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創投報告:浪漫之國的野心與桎梏|企鵝智酷全球創投走訪

2021-01-11 騰訊網

IGV-全球創投研究院出品|徐安娜

在IGV全球創投走訪系列中,我們先後與大家分享了德國、以色列、愛爾蘭以及東南亞諸國的創投生態。在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以活躍和浪漫著稱的法國,去探索此處的創業和投資,以怎樣的形態生根發芽。

一、巴黎的野心

上個月,李嘉誠的維港投資基金(Horizon Ventures)宣布向法國一家食品科技公司Algama注資,這是維港投資基金在法國的首筆投資;在本周,谷歌宣布收購巴黎初創公司Moodstocks,這家公司主要研發提高智慧型手機識別物體能力的技術。

思科集團董事長錢伯斯也堅信,法國將成為繼美國,以色列,印度之後的另一個創業國度,為此這家美國網絡巨頭直接注資了數據公司Intersec和專注於IP網絡通信發展的6Wind。

其他人也在行動。Facebook將人工智慧實驗室設在巴黎;Uber選擇法國作為海外的首個試水市場,Airbnb將法國當作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市場,據統計,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有390萬旅客住在法國Airbnb的房東家裡。

另外,「獨角獸」公司如消費級無人機公司Parrot,長途拼車共享公司BlaBlaCar,廣告巨頭公司Criteo,知名電商Vente-privee等也正在興起,Criteo創始人Jean-Baptiste Rudelle認為,巴黎似乎重拾了一股失去已久的野心及創新力量。

「年輕人思維蛻變也很明顯,法國頂尖高校中,40%左右的大學生有創業想法和意願。」歐洲知名風投機構Partech Ventures管理合伙人Philippe Collombel日前在巴黎接受全球創投研究院(IGV)獨家專訪時說道。

IGV拜訪巴黎知名孵化器NUMA時,看到第一層共享空間人氣爆滿,樓上新一期創業孵化項目剛剛入駐。NUMA負責人Maxime告訴IGV,他們從共享空間起步,到後續的活動舉辦,及創業項目孵化。

他們對短期內項目無進展的項目容納度較高,曾孵化的明星項目包括被Twitter收購的Mesagraph, 迷你智能硬碟驅動器生產商Lima,及金融科技公司Bankin』等,還在班加羅爾和莫斯科也設立了辦公室。

浪漫法蘭西似乎一夜間成了科技創業中心,這與安永(EY)三年前的那份法國創業指數報告中,「幻想破滅、心態消極的法國人」相去甚遠。兩年前《紐約時報》還報導,法國創業者正在逃離巴黎去倫敦,似乎這個國家正在遠離創業浪潮。

時至今日,真實的法蘭西創投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核心競爭優勢和短板各是什麼?中國企業投資法國又有哪些路徑?

二、生態短板:這些一直困擾著法國創投

1.稅制和勞動法複雜且不穩定

自歐債危機以來,法國失業率超10%這一事實令政府頭疼不已。而令創業者疲於應對的恐怕是高達33%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這一稅率在英國僅為20%,愛爾蘭更低12.5%,這也是為何谷歌,蘋果,Facebook將總部設在愛爾蘭的重要原因。

「愛爾蘭政府實施低稅率政策,且這項政策長期保持一致性和確定性,對吸引外資至關重要。」對愛爾蘭作過深入研究的諾貝爾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曾告訴IGV。

而法國的稅收體系和勞動法律複雜且不穩定。現行的稅收政策給企業用人帶來了較高的成本,法國《勞動法》超過1000頁,且每年都在變化。現行的《勞動法》使得初創公司解僱員工的難度變大。

對此,法國總統奧朗德近期提議一項勞動法改革,但引發了學生和工會的大規模遊行示威,他們認為,新政策本該是為企業鬆綁,增加就業市場活力,實則讓企業解僱員工變得更容易。

當然,為解決就業問題,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在不斷推出「新招」。比如實行研發稅費抵扣政策,及針對高成長型中小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如僱員人數超20人的初創公司,員工成本支出額在企業成立後的前兩年增幅達到或超過15%,可獲得相應稅收減免。

