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太陽能更厲害!科學家解決夜間發電難題,新技術既高效又便宜

2020-11-28 騰訊網

最近幾年,環境保護與新能源話題逐漸火了起,各種太陽能設備,風能設備在市場上迅速走紅。不過,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能,使用情況其實都會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發布一項新技術,這項技術比太陽能還要厲害,發電既高效又便宜。

據悉,史丹福大學科學家找到的方案是利用輻射冷卻發電,簡單來講,就是利用周圍空氣吸收熱量產生的溫度差和冷空間的輻射冷卻效應進行發電。當然,這只是原理,真正想要得到電力,還是需要藉助熱傳導發電機的幫助,該裝置可以將熱能直接轉化成電能。

值得一提的是,熱能是天然存在的一種能源,輻射冷卻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發現,所有噴出熱量的物體,自身溫度都會比環境溫度更低。而環境中的熱量如果不加以利用,最終就會不斷上升,最終逃逸到太空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利用輻射冷卻技術發電也是一種避免自然資源「浪費」的行為。

目前來看,輻射冷卻技術有望使10多億人受益。而且該技術並不昂貴,科學家實驗所使用的部件都可以從電子應用商店購買,組建一套發電設備的總價不足30美元。即便是普通家庭也毫無壓力。至於發電量,在研究人員不斷改進的情況下,目前該裝置每平方米可產生2.2瓦特電量,是之前計算模擬發電量的120倍。

輻射冷卻技術並不存在使用地區限制,絕大多數人類居住的地區,都可以使用該技術來發電。當然,不同地區因為環境的不同,發電量可能會有所差異。就目前測試數據來看,輻射冷卻技術在炎熱乾燥的地區發電效果最佳。

而這部分地區也是太陽能發電的最佳場所,在筆者看來,未來輻射冷卻技術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很可能會融為一起,白天太陽能發電裝置工作,夜晚輻射冷卻技術繼續儲存能量。屆時,許多貧窮落後的地區都將因為該裝置而獲得電力。

