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突破】從「拉尼娜」現象看影響氣候的各種因素

2020-11-29 騰訊網

譚師出精品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 60 釐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拉尼娜現象通常伴隨厄爾尼諾而來,也被稱為「反厄爾尼諾」。

拉尼娜在西班牙語裡是「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 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 6 個月以上)。拉尼娜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

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17年,持續到2018年春季趨於結束。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

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相互轉變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國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注意到,去年在熱帶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海洋變暖)已在一個月內轉變為一次拉尼娜現象(海水變冷)。這種從未有過的情況是長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這次厄爾尼諾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雲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巢紀平說,現在的形勢是:厄爾尼諾的影響並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響又開始了,這使中國的氣候狀態變得異常複雜。一般來說,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範圍暖溼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後,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後,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溼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枉過正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知識點

氣候的影響因素

世界常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12種,主要包括4種熱帶氣候(雨林、草原、季風、沙漠)、2種亞熱帶氣候(季風、地中海)、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3種溫帶氣候(海洋性、季風、大陸性)、2種寒帶氣候(苔原、冰原)和高原山地氣候。

氣候的分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緯度,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接受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得寒冷;

海陸位置,從沿海到內陸,水汽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得乾燥;

海拔,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盛行風,由海洋吹來會帶來大量的水汽,由內陸吹來則會使得空氣更加乾燥;

洋流,暖流使得沿岸氣候增溫增溼,寒流則會降溫減溼。

圖1 世界氣候分布圖

例題

圖2 例題

答案:(1)盆地;(2)B城的氣溫年較差更小,降水的季節變化更小;海陸位置;(3)流量季節變化較小,水位季節變化較小,含沙量較小,流速較緩,汛期較長。

精講精析:(1)分析B城的地形與氣候。從地形圖中可以看出,顏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因此B城地形為中間低四周高,因此為盆地;比較兩地的氣候,可以從平均氣溫、氣溫年較差、平均降水和降水的季節變化來分析。通過比較發現,B城的氣溫年較差、降水的季節變化都更小;兩地氣溫-降水圖的正下方,顯示了兩地的經緯度。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兩地的緯度大致相等,因此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地形、洋流、海陸位置。從經緯度中可以看出,Q城應該距離海洋更遠,因此大陸性氣候更加顯著(冬冷夏熱),因此影響兩地氣候差異的主導因素應該為海陸位置。

(2)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可以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和有無結冰期來分析;通過氣溫-降水圖可知,該地的降水季節分布比較均勻,且最低溫度在0℃左右,因此該地的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小,流速較慢,含沙量較小(流速緩慢+沿岸植被茂盛),汛期較長,無結冰期。

