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來襲,不如認識一些《聊齋》裡的美顏鬼怪

2020-12-05 高能E蓓子

清明節來了,E姐想著是不是該給花式躺屍的你們獻上點應景的影視劇。

於是想到小時候那部片頭曲一出來就嚇得裹緊小被子的《聊齋》,來,讓我們重溫一下——

同暴露年齡的小夥伴們應該依稀記得,這部1987年開始以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為題材拍攝的電視劇,匯集了多個狐鬼花妖的故事,某些詭異的鏡頭至今都還是許多人心頭的陰影。

然而當年只顧著害怕了,如今和本號的恐怖片大觸阿怪一起老片新看,你會品出不一樣的味道。

鬼片套路原來這麼多,嚇得我裹緊了我的小被子!

小時候看這部劇的時候,劇情並不重要,因為詭異的背景音樂加上陰森的畫面,本寶寶根本不敢直視。

醜女想變漂亮,直接把兩個人的頭割下來互換。

原來換頭寶貝的典故從這來的?

書生承諾每天守靈,女鬼半夜三更前來感謝……這場景你們品一品。

深夜的小樹林陰森恐怖,水莽鬼借衣還魂。

母親死後放不下丈夫和兒子,半夜現身窗外。

盜墓賊開棺後,女屍突然坐起。

當年這種幾分錢特效和化妝技術有種簡陋的真實感,現在看來依舊經典。

如今細看劇情才發現,原來這超大腦洞的鬼魅靈異表象下儘是對黑暗現實的諷刺,也融合了很多民間異聞和鬼片套路。

比如說《阿寶》改編自同名故事,講的是一種「痴迷」或者說「走火入魔」的神奇現象。

如果你小時候也經常聽老人們說到「丟魂」「叫魂」這種詞,趕快來這裡找答案。

窮秀才孫子楚因為性格憨厚,經常被同窗「好友」欺騙,人們背後都叫他孫呆子。

公子們想喝花酒時,就騙他說大家想念他,讓他辦個詩友會,然後再找來妓女逗弄他,他就會買單走人。

阿寶姑娘是個有名的大美女,全城的王公子弟除了孫呆子全都去求過親,都被拒絕。

於是,公子們又開始耍他,說阿寶看上他了,孫呆子信以為真並發誓一定不愧對於她。

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於是接下來,孫呆子就用一段教科書般的「痴念追妹大法」成功娶到了阿寶。

首先是斷指表忠心。

孫呆子天生六根手指,阿寶為了拒絕他就說只要他砍掉第六根手指就答應嫁給他,沒想到他馬上砍了表決心。

緊接著是靈魂嘿嘿嘿。

還沒見過真人就砍手指表白,可見孫呆子是有多痴線。而第一次見到阿寶的美色,他瞬間丟了魂。

魂魄去哪了呢?當然是跟隨阿寶小姐回家了。

電視劇中只展現了兩人整日相伴,晚上同坐床頭的畫面,比較隱晦。

然而原著中描寫的是兩人每晚都有親熱,阿寶也為此神魂顛倒,白天起來以為這是自己的春夢,心中日漸波瀾。

用靈魂陪吃陪玩陪……睡?這波騷操作簡直6到起飛。

可是,沒有靈魂的身體在家幹躺著也不是回事啊,於是老管家半夜出門叫魂(一邊敲鑼一邊喊公子回來)。

後來還是在神婆的幫助下,把孫呆子的魂從阿寶的閨房中綁了回來。

孫呆子被拒絕之後思念成疾,痴念過深的他再一次靈魂出竅,附在了自己養的一隻鸚鵡身上,飛到阿寶身邊表白,只求餘生能相伴左右。

阿寶聽完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答應他只要變回人形就跟他不離不棄!

