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的遺址被找到了?比金字塔還早7500年的巨石陣世界文化遺產

2021-01-09 那敢情好了

相信到過伊斯坦堡機場的朋友,都見過這幅土耳其博物館通票的廣告,但是作為中國人,知道上邊的石頭是什麼的還是極少數。

世界上最著名的石陣應該說是英國的巨石陣了,建於公元前2300年左右。可它對比起屏幕中的「這位」來說只能是重孫子輩兒,它就是烏爾法城外14公裡的哥貝克力石陣,距今12000年歷史的遺址,2018年剛剛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人類未解之謎。

1963年就被發現,大意耽誤了30年

有資料說石陣是1994年,一位庫德族牧羊人發現的。實際上早在1963年,芝加哥大學考古學家彼得本尼迪克特就勘查過哥貝克力石陣。他認為在那個年代整個山丘肯定是自然形成的,石陣是拜佔庭時代前哨部隊活動留下的痕跡,周邊零散的石灰巖碎片是墓碑的殘片,沒有什麼特殊價值就放棄了。

德國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施密特教授(Klaus Schmidt ),1984到1994年的十年內都在據此不遠的內瓦利克裡(Neval ori)工作,此處是1979年發現的公元9000年人類的定居點,也是人類最早開始種植糧食的地方,約11000年前時,人們開始種植黑麥和鷹嘴豆,之後種單粒小麥和二粒小麥,小麥正是由原始的單粒小麥和山羊草雜交形成二粒小麥後,再與山羊草雜交產生的。定居點中有住處,還有有一個以T型石柱為標誌的「聖所。可悲的是由於1992年阿塔圖爾克水壩建成蓄水後淹沒了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深藏在湖底比深藏在土下還悲哀,無法勘察。雷峰塔倒,西湖水幹。何年何月才能重見天日?施密特教授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無奈只好尋找下一個研究目標。

一天,他偶然看到了芝加哥大學考古學家對哥貝克力的說明,當時他幾乎踏遍了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正在尋找下一處可供挖掘的地方,就在1994年的秋天來到石陣勘察。他在哥貝克力石陣看到的燧石屑與內瓦利克裡遺址裡的那些幾乎一樣,立刻意識到本尼迪克特的報告是錯誤的。「小山丘」是人工堆成的,腳下咯吱作響的燧石屑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人留下的,石灰巖板的年代遠比「拜佔庭時代的墓碑」更為久遠,幾千年前在這裡集體工作的人至少數十到數百。是興奮也是抉擇,他想,要麼緘口不言,要不留下來研究一輩子。他當機立斷,回到烏爾法買了一所房子與妻子定居下來。

他做到了。

1995年,德國考古研究所就與尚勒烏爾法博物館合作,德國考古學家、海德堡大學的豪普特曼(Harald Hauptmann,1936-2018)開始主持哥貝克力石陣的挖掘,1996年施密特教授接過了這項任務。1994到2014,一幹就是20年,最終在2014年工作過程中去世。我們2018年9月來此時,見到了施密特教授的學生,也是德國人,就是照片中藍色格格那位溫文爾雅的帥哥,他在丹麥上了6年學,之後跟隨老師在這兒工作了7年,到今年應該是9年了。老師去世後,由他繼續完成老師的事業。

廚師的上衣口袋或手臂口袋裡裝的是筷子,考古學家的屁兜裡裝著小鏟兒……他非常親和,給我們講了很多這裡的事。

山上基本光禿禿的,有少量小葉橄欖樹,一棵最大的孤零零的樹顯得很突兀,它被稱為許願樹,現在還有很多人來此朝覲,祈求願望實現。站在山上的平臺處可以遠望市區,腳下還留有人工平坦巖石和開鑿坑穴的痕跡。

遊人行走在木棧道上,主體的遺蹟已經用巨大的頂棚遮擋起來,同時也保護在此工作的考古隊員。如此龐大的體量,他們只是拿著小鏟子,小錘子和毛刷,一點點小心翼翼地挖掘,一些精美珍貴的石陣原件已經被運送到尚勒烏爾法考古博物館和位於安卡拉的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了。

12000年前的人類遺蹟,掃蕩顛覆考古界

這支考古隊由德國、土耳其研究生,及50多名當地村民組成,他們在地表下幾釐米就發現了一塊經過精緻雕刻的石頭,隨後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塊兒接一塊兒,挖掘出了由多根直立的石柱組成的圓環石陣。隨後幾年,一道接一道石柱圓環出現在人們眼前,現在已經挖出60塊T型和倒置的L型巨石,逐漸拼湊出幾個直徑為4.6到9米的石頭圓圈。2003年的地磁勘測顯示,還有更多巨石未出土,至少有20道圓環雜亂無章地堆疊在一起,沒入土中。