2.監管弊病

Partech Ventures管理合伙人Philippe Collombel表示,法國監管框架不充分,很多時候,假若沒有相關法律條文,就算不合法。這不僅阻礙了創新,也不利於吸引外資,甚至使得不少初創公司逃離法國。

「外來者」Uber和Airbnb進軍法國市場時,相關監管機構的動作比較明顯。當初Uber認為法國的分享出行市場極具潛力,所以將巴黎作為海外擴張的首站。但Uber重視解決用戶問題,卻在監管層面未加努力。

結果麻煩來了,Uber在歐洲推出的廉價服務UberPop,去年遭巴黎計程車司機集體抗議,不得不暫停。法國政客也譴責Uber違反了當地交通法,兩名法國Uber高管因非法運營出租行業被警方拘留。

Uber地區經理對此表態稱,法國缺乏一個適應數位化經濟的監管框架。

再來看Airbnb,法國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多的國家。隨著巴黎房屋出租數的快速增長,2012年,Airbnb在巴黎設立了辦事處,並與當局頻繁溝通交涉。為打擊非法假期租房,巴黎有專門調查團隊定期進行檢查。這一規定Airbnb也表示支持。

去年Airbnb與巴黎政府達成協議,將代收代繳租客觀光稅。Airbnb歐洲公共政策負責人Patric Robinson說,他們對付監管部門的策略是,找到懂分享經濟的政府,然後與之合作,並向監管部門解釋當下情況。

法國數字事務部長Axelle Lemaire稱,十年前還沒有Airbnb,現在正處於一個新的轉折點,他們得確保這個轉變是公平的。

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兩家獨角獸公司,Airbnb和Uber在全球化進程中每進入一個新市場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思維策略和運作模式,值得中國企業權衡思考。比如Airbnb秉承合作態度,讓創新的理念融合至當地,一開始就將問題扼殺在搖籃裡。

而可能是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喜歡解決問題,他們總等問題出現了再設想應對的解決方案。前者不喜歡「顛覆」,後者似乎就是「顛覆」的代名詞。

3.後期階段融資難

三年前,據安永(EY)法國創業指數報告透露,法國融資環境在G20國中排名倒數第五位。不過這兩年,整體融資環境似乎有所改善。今年三月,歐洲知名科技媒體Euro.eu發布了《2015年法國科技融資與退出報告》。

報告顯示,法國科技創業融資環境在改善,但仍不如周邊國家快速。超半數以上投資來自英美兩國,本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包括Partech Ventures, Idinvest Partners, Alven Capital, 及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

另外,法國創業者也曾抱怨A輪之後本土資本供不應求的情況。很多獨角獸公司後期融資都有美國風投機構的身影,且本土大企業收購初創公司也不多見。

4.逃離巴黎:選擇倫敦,紐約和矽谷的創業者

基於上述不利因素,此前不少優秀創業者對法國失去信心,紛紛逃離飛往倫敦,紐約和矽谷等地創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倫敦的法國人有3.5萬,矽谷7萬,紐約10萬。

曾入駐巴黎知名加速器TheFamily的初創公司Algolia後來進了矽谷的YCombinator,並將總部設在舊金山;熱門的開源應用容器引擎初創公司Docker也是先在法國創辦,而後搬去舊金山的。

另外,Lending Club創始人,存儲新貴Scality創始人等都是駐紮在海外的法國裔創業者。這批優秀人才後續能否回流至法國,對助推法國創投生態的發展至關重要。

三、 獨特優勢:法國拿什麼吸引創業者?

