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援疆看山東」魯疆媒體採訪團來到喀什地區肺科醫院。
「這是一位老年女性,複查胸部CT,發現肺部病變比以前增多,想會診明確一下,是否為感染性病變。」在新建好的遠程醫學中心裡,來自山東省胸科醫院的援疆醫療專家吳海良和本地醫生買日也木·馬木提正在通過遠程系統連線山東的另一位專家,分析病人的肺部CT影像。
吳海良來援疆後不久,買日也木·馬木提就成了他的「結對」徒弟。說起吳海良這位老師的幫助,買日也木·馬木提感觸很深。她說:老師來到我們醫院,讓我不用出院就能學到很多知識,對提高我們的診治水平和科研都有很大幫助。而且由於我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很多患者以前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有了吳老師和其他山東老師的幫助,他們享受的醫療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
喀什地區肺科醫院本院醫生艾爾肯江·孜帕爾說:「以前肺穿刺、胸膜活檢、淋巴結穿刺等技術,我們都不會,山東援疆醫生來了以後,通過師徒結對,一項一項教我們,現在我們都會了,對提高我們的醫療技術、開闊思維很有幫助。
據了解,師徒結對是山東援疆專家啟動的「1+X」結對師帶徒人才培養項目。2020年5月20日,第十批援疆專家啟動第三期「1+X」結對師帶徒人才培養項目,十一名援疆專家與四十名醫務人員籤訂責任書。結合醫院實際情況確定幫帶結對醫務人員,雙方籤署責任書,責任書明確規定幫帶雙方的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實施計劃、幫帶方式、考核標準等內容,確保幫帶工作取得切實效果,改變過去「輸血式」為「造血、輸血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吳海良說,「『1+X』師徒結對模式的區別於以往「一對一」的師徒結對模式,是由一個導師團隊帶領一群學生,不論這所醫院中哪位醫生有疑難問題,都可以向整個援疆專家團隊求助。援疆專家團隊解決不了的,還可以通過遠程中心向後方求助,這樣,就把整個醫院的醫療水平提高了。」
不只是在醫療業務方面,山東醫療專家「組團式」援疆還體現在對醫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剛來的時候,看到這的管理基礎非常薄弱,我們有一種不知道該如何抓起的感覺。」喀什肺科醫院醫務部主任、山東省援疆醫療專家劉錦雲告訴記者,「就拿病例歸檔率來說,三日病歷歸檔率應在90%以上,而這裡的病歷歸檔率當時還不到10%。」
為了快速有效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援疆專家們確立了「一月一主題」的機制來推進落實十八項核心制度。「就是結合當地實際和工作節奏,拿出專門時間,一項一項抓,一項一項推進。」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院長、山東省援疆醫療專家李冠楨說。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整個醫院的管理正在從碎片化走向系統化,從粗放化走向系統化、標準化。「目前,病歷歸檔率已經達到90%。醫院質量安全管理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回頭看來,也很有成就感。」劉錦雲說。
李冠楨表示,這次的援助喀什地區肺科醫院的專家團隊來自8家省直醫療單位,全是副高以上職稱且有三甲醫院創建經驗的專家團隊。採用「以院包科」的形式「組團式」幫扶喀什地區肺科醫院,從人才、技術、設備等各方面加大對醫院的幫扶和支援力度,全面提高喀什地區肺科醫院的學科建設水平和綜合實力。把山東的醫療技術到喀什,讓喀什百姓可以享受山東的醫療水平。同時,醫院也駛上信息化的快車道,向著標準化前進,2020年績效考核在全疆二級公立醫院中排名第六位。
除了強化對喀什地區肺科醫院的醫療管理組團支援以外,山東援疆還選派多專業、多學科專業技術人才,對疏勒縣人民醫院的醫療質量提升組團支援,對麥蓋提縣婦保院的婦幼衛生組團支援,幫助受援地整體打造專業學科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受援四縣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診療人次較2015年增長103.82%。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佳聲 李軼群 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