於是,孫呆子復活了,被附身的鸚鵡「為愛犧牲」,真是鳥生艱難啊。

本是想愚弄一下這孫呆子,沒成想陰差陽錯成讓他娶到了絕世美女,這些公子們又來找他的麻煩了。

在孫呆子準備考試的時候,好友給他送來了考題,並且叮囑他一定要丟棄別的書,只攻讀這幾個冷門題,必考。

孫呆子果然聽信了好友的話,把這七道題背得滾瓜爛熟,結果……七題全部押中。

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全被這孫呆子佔了,所以說傻人有傻福這話還是靠譜的。

其實,靈魂出竅是中國影史中的一大傳統題材,很多經典影片中會看到這一幕。

如《倩女幽魂2》,知秋一葉和燕赤霞用靈魂出竅大法解救自己的畫面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但悲催的是,張學友扮演的知秋一葉卻因為定力不夠沒辦法魂歸身體,魂魄只好在外飄蕩了。

還有那部嚇死過人的《黑樓孤魂》中,人死的那一刻用眼冒綠光代表靈魂出竅,肉身死了,鬼魂繼續作祟。

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用靈魂出竅這一題材創作出了《阿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幾番「丟了魂」的泡妹大法,可謂「魔幻現實主義」的老祖宗了。

當然,《聊齋》中有著各種光怪陸離的狐媚花妖和離奇故事,但主題多是鬼怪善良,品行不良的人反而比鬼還要可怕,表現誇張,但深意耐人尋味。

比如,現實中的壞人總是在計劃著坑害人,而地府中的閻王卻被夫妻間的愛情感動而大筆一揮讓兩人還陽。

《地府娘娘》中,窮秀才在陽世百無一用,被妻子戴綠帽子。但是到了地府,從背屍的苦差做到帳目管理,才華得到重用。

《八大王》中,鱉精知恩圖報給了恩公一雙能識寶的慧眼,王爺得知後便要求他休了妻子娶公主,利用他的眼睛為自己斂財。

《阿繡》中官差抓人不分青紅皂白,小狐狸精因為愛劉生而幫他逃跑,又因為劉生愛著阿繡,她又救了阿繡,並幫助兩個人終成眷屬。

不管是惡鬼作祟還是人心險惡,故事的結局都是皆大歡喜,正能量滿滿。

有情人終成眷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面對誘惑堅定不移……看完忍不住高喊一邊核心主義價值觀。

劇版《聊齋》究竟有沒有《畫皮》,

真是千古之謎…

關於《聊齋》,江湖上一直有一個傳說:《畫皮》一集特別恐怖,嚇死過人之後就遭到了禁播,網上也再查不到相關信息。

據說這部畫皮拍攝的場景、道具取材都是真實的,片中女鬼出現的墓地就是北京西北一墳場,被女鬼掏心喝血的屍體就是北京一醫院太平間男屍……

不少70、80後的「大爺大媽」們還能回憶起當年這部《畫皮》的細節。

然而根據官方的說法,原定故事中的《畫皮》《聶小倩》等一些經典劇目在拍攝之前就被終止了。

所以說……到底是大家的「幻記憶」還是怎麼的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當年確實有兩個故事是拍了被禁播的,《水莽草》和《鳳陽士人》。

如今《水莽草》已經重見天日,講述的是誤食毒草而死的水莽鬼找替身的故事。

秀才祝生去朋友家做客,中途路過一間茶寮,老太太忙叫屋裡的男孩端碗茶出來給祝生解暑。

男孩兒看到祝生喝了一口後,激動地謝過老太太就跑了,結果祝生嫌茶水有魚腥味,吐了出來。

老太太見狀,趕緊叫屋裡貌美的三娘出來端茶。

嗯……從祝生看三娘的眼神中我們知道,這是要搞事情了。

果然,祝生一拉手二贈定情信物三喝茶,不愧是美人沏的茶,芳香撲鼻。

三娘也在這猛烈的攻勢下動了心,悄悄塞給祝生一枚戒指,讓他趕快走。

結果沒走多遠祝生就開始身體不舒服,經一位老道提醒才知道自己遇到了水莽鬼,只有找到水莽鬼的舊衣服才能解毒。

祝生的友人去討舊衣服沒成功,祝生死了變成了水莽鬼,寇三娘也沒去投胎,兩人不想再害人,安心做一對鬼夫妻。

兩鬼不僅能在陽間恩愛生活、服侍老人,還把專門哄騙人做替死鬼的老巫婆給趕跑了……emmm,年度最佳正能量鬼夫婦。

原著中天帝被祝生夫婦的這種精神感動了,讓他們成了天上的神仙……

而至於為什麼刪除不播,當年福建電視臺臺長俞月亭給出的理由是:被認為藝術水準不高。

後來也被人們解讀為三觀不正,水莽鬼找替身,用別人的命換自己的命。

三娘和男孩兒見到有人路過,爭著搶著去遞茶害人,只希望自己能早點解脫。

祝生好友去找三娘父母求舊衣服的時候,這家人的反應是我閨女終於找到替死鬼了。

三娘對祝生動了心,半夜回家拿自己的舊衣服想要救他,被父母發現後指責父母太狠心見死不救。

WTF?難道不是你自己著急找替死鬼,親手把茶遞給祝生的嗎?

