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簡史丨從鳳姐到薇婭,誰能陪羅永浩走到時間的盡頭?

2021-01-08 騰訊網

羅永浩熬走了多少個「網紅宇宙」?

作者丨潘晴晴

編輯丨馬志學

活躍網絡近20年的羅永浩,或許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以主播的身份被「監管」。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文,指出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

抖音頭部主播羅永浩,亦在監管之列。

「初代網紅」羅永浩,先後經歷以博客、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絡圖文時代,以直播、短視頻為代表的網絡視頻時代,再到如今的直播電商時代。

羅永浩成為少數幾個能夠穿越網紅生命周期的人,可以說他見證了整個網際網路經濟的「大起大落」。

老羅自己也感慨:「我是第一代網紅,紅到今天沒有第二個。」

最近一年,羅永浩以帶貨主播的身份,入局直播電商平臺,成為「抖音帶貨一哥」。

網紅經常是曇花一現,這是行業普遍接受的事實。直播電商平臺,又是一個網紅扎堆、流量為王的行業。

「如果老羅宣布進軍一個行業,那就千萬不要碰這個行業,因為它一定會暴雷。」

從牛博網,到錘子科技,再到電子菸,羅永浩可謂「幹一行垮一行」,被外界戲稱「行業冥燈」。如今的羅永浩,踏足直播電商已有一段時間,搭上末班車的他要再次成為穿越時代周期的「追風少年」?

當下,無論是處在行業金字塔尖的薇婭、李佳琦、辛巴等頂流網紅,還是剛剛踏入直播電商行業淘金的明星、網紅、經濟公司,都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如果有一天薇婭、李佳琦、辛巴等當紅主播「不紅了」,這個行業還能否保持「欣欣向榮」?還能否有源源不斷的網紅進入?新一批網紅又能否保證直播電商產業越做越好?

長紅的老羅

走馬燈般的「網紅宇宙」

中國網紅變遷史,羅永浩繞不開。

這個被媒體稱作「碩果僅存的初代網紅」,1972年出生於吉林延邊。

高中輟學後,羅永浩嘗試過很多小本創業生意,機緣巧合下看中了「新東方教師」的工作,為此閉關半年,瘋狂學習英語。

2000年底,羅永浩向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寄出萬字求職信,經歷兩次試講失敗後,如願以償地成為新東方講師。同一年,年僅10歲的東北老鄉辛巴「少年當家」,騎著自行車賣林蛙、蔬菜補貼家用,顯露出經商天賦。

仔細算來,中國第一代網紅同樣誕生於千禧年。

那個時候,網紅多為網絡作家和網絡寫手,李尋歡、慕容雪村、安妮寶貝、南派三叔、當年明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事實上,以文化人自居的網絡作家們並不樂意接受「網紅」這一身份,在他們看來,網絡論壇裡的人沒有等級之分,大家都是靠文字和思想獲得認同。

然而,網際網路世界並未像他們所想的那樣充滿理性思考和人文關懷,滿足搞笑、審醜等低級趣味的內容開始「大行其道」,一批靠言行舉止「搏出位」的網紅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諸如芙蓉姐姐,鳳姐、後舍男孩等初代網紅,大都遵循這樣一個走紅路線:進軍論壇、BBS、社交網站、門戶網站,成為網紅後,傳統媒體跟進報導,助推網紅在主流社會形成知名度。

有別於國內靠譁眾取寵吸引眼球的網絡紅人,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韓國,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了標準化打造偶像紅人的計劃。

2000年,由韓國娛樂業鼻祖SM打造的首個偶像男團H.O.T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演唱會,7000張演唱會門票3天售罄,國人「哈韓」風潮漸起。

2004年,作為英語講師的羅永浩因為擅長講段子而出名,學生們偷偷錄下講課內容,並冠以「老羅語錄」的段子,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同一年,與H.O.T「師出同門」的東方神起橫空出世,正式開啟了被稱為「二代團」的韓團時代。

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來臨,微博的崛起造就了第二代網紅。這一時期網紅的特點是錐子臉、大眼睛、高鼻梁、大長腿,韓系、日系、歐美系的國際範穿搭,構成了第二代網紅的群體特徵。

