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複雜的 「社交大腦」決定人類成為地球主宰

2020-11-29 IT之家

北京時間8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超級社交動物,我們人類超越、異種交配、殺死其它所有古人類物種,我們能夠聚集數千萬人生活在一座城市,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巨大、靈活和複雜的「社交大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馬克·馬斯林稱,伴隨著人類祖先越來越聰明,他們的社會生活群體將變得更大。

為了真實理解大腦如何維持人類智力,我們需要知道大腦860億個神經和它們100萬億個互連結構的真實狀況,以及分析它們連接的不同強度,每一個連接點存在著1000多個蛋白質。神經生物學家史蒂文·羅斯(Steven Rose)認為,我們了解得並不充分,我們仍需要知曉隨著人類的年齡增長,這些神經互連是如何進化的,以及它們出現的社交背景。要想描繪基本的神經連通性需要花費數個世紀。

許多人假設我們的大腦像一臺超級計算機一樣運行,但是美國行為研究和技術研究所心理學家羅伯特·愛潑斯坦(Robert Epstein)稱,這只是一種低劣的思考,阻礙了我們對大腦的理解。因為人類天生具有感官、條件反射以及學習機制,而人類天生未被賦予使計算機運算智能化的信息、規則、算法或者其它關鍵設計因素,例如:計算機能夠存儲長時間精確地存儲數據副本,即使是在電源關閉的情況下。然而我們的大腦可以創建虛假數據或者虛擬記憶,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會維持著我們的智力優勢。

▲許多大學生都認為自己非常聰明,掌握了許多知識,太好了!你的肥皂劇知識掌握得如何呢?

愛因斯坦表示,當然,我們看到較大大腦所具備的許多優勢,在我近期撰寫關於人類進化的新書中,我認為首先應當讓人類以150人的規模存在。通過增加和多樣化食物生產和分享,增強人類對環境變化的彈性適應能力。

「社交大腦」可使人類具備專業化技能,因此人們能夠專注於製造工具、生火、狩獵和資源配置,人類並沒有天然武器,但是群體協力合作和使用工具卻能使人類成為頂尖掠食者,捕殺動物,甚至導致猛獁等大型動物滅絕消失。

我們的社會群體龐大複雜,但這將對個人形成高應力水平,因為在食物、安全和生產方面的獎勵非常大。對此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表示,人類最初發育形成更大的大腦,主要是處理快速變化的各種關係。生活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維持生存必須需要強大的認知能力。如果你離開這個群體,你將失去食物和配偶,從而不太可能繁殖後代,延續自己的基因。

他還指出,我培養的大學生們認為他們都很聰明,因為他們可以解答微分方式,並且會使用分離不定式。但是我指出,在街道上行走的任何人,差不多任何時候大腦裡都能記憶至少5部肥皂劇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這才是他們聰明的真實意義。這是社交知識的細節,並且需要我們追蹤和控制,甚至改變周圍人群的社會關係,從而有助於我們形成巨大的複雜大腦。

▲研究人員指出,人類大腦是預編程狀態,並且非常靈活,人類大腦組織受環境和社交因素的調整。

我們的大腦似乎比之前預想的更加靈活,近期基因證據表明,現代人類大腦更具可塑性,並且比黑猩猩更能模擬周圍環境。黑猩猩大腦解剖顯示,它們的大腦受基因的較強控制,然而現代人類的大腦普遍受環境因素影響,與遺傳基因關係並不大。

這意味著人類大腦是預編程狀態,並且非常靈活,人類大腦組織受環境和社交因素的調整,因此新生一代的大腦組織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和社會挑戰,而不是需要生理進化。