1.技術基因:精英人才致勝

法國頂尖高校如巴黎高等商學院(HEC),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等培養了很多優秀工程師。他們素質高,人力成本卻低於矽谷工程師,因此受到了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自1923年以來,法國人拿下了1/4的數學菲爾茲獎。

2.重點領域:大數據,智能硬體,分享經濟等

跟數學相關的領域如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物聯網)是法國創業者最擅長的。

歐洲科技媒體Tech.eu三月份的報告稱,在最大的25筆交易中,其中25%跟硬體相關,如拿到1億歐元融資的法國物聯網初創公司Sigfox,獲3000萬歐元融資的法國智能家居初創公司Netatmo,及法國音響公司Devialet等。

距離巴黎300公裡的昂熱市正在新建歐洲最大的「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以維護法國在物聯網領域的領軍地位。製造業巨頭富士康還與法國物聯網初創公司Actility聯合成立新公司旨在提升中國物聯網解決方案。

深圳智能硬體孵化器HAX創始人Cyril Ebersweiler及合伙人Benjamin Joffe都來自法國。當IGV問及為何當初選擇深圳時,Ben表示,深圳是智能硬體天堂,最成功的初創公司都在深圳完善智能硬體產品的製造,包括法國消費級無人機公司Parrot。

同時,Ben也分享了創業者逃離巴黎的潛在原因,如經濟增長放緩,早期融資匱乏,有限的市場,勞動法複雜且用人成本高。「法國優質技術人才確實不少,缺乏的是創業者,資本,市場及稱霸全球的野心。」Ben告訴IGV。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突出代表也不少,包括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在線效果類廣告展示巨頭Criteo,拿到4500萬美元D輪融資的存儲初創公司Scality,拿到4000萬美元融資的開源數據集成服務提供商Talend等;還有被Facebook收購的人工智慧平臺Wit.ai,和研究機器學習的初創公司Snips等。

另外,法國在共享經濟,金融科技等領域也有不錯表現。

共享經濟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要屬長途拼車共享公司BlaBlaCar,及點對點汽車租賃平臺Drivy;金融科技領域已有10家初創公司拿到共5000萬歐元的融資,包括巴黎初創公司Slimpay,替代銀行帳戶與付款服務的Compte Nickel,及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簡化金融服務的Anytime等。

3.正向循環:成功企業家助推新生代創業者

電信公司Free創始人澤維爾 · 尼爾(Xavier Niel)在成為法國第二大富豪後,想著如何更好地反哺創業者。他創辦了Ecole42,一所無教師,無課本,免學費的編程學校,鼓勵同伴間合作學習。

法國知名電商Vente-Privee創始人雅克 · 格蘭讓(Jacques Granjon),法國廣告巨頭Criteo創始人Jean-Baptiste Rudelle等不僅將自己的創業心得分享給新生代創業者,還在創業群體中引發了強烈的示範效應。

4.人文藝術: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儘管跟矽谷拼人才很困難,但要吸引優秀創業者,法國要明白自身獨特的優勢。像巴黎那樣既能活得浪漫,有美食美酒相伴,又能欣賞塞納河,艾菲爾鐵塔,羅浮宮的城市可能在全球都難有第二個;矽谷雖然創投生態完善,但在那即便拿著10萬美金的年薪,依然活不瀟灑。不同的創業者可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

四、中企在法投資:從價值鏈低端跨越至高端

法國總統奧朗德去年訪華期間,與馬雲,柳傳志,郭廣昌等中國企業家合影

目前,法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但中法經貿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第二大技術引進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及投資來源國,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車,化工,輕工,食品等領域,大部分為生產型企業。

中國企業投資法國形式多元化,包括企業併購,設廠生產,建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等。

1.撬動旅遊消費的大蛋糕

此前,法國商品進入中國通常需轉手代理商,分銷商等渠道,阿里的「天貓國際法國館」和京東的「法國館」簡化了中間的手續。京東「法國館」與法國商家合作,引入京東自採直營模式,從而使進入中國市場的法國商品價格降低。

阿里的天貓國際在兩年前與法國政府機構籤署了備忘錄,這項合作協議加速了法商登記流程,阿里也為多家品牌商提供快捷入口支持,專屬服務,線上推廣等支持。引入法國高品質商家也有助於提升天貓國際提升其自身形象。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還在法國買了一座葡萄酒莊Chateau Perenne。

百度在法國並未直接投資,但法國是中國出境遊的重要市場,李彥宏也重視這塊蛋糕,據他上周在Viva科技峰會上的口吻,百度地圖未來很有可能接入巴黎商家,幫助他們尋找中國用戶,同時幫助用戶找到附近酒店或商家。