按照書中說法,橫死或者冤死的鬼因為陽壽未到,死後不能投胎,而且每隔七天會重複一次死時的場景,就這樣在痛苦中無限輪迴。

因此這些鬼魂一般怨念比較深,產生害死別人拯救自己的念頭也並不難理解。

所以……事故現場或者自殺現場要遠離,萬一死者的精神電波鎖定你呢~

不過大部分的恐怖電影都很喜歡「找替死鬼」這個套路,比如林叔的《新殭屍先生》中經典的「紅白雙煞」一幕。

其中白煞就是道行高深的水鬼,而水鬼的設定就是一定要找替死鬼自己才能轉世投胎。

另外一部沒有播的《鳳陽士人》至今都沒有出現,據說是因為導演的丈夫去世,她非常傷心,最終導致這集沒有完成。

80年代,一個可以在黃金檔看cult片的年代

《聊齋》是80年代後期國產電視劇中的經典,藝術造詣不亞於《西遊記》《紅樓夢》,更厲害的是品質與尺度齊飛,風靡一時,收視率奇高。

由於當年的審核制度比較寬鬆,電視上播出的《聊齋》部分鏡頭的尺度還是比較大的。

如《陸判》裡的開膛洗心,血肉模糊的畫面很給力。

《田七郎》中的無頭屍復仇,cult風十足。

《梅女》中自殘的畫面等等,血腥畫面毫不避諱。

當然,除了血腥恐怖,自然也少不了人們喜聞樂見的男歡女愛的鏡頭。

雖然說不上特別大膽,但是按現在電視劇審核的嚴格程度來說,可以說是在犯規的邊緣試探了。

這也算是80年代影視劇的魅力所在,怪力亂神、色情擦邊球初現,口味暗黑但三觀奇正。

1980年的《廬山戀》號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場有吻戲的電影,一個親吻臉頰的鏡頭,驚呆了電影院的男女老少。

1987年的《芙蓉鎮》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摸胸戲」,在那特殊時代背景下這激情戲碼顯得格外赤雞。

