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再進一步:推動免疫療法與精準醫學

2020-12-16 科技行者

儘管免疫療法正徹底顛覆癌症的診治思路,但目前仍僅對一小部分患者(20%至30%)有效。因此,來自特拉維夫的Nucleai公司正著力開發用於圖像分析及病理數據建模的AI軟體,希望幫助醫療行業開發出更為有效的藥物。

蛋白質分子的三維晶體結構,也是腫瘤生長的典型標誌物


Nucleai公司雖然只是一家剛剛成立三年的初創企業,卻有著雄心勃勃的長期發展目標——成為「精準醫學領域的領導者」。

根據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Avi Veidman所言,Nucleai團隊在以色列情報機構擁有超過50年的總AI從業經歷時長,主要涉及衛星圖像分析;再加上醫師與醫療保健專業知識的加持,他們構建起一整套可應對無效預測性生物標記物的跨學科方法。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整合了多種不同信息來源,類似於我們之前在情報領域的嘗試。」最終他得出結論,「癌症可不管你是來自哪個學科的。」

所謂生物標誌物,是指在血液、其他體液或組織當中發現的分子,通常表明人體之內的正常或異常過程、狀態或疾病。使用病理數據發現生物標誌物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這是因為大多數生物標誌物源自基因組學研究。生物標誌物可用於發現身體的疾病或狀態對於治療過程產生了哪些反應。但在腫瘤學試驗中,製藥企業發現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識別失敗率往往超過90%,因此他們需要一種新的識別方法以加快新藥的監管審批流程。

Nucleai為製藥企業帶來一種新穎的空間生物學方法,能夠分析參與二期藥物試驗的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細胞在空間內的位置。這種對腫瘤「微環境」的精準描述有助於確定預測模式,可引導製藥企業更好地選擇適合的候選藥物以推進三期試驗。

雖然其他初創企業也在努力衝擊這一製藥挑戰人,但Nucleai體現出其在大數據分析方面的與眾不同。具體來講,他們掌握著來自美國及以色列各醫療中心網絡的數百萬患者病歷。此外,該公司還在進軍市場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優勢,即為客戶提供以自助服務為基礎、可整合至研究工作流當中的軟體。

目前,Nucleai公司已經完成了1300萬美元融資,最近一次是總值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總部位於瑞士洛桑的生物製藥企業Debiopharm Group領投。Debiopharm公司CEO在一份聲明中提到,此次合作的目標是「探索AI技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幫助病理學家及腫瘤學家在診斷及預測方面提升精確水平。」Nucleai的其他參投者還包括Grove Ventures以及Vertex Ventures Israel。

在以色列國防軍積累了20年的數據科學部門管理經驗之後,Veidman希望自己回歸初創企業創業者的角色。在此期間,他的父親接受了一次活體組織檢查,並在焦急中等待了三十天才拿到明確的結果。從那時起,Weidman意識到病理學技術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迎來太大變化,甚至在數位化轉型方面也才剛剛起步。

在2019年的《深度醫學:人工智慧如何讓醫療保健再次回歸人本位》一書中,Eric Topol寫道:「病理學在數位技術領域的發展速度比人們的預期要慢,這反過來又拖慢了AI進入病理學的速度。不過這一切終歸要到來。」Veidman指出,「技術可以在醫療保健領域解決眾多問題,企業家的唯一任務,就是找出可行的商業模式。」