2005年,國內初代偶像李宇春獲得「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懷揣明星夢想的薇婭也在這一年參加了選秀節目「超級偶像」並獲得冠軍。兩年後,薇婭加入嘻哈團體T.H.P擔任女主唱。

2006年,已經小有名氣的羅永浩,辭職創辦了網際網路博客網站「牛博網」。憑藉「言論絕對自由」和「打死不刪帖」的風格,吸引了一眾知識精英入駐。

雖然牛博網辦了兩年就倒閉了,但老羅的聲望不減反增,甚至開始了全國高校巡迴演講。

「我每進入一個行業,就顛覆一個行業,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憑藉這句名言,羅永浩徹底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現象級網紅。

繼牛博網之後,老羅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2年5月。

這一年,他創辦了錘子科技。

也是在這一年,退出偶像團體的薇婭在西安經營了10多家線下服裝店,在電商興起之時,她和丈夫毅然決定放棄實體店生意,遠赴廣州開淘寶店。

薇婭的電商生涯開始時,李佳琦還在南昌大學舞蹈系讀大二,他最後一份兼職工作是南昌一家商場歐萊雅專櫃的導購。

2012年之後,國內「哈韓哈日」潮流催生了日韓「海淘」代購熱潮。2014年,遠赴日本打工的辛巴偶然察覺到國人對日本花王紙尿褲的購買熱情,於是便開始在當地大量收購花王紙尿褲,再賣給國內採購商獲利,回國後還跟風開了母嬰淘寶店。

2014年後,網紅圈裡的「電商網紅」開始嶄露頭角。

淘寶模特張大奕轉型淘寶店主,憑藉個性穿搭和直爽的性格,兩年內微博粉絲數從 30 萬增長到 400 萬,淘寶店年進帳過億。

同一年,阿里巴巴加大扶持「淘女郎」業務,薇婭從自家店鋪模特轉型為淘女郎,並在當年雙十一創下上千萬的店鋪銷售額。

2015年,大學畢業的李佳琦成為南昌市某商場歐萊雅專櫃 BA(美容顧問),半年時間又晉升為彩妝師。同事評價他:「知道怎麼討女孩子歡心」。

2016年,馮提莫在鬥魚開啟網絡主播生涯,人稱「鬥魚第一歌姬」;MC天佑成為YY頭部網絡主播,並在兩年後成為年入千萬的「喊麥之王」;創業十餘年的辛巴入駐快手,豪擲千金打賞平臺頭部秀場主播,通過「秒榜」和「連麥」的方式獲得粉絲導流的機會,在快手迅速積累起人氣。

…… ……

數不勝數的直播平臺和網紅主播們共同撐起了一個「千播時代」。

「千播大戰」後,網際網路迎來了短視頻風口。

2016年4月,短視頻紅人papi 醬在拍出 2200 萬天價貼片廣告費後,成立MCN機構 papitube,招募了不少風格類似的自媒體人。

同在papi醬走紅的這一年,來自四川深山的李子柒姑娘,在美拍上製作起了古風美食。2017 年進入大眾視野,此後幾年裡,從國內火到國外。

2016 年 5 月,當時已是「淘女郎」的薇婭,被淘寶小二邀請入駐淘寶直播。下半年,歐萊雅和美ONE公司合作試水網絡直播,李佳琦從兩百多人裡脫穎而出。

2017 年,薇婭舉辦皮草專場直播成交7000萬,創造了「一夜賺了杭州一套房」的神話。

到了2018年,薇婭逐漸坐穩了「淘寶直播一姐」的位置;李佳琦與馬雲 PK 直播賣口紅,創造了5 分鐘賣出 15000 支的銷售奇蹟。

這年年中,羅永浩的錘子科技面臨資金鍊斷裂,債務一度高達6個億。次年,錘子科技手機業務被字節跳動收購,而老羅也因欠債太多,而成為「老賴 CEO」。

2019年這一年,電子菸、鯊紋技術創業項目接連失敗之後,羅永浩將目光移向了直播電商風口。

此時的李佳琦,已成長為「全域網紅」,短短半年時間就在抖音圈粉2700 萬,淘寶粉絲量漲了 5 倍。2019年雙十一,薇婭直播帶貨成交額突破27億,李佳琦以10億成交額位居第二,辛巴榮登天貓雙11站外「達人賣貨榜」榜首,同時以4億成交額獲得快手「賣貨王」稱號。