到1989年的《瘋狂的代價》中,就已經進化到了裸露大尺度,尤其是浴室洗澡的一幕朦朧但該看的都能看得見,為此不少觀眾寫信罵演員伍宇娟是道德敗壞。

而當時因為反對封建迷信的緣故,觀眾們除了電視劇《聊齋》並沒有鬼怪電影的誕生,只能靠著港片度日。

直到1989年的《黑樓孤魂》,人們終於看到了布娃娃這個「實體鬼」的出現。

但是據說影片上映後嚇死過人,導致國產片新規定的出爐:不能出現鬼的形象。

還記得它嗎?嘻嘻嘻

既然不能出現鬼,那麼就在屍體上下功夫吧。《聖保羅醫院之謎》和《夜盜珍妃墓》就是在停屍房和棺材裡搞噱頭,效果還是不錯的。

所以說,《聊齋》應該是國內唯一一部敢正大光明以鬼神為主角的電視劇了。

不過《聊齋》中描繪各種狐媚鬼怪並不是為了宣揚封建迷信,而是一種藝術形式,用鬼怪故事反映社會的壓抑和不公、實現自身的理想和抱負,很有現實意義。

結語……

最後,拋開所謂的藝術高度、現實意義,最難得的是劇中滿眼都是80年代的天然美女,完全配得上蒲松齡對美色的描繪。

你還會驚奇的發現,其中有兩位美女是非常熟悉的。《娥眉一笑》中有少女陳紅,滿臉的膠原蛋白美如畫。

《梅女》中的瞿穎……原來她和陳紅是同齡人。

基本上是每集一個仙女女主,顏值的可識別性都很高,趁著清明節感受一下吧……說不定夜半三更就見到了呢

相關焦點

  • 有的時候,不是世界存在鬼怪,而是人們希望世界存在鬼怪
    在很多懸疑的影視作品中,常常會表達一些人類害怕鬼怪的事情,從古至今關於鬼怪的傳說不絕於耳,比如我們最熟知的《聊齋志異》這部著作中記錄了各種鬼怪說法,那麼這個世界上真的會存在鬼怪嗎?圖為《聊齋志異》人類認為世界存在鬼怪,多數跟超自然現象有關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
  • 《聊齋》裡甚為荒唐的事,初讀感覺很搞笑,再讀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這就是《聊齋》的來歷,就像前文所說的,其中不僅有美好的愛情,更多的則是蒲松齡對於世間黑暗一面的厭惡,今天一起來看一下《聊齋》中最荒唐的事,初讀的時候笑掉牙,再讀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的辛辣手筆。
  • 蒲松齡是蒙古族人,沒落貴族後裔,其身世比《聊齋志異》還神秘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即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蒙古族,是我國清朝偉大的文學家。以其巨著《聊齋志異》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精通醫術和養生之道。他秉性耿直,憤世疾俗,一生際遇坎坷,不被重視,許多作品流失海內外。
  • 《聊齋》青娥:看完這個故事,我終於知道「挖牆角」是怎麼來的了
    不如放他走,讓他回去請個媒人來吧。」青娥便允了。不兩日,霍母又去提親。青娥的母親從丫鬟那裡知道了霍桓半夜挖牆而入的事,怒斥了霍家母子。霍母覺得顏面掃地,二人的婚事就此擱置了。後來霍桓文採斐然被召進衙署,縣官親自保媒,撮合成了霍桓和青娥的婚事。婚後不久,青娥就生下一子,取名孟仙。
  • 光單純美顏不如玩創意!天天P圖對比美圖秀秀APP評測
    接下來,TechWeb將與大家分享天天P圖與美圖秀秀在美顏方面以及功能方面的對比,看看哪款更實用。APP界面各有各的個性無論是旅遊達人,還是生活小能手,一些值得留念的瞬間怎能不拍照?但是有些用戶皮膚有對化妝品過敏症狀,或者討厭繁瑣的化妝又想拍出的照片極品的好看,在這樣的情況下所以美顏美白工具必須上場了,磨皮是美顏APP必備的功能,也是照片美顏必做的工作。不過,往往「磨皮」功能非常費時間,需要掌握輕磨皮和重磨皮,這是一個技術活,掌握不好的話要花太久的時間,也有自動美顏模式,但是往往把背景也給模糊了,處理痕跡更嚴重,所以手動更加逼真。
  • 《蒸汽時代》清明活動連續兩波來襲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為我國傳統的大節日之一,在清明節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但若遇上細雨紛紛的下雨季節的話又該如何去踏青呢?來玩空中網蒸汽朋克風格熱門手遊《蒸汽時代》,在家裡你也一樣能夠爽快踏青,真正快樂地過好清明小長假!
  • 全國各大景區中的「清明上河圖」,你喜歡哪一個?
    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一副描述北宋都城東京(又稱卞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的精品畫,是國寶級的藝術品,現真品已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極少展出,所以想看真品,恐怕不大容易,但想看「清明上河圖」,還是挺方便的,現在全國各大景區都有「清明上河圖」。一、名氣最大的「清明上河圖」—橫店的清明上河圖景區。
  •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俚曲是什麼樣子,和《聊齋志異》一樣神秘嗎
    在山東省淄川區,由蒲松齡先生所編寫的聊齋俚曲也是展現當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聊齋俚曲,因蒲松齡先生誕生,因此它的名字也和蒲松齡有很大的關係。聊齋俚曲又稱蒲松齡俚曲,是蒲松齡結合自己一生的閱歷,融合了明清俗曲的精華,從宮調和南北曲的曲牌中取出來之後連套成曲,共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那麼為什麼蒲松齡先生成為了創作俚曲的主要人物呢?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我的世界:SCP基金會模組,虛構「鬼怪」的集合MOD「鬼怪集中營」