相關焦點

  • 細胞免疫療法引醫療革命 精準醫療再掀熱浪
    導讀:  細胞免疫療法引醫療革命 精準醫療再掀熱浪  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發展迅猛  中國醞釀精準醫療計劃 顯著區別美國版本  精準醫療政策暖風勁吹 市場規模增速迅猛  齊魯證券:遇上最好的時代,腫瘤免疫治療  細胞免疫概念11股價值解析
  • 【精準醫學】精準護理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辦,發布《精準護理》團體標準
    大會上發布了全國首個《精準護理體系》團體標準,對「精準護理」的概念、框架、路徑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界定,同時邀請了9位來自國內外精準護理、智慧醫療、醫學檢測、免疫臨床護理應用等領域的專家,為與會人員呈現了一場學術與應用探討盛宴,交流精準護理重要領域發展,助力精準護理科研創新。
  • 精準醫療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1、精準醫療的定義精準醫療被譽為醫療的未來,是一種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興方法,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
  • 再生醫學「細胞療法」南京擎安醫療了解一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幹細胞技術正蓬勃發展;它將是攻克傳統醫學所不能及的重大疾病的一種全新醫療技術,是當今和未來醫學研究的熱點和發展的方向,以前我們無法攻克甚至無法想像的疾病和醫學療程正在通過幹細胞一步步走進我們的視野和生活,疾病變得不再那麼可怕!
  • TIL免疫細胞療法:擊退腫瘤重燃生的希望!
    儘管很難,但醫療科技的發展也頻現曙光,一款新型免疫療法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並震驚了整個腫瘤界。這款療法以驚豔的臨床數據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腫瘤免疫療法,也因其卓越的臨床療效,讓年近50歲的席琳·瑞安(Celine Ryan)開啟了新的人生,經過新療法的治療,Ryan幾乎是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 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
    記者了解到,我國有關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正在緊密實施精準醫療計劃。其中內容包括,構建百萬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國家大型健康隊列和重大疾病專病隊列,建立生物醫學大數據共享平臺及大規模研發生物標誌物、靶標、製劑的實驗和分析技術體系,建設中國人群典型疾病精準醫學臨床方案的示範、應用和推廣體系,推動一批精準治療藥物和分子檢測技術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等。
  • 盛會PMIO China 2018上海召開,優迅醫學暢談CTC助力精準醫療
    盛會PMIO China 2018上海召開,優迅醫學暢談CTC助力精準醫療市場信息網   2018-09-03 10:19:11   來源: 百姓社區網   評論:    2017年是免疫治療飛速發展的一年,中國CAR-T臨床研究項目已達到110項,在數量上超過歐洲僅次於美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
  • GE醫療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 推動影像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
    成都2018年6月4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科技部召開「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並計劃在2030年前由政府投入600億元。隨著精準醫療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其在中國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然而,要發展精準醫學,影像技術必須先行。
  • 以體外分子診斷推動精準醫學發展,「豪仕醫學」正在行動
    「豪仕醫學」是一家專注於精準醫學檢測、診斷試劑研發和大數據整合應用的高科技公司,致力於以分子診斷技術推動臨床精準用藥指導、疾病早篩和疾病輔助診斷等精準臨床應用。「精準醫學」是廖敏對醫學檢測未來發展方向的預判。 「什麼是精準醫學?
  • 燃石醫學與基石藥業達成戰略合作,推動國內RET基因檢測標準化
    燃石醫學首席醫學官劉顥博士表示:"在精準醫療高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診斷對於精準定位藥物有效人群意義重大,是實現'因人而異'治療的重要環節。燃石醫學將持續開發基於先進NGS(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伴隨診斷相關產品,與合作夥伴攜手推進精準診療的臨床應用,給更多患者帶來臨床獲益。
  • 顏光濤教授:標記免疫、基因測序、生物大數據助力精準診斷
    顏光濤教授說:「標記免疫分析技術近年來取得了迅猛發展,這也是實現國家提倡的「精準醫療」的一個重要技術支撐。」那麼,標記免疫分析技術目前在我國發展及應用的如何?從臨床角度看,腫瘤的個體化精準醫療與傳統療法的區別在哪裡?個體化醫療的可負擔性怎樣,成本會高嗎?就這些問題,顏光濤教授與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與洞見。
  • 邁向精準醫學,服務惠州百姓!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精準...
    柯尊富教授指出,精準醫學是當今醫療模式的革命性變革,惠州三院中心實驗室率先在惠州成立第一家精準醫學檢測中心,該中心的成立將為區域老百姓帶來疾病診療的新模式,廣大民眾讓市民不出惠州就能享受前沿基因組學技術帶來的精準醫學健康管理服務,為助力地區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平臺支撐。
  •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精準醫療概念股一覽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今年6月,安科生物以4.5億元的對價獲得了中德美聯的全部股權。中德美聯原股東做出了在未來三年分別完成2000萬元、2600萬元和3380萬元的業績承諾,但實際上,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已經超過預期。  安科生物與中德美聯之間的整合,主要就是為了在精準醫療這一系統工程上進行發力。
  • 2018精準醫療年度盤點丨在政策、科研、產業方面有哪些發展與突破?
    這必將對目前測序產業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也標誌著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學研究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成為可能。 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幹細胞與精準醫療戰略合作聯盟2018年05月20日消息:由廣東省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協會主辦,以「健康中國 共建共享」為主題的「2018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在廣州舉行,會上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幹細胞與精準醫療戰略合作聯盟」,集中力量推動產業轉化,並形成中國與世界在幹細胞與精準醫療領域產業交流的窗口,助力健康中國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國內精準醫療產、學、研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同時共同研究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發展,為相關行業搭建學習、交流、科研平臺,從而為我國醫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2015年初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陳潤生院士提出,人類遺傳密碼的破譯,整個生物醫學進入大數據時代,組學大數據與醫學、尤其是臨床醫學的結合,大量信息的介入,推動了精準醫學的出現。「這不僅使我們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藥物的應用更加精準,也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醫療健康方式——從診斷治療為主,過渡到以健康保障為主。」
  • TIL免疫細胞療法,讓她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儘管很難,但醫療科技的發展也頻現曙光,一款新型免疫療法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並震驚了整個腫瘤界。1480億個專門識別KRAS G12D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浩浩蕩蕩回輸進Ryan體內並開始清除癌細胞,同時,Ryan也接受白細胞介素2(IL-2)來支持體內免疫細胞的生長和激活。僅僅40天後,Ryan第一次複查驚訝的發現,肺上剩餘的7個轉移病灶已經全部消退,其中三個完全消失!
  • 不僅是汽車,精準醫療正成為上海安亭下一個千億級產業
    以汽車產業聞名的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在它的汽車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之時,又瞄準了精準醫療產業。「(精準醫療的)目標是三年內產值上一百億元,未來期望產值能夠達到千億規模。我們希望能夠再打造出一個新的千億規模產業,使已有的汽車產業,再加上精準醫療,形成一個雙輪驅動,促進安亭經濟發展。」上海安亭健康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項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1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精準醫療」在癌症治療方面的體現,是通過患者腫瘤標本中基因突變信息進行確診,考慮免疫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藥物,並選定對患者有效的用藥方案,個體化設計整體治療方案。肺癌專家吳一龍:精準醫學在肺癌治療領域最淋漓盡致「我國每年新發60萬肺癌病人!」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日前指出,「近些年,腫瘤分子診斷的發展及靶向藥物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學新時代。」他認為,腫瘤學中的精準醫療,在肺癌治療領域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