2020年4月1日晚,「新晉帶貨主播」羅永浩在抖音完成直播首秀,成交額破億。

時至今日,羅永浩站上直播電商的風口,與薇婭、李佳琦、辛巴同臺競技。成為了那個穿越網紅生命周期的人。

「14億人口的國家,做任何一件事做到前四,都是很過癮的。雖然不如前三過癮,但四大天王也挺過癮的。」老羅說。

科技發展,網紅變遷,眾多沒有經過商業化運作的網紅,機會窗口「稍縱即逝」,有的在爆火之後,又很快被人們遺忘。

即便是那些走商業變現的網紅們,想要穿越網紅周期,保持熱度也並非易事,他們或遭遇「人設崩塌」,或被政策監管,或隱居幕後,做起了運營網紅的生意,在「大紅大紫」之後歸於沉寂。

沒有工業化的「網紅工廠」

步入直播電商時代,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商家、亦或是帶貨主播,仍然無法抑制對網際網路流量的渴望。

就如同商家會把產品包裝成「網紅爆款」,試圖吸引更多流量關注,帶來購買轉化一樣,身處直播電商時代的帶貨主播也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塑造成「網紅」形象。

因為只有成為網紅,才能在網際網路中吸引用戶注意力,獲得穩定的流量,進而把流量培養成自己的忠實粉絲,最終達成流量變現的目的。

此前,一茬又一茬的明星、偶像早已證明粉絲經濟確實有豐沃的培育土壤。如今,在直播帶貨領域風生水起的李佳琦、薇婭、辛巴,同樣成為這一模式的繼任者,頂流帶貨主播的粉絲團逐漸向娛樂業「飯圈」靠攏。

不同於國人理解中的「追星族」,流行於日韓流行文化中的「飯圈」是一個主動性和參與感更強的粉絲社群,「飯圈」支持偶像的方式被稱為「應援」。

韓國娛樂巨頭SM每推出一個新的偶像團體都會為其設定特有的應援物和應援色,以便粉絲能夠相互辨別,增強群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和偶像明星一樣,薇婭直播間的粉絲自稱「薇婭的女人」,辛巴曾組建自己的818粉絲團,而李佳琦不僅有微博超話,全球粉絲後援會,還有專屬的應援標語。

雖然他們的官方職業名稱為「網絡營銷師」,但保持網絡熱度的運作邏輯和偶像明星沒有本質差別。為了獲取流量,維持網絡熱度,哪怕是帶貨主播,都需要像明星一樣,精心維護好個人IP。

與此同時,市場也早已把這些頂流主播當做明星一樣看待。如今,「薇婭推薦」已經形成品牌效應,越來越多的戶外廣告、淘寶搜索詞會打出「薇婭推薦」四個字用來引流。

羅永浩團隊也曾向媒體表示:「我們不認為直播只是一個銷售渠道,從我們跟客戶的交流過程當中來看,非常多的廠商願意買我們的直播切片,是因為我們切片的投放ROI比較好。」

然而,直播電商畢竟還是一個新興行業,頭部主播的一言一行也難免遭受質疑。

行事作風過於高調的辛巴頻頻遭人質疑,「燕窩事件」更是讓其成為網絡的眾矢之的;「口紅一哥」李佳琦也曾因不當言論、虛假宣傳被噴;老網紅羅永浩作為直播電商界新人,也屢次因直播翻車事件道歉;而「乖乖女」薇婭雖然沒有招黑體質,卻也在參與扶貧活動中被質疑炒作。

