    從Joule雜誌了解到,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稱是迄今為止所有非III-V技術中效率最高的柔性薄膜太陽電池。該結構基於一種稱為Apex Flex的新型寬帶隙鈣鈦礦複合層,可以承受熱、光和運行測試,同時提供可靠的高壓。
  • 效率23.1%,NREL科學家構建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
    疊層太陽電池,稱是迄今為止所有非III-V技術中效率最高的柔性薄膜太陽電池。研究人員解釋說,疊層電池的兩末端結構對於製造高性能設備特別具有挑戰性,因為需要相互「調諧」不同的電池材料以防止它們在某些光照條件下限制彼此的性能。他們指出,如果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那麼在去除了兩個透明觸點和一個潛在的基板後,疊層電池可以更輕,更便宜。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帶著這些問題,4月15日,《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永舫。
  • 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團隊:創造疊層太陽能電池效率新記錄
    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
    I3-已被公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添加劑,可改善鈣鈦礦薄膜的結晶度,晶粒尺寸和形貌。但是,I3-的製備和添加量的調控非常困難。基於此,2020年12月9日韓國成均館大學Hyun Suk Jung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刊發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的研究成果。
  • 石墨烯串聯鈣鈦礦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
    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開發了一種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太陽能技術,轉換效率高達26.3%。>石墨烯增強PSC圖像的結構研究人員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二氧化鈦電子選擇層中添加了石墨烯
  • 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發表於:2019-11-20 09:17:33     作者:段連傑 王子瑜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近日,我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劉生忠研究員團隊聯合陝西師範大學楊棟研究員,通過將半透明鈣鈦礦電池與高效矽異質結薄膜電池結合,組成光電轉化效率達到27.0%的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15%,穩定性能超300小時  Evelyn Zhang • 2020-12-15 09:18:57 來源:前瞻網 E1946G0
  • 我國科學家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超導與能源新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員李輝與英國薩裡大學教授張偉合作,在Chemical Reviews發表了題為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From Fundamentals to Commercial Deployment的綜述文章採用疊層結構是提升太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進而降低光伏單位面積成本的有效手段
  • 石墨烯助力,串疊型鈣鈦礦太陽能效率超越26%
    ,十年間已經躍升到 24% 以上,不過效率升幅多多益善,最近義大利科學家在鈣鈦礦電池中加入神奇材料石墨烯(Graphene),最終研發出鈣鈦礦-矽串疊型太陽能,其效率已達 26.3%。科學家將石墨烯薄膜沉積在鈣鈦礦的二氧化鈦(TiO2)電子傳輸層上,其中鈣鈦礦太陽能的電池結構大多為陰極-電子傳輸層-鈣鈦礦的光吸收層(主動層)-電洞傳輸層-陽極組成,透過將石墨烯沉積在二氧化鈦前體與奈米粒子上,進而提高鈣鈦礦薄膜的化學穩定性與耐用性,最後再把最佳化後鈣鈦礦電池機械式堆棧(mechanically stacked)在 HJT 異質結矽晶太陽能上方。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