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值得小學美術老師們讀一讀,可能你也讀過,再讀一讀會更有益處。
梨一樣的蘋果
米傑克是俄羅斯一位出色的小學圖畫教師,他工作認真負責。一天,他教學生畫蘋果。剛從西伯利亞轉來的學生尤裡卡畫了一個像梨一樣的蘋果,於是被米老師訓斥。尤裡卡頂撞老師說他畫的是蘋果。原來,尤的父親是西伯利亞的護林員,在西伯利亞大森林裡,一棵梨樹和一棵蘋果樹各被雷劈了一半,兩棵樹奇妙地長在一起成了一棵樹,而且結出了唯一的果實,尤裡卡不僅見到而且吃到了這顆水果。米老師氣急了,撕掉他畫的蘋果。第二天,受到委屈和嘲笑的尤裡卡就交上了按老師要求畫得特別像的蘋果,但蘋果上有點點淚漬。這引起了米老師的注意。他觀察,尤裡卡不是個撒謊的孩子,難道真有「像梨一樣的蘋果」?於是,米老師就歷盡千辛萬苦尋訪護林員,並發出上千封信函尋找尤裡卡畫得像梨一樣的蘋果,但沒有任何收穫。米傑克仍不放棄。
有一天,他搭乘一輛破卡車去一千公裡遠的莫斯科國家林科所諮詢大名鼎鼎的園藝師米丘林。米哈朵夫把他的來意講了一遍,米丘林高興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一次次與米傑克乾杯,並告訴他:「我的確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這種蘋果,也許三年後我會送給你一個像梨一樣的蘋果。」結果三年之後米丘林拿著兩個金燦燦像梨一樣的蘋果送給米傑克。原來,米丘林受到米傑克的啟發,採用嫁接技術取得成功。他把這場「植物界真正的革命」歸功於米老師和學生尤裡卡。米丘林就是後來被世界譽為「嫁接」之父並創造了成千上萬種人們沒見過也沒有吃過的神奇水果的偉大園藝家。
且不說這篇文章構思的精妙、創意的新穎、文辭的優美,但就文章內容就足以讓我們的老師細細品味一番。假如尤裡卡屈服於老師而放棄自己的辨解,假如米老師沒有發現尤裡卡畫的蘋果上的淚漬,假如不去歷盡千辛萬苦地考證有沒有像梨一樣的蘋果,假如米丘林聽到了米老師的講述而沒有進行敏感地設想和大膽嘗試,怎能會引起植物界嫁接技術的一場革命?由此看來,我們的老師,不要輕易責怪孩子的不同見解或奇思妙想。難能可貴的是,多思考應該怎麼去證實他們的想法是否符合實際。只有像米老師那樣的執著精神,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明辨是非。
科學來自於發明創造,發明創造來自於奇思妙想和不同見解,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加以必要的指導才是教師的天職。但願我們的學生多出一些尤裡卡,我們的老師都像米傑克!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創新的活力,才能立足於不敗之地。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 ,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 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 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提升美術素養,陶冶 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美術課程在中小 學課程中,依然處於弱勢地位。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 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是制定一個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硬性發展標準,並用一種統一的尺 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本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 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以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學習領域。本次課程改革,改變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來劃分學習領域。因此,本課程標準從美術學習方式出發,劃 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
強調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降低學科知識的技能難度和要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況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美術教學的基本程序
1、教學準備
2、導入課題
3、講授新課
4、學生作業(巡視指導)
5、作業展評
6、拓展小結
教師備課是一個準備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上課。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優化,即對教材的優化。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不適合本地學生或深淺不太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刪減。
1、導入課題
小學低年級的導入方式可多採取兒歌、謎語、故事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⑴、教學方式、方法
⑵ 、學習方式
⑶ 、課堂演示
⑷、教學語言
二、教學方式、方法
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教材時,以實踐法、演示法、研究實驗法為主;理解新教材時,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形成知識與技能技巧時,以練習法為主。從教學內容來看,中國畫、寫生畫和知識技能性較強的,以演示法、實驗法為主;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析教學,一般以談話法輔之以講解法。對不同的新教材,教學方法亦不同,新舊知識聯繫緊密的可用談話注、引導發現法等;綜合運用一般用研究、研討法。從教學對象來看,低年級多用演示法、實驗法;中年級多用啟發談話或引導發現法、探究研討法;高年級可適當用講解法、自學輔導法。一般來講,年級越高,教學方法也應該越開放。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