頭部網紅的公信力尚且被大眾質疑,更不要說是千千萬萬個中腰部網紅。

行業的極速發展吸引了眾多的淘金者,也誕生了不少直播帶貨界的「野路子」、「遊擊隊」。直播電商「翻車」事件頻發,消費者投訴不斷,行業新型業態的合規性受到公眾質疑。

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網紅更迭的速度正在加速。

網紅帶貨已經成為社交媒體平臺網紅們最普遍的商業模式,但與此同時,網紅也面臨著「信任危機」和監管等風險,整個行業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並未形成工業化的專業運營體系,而這也就不免讓人擔心這個新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反觀長盛不衰的韓國偶像產業,自1996年開始,韓國偶像團體已經持續迭代至「五代團」,而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來自於「標準化工業化造星」模式,從選拔、培養到變現都有明確的閉環,可複製性極強。

在成立25年的時間裡,韓國娛樂巨頭SM在造星之路上所向披靡,一步步詮釋著自己在韓國偶像市場上引領者的角色。從推出H.O.T到打造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等二代團,再到三代的EXO,四代的Red Velvet、NCT,五代團的aespa。

而早在推出一代團H.O.T的時候,SM娛樂創始人李秀滿就提出了CT(Culture Technology)的概念。在這套理念背後,打造藝人的流程等同於工廠製造商品,從選材、加工到銷售,對應著前期的選拔、培訓藝人,中期的作品產出、製作,到後期的宣傳、代理。

經過20多年的發展,SM當前的偶像培養體系已經完全工業化,並被大多數韓國偶像組合製作公司所採用。

在「工業化造星」的邏輯下,通過專業團隊的IP管理,年輕偶像成為完美主義的化身,擁有堅不可摧的人設定位,進而保持著長期的商業價值;而藉助工業化造星的可複製性,整個產業實現了批量生產「偶像」的目標。

這種如流水線般的造星模式,讓偶像的更迭特別快。韓國大大小小的音樂公司,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男團或者女團出道,儘管這些偶像團體的生命周期有限,但對藝人公司來說,公司的品牌、團的廠牌才是真正的資產。

頭部帶貨主播真能複製嗎?

從港臺到大陸,韓國娛樂業造星的機制被國內偶像產業借鑑學習,興起新一輪「追星」熱潮,而「粉絲經濟」也成為由明星、粉絲和經紀公司共同構建起的新型經濟形態。

從明星到網紅,粉絲經濟中的偶像人設定位開始多元化:科班出身,有優秀作品產出的藝人可以成為明星;草根出身,有表演才藝的普通人可以被打造成網紅。

雖然明星和網紅在商業價值和社會認可度上仍有一定差距,但商業化運作思路已經逐漸趨同,從網紅到明星的華麗轉身也已不是問題。

相比日韓,中國偶像產業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不過,大量網紅經紀公司已經開始從日韓吸取「工業化造星」的養分。

歷經20年的發展,網紅逐漸消融了獨立的「個體」身份,不同於第二代網紅背後的單一的網絡推手,這一時期的網紅開始走向了初步產業化的道路。

按照MCN的模式,孵化公司在對網紅或新人進行專業的包裝後,使得他們的人氣迅速聚攏。之後,孵化公司聯繫供應商、電商和廣告商,可以迅速將網紅的人氣進行變現,完成產業閉環。

根據艾瑞諮詢分類,第四代網紅的孵化公司領域更為垂直:影視工業型、節目製作型、廣告型、電商型,服務和滿足不同領域的網紅。依託於平臺和專業優勢,今天的網紅更容易把自己的熱度轉化為資源:直播、電商、廣告、籤約費、內容付費等,變現方式層出不窮。

例如,在「辦公室小野」這個爆紅IP背後,實際上是一個已經孵化了近百個網紅IP的龐大「網紅工廠」——洋蔥視頻,他們會通過大數據對比,預估能火的賽道和內容,一旦明確就會持續輸出。而「變現」二字,會貫穿整個IP開發周期。

某網紅經紀公司 CEO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目前微博上 90% 的大 V 網紅都有團隊和經紀公司。尤其是電商網紅,她們的變現之路需要有前期流量端運營的人、內容創意的人、後端供應鏈的人、最後再由網紅po出圖文作為完美的呈現。

而在網紅機構眾多流量變現路徑之中,電商網紅是近年來頗受追捧的角色。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網紅,電商網紅聚集粉絲和變現能力更強,「帶貨」是其核心能力,他們參與銷售分成,甚至直接創建自己的品牌。