石柱並非粗糙削砍成柱狀豎立,石灰石柱表面精雕細琢地刻滿了奇特而靜美的圖案和紋飾,有些是概略地勾勒,也有些則跟拜佔庭時期的藝術一般精緻、充滿象徵意義。兇猛的野豬和盤起來的巨蛇是常見的圖案,此外還有獅子、成群結隊的羚羊、鴨子、小龍蝦、狐狸、沙漠巨蜥、蠍子、公牛、鸛鳥等動物形象,還有無頭人物。整個T型巨石代表人物,人是立體的,寬面是人的正面,胳臂刻畫在了狹窄的兩側,這種方式是很罕見的。最高的石柱5.5米,重達16噸,寬度可達厚度的5倍。

經過考古儀器的年代測定,得出的結果震驚了世界,這些石陣的建造年代是公元前1萬到8千年,至今有12000年的歷史,比吉薩大金字塔還早7500年。小山丘的其他地方散落著古代燧石工具,數量之龐大是空前的,刀、斧和拋射武器俱全。施密特說:「這裡一兩平方米範圍裡散落的燧石,比許多考古學家在其他地方的整座遺址裡發現的還多。」考古學家在距此200公裡的人類定居點也發現了刻著類似圖案符號的石塊。

舊石器時代末期還靠狩獵和採集為生的人們,沒有飼養牲畜,也沒有機械工具,光靠人就能從採石場運來16噸重的巨石嗎,他們的藝術造詣已經可以雕刻如此精巧精美的浮雕了,他們建造這些一圈一圈的石陣幹什麼用?

要雕刻、搬運、豎立並排列這些巨大的石頭,必須由數百勞動力團結一致,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考古學家在附近並未發現人類居住房子牆壁或燒火的痕跡,也沒有農耕痕跡,最近的水源溪流也在5公裡遠。或許那時人們的住所不用牆壁,只用獸皮搭窩棚,燒火的痕跡容易被一萬多年的時間磨滅掉,沒有農耕的痕跡因為那時還不會農耕,只靠捕獵充飢。

在哥貝克力遺址周圍發現的很多燧石箭頭支持了這一推論,考古學家檢測分析了來自哥貝克力山頂遺蹟的超過十萬塊骨頭碎片,瞪羚佔了一半以上,其餘是野豬、羊、野牛等其他野生動物的骨頭。這些殘骸表明,工人們吃的似乎是定期從遠方送來的獵物,這裡的人們還沒有對動物進行馴化或是務農。就在建造石陣的千年間,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變。考古學家認為導致這種巨變的並不僅僅是冰河時期結束,氣候變暖,促使人們放牧種植,宗教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動力。這些石頭都面朝圓環中心,施密特說「像是在集會或者跳舞」,或許代表某種宗教儀式,當初他們是因拜神而聚集,這裡僅僅用作儀式而非住所。哥貝克力成為了全世界迄今發現的最早可能有宗教意義的場所。

後來他們發現,常規的狩獵和採集無法養活那麼多人,於是開始在山上耕種野草,飼養動物,信仰推動了人們從事農耕活動。

它會是伊甸園的舊址嗎?由哥貝克力引發的探討

2006年《明鏡周刊》的封面文章有個觀點稱,哥貝克力石陣其實是伊甸園的所在地,因為當地居民認為約伯和亞布拉罕出生於此,亞當和夏娃應該是烏爾法人。石陣位於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處處都有蛇的圖像,施密特說這塊地區是「採獵者的天堂。」如果現在你再去讀《失樂園》,很容易將其理解為隱喻人類從採集、狩獵向農業文明的過渡。智慧樹上的果子如同人類種植後收穫的第一批果實,即刻帶來了不可逆的詛咒。於是,男人便不得不在土地裡刨食,終生吃地裡產出的食物。

事實上,現今所發現的人類從採集到耕種的轉變,最早的確發生在這片地區。安納託利亞平原是地球農業的搖籃,基因研究表明Gobekli附近的Karaca Da遺址是目前所有培育穀物的起源地,全世界的麥種都來自最早種植於哥貝克力附近山上的單粒小麥,而世界最原始的穀物如黑麥和燕麥也都起源於此。世界上最早的家豬就在哥貝克力石陣60英裡之外的恰約尼遺址,綿羊、牛和山羊也最早馴養於土耳其東部。

石陣在公元前8200年陷入停滯,不再修建,被深埋在高於附近土地15米的小山包中,逐漸被人遺忘。如今考古學家對於究竟什麼人建造了它,並無統一答案。我在當場時,還聽考古學家說,這個石陣是人類所建,但未必是現在這一批。我們都知道瑪雅文化的五個太陽紀中前四批分別滅絕於大風、日食、火雨和持續了52年的大洪水,現在地球上的很多遺蹟的確不是當時甚至現在的人力所能為之。