相關焦點

  •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上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17年至2018年,那是一次短壽命的弱到中度事件,從2017年11月開始發展,2018年4月衰落。「關注拉尼娜,是因為它確實對區域全球一半以上的氣候造成了影響。這次災害就發生在拉尼娜事件時,拉尼娜也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當然,這次雨雪冰凍災害的發生,還有很多其他影響因素的作用。從已有的統計情況看,2000年以來發生過5次拉尼娜事件,從5次拉尼娜事件的狀況而言,冬季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華北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區偏低2℃以上。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影響因素  對氣候(氣溫、降水)的影響  太陽輻射(緯度位置)  決定熱量帶  影響因素  對氣候(氣溫、降水)的影響  大氣環流  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
  • 2020冷熱雙重天,「拉尼娜」現象與「北極大火」
    根據最新的海洋觀測以及全球各種氣候模式的預測,赤道中部和東部的海表溫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漸冷卻,這表明拉尼娜可能開始發展,所以2020年有概率發展出拉尼娜現象,如今是海洋異常波動!冷熱轉變之中。,所以需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這是會帶來氣候的波動的。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出現了!影響已開始,今年冬季「特別冷」嗎?
    拉尼娜現象已在2020年形成,美國氣候預測中心發表了權威聲明,這意味著全球氣候變化可能會進一步加強。當然,拉尼娜現象的形成也只會對我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不一樣,所以您應該準備。這也是繼2020年的弱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一種新的自然現象。拉尼娜的形成將帶來降溫的信號,這是普遍現象。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ELNINO)和拉尼娜(LANINA)都是西班牙文的音譯,前者厄爾尼諾原意為「聖嬰」,後者拉尼娜原意為「聖女」。他們在氣象學中都是指影響全球氣候的海洋大氣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域表面水溫比平時上升0.5度以上,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聖誕節前後。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域表面水溫低於平時的狀況。
  • 2016年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影響:今年冬天會冷成什麼樣
    新華網北京11月1日電(金佳緒)今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將發展,成為接力厄爾尼諾的下一個全球性氣候事件。拉尼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秋冬霧霾是不是更加嚴重?今年冬天是不是會更冷?近日,中國氣象報社聯合新華網,邀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博士一起聊聊關於拉尼娜的「那些事兒」。
  •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2020澳洲氣候報告一個字總結:熱
    氣候科學家表示,如此溫暖的一年和在拉尼娜氣候下通常會變得更冷和更潮溼,但很反常的是這並沒有發生。Only 2019,「我們現在看到的拉尼娜比過去幾年的拉尼娜更溫暖。」氣象廳氣候負責人Andrew Watkins說。該廳也表示,儘管最近有降雨,但一些澳大利亞的乾旱地區還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恢復。
  • 新機會:拉尼娜氣候概念股
    世界氣象組織預報顯示,熱帶太平洋海面溫度在2020年年底之前很可能保持在拉尼娜水平,並可能持續到2021年第一季度。 一、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是一種極端的氣候。
  • 地理答啦: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對於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專注於地理知識和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簡要進行一下介紹。厄爾尼諾(ELNINO)和拉尼娜(LANINA)都是西班牙文的音譯,前者厄爾尼諾原意為「聖嬰」,後者拉尼娜原意為「聖女」。
  •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兩種區域異常現象,直接導致全球氣候混亂!
    (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最近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說的是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氣溫將要變冷。我第一反應就很好奇了,到冬天可不就要變冷了,難道還是因為這個拉尼娜現象,氣溫才變冷,才有了冬天?於是,我就馬上去了解了這一現象,接下來就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
  • 科學家預測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大增,地球是否要降溫了?
    近一段時間,關於拉尼娜現象是否出現的問題,成為了世界主要氣象監測和管理機構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對於我國來說,大家對於2008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出現的低溫災害估計仍印象深刻,那次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大規模的拉尼娜現象導致,因此對於今年和明年我們是否會迎來拉尼娜現象,大家比較關注理所應當。
  • 拉尼娜現象將致海南出現「最冷冬季」?省氣候中心專家回應
    原標題:斷言出現極端冷冬不科學  近日,一則「受拉尼娜現象影響海南將現最冷冬季」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傳播。對此,海南省氣候中心專家日前回應表示,單純依據拉尼娜事件斷言極低氣溫不準確。  「從往年來看,拉尼娜現象常常導致我省冬季氣溫偏低。」
  • 拉尼娜現象在東非的遠期效應:乾旱和洪水是氣候影響的結果
    2萬年來,東非地區的氣候變化遵循著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很顯然是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的遠期效應。在拉尼娜冷位相時期,東非的降雨量很小,而風力有所加強,而厄爾尼諾暖位相導致風力減弱,降雨頻繁。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出現了!影響已開始,今年冬季「特別冷」?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美國氣候預測中心已經發布權威說明,這意味著全球的氣候大變可能會進一步的加強,當然同時拉尼娜現象的形成將對我國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只是強度大小不一樣,所以該準備的就準備,這也是繼2020年出現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一個新自然現象。拉尼娜現象的形成會攜帶降溫的信號出現,這是常規的一些現象。
  • 2020年拉尼娜現象或醞釀中!今年是「極寒」冬天?冷得發抖?
    根據最新的海洋觀測以及全球各種氣候模式的預測,赤道中部和東部的海表溫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漸冷卻,這表明拉尼娜可能開始發展,所以2020年有概率發展出拉尼娜現象,如今是海洋異常波動!冷熱轉變之中。所以就算是拉尼娜現象會連續出現也不奇怪,厄爾尼諾在2019年發展了,在2020年不也出現了,這裡參考為主,不過對於這兩種情況來說,都是屬於正常的氣候現象,所以不是什麼奇怪或者罕見的現象,但是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影響確實截然不同的。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分別影響多大?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出現了,影響已開始,今年冬季特別冷?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美國氣候預測中心已經發布權威說明,這意味著全球的氣候大變可能會進一步的加強,當然同時拉尼娜現象的形成將對我國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只是強度大小不一樣,所以該準備的就準備,這也是繼2020年出現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一個新自然現象。拉尼娜現象的形成會攜帶降溫的信號出現,這是常規的一些現象。
  •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2016年拉尼娜對中國影響:冬天或很冷
    厄爾尼諾在我國的突出表現是降水南多北少,拉尼娜則是降水北多南少。7月,北方部分地區降水量大,拉尼娜現象已顯露端倪。據@中國氣象局 預測,我國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到2016-2017冬季將形成一個拉尼娜事件,特徵包括冬天更冷些。》》2016年冬天會很冷嗎?受拉尼娜影響 寒潮不得了
  • 拉尼娜來了,將對今冬大氣汙染擴散帶來什麼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根據日本氣象局的預測,拉尼娜現象持續到春天的可能性有60%。世界氣象組織則在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中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形式。2007年秋天到2008年春天,中國20個省(區、市)遭遇了50年以來,部分地區100年以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性天氣,這背後就有拉尼娜現象的「黑手」,而且只是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受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
  • 高中地理——專題講解(極端氣候、厄爾尼諾、拉尼娜、乾旱洪澇)
    厄爾尼諾現象 定義: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洋地區,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氣候,使得世界旱、澇災害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