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深創投創設百億S基金 存量項目退出難 二級基金落地不易
記者 冉學東 見習記者 安凌飛
近日,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宣告成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S基金(Secondary Fund,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預計首期規模約50億元,深創投和格力集團為基石投資人,基金將以私募股權基金的LP份額或投資組合為主要投資對象。
據深創投介紹,S基金短期目標是挖掘更多交易機會,長期目標是建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所和估值體系,解決私募股權投資募資難、退出難的困境。
作為股權投資退出的新方式,近年來S基金在我國逐步興起。老牌機構試水S基金,意味著S基金在國內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整個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一環,為私募股權市場的流動性、投資配置多元化以及風險管理提供支持。不過,目前S基金仍面臨PE/VC缺乏認知、信息不對稱、落地難等現實挑戰。
深創投成立百億規模S基金
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在發布會上稱,中國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系統性機會已來臨。一是中國的股權市場管理資本量已接近11萬億,具備強大的二級交易基礎;二是海量的存量項目尋求退出機會;三是大批基金到期,清算迫在眉睫;四是LP的多樣需求進一步催生私募股權二級交易。
他表示,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是完善中國股權投資生態的重要一環,能夠實現包括GP、LP(GP為普通合伙人,在合夥企業中普通合伙人一般是管理投資者錢的人,LP為有限合伙人,主要指出錢投資的人,一般不參與管理)等在內的參與方合作共贏。從募資端看,S基金將成為許多「斷供」基金的穩定器;從退出端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有益探索,將增加私募股權市場的流動性。
公開資料顯示,深創投成立於1999年,是深圳市政府出資並引導社會資本設立的創投機構。截至2019年7月底,深創投投資企業數量、投資企業上市數量均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位:已投資項目1016個,累計投資金額約452億元,其中150家投資企業分別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252個項目已退出(含IPO)。
對於深創投設立S基金的優勢,深創投副總裁劉波解釋稱,一是深創投有豐富的母基金管理經驗,目前管理著7支政府引導母基金,規模合計1370億元;參股的基金超過350隻,涉及的LP數量超過2500個;在母基金運作過程中,深創投與眾多GP建立了良好關係。二是S基金交易的信息優勢。通過對母基金的管理,深創投能夠很好地追蹤底層資產,對S基金的項目評估、交易執行有重要作用。此外,深創投的創投經驗和投資案例,以及投資和風控團隊,也將為完成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提供保障。
劉波進一步表示,深創投S基金的短期目標是積極挖掘交易機會,包括與各家機構建立聯繫、對接需求。S基金的中長期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建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所。將私募股權二級交易標準化,通過交易要素拆分,再將標準化產品在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所進行交易。二是破解行業難題。募資難的核心問題是投資機構不能給投資人帶來預期收益,希望通過S基金的運作,不僅選出優秀的機構,更要選出優秀的管理團隊,從根本上破解募資難、投資難問題。三是探索估值體系。目前,賣方、買方、第三方都會進行估值,但缺乏統一的估值體系。
S基金周期短 盈利受惠於流動性折扣
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S基金是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基金份額、投資組合的基金產品。在國內S基金起步較晚,2010年盛世投資是最早開展PE二級市場的母基金,隨後,新城投資、諾亞旗下的歌斐資產、宜信財富等紛紛布局S基金。
從2017年開始,隨著IPO逐漸收緊以及A股市場走低等原因,PE/VC類私募基金在募集與退出兩端都遇到困難,S基金開始逐漸受到私募基金行業的關注。
徵和惠通合伙人王澍曾稱,S基金一般在原基金較為成熟的時候進入,避開前期資金投入期,此時標的基金的J曲線往往已經觸底並開始上升,因此S基金可以獲得更短的回報周期,實現GP更快退出。
據12月初發布的《中國S級基金全景報告》,顯示,直投基金的存續期一般在8-10年左右,其生命周期曲線通常被稱為「J曲線」。在投資人開始出資後的4、5年內,基金的對外投資、管理費及其他費用開支的總和往往高於投資項目取得的收益,使得整體淨現金流為負,平均需要3-6年才能取得收支平衡,LP們才開始獲得回報,因此淨現金流呈現「J」形曲線。
據報導,在中國2010-2013年年份的PE二級基金,IRR的中位數保持年化20%左右。最大IRR回報是2010年的一隻基金,達到了63%。對比其它類別的私募股權基金,PE二級基金的IRR中位數保持了領先的位置。母基金研究中心也提到,從全球數據來看,自2008年開始,不論是淨回報倍數(TVPI)還是淨IRR,S基金相較其他私募基金均有優秀表現。
此外,與PE一級市場不同,PE二級市場的盈利空間除了企業自身成長帶來的估值的增長,還有流動性折扣,也就是以低折扣換取流動性。北京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的PE二級市場的交易中,流動性折扣非常普遍,50%的折扣都很普遍,因為急於變現,出售價格都較低,以成本加資金佔用費或者再增加些合理收益的形式為主,也要看基金裡的項目和收益率。而且受資管新規的影響,現在很多銀行資金需要套現,也會通過S基金份額抓讓。
信息不對稱 難估值 S基金落地不易
不過,即便收益率和回報周期都很樂觀,S基金的發展始終較為緩慢,據12月初發布的《中國S級基金全景報告》,國內S基金份額總共只有310億人民幣左右,PE/VC機構通過S基金退出的比例非常少,不超過1%。現在的主要投資方對於S基金沒有真正認同,短時間內難以成為主流退出方式。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的公司一般情況下不接受老股份額,主要原因在於中間的溢價合理性很難評估,但不代表PE二級市場的項目都不好,項目好,未來退出收益也會不錯。母基金研究中心的報告也證實了中國PE/VC對投資S基金的參與度不高。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的中國母基金管理機構暫不考慮參與S基金,即使選擇參與S基金,也只考慮參與私募股權基金份額交易,其他交易類型較少參與。
事實上,目前S基金髮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距離成熟穩定的市場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上述報告也指出S基金面臨四大挑戰:第一,國內S資金剛起步,規模不大,尚未成為主流退出方式。第二,國內S基金人才匱乏,S基金的GP評價標準和其他基金一樣,但是由於S基金涵蓋的行業更廣,所以對人才專業性要求較高。第三,S基金管理規模增速趕不上市場需求增長,目前國內有S基金的機構,不到20家,已達成的交易金額樂觀估計不超過100億,和整個萬億級的賣方需求相比,供求關係完全失衡。第四,國內S基金估值機制不明朗,不同轉讓方對於交易的價格看法不同,落地困難。
另外,隨著科創板出臺,各類項目的退出途徑又增加了一種。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表示,今年前11個月退出案例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前11個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案例2789筆,同比上升21.5%,被投企業IPO1422筆,同比上升了70.1%。其中,科創板被投上市企業591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