在查資料時還發現一段文字:已故張今教授認為,在米諾斯文明的第一階段,即新石器時期,入駐克裡特島的族群就是從安納託利亞的恰塔爾休於(Catal Huyuk)及其他類似遺址(如尼瓦裡·科利遺址/Nevali Cori等)遷徙而來的中國共工族後裔。他們人數不多,在克裡特島上留下的遺蹟也不多。

Nevali Cori就是現代穀物的發源地,施密特教授最初工作的地方。

這段很有意思,其實處於地球各個角落,看似遙遠無法跨越的地域障礙,仿佛人類沒有聯繫,然而從眾多古代神話中可以看到驚人的相似之處。也許神話不都是編纂,一定程度上是事實傳播,在過程中有了變異,或本體不易出現,後人看到的少,則傳為不實「故事」。比如很多文明都記載了大洪水、羽毛蛇身及龍、飛行器、非洲石雕上出現的《山海經》中的刑天形象……很有意思。只可惜《山海經》屢遭刪減,痛心疾首。

更多的謎題有待之後的發掘,考古團隊還在艱苦的研究中。相信很久以後的未來(不能是不久以後),我們會弄清楚這一切,前提是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開放的態度來接納「暫」未知。在發展的過程中,時間是考量的維度之一,「現在」不代表登峰造極,更多新的認識,甚至顛覆現在的認識,會在以後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當然,前提是發現者願意,新發現被允許讓普羅大眾知曉。

作者註:

部分資料來自查爾斯 C。曼 Charles C.Mann《華夏地理雜誌》

埃裡夫巴圖曼所著的《哥貝克力石陣:最古老的神殿》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

相關焦點

  • 消失的「伊甸園」?-光明日報-光明網
    1994年,一位庫德牧羊人在此發現有浮雕的巨石,德國考古研究院的施密特博士重新勘察,採集到大量精美細石器,確認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便於1995年開始進行發掘,一直持續至今,成為21世紀以來最令人矚目的考古項目之一。    哥貝克力丘高出周圍地表15米,面積近1萬平方米。它不是普通的居址,而是一個由巨石陣組成的儀式中心。
  • 伊甸園藏身土耳其?
    經過碳定年法(一種利用碳的同位素放射規律測定年代的方法)的鑑定,專家認為這些遺址距今至少已有1.2萬年的歷史。相比之下,英國的巨石陣建於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500年。哥貝克力遺址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這類遺址。用施密特的話說就是——在地球上已知最古老文明的歷史乘以二,也比不上哥貝克力遺址。
  • 土耳其發現大量神秘巨石 疑為伊甸園遺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994年,一名庫德牧羊人在土耳其東部連綿起伏平原發現了一塊又一塊巨石,有學者稱這可能就是《聖經》中伊甸園的遺址,堪稱考古領域最重要的發現。    1994年下半年,以克勞斯·施密特為首的考古專家來到哥貝克力山丘的這一遺址開始挖掘工作。他說:「我一到那裡就看到了這些石頭,我知道,如果我不馬上走開的話,我的餘生就會在這裡度過。」     施密特留下來了。他找到了一些令人驚異的發現。全球考古學家都一致認可該遺址的重要性。史丹福大學的伊恩·霍德說:「哥貝克力發現改變了一切。」
  • 探尋神秘的古蹟遺址
    今天是「國際古蹟遺址日」,節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們對人類文化遺產多樣性的認識,鼓勵人們關注和保護世界古蹟遺址。今天就請乘坐我們的「探索號」航班,去環遊世界,探尋神秘的古蹟遺址吧。 1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土耳其驚現標記古代神秘伊甸園巨石遺蹟(圖)
    巨石矗立在哥貝克力山丘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世界上真的有伊甸園嗎?伊甸園是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居住的樂園,以往只存在想像之中,但近日有考古學家在土耳其東部發現巨石遺蹟――哥貝克力山丘(Gobekli Tepe),經過時空比對之後,科學家認為這裡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伊甸園。
  • 英考古專家稱"巨石陣"遺址或為古代"康復中心"
    英考古專家稱"巨石陣"遺址或為古代"康復中心" 2008年09月23日 15:07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英國考古學家22日說,知名旅遊景點史前「巨石陣」遺址可能曾是古人治病療傷的「康復中心」。
  • 《聖經》中的伊甸園在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藏著人類起源的秘密
    筆者:扶蘇作為歐洲最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英國的巨石陣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從被發現以來,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在綠色的曠野上,巨大的石像呈環形屹立,呈現出一種神秘的美好。只是由於時代久遠,人們至今還無法破解巨石陣的相關謎團。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深秋時節的周口店。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非洲的世界遺產不只是金字塔
    說到非洲的世界遺產,人們都會想到金字塔,其實在非洲這片神秘而又廣袤的大陸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還有很多。在撒哈拉沙漠中部阿傑爾高原的塔西裡地區中心處,保留著15000多幅史前時代巖畫和雕刻作品,記錄了公元前6000年到第一世紀撒哈拉的氣候變化、動物遷徙以及人類生命的進化。
  • 這是英國巨石陣嗎?如果是,那你就錯了!
    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就在與英國一海之隔的愛爾蘭,同樣有座類似巨石陣的古建築物群,而且還不止一處。他們和自己的英國「表親」矗立在原野上的年代也十分相近,都是約在公元前4000至2000年間。在離都柏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Meath縣,你會發現當地的一處考古遺址,被認為是愛爾蘭維京時代愛爾蘭國王的所在地。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華文明國家起源的基本特徵,曾多次被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昨天(26日),經國務院審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又給中國文明史帶了什麼樣的意義?
  • 2019年新增的世界文化遺產,哪些你還未去的?
    世界遺產是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它們是人類文明智慧的體現,它們保存著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最新一屆的世界遺產大會,又通過了全球29項新增的世界遺產,and,這次我們國家一下子就增添了兩處!還成為全世界世界遺產總數最多的國家。
  • 世界文化遺址名錄上又添一員「大將」: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
    既是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部分,也是龐大的洛弗爾望遠鏡以及很多其他(天文望遠鏡)的故鄉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收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址地位,英國廣播電視臺報導。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的洛弗爾望遠鏡控制室攝像:喬治舒朋(AP)援引英國廣播電視臺(的報導),這個決定是在亞塞拜然召開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期間立下的,並根據國際條約給予了遺址受保護狀態。
  • 幼發拉底河流域古老遺蹟,比巨石陣還早6000年!
    帶你看世界!幼發拉底河和鄰近的底格裡斯河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標誌著歷史的開始。蘇美爾、亞述、巴比倫被波斯和統治那裡的各個朝代所取代。如果沒有這些河流造成的土地施肥(現在仍然如此),這一切可能都不可能實現。幼發拉底河全長2800公裡,是西亞最長的河流,流經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但它的流域延伸到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 2020年3月世界遺產要聞
    多省區公布2020年申遺重點工作中國最大的關帝廟——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山西省文物局:推動關聖文化史跡和萬裡茶路申遺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廳:繼續推動遼上京和祖陵遺址、紅山遺址群、陰山巖刻、萬裡茶道等重點文化遺產申遺工作;非遺方面推動江格爾中蒙聯合申遺工作。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考古遺址公園建設2010年,《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周口店遺址作為世界同時期古人類遺址內涵最豐富、最齊全,最具科學價值的考古遺址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首批12
  • 巨石陣裡的那些猜想
    原標題:巨石陣裡的那些猜想 文·悠 客   ■將新聞進行到底   英國巨石陣第一塊巨石出現於5000年前,長久丟失的文化在一千年間陸陸續續添加進這一歷史遺蹟裡。   這些骨骼年代測定顯示巨石陣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3000年前,科研人員認為,最初這裡曾是墓地,之後才建造形成現在的巨石陣。這些墓地要比巨石陣建造早接近100年,除了丟棄的屍體之外,主要掩埋屍體是成年男性。然而,最新分析技術首次顯示這些死者中男女比例相當,其中還包括一些新生嬰兒的屍體。在屍體旁還發現一個彰顯高等社會地位的權杖頭,以及一個小碗。
  • 拉丁美洲的這些地方隨便點一個就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一部《摩託車日記》讓我認識了格瓦拉,和他的國家古巴,一部《速8》讓我愛上了拉丁美洲這片獨特的土地,當了解了拉丁美洲發現這些地方竟然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同樣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米格爾也是歐洲殖民地風格的小城,這裡是藝術家的聖地,很多畫家、雕刻家、攝影家被阿連德美術學院培育出來,這裡還被稱為墨西哥的藝術之城,每一次的科爾託國際電影節和奔牛節,都吸引著全世界大量的遊客。墨西哥古文明,是世界性的話題,瑪雅文明更是當中被人談起最多的,特奧蒂瓦坎有著太陽和月亮金字塔,亡靈大道貫穿兩座金字塔之間,這裡是考古興趣者最喜歡的地方。
  • 巨石陣的未解之謎
    在倫敦的西部一百多公裡外的索爾茲伯裡平原上,屹立著一座由巨石堆積而成的遺蹟,同時,它也是一處備受爭議的英國名勝,有人說它是5000年前史前人類的傑作,也有人猜測它是外星文明的遺留,甚至還有部分人說它可能是英國官方製造的一個騙局,1986年巨石陣是歐洲最著名的史前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