三、作為美術專業教師授課,有的涉及到技能技巧的教學,教師要有親自動手和示範。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固然我們提供了許多便捷,但一節課並不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課件來替代。
美術語言: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明暗、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節奏、對比等。
有聲語言:教師的精講多練、抑揚頓挫的語言,結合各種表現方式的靈活運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講解內容。
無聲語言: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眼神、手勢、身段的體態語來表情達意,詮釋知識,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是上兩種語言的補充。
4、學生作業(巡視指導)
作業是針對我們的目標而定的,一節課,我們應清晰的預測到,學生可能完成的量,因此,精心設計作業是提高實效性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請不要對我們的學生設置過大的作業量,這樣可以很好的保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⑴、展示作品的形式
教師在展示作品的形式上一定要費些心思,精彩的美術作業展評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鑑賞水平。
⑵、課堂作業評價的方式
課堂作業評價的方式
⑴、啟發式語言評價
⑵、等級式評價
⑶、對比式展評
⑷、表格式自評
⑸、累計分數式評價
課外拓展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它要根據上一節課的內容來決定,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內容、要求和目的,選擇適合的活動組織形式才能更好的鞏固興趣,發展能力。一般以個人單獨進行、小組合作完成和親子活動形式展開。
美術課的課堂小結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成功的一節課,小結起到了重要作用。完美的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完美;可以誘發學生積極思維,進入深入探究,從而餘音繚繞、餘味無窮。
四、在實施美術課程標準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抓好四個關鍵環節
1、創設情景
2、個性交流
3、反覆實踐
4、課堂評述
創設的方法:一是圖片展示。課前準備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名人畫(名人手工作品)或老師範畫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二是錄像播放。到書店(或自己製作課件)尋找一些教學錄像給學生欣賞。三是觀察實物。
沒有交流不可能取得大的進步。讓學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見,張揚個性,拓寬思維,取長補短,共同探究新知識。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交流,交流模式應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交流審美體會,交流繪畫(或手工製作)的技藝,如用什麼工具製作,如何構圖,如何調色等。
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反覆實踐,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從中拓寬思維,獲取新知識,磨鍊人的意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作出一件優秀的作品,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是要反覆修改,這就要求老師與學生點評,讓學生多感受,動腦創作才能成功。有時候一樣的內容,第一次創作不理想,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點評,然後引導學生重複第二次創作。這樣可以糾正第一次創作出現的缺點,產生第二次創作成功的經驗,從中養成對藝術創作嚴格要求的作風。
對學生課堂創作進行總結評述。評述應該注意兩方面:一是評述創作的全過程,創作的態度。例如,一年級有一位學生繪畫時態度很認真,然而構圖凌亂,色彩搭配不好。老師應該了解這位同學畫的是什麼,對他的態度給予表揚,對他的技藝提出建議性意見,鼓勵他大膽想像,大膽創作。二是以鼓勵為主,也要評述創作的技藝。鼓勵學生提高創作技藝水平。
五、對小學美術教師的三點建議
1、多讀書,讀好書,提高人文素養;學創作,多創作,提升專業本領。
2、認真組織教學,敢於嘗試新的做法。
3、常寫教學反思——反思學生、反思自己、反思教材、反思教學 。
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美術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怎樣獲取美術知識、技能,使之擁有獲取知識的本領;我們不但要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技能的教育,還要使他們在美術學習中形成健康的審美心態、健全的人格與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更加和諧、全面的健康發展。
祝各位老師:工作順利!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