2016年雙十一,電商網紅張大奕首次通過淘寶直播帶貨,兩小時成交額近2000萬元。而在當年的3月份,淘寶才剛剛推出直播功能。從淘寶店模特到上市公司的CMO,張大奕只用了8年。

2019年4月3日,如涵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作為如涵CMO的張大奕與創始團隊共同敲響上市的鐘聲。

然而,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到了直播電商時代,如涵沒能繼續複製張大奕的「神話」,找到批量孵化頂流網紅的道路,屬於如涵和張大奕的網紅時代也隨之落幕。

除了電商網紅公司,不少明星經濟公司、MCN機構甚至直播公會也試圖在直播電商時代批量「造星」。然而通過大量消費者投訴信息可以發現,不管是明星藝人、專業內容博主,亦或者秀場主播,他們試圖轉型帶貨主播的路徑並不理想,直播帶貨「翻車事故」頻發。

正如韓國「工業化造星」可以為不同偶像出道定製節目,而中國大陸卻僅僅學了皮毛,一季選秀節目換一批新人一樣,迅速切換電商賽道的MCN機構對應著速成的帶貨主播,為了應對急速膨脹的市場,一些MCN機構採用廣撒網的形式,無門檻籤約大量零經驗帶貨主播,七天就能上崗。

而在機構運作層面,往往是先根據品牌商需求,策劃一期專場活動,臨時聯繫一批明星、網紅參與其中,等專場直播結束後,再換下一批明星或者網紅,也因此帶來坑位費、流量造假、直播翻車等爭議事件。

因此,除了模仿娛樂業工業化造星的路徑,直播電商行業還應該形成一套自己的打法,這套打法裡面,又包括硬體和軟體能力。直播電商行業的運營,既不同於明星、網紅經紀的運作,也與傳統的紅人店鋪運營有所差異。

總結來說,既需要選品組貨、倉儲物流的供應鏈能力,又需要市場營銷、粉絲維護、IP建設的運營能力。

此前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直播電商和短視頻內容運營完全是兩套邏輯,表面上看都是孵化達人,但直播電商本質上是電商而不是直播,需要的是專業的人員配置和強大的供應鏈基礎。

在直播電商領域,供應鏈不僅是指優質貨源的獲取能力,還包括選品能力,對產品貨盤的了解程度。

快手頭部主播辛巴表示:「我可以沒有網紅,但我一定會掐住供應鏈。」

羅永浩也坦言,很多網紅、藝人因為看到直播電商創造的價值而進入, 但是直播電商最後的核心競爭力,1/3重要性是主播本身,2/3重要性是拼後臺供應鏈能力,要源源不斷地找到好東西,並且好東西要有一個好價格,這件事是核心競爭力。

興起於2016年的直播電商在三年後全面爆發,2020年4月入局的老羅顯然只是趕上了這趟末班車。

他很清楚,這個風口不會颳得太久,等到每個品類都誕生一兩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頭部主播後,行業將趨於塵埃落定,後進入者只是專業的「在線銷售員」而已。

今天,同樣的問題又擺在了頭部主播面前,他們能否複製出下一個薇婭、李佳琦、辛巴或者羅永浩?

過去四年,薇婭就像一臺精密機器保持著高速運轉,停播時間屈指可數;與此同時,其所屬MCN機構謙尋也在分散高度依賴「頂流」的風險,發展出了由明星藝人和帶貨達人構成的超過50人的主播矩陣。

類似地,羅永浩所屬MCN機構「交個朋友」也設想打造一個「羅永浩+少量明星主播+大量中腰部垂類主播」的主播矩陣,「讓每一個都只專精一個或某幾個品類,繼續立於不敗之地」。

李佳琦背後的MCN機構美ONE儘管也在孵化帶貨主播,但顯然李佳琦仍是其最大的商業化IP,連他自己也曾坦言:「正因為我們公司無法再製造一個李佳琦,所以,我成為公司的老闆之一。」

而藉助快手私域流量成長起來的頭部帶貨主播辛巴,也同樣通過私域流量導流的方式,將個人超過7000萬的粉絲資源開放給旗下主播,在短時間內孵化出趙夢澈、蛋蛋、貓妹妹、時大漂亮等千萬粉絲體量的帶貨主播。2019年全年,辛選主播團隊直播帶貨總GMV達133億。

然而,通過私域流量導流獲得快速成長的主播,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更像是辛巴的一個個「分身」。設想一下,如果辛巴將來退居幕後亦或者「人設崩塌」,粉絲們對這些與之深度綁定的家族主播還能否保持信任?