這也可能解釋為什麼我們經常抱怨無法理解年輕一代人,因為他們是在不同生理和社會環境下成長的,該情況的一個實例是,如果年輕一代人與科技互動,兩者之間將共同進化。

相關焦點

  • 大腦結構決定你的社交能力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如果你的社交生活不盡人意,那可能得怪你的大腦結構。科學家們發現,大腦顳葉深處的「交際特徵」決定了你可能交到的朋友個數。杏仁核是大腦內一個小的杏仁狀組織。但是一項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杏仁核越大,他的朋友圈和同事圈就越大越複雜。參與該研究的志願者年齡介於19歲到83歲之間,研究者請他們填寫調查問卷,以得出他們經常聯繫的朋友個數以及有多少種不同類別的朋友。磁共振成像掃描顯示,杏仁核的大小與社交生活的豐富程度成正比。
  • 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大腦:結構複雜
    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所以人類的目光不能只放在一個地方,還將擴展到更多其他的方向。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結構,一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都還沒有辦法徹底了解我們的大腦。    人類大腦工程的研究,也是為了完整的模擬人類的神經網絡,而射電天文學領域最大的企業,將會幫助人類進一步地了解宇宙。
  • 人類在地球消失後,最有可能成為主宰的五種生物,第五種最真實
    就算人類不是因為外部因素而滅絕於地球,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人類在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必將掌握星際穿越的技術而離開地球。那麼,有好奇的朋友會問,若人類離開了地球,那麼誰會是地球的下一任主宰呢?它們就是人類的好朋友--海豚。海洋動物專家經過測試,一個成年海豚在經過培訓後智商相當於一個3-6歲的兒童。而在力量上,雖然海豚體型並不大,但其發達的肌肉和敏捷的行動速度,足以讓這個族群在人類離開地球後,成為地球的霸主。
  • 為什麼大象和鯨魚的大腦比人類大幾倍卻沒有人聰明?
    不完全是,但腦容量越大的也就意味著很聰明,那為什麼大象、鯨類等動物的大腦是人類的幾倍卻沒有人類聰明呢?,陸生動物中,大於800克的大腦有幾種,人類的大腦約1.3-1.4千克,亞洲象和非洲象的大腦約5千克。
  • 《社交天性》分享人類社交的驅動力
    我們之所以要社交,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生來如此,它原本就是為了深入他人心靈、與他人進行互動而設計的。第一,為什麼說我們的大腦天生愛社交?大腦在停止一切工作的時候,會啟動一個默認網絡,這個默認網絡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一切和社交有關係的事情。
  • 鯨和海豚的社交生活與人類相似
    新研究表明鯨和海豚(鯨目動物)有著與人類相似的社交生活,它們有親密的社交群體、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地域方言和一對一的聊天。這些都得益於它們聰明的大腦。由各國科學家共同組成的國際團隊收集了90種海豚、鯨魚和鼠海豚的信息,這成為了同類研究中第一個在鯨類動物大腦體積和社會行為上收集如此大的數據集的研究。
  • 如果人類消失了,地球將由哪個動物統治?它們會創造新的技術嗎?
    首先我們分析下人類能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的原因:與其他動物不同,我們首先開始學會直立行走,然後我們開始學會跑步。通過成為地球上優秀的長跑運動員,我們確保可以殺死和吃掉比我們速度快的高蛋白動物。慢慢的我們嘗試各種新知識的學習,我們的大腦變得越來越發達,從而創造著地球的歷史。如果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那麼下一個地球主宰是誰?我們至少可以基於一些假設進行猜測:首先要具備社交能力,孤獨者不會發展複雜的社交隊伍或工具。
  • 未來的某一天,人功智能有沒有可能擊敗人類,成為地球上的主宰呢
    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慧有沒有可能擊敗人類,成為地球上的主宰呢?2016年穀歌宣布其旗下人工智慧產品阿法狗以4:1的分數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之一)李·塞多爾,這代表著人工智慧領域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其實計算機和人類競賽在棋類比賽中並不罕見,在
  • 人類墮落成冷眼旁觀者?如果有一天,未來戰場機器成為主宰
    到時它們有可能完全替代人類士兵去雄霸戰場,人類也許只能當一個旁觀者。對於未來戰爭的預測,很多人都曾經半開玩笑地說: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到底什麼樣,但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一定是人們用石頭打。這句調佩話其實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是核戰爭,隨後人類回到石器時代。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麼僅美國來講只要把本國原子武器全部引爆,那麼就可以造成整個地球13年核冬天。