王健林的萬達集團與法國歐尚集團合作,欲耗資超30億歐元投資建設巴黎歐洲城,旨在將其建成歐洲文化旅遊商業的新地標。

去年,中企在法國的收購浪潮更是一波接著一波,從1月份上海錦江國際酒店出資14.3億歐元收購法國盧浮集團;到3月份,復星集團出資9.58億歐元收購法國高端旅遊品牌地中海俱樂部(ClubMed)。

6月份,中投集團出售13億歐元收購10家法國比利時購物中心,其中8家在法國;到11月,海航集團用2500萬歐元收購法國皮埃爾度假及中心公園集團10%股權,雙方還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

復星集團郭廣昌去年在接待法國總統奧朗德來華訪問時稱,「所有這些投資都意味著我們帶過去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是中國成長的動力,包括我們的消費。」

2.高科技投資初見端倪

對遊戲的全球投資併購一直是騰訊的戰略。三年前,當全球最大的遊戲開發商及發行商動視暴雪斥資58.3億美元回購股權時,騰訊以唯一產業投資者的身份入股。

上周,騰訊公司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劉勝義與全球第三大廣告巨頭陽獅集團董事長Maurice Levy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將協助陽獅集團推動「Drugstore」創業孵化器項目,以共同投資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初創公司。

製造業巨頭富士康不僅與法國物聯網初創公司Actility聯合成立新公司旨在在中國創造物聯網解決方案,近期還宣布了對法國運動傳感器設備初創公司PIQ的注資。

3.在法分公司的探索之路

入駐法國相對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之一是華為。最初華為在法非常強調本土化,比如正職必須僱傭本土員工。

但正如早期駐法負責人宋暾在其傳記《我在華為16年》中所描述的那樣,當時華為無論在技能,語言,文化,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都不具備大規模使用本土員工的能力。以至於後來有些本地主管不得不配置中方員工做副手,與上級溝通。

目前,據現任華為法國分公司總經理宋凱稱,由法國本土研發人員組成的研發隊伍已將近100人。去年,華為還與法國意法半導體公司籤署了總額達5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華為在法投資計劃的一部分。

另外,中興和聯想集團也在法國設有分公司。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看好法國的數字領域,尤其是農業,若有機會,會與本土風投或外資金融資本聯合進行投資併購相關公司。

但出於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因素的考量,法國對敏感行業的外商投資,制定了相應的限制政策,還對能源、汽車、航空等所謂「戰略性」企業,採取各種方法進行幹預,避免此類企業遭外資併購。總之,政府鼓勵投資,但不鼓勵完全控股。

五、論歐洲創業中心

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關切的焦點是:倫敦,柏林、巴黎,誰是歐洲的創業中心?尤其是英國脫歐後,這個問題愈發引人關注。

IGV在巴黎Viva峰會上採訪了諸位歐洲創投人士後,我們想重新去思考這一問題:我們能否將歐洲作為一個創業環境的整體?

歐洲各國在創投領域確實都具有不同的競爭優勢,但每個國家的創業者,是否跳出了國家的邊界,充分利用好歐洲整體的基礎設施、市場、資源、人才和資本,去建立一個更高效的創業空間?

Skype或許是一個參考,雖然它看上去像一個老大哥。這家公司將工程團隊放到愛沙尼亞(創始人所在地),法律團隊設在盧森堡,產品團隊設在倫敦,會計團隊設在瑞士,藉此利用好每個國家的競爭優勢,並未局限於去思考國界內外的問題。