「在行業發展初期,像李佳琦、辛巴這樣的『銷售天才』藉助直播營銷場景很容易「跑出來」,但是,如果參照一個成熟產業的發展路徑,工業化才是最高效、最穩定的產出路徑,自然也是直播電商行業造星模式的未來。相對來說,不管是IP管理、供應鏈能力還是電商運營,薇婭更能代表行業的未來方向。」有行業人士坦言。

相關焦點

  • 股市不歡迎網紅:張大奕、羅永浩、辛巴「上市」翻車記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魏婕編輯 | 黎明直播帶貨風生水起,網紅成了眾人追捧的香餑餑。商家們爭先恐後地擁抱網紅,雙手奉上自家的看家產品, 希望能被頭部主播選中。網紅,成了商家銷量的保證。
  • 網紅進化史,從papi醬到李雪琴,有趣的靈魂比顏值更重要?
    日前,備受矚目的《脫口秀大會》於昨晚落下帷幕,新晉網紅李雪琴一路拿下總決賽第六名,但是,也是讓不少網友意難平,總決賽之後,李雪琴也是髮長文總結了一下自己的不足。
  • 比8000萬籤約費更重要的是,羅永浩為平臺帶來了流量
    從前段時間討論「這次老羅能不能成」到「老羅入局,直播帶貨會不會涼」再到錘粉和錘黑為此爭論立下賭約從三斤「奧利給」到三瓶「洗健康」。或許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神經緊繃了太久,又或許是科技圈變得愈發無聊,羅永浩的入局就像孔乙己走進了酒館,眾人調侃之下,「店內外頓時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 李佳琦薇婭一晚或收入6到8億!網友:我熬夜花錢、上班遲到
    前不久,由於負債6個億的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為了還清欠款,被逼無奈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業,他自己也開誠布公的表示,已經還了4個億的債了,充分說明直播帶貨的收入能力。 但羅永浩還不是帶貨最厲害的主播,全網公認帶貨能力最強的兩個頭部主播是李佳琦和薇婭,他們收入說出來真是會讓人窒息。
  • 超級網紅新高度 天王劉德華空降薇婭直播間 這種現象說明什麼?
    當然除了薇婭,還有李佳琦,快手的辛巴,抖音的衣哥、羅永浩等等,他們都有請過當紅流量明星助陣,而且幾乎是隔段時間就會邀請一個明星來直播間,當然給出的回報那也是大大的優厚,被邀請的明星包括成龍、周迅、戚薇、關曉彤等等,快手一哥辛巴結婚時邀請了幾十位明星大咖光臨,包括王力宏、胡海泉、張栢芝等,那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方舟子被屏蔽,鳳姐被禁,誰封殺了他們?
    同時勵志網紅羅玉鳳也被禁,千萬粉絲也一夜歸零?那誰封殺了他們?有人說是得罪了華為?也有人說是這些年他們得罪了太多人?真的嗎?可謂學術素養應非常深厚,這也是方舟子能在國內經常手撕各種學術腐敗或是偽科學的底氣所在。但關於方舟子站臺轉基因食品這個事兒,爭議是很大的,甚至也有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和方舟子持有同樣的觀點。所以崔永元和方舟子,從網上罵戰升級為互相人身攻擊,再到法律訴訟,勢不兩立。
  • 李佳琦&薇婭,新商業下主流價值變現模式的探究
    數據採樣時間:2020年3月1日-31日基於產品:直播洞察覆蓋平臺:淘寶、天貓 薇婭銷售貢獻大 李佳琦種草能力強 李佳琦3月單場直播峰值流量超5000萬 傾向帶貨網紅與高端線美容護理類產品 對於品牌商家的思考:直播帶貨是時下最火的營銷模式,想要藉助這種模式達到品牌戰略目標,我們必須要對品牌商家直播的動因進行思考,即以下幾點: 1、直播能帶來多大的增長潛力?
  • 羅永浩抓到馬林魚?