  • 人類墮落成冷眼旁觀者?如果有一天,未來戰場智能機器成為主宰
    這句調佩話其實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是核戰爭,隨後人類回到石器時代。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麼僅美國來講只要把本國原子武器全部引爆,那麼就可以造成整個地球13年核冬天。 但這種擔憂是不是會真的發生?
  • 主宰地球的從來都不是人類,而是微生物
    人類主宰地球,從來都不是,真正主宰地球的是微生物。新冠病毒在微生物界對人類只是一個強者之一,我們都疲於應對既然微生物是地球主宰,你又害怕什麼呢?
  • 如果人類的體型縮小10倍,還能保住地球的霸主嗎?
    到了240萬年前,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只用了短短兩百多萬年的時間,人類散播到世界各地,建立起文明,發展出科技,迅速成為地球上的主宰物種。人類所需的食物和水也都會顯著減少,很多資源不再會捉襟見肘,地球可以容納更多的人生存。雖然人類縮小後看似有很多好處,但人類將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大自然中將處處充滿危險。
  • 社交距離在大腦中是如何體現的?
    保持社交距離、進行自我隔離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近日,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腦研究所的Erin Schuman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腦分子,它的作用類似於「溫度計」,可以追蹤反映環境中是否存在其它動物。
  • 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大腦僅佔我們總體重的2%,但內部擠塞著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周圍有由18萬公裡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大腦是一臺巨大的生物超級計算機。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脂肪纖維網絡,稱為白質。當信號到達神經細胞末端時,微小的化學信號包會溢出到周圍的神經元上。 這些稱為突觸的連接允許消息從一個單元傳遞到下一個單元。
  • 假如人類滅絕,誰會成為新的「主宰」:有五根手指的蝙蝠?
    2020年之前人類一直在以「萬物主宰」的身份沾沾自喜,但一這場疫情卻著實讓人們嚇了一跳。這也似乎讓人們明白了:雖然人類是地球上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主宰者」,但當物種災難降臨時,最容易被集體抹去的恰恰就是食物鏈的最頂端。比如:曾經地球的主宰者--恐龍,如今已經成為了化石。
  • 若人類消失,誰會成為地球下一個統治者?科學家說它們最有可能
    人類從地球上誕生,也只有不超過300萬年,而在這不到300萬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時間內人類與其他動物一樣,在與大自然抗爭,在與其他動物抗爭,地球上比人類強大的生物多得是,大象,老虎等,人類肉搏的話,一個都打不過。但是人類有發達的大腦,有創造力和思維,因此成為了地球上食物鏈最頂端的「主宰者」,可是當物種災難降臨時,往往最容易被集體抹去的恰恰是食物鏈的最頂端。
  • Science:人類大腦大小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Science:人類大腦大小的決定因素是什麼?研究這些基因已經揭示了神經發生和人類大腦大小控制的關鍵機制。目前,已有27個基因被發現與小腦萎縮症相關,其中中心粒/紡錘體生物發生和DNA損傷反應代表了兩條最常見的途徑,受到了負面影響。臨床基因組測序數據已將另外100多個基因與該病聯繫起來,其中大部分基因尚未被深入研究。研究這些基因在大腦發育和小頭症中的作用是複雜的,並且缺乏合適的模型系統。
  • 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用複雜網絡和群體智慧理解鄧巴數
    原創 郭瑞東 集智俱樂部 來自專輯複雜科學前沿2020導語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根據實際觀察,發現人類及猿猴的社交網絡,一般來說,大小為150左右,這就是所謂的鄧巴數。
  • 若人類消失,誰會成為地球下一個統治者?科學家:這兩種最有可能
    人類從地球上誕生,也只有不超過300萬年,而在這不到300萬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時間內人類與其他動物一樣,在與大自然抗爭,在與其他動物抗爭,地球上比人類強大的生物多得是,大象,老虎等,人類肉搏的話,一個都打不過。
  • 人類的科技如此發達,為什麼無法製造出一個細胞?比想像的要複雜
    可是當人類真正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才發現,大自然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和複雜,只要我們的科技不斷發展,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戰勝大自然,成為大自然的主宰。如今,人類的科技可以說是非常發達的,多個領域我們都有了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