目前,研究人員還在研究太陽能和輻射冷卻技術之間的最佳設計,以進一步提高該設備的電量存儲效率。你對輻射冷卻技術的應用前景怎麼看?不妨談談你的觀點。

文/JING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新型低成本系統:在夜間高效發電!
    導讀據美國光學學會(OSA)官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脫離電網的低成本模塊化能量源,它能在夜間高效發電。該系統採用市面上已有的商用技術,最終將幫助滿足城市地區夜間照明的需求,或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照明。
  • 新型低成本系統:在夜間高效發電
    導讀據美國光學學會(OSA)官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脫離電網的低成本模塊化能量源,它能在夜間高效發電。該系統採用市面上已有的商用技術,最終將幫助滿足城市地區夜間照明的需求,或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照明。
  • 研究人員設計了高效、低成本的夜間發電系統
    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系統,可利用輻射冷卻效應在夜間發電。該系統與商用技術兼容,有望滿足夜間城區和發展中國家的照明需求。太陽能是一種綠色能源,但它的利用度與太陽光的分布密切相關。在很多地區,太陽光分布是不均衡的,而且能夠存儲日間太陽能的系統大多都很昂貴,顯著提高了太陽能的使用成本。為了找到更廉價的替代方案,史丹福大學的Shanhui Fan等設計了一種夜間發電新技術。
  • 新型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既高效又耐用
    導讀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研究人員與國際夥伴們合作,成功創造出一款既高效又耐用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背景有機太陽能電池不僅更環保,而且生產成本低,非常有望取代矽基傳統薄膜。創新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創新研究集群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新興物質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與東京大學、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以及莫納什大學的國際夥伴們展開合作,成功創造出一款既高效又耐用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
  • 研究人員設計了高效、低成本的夜間發電系統
    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系統,可利用輻射冷卻效應在夜間發電。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3日報導,《光學快報》發文稱,美國史丹福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系統,可以有效地在夜晚產生電能。
  • 科學家發明夜間發電系統: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8月13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設計了一種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可以在夜間高效發電。報導稱,雖然太陽能作為新能源具有很多好處,但是由於其依賴於陽光,在一些陽光不足的地區使用上將受到限制。因此,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夜間發電系統,不會受到地區的限制。
  • 科學家發明夜間發電系統: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出處:快科技 作者:斌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設計了一種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可以在夜間高效發電。報導稱,雖然太陽能作為新能源具有很多好處,但是由於其依賴於陽光,在一些陽光不足的地區使用上將受到限制。因此,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夜間發電系統,不會受到地區的限制。為了找到合適的替代方法,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輻射冷卻發電。
  • 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尺寸更小更高效
    新型柔性電池既薄又高效,可吸收光譜寬,可與現有太陽能技術相媲美,可以用於很多場合。
  • 雜草影響太陽能發電,我國專家給出一妙招,世界性難題被輕鬆解決
    經過專家解釋人們才發現,原來這幾千隻羊竟然輕鬆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並且讓各國都心服口服。第一、太陽能發電站,環保新能源電能源直接關係到國家發展和民生問題,因為現在無論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電能。一旦電能源短缺就會導致很多行業停擺,而對於老百姓而言如果失去了電能,那麼將生活在一切黑暗之中。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橫行天下的當下,停電就意味著停網,生活變失去了很多快樂。
  • 科學家發現碘化銅可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便宜穩定
    科學家發現碘化銅可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便宜穩定發表於:2014-01-09 00:00:00     來源:科技日報索比光伏網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廉價的無機材料,能夠取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昂貴的有機空穴導體,讓這種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更加便宜。
  • 破解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化回收難題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發電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太陽能電池板老化、回收利用難並產生大量固體垃圾等問題。青海電科院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組建攻堅團隊,著手研究環保、高效、節能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破解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化回收難題。
  • 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原標題: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投資6200萬美元,加大太陽能產業另一項重大技術——聚光太陽能發電的研發,以攻克太陽能電網穩定性、修復性以及電能儲存等關鍵難題。
  • 科學家改良「反太陽能」板,黑夜發電提升120%?
    與非網 9 月 14 日訊,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以顯著改善「反太陽能」板的方法,這是一種新的清潔、可持續的夜間發電方式。傳統光伏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它們的溫度比陽光低,可以捕獲陽光的熱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
  • 美科學家找到更便宜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材料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德雷克賽爾大學的科學家花費5年時間,聯合研發出一種新型陶瓷材料,設計出一種獨特的太陽能電磁板,比現在市場上使用的電池板更便宜、效率更高,製造時間更短,不僅能利用紫外線,而且還能利用可見光和紅外線。
  • 用鏡子捕捉陽光:太陽能發電新方式
    利用這些鏡子,安吉爾已經在大學裡的一個廢棄遊泳池內,造出了一臺太陽能發電的原型機,這臺機器看起來有點像一個巨大的箱形風箏,一個白色鋼架託起一面方形巨鏡。鋼架安在一個轉塔上,能夠追蹤太陽的軌跡。為節約成本,用的是普通的窗玻璃,只是將一面塗以銀色、處理成了鏡子。鏡面內凹,把陽光聚集在光伏電池上。聚集陽光,是為了讓太陽能電池在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時更加高效。
  • 發電技術新革命:高效的磁流體發電技術(二)
    在磁流體發電技術中,氣體電離導電需要高達6000℃的溫度,由於受到材料科學,工藝以及技術等因素的限制,還沒有合適的材料可以商業化運營,現在普遍採用通過添加容易電離的物質,例如經常用的鉀,鈉,以及銫金屬化合物等,降低電離所需溫度來發電。
  • 新技術使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更高效
    那些安裝在屋頂上或者被陽光照射到的空地上的太陽能電池,都在悄悄收集太陽能輻射能,都是綠色能源運動的旗手。但是他們可以更高效,更耐用,成本更低嗎?這是德雷塞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工程師藉助小納米技術和大量數學建模想要找到的答案。
  • 高效而且成本低,新技術沒有太陽的夜裡也能發電
    離網、低成本的模塊化能源系統,可利用輻射冷卻效應在夜間發電。該系統與商用技術兼容,有望滿足夜間城區和發展中國家的照明需求。太陽能是一種綠色能源,但它的利用度與太陽光的分布密切相關。在很多地區,太陽光分布是不均衡的,而且能夠存儲日間太陽能的系統大多都很昂貴,顯著提高了太陽能的使用成本。為了找到更廉價的替代方案,史丹福大學的Shanhui Fan等設計了一種夜間發電新技術。
  • 利用不可見光發電 太陽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最近的兩項研究表明,太陽能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使太陽能電池板更便宜、更高效。(來源:微信公眾號「長江能源YangtzeEnergy」ID:sn13811409185)首先,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將人眼不可見的低波長光轉換為電能的方法,這意味著可以從陽光中獲取更多的能量。
  • 碘化銅可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便宜
    原標題:碘化銅可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便宜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廉價的無機材料,能夠取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昂貴的有機空穴導體,讓這種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更加便宜。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