在全球化和跨地域協同辦公日益成熟的今天,創業者的如何建立全球性的優勢資源獲取能力,變成了一個更加值得探討的話題。

在一體化程度相對更高的歐洲,我們也許可以期待更多。

相關焦點

  • 2020封面科技榜·創投資本榜揭曉:藍馳創投、經緯創投、紅杉資本上榜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伴隨著金錢的快速湧動,近年來中國創投機構不斷調整、裂變。在2020年的大變局中,創投市場仍然是血雨腥風、競爭激烈,從疫情發生後慌亂看不到方向,到二季度創投行業開始恢復信心,投融資市場迅速復甦。
  • 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解讀「創投國十條」的...
    2016年9月20日,我國創業投資界熱切盼望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創投國十條」)莊嚴發布。在新形勢下,為培育多元創業投資主體,「創投國十條」將政策鼓勵視野拓展到了組織化、非組織化創業投資主體兩個層面:(一)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創業投資機構體系。
  • 2019全球第一創投人正式公布 全球最佳創投人完整名單
    日前,CB Insights聯合《紐約時報》發布「 2019 年全球最佳風險投資機構合伙人TOP 100」排名,其中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位列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創投人,這並不是沈南鵬第一次贏得世界最佳投資者稱號,他在 2018 年世界最佳風險投資公司邁達斯名單中名列榜首
  • 構建AI與產業的信息橋梁 機器之心獲聯想創投投資
    近日,機器之心宣布完成Pre-B輪融資,本輪由百度風投領投,聯想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後,機器之心的媒體、數據及產品、產業研究及服務等業務將迎來更快發展。聯想創投集團總裁、管理合伙人賀志強表示,聯想創投堅定地相信智能網際網路將全面升級各垂直行業,希望機器之心可以在AI和產業間構建起更通暢的信息橋梁。
  • 深圳創投公會會長蔣玉才:政府對創投是「宏觀重視、微觀監管」
    11月13日,第二十屆中國創業投資高峰論壇在高交會期間舉辦,深圳市創新投資同業公會(簡稱「深圳創投公會」)會長、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蔣玉才在演講中,呼籲更多的政府部門從法律、政策等層面支持創投行業。
  • 珀金埃爾默成立創投基金 專注中國體外診斷投資
    ., NYSE: PKI)日前對外宣布,發起成立首個專注於中國體外診斷(IVD)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基金——珀金埃爾默創投(PKI Ventures,以下簡稱「PKI創投」)。作為基石投資人,珀金埃爾默已承諾出資5100萬美元等值人民幣成立QFLP基金,該基金已於2019年2月28日完成備案。與此同時,首期人民幣基金也在同步籌建中。
  • 中國創投史上動人一幕:眾志成城 馳援湖北
    來源:投資界原標題:中國創投史上動人一幕:眾志成城,馳援湖北作者 | 楊莉眾志成城,守護家園。這個春節,江城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截至1月27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515例,疑似病例6973例,累計死亡病例106例,累計治癒出院60例。
  • 創投圈熱議!探索創投機構上市,深圳走出第一步!看業內人士如何解讀
    深圳創投新政有望形成全國示範深圳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金融中心,資金資本密集、金融創新活躍、研發能力突出、產業基礎雄厚,已經構建了「創新+創業+創投」協同互動的良好格局。包括深創投、達晨創投、同創偉業、松禾資本等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充分代表深圳本土品牌的風投創投企業也發展迅速。其中關於創投機構上市的問題也是市場關注度最高的,而事實上,該問題一直是監管層、政府相對比較敏感的話題,但此次深圳率先提出探索也體現了先試先行的魄力。
  • 金雞創投能為中國電影創造怎樣的未來?
    但新人導演陳明望或許還無法承擔這麼大的商業野心,而且故事發生地的變化會與他原本想表達的東西完全不同,所以他選擇更謹慎一些。類似的「大佬」和「新人」之間的對話,在今年金雞獎電影創投終極路演的現場時有發生。
  • 與創投界大咖一起徵服北極!
    15天創投夥伴親密相伴的私密行程,小範圍的純粹:放得開、得的到!在北極絢爛的極光之下,我們胸膛熊熊燃燒的烈火定將燃亮北極的天空。北極——尋找人生終極意義的朝聖之地讓我們在地球之巔,極地之北,這片殘酷又安寧的冰雪世界裡,復盤人生、喊出未來,獲得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
  • 深圳創投幫繼續土狼式野蠻生長 大力砸錢
    新年伊始,有「土狼幫」之稱的深圳創投行業虎年現虎威。達晨創投剛剛完成了對華圖教育等三家公司的增資;僅本部的創投項目中已有14例實現上市的招商局科技集團則表示將在加強種子期基金投資的同時,不斷創設新的成長型基金,並逐步擴大外部募資規模……幾家大型創投公司勢頭勁猛。
