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表姐家附近發生的一件真實案件,在今年7月19日下午2時,陝西省渭南市一個安靜的小區開進了一輛救護車,與表姐家僅隔了一幢樓的一個阿姨,哭著抱著自己年僅3個月大的孩子,一直哭到暈了過去。
7月份正是炎熱的時節,全家人更換衣服的頻率也更高,李蓉阿姨剛出生3個月的孩子剛剛睡著,小傢伙仰面睡在涼蓆上面,看起來已經沒那麼熱了。李阿姨拿起寶寶剛剛弄髒的小衣服打算去陽臺洗乾淨,從臥室的大床到陽臺的水池,不過5米遠。
但就是這麼短短的、近在咫尺的10分鐘,等到李阿姨洗好了衣服,回來卻看到剛剛仰面躺著的寶寶竟然變成了趴著睡,姿勢並不自然,胳膊和腿像是「擰巴」著一樣,這讓李阿姨下意識覺得不太對勁,她連忙把寶寶抱起來,卻發現寶寶已經沒了呼吸。
李阿姨腦袋頓時空白一片,手忙腳亂地把孩子放在床上做人工呼吸,可是寶寶卻再也沒有恢復呼吸,也沒有再醒來,李阿姨手腳冰涼地給120打電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滿臉都是淚水。
為什麼只是10分鐘的短暫離開,卻成了母子之間的永別呢?為什麼李阿姨只是去洗了一件衣服,孩子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呢?各位爸媽要注意,看護年幼的寶寶有大學問。
趴著睡最易導致新生兒猝死
有不少家長會發現,寶寶們在新生兒階段,很容易就會呈現出趴著的姿態,全程一團趴著的樣子小小的一團非常可愛,其實這是寶寶們在模仿子宮中的狀態,這樣面朝下縮成一團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覺得更加舒服。
央視曾經有一檔節目,一位外國的兒科醫生挑戰5秒內鬨好持續哭鬧的嬰兒,事實證明只要將小嬰兒面朝下託著屁股,用衣物把他們包裹起來,雙手放在身前,模仿胎兒時的姿勢,寶寶們在5秒之內就會停止哭泣,有的寶寶甚至1秒內就不哭了,非常神奇。
寶寶們在出生後依然會主動做出這樣的姿勢,這讓他們感覺非常舒服。但是他們不懂的是,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們的氧氣補充是靠著胎盤來提供的,他們被羊水包裹著,自由地「潛水」,並不需要擔心身體的重力讓自己喘不過氣來,而出生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寶寶們的肩頸部位力量非常薄弱,他們常常翻身趴著之後就翻不過來,沉重的頭部很容易埋在床上,即使能夠進行幾次抬頭的動作,也堅持不了太久,10分鐘的時間對於小嬰兒來說實在是太漫長了,最後他們實在沒有力氣抬頭保證自己的呼吸時,臉部壓在床上,無法呼吸導致死亡。
上世紀80年代起,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就已經發現,趴著睡是新生兒猝死症候群的最主要構成因素,而至今我們仍然有不少家長忽略了這一點,即使在寶寶身邊,也會認為讓寶寶爬一爬鍛鍊一下沒關係。
誠然,父母雙方只有一個單獨留在家中帶孩子,或者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無法做到每分每秒都把控住寶寶的動向,很容易出現這種疏忽,讓孩子陷入危險的境地。這就需要我們藉助一些道具讓孩子保持仰面朝天的睡姿,別讓他們輕易地翻身過來,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除此之外,我們在夜間睡覺的時候,即使經常起夜給寶寶餵奶,也至少會保持1-2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寶寶如果在這段時間內突然醒過來,做爸媽的睡醒之後發現了,總會覺得有些後怕。
我個人嘗試過比較好用的夜間帶娃方式,就是給寶寶穿上一體的睡袋,將睡袋的拉鏈部位縫上一個粘貼布,在睡覺的時候把拉鏈粘起來固定好,然後在寶寶左右身側放上之前懷孕時用的小號孕婦枕,中間的連接部位能保證兩側的小枕頭不會被寶寶推開,還能阻止寶寶翻身爬起來。
有的寶寶可能比較活潑,家長如果不放心的話還可以兩個一起疊著用,下面的那個枕頭把連接帶放長一些就好,不知道還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用的辦法,只要能避免寶寶趁我不注意的時候翻身趴著,我什麼都願意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