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見習記者陳耀慧)最近,《美了,我的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兒童美術雙年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現場展出了兩千多件主題創作畫作品,全面呈現了當下中國兒童美術課程與教學的新理念、新成果與新高度。
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胡小仙老師,帶了一件別出心裁的展品——由276幅小小自畫像組成,足足有半面牆那麼大的「自畫像」大集合!這幅取名為《一個都不少——藝術範的自畫像》的展品,出自安吉路實驗學校二年級學生們,而每一幅自畫像,都誕生於胡老師的一堂別出心裁的美育課。
觀察自己、認識自己、表達自己讓自畫像藝術起來
要作畫,先得學會觀察。在課前,老師們給每個孩子都拍了照片,並且列印了出來。孩子們人手一張自己的照片,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我是瓜子臉!」「我缺了一顆牙!」「我的鼻子上貼了一個創可貼!」……似乎是第一次這麼仔細地觀察自己,孩子們都顯得有些興奮,每一句話的語氣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重重地加了感嘆號。
在小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模仿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觀摩名家作品,啟發他們對美術認知,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在模仿、積累的過程中,學生的美術水平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胡老師首先放出幾張大畫家的自畫像,用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孩子們你們看看,這個畫家的自畫像,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們發言踴躍,他把自己的鼻子畫得特別大,有點誇張;他的顏色一塊一塊畫的;他用的顏色都比較藍,看起來比較冷……胡老師對他們的觀察力非常滿意:「好的作品都是具有非常獨特的風格的。大畫家們畫自己的自畫像,都不會追求畫得像,因為用照相機完全可以拍得很像。」
一個都不少
引導、發展每個孩子的個性
「抓住自己的特點,先想好用什麼顏色代表自己再動筆。」在胡老師的叮嚀下,孩子們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了。
老師拍的照片,都是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光線條件幾乎一模一樣,神奇的是,孩子們創作的自畫像卻色彩差異極大:有的線條乾淨,顏色規矩;有的畫風奔放,用色大膽……
「這就是個性——我認為每個孩子的個性都非常珍貴。」胡老師參展作品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一個都不少』的第一層意思是指,學校二年級所有學生的自畫像,一個都不少;另一層意思就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是風格獨特的藝術家,每一種個性都不該被放棄。而教育就是要引導他們走出個性的『迷宮』,讓他們的天賦得到發揮。」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