  • 深創投百億S基金:存量項目退出難 二級基金落地不易
    公開資料顯示,深創投成立於1999年,是深圳市政府出資並引導社會資本設立的創投機構。截至2019年7月底,深創投投資企業數量、投資企業上市數量均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位:已投資項目1016個,累計投資金額約452億元,其中150家投資企業分別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252個項目已退出(含IPO)。
  • 印度創投圈「三巨頭」:德裡、班加羅爾和孟買
    編者按:印度創投市場受到越來越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注,正如中國的北上廣深,印度德裡首都區、班加羅爾和孟買正在成為本土最熱門的三座創業城市。本文以今年前三季度的融資數據為基礎,深入挖掘了這三座城市的創投現狀,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印度創投「三巨頭」城市吧!
  • 【與特區共成長 對話鵬城資本人物】國中創投施安平:遵循企業發展...
    【編者按】2020年對深圳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既是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還是深圳本土創投業的20周年。
  • 黃渤任"金馬創投"評審 《冰之下》映後驚喜現身
    《冰之下》的故事發生在中俄邊境黃渤憑藉《冰之下》入圍金馬最佳男演員獎網易娛樂11月24日報導 儘管距金馬獎最終揭曉還有兩天,但作為「金馬創投23日晚,由黃渤、張家振、張家魯組成的「金馬創投會議」決審評委,經過多日討論最終選出陳勝吉的《風和日麗》為「百萬首獎」作品等九大獎項。緊接著黃渤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影院,驚喜現身電影《冰之下》映後見面會,與觀眾熱情分享影片幕後創作故事。《冰之下》被角色所吸引  金馬獎「沒抱期待,但不拒絕驚喜」作為此前沒有接觸的類型,電影《冰之下》是黃渤休整期一次全新的嘗試。
  • 出海創投周報|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首次遠赴印度;騰訊支持的Sea、小米...
    編者按:出海創投周報是36氪出海(ID:wow36krchuhai) 的固定欄目,為出海創投圈讀者梳理一周創投熱點。我們整理了本周最值得關注的 Top 5 新聞、精品文章以及投融資事件。本周出海新聞 Top 5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首次遠赴印度。據 ET 報導,李彥宏首次走訪印度市場。
  • 高瓴創投收穫重磅IPO:五輪加注,為完美日記最大機構股東
    今年2月,隨著高瓴旗下專注於早期創新型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高瓴創投的獨立運營,高瓴創投已成為逸仙電商的最大機構股東。對於完美日記來說,高瓴創投前後五次加注,推動了其從深入人心的美妝爆品,逐漸轉向面向未來的「變美平臺」。
  •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惠泰醫療成功登陸科創板|Bilingual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惠泰醫療今天(1月7日)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惠泰醫療(688617.SH)發行價每股74.46元,開盤價221.73元/股,開盤大漲197.78%,市值147.83億元。惠泰醫療是啟明創投12個月迎來的第13家IPO企業,也是2021年第一家成功上市企業。
  • 創投資金新生代公司 影響力仍處創業期
    這家被外界冠以「小蘇寧」之稱的公司上市後受到市場追捧,從17.75元的發行價飆升至最高96.50元,讓眾多參與其中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而收穫最大的是一家創投機構——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九鼎投資),這是一家成立僅兩年的股權投資機構。作為新生代創投之一,九鼎投資開始嶄露頭角。
  • 五百創投人在大創小鎮熱議新趨勢
    商報訊(記者汪株燚)推動創新創業,創投是其重要發展基石。昨天,第七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在杭州錢塘新區大創小鎮舉行,500多位創投行業人士相聚一堂,共探中國創投發展趨勢與投資策略。峰會以「完善創業投資生態體系、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沃土」為主題,緊緊圍繞雙創活動周主題、我國創業投資政策動向和行業發展趨勢,展開討論交流,既有來自行業主管部門的權威解讀,也有來自市場一線創投的呼聲。科創板前天正式開板,令創投機構興奮不已。新形勢帶來新的投資趨勢,「科創企業的投資價值,我首先會從四個方面考量:項目是否有重大技術突破?課題是否符合國家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