    所以,這個網站也設置了等級權限,在等級最低時你可能了解的都是一些虛構的東西,而你慢慢升高了等你就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甚至,各種各樣的世界未解之謎。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SCP基金會為何鬼怪如此之多的原因吧!
  • 聊齋夢幻化神奇——著名畫家於受萬畫聊齋之夢
    三百年來《聊齋志異》奇書,近五百個短篇故事猶如蒲松齡先賢的夢。而聊齋人物做的夢,就是夢上加夢,虛幻叵測,夢裡夢外奇趣環生,愈發引人品味遐思感慨萬千。當代著名畫家於受萬先生長期工作於聊齋故裡,數十年沉浸於聊齋文化氛圍之中,進行了全面研究,致力於對《聊齋》的藝術升華。
  • 為什麼美顏SDK裡會存在動態貼紙?
    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人們對於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就促使美顏SDK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發展也越來越好。美顏SDK除了最基本的美顏、美型功能,動態貼紙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各大社交平臺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每逢農曆7月,大家開始談論鬼怪、幽靈的都市傳說。日本有「千妖之國」之稱,種類多且詳細,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歷史,成為影視作品最愛翻拍的鄉野題材。究竟日本有哪些妖怪?為什麼妖怪大多是女性?「樂吃購!日本」在鬼月幫大家剖析日本流傳千年的妖怪傳說,讓你變成日本鬼怪通!
  • 故事:「聊齋」中的一場人狐姐弟戀,他無情她偽善,一點也不浪漫
    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認為,所謂過河拆橋就是石某的這種行為,他落得病亡的結局一點也不冤枉。落魄時為了自保,假意與女子恩愛。發達時拋卻結髮之妻,另娶美貌嬌妻。如果說石某隻是拋棄妻子,也只算薄情之人。可他竟然對自己的恩人痛下殺手,那就是真的惡了。鬼怪尚且如此,何況現實中的人。現實中很多像石某這樣的人,小人得道,不可一世。
  • 日本鬼怪文化雖興盛,源頭卻在中國,看看山海經神獸你就明白了!
    就像說起動漫大家會先想到日本,那麼提起鬼怪,大家會想到日本的陰陽師一樣。 但是有一個事實是,鬼怪也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它是有淵源的。日本妖怪種類有非常多,數量有6、7百種,但是這些妖怪的原型,只有10%來自日本,70%都來自中國。封建社會日本是中國的附屬,其實他們很多妖怪都不是「本地妖怪」,都是中國出口過去的。
  • 《聊齋志異》中絕世渣男故事之《竇女》,一篇讓人震撼的警世寓言
    少年讀聊齋,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田七郎」,另一個就是「竇女」。前一篇是男人報恩,後者則是女子復仇。這兩個故事並無相同之處,卻都同樣慘烈震撼,讀得驚心動魄,讓人過目難忘。竇女的故事原本是紅塵中最尋常的故事,不過是一段地位懸殊的男女愛情,不過是一場隨處可見的始亂終棄而已。
  • 貞子、河童……日本鬼怪,原來都是中國的
    《幽靈公主》裡的神獸、《懸崖上的金魚姬》裡的波妞...宮崎駿不知不覺地把日本的妖怪文化演繹到了巔峰。同時,日本幾乎所有動畫、電影、文學作品,也都離不開妖魔鬼怪,甚至可以說,日本的妖怪文化貫穿了整個日本歷史。
  • 美顏果然為普通人而設!當明星開美顏,陳偉霆變外星人,趙薇變ET
    隨著現在手機拍功能越來越強大,相機自帶的各種美顏修圖模式,讓很多人都愛上了自拍,不再因為自己的顏值不夠皮膚不好而拒絕拍照了,而且很多人也因此走上了網紅的道路,每個人都可以像明星一樣,但是經過對比才知道美顏真的是專門為普通人打造的,本來顏值就很好的明星們開了美顏,反而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場景
  • 《鬼怪》的深意: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選擇的關鍵點
    ——海塞在這溫暖的冬天裡(16℃的廣州),閒暇之餘又重溫了《孤單又燦爛的鬼怪》,在那一個九百多年的歲月裡,等待著、找尋著可以終結永生的利刃——鬼怪的新娘。在那找尋的每一天裡,鬼怪或是在高高的樓頂,喝著一瓶小酒,哀悼著這毫無始終,卻又孤單的歲月。
  • 聊齋:男人易美色迷惑,可美麗的外表下暗藏著一個醜陋的靈魂
    晚上,王某像往常一樣去看望那個女子,突然聽到了一些奇怪又恐怖的聲響,王某又想起了白天道士的話,心裡很疑惑,於是躡手躡腳地想透過密室的門縫裡察看裡面的情況,沒想到房門被關得緊緊的。他便有拱著身子小心翼翼得走到窗口處,趴在窗口往裡看,眼裡的一幕,著實把他心嚇得快要跳出來了,只叫一個面目醜陋猙獰的鬼怪,臉部漏出骨頭和模糊的血肉,牙齒像野獸的一樣尖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