    按照羅永浩的講述,布倫南觀察到鯨魚身上有藻類附著而鯊魚身上沒有,經過後續研究,發現鯊魚皮膚上的獨特結構是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因素。 鯊魚皮膚上的數以百萬計的齒狀物(膚齒)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讓85%的藻類難以附著。布倫南按照這種規律設計了微米級的紋理圖案。在後續的研究中布倫南意外發現,這種紋理也能夠減少細菌的附著。
  • 張大奕向左,薇婭向右
    在數量上,2019年9月30日,如涵發展潛力網紅115位,服務收入700萬,2020年9月30日,潛力網紅數達到127位,服務收入1540萬。45位肩腰部網紅貢獻了5640萬的收入。平臺模式下8位頭部網紅產生的服務收入只佔總服務收入的28%,沒有單一網紅對總服務收入的貢獻超過10%,儘管在營收上,去頭部效應略見成效,但在行業影響力上,與行業頭部早已無法同日而語。
  • 6個月營收3.6億,揭秘羅永浩的直播宇宙-虎嗅網
    今年4月羅永浩第一場的直播,他的直播間在798附近一處廠房中,那裡狹小雜亂,直播間裡一度分不清誰是品牌方、誰是直播人員。而羅永浩也只能用亞克力板做手工PPT,假裝在大型場館直播。但誰能想到,短短半年時間,並不被外界看好的羅永浩已經鳥槍換炮。
  • 羅永浩帶著「半價」直播來了,低價是直播帶貨唯一解嗎?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低價一直是直播帶貨的標籤之一,各頭部主播的競爭也圍繞著價格戰開打,某MCN內部人士戲稱,「直播不就是拍腦袋買嘛,價格太高就很難衝動消費了」。至2020年,李湘、王祖藍、柳巖等演藝界人士再到各行各業的「名人」甚至是央視的主持人等都加入直播帶貨中來。與秀場直播不同,電商直播是一切圍繞產品的直播,屬性之一便是在直播間裡粉絲能拿到產品的「優異」價格,很多頭部電商直播主播也通過拿下「全網最低價格」來固粉。同樣,也有主播因為高價選品而「翻車」。明星李湘曾在直播間售賣單價4988元的水貂毛羽絨服,銷量慘澹。
  • 如冰水好空相妒:鳳姐與李紈,誰在嫉妒誰?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各種解釋都有,各種解釋也說得通。如果單憑在文本中出現的次數,鳳姐幾乎是場場不落,而且她似乎自帶光環,只要她出場,都是眾人矚目的主角,而李紈充其量只相當於十八線小配角,著筆不多,可是作者也用寥寥數語,可以讓她形象豐富,耐 人尋味。
  • 薇婭和領導會談姿勢不對?扯「出身」「教養」就走遠了!
    近日,知名電商主播薇婭和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的照片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其中一張照片中,薇婭翹著二郎腿,穿著也有點不正式,這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質疑:「這麼大的網紅難道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嗎?」有人甚至提到了薇婭的出身和教養,同時,有些人認為這是無傷大雅的,網紅都有自己的個性,為什麼要因為見領導而改變她的性格呢」?
  • 不做吃瓜群眾,我們可以從羅永浩直播帶貨中學到什麼?
    但是如此硬核的科技直男,在賣掉錘子、欠下幾個億債務之後,選擇了走上網紅直播帶貨的道路,去硬核pk帶貨一姐「薇婭」帶貨一哥「李佳琦」、「快手辛巴」。如此精彩大戲,還有抖音官方的流量加持和長時間預熱宣傳,以及我等在家憋得發慌的吃瓜群眾們的圍觀。羅老師在經過一夜「又吃又困」的奮戰之後,累計觀看人數4000多萬,但僅取得了1.9億元的帶貨戰績,比預期差了很多。
  • 羅永浩:做直播後每天能睡七八個小時 在錘子科技時不敢想
    走到現在,也證明小心謹慎是必要的,要不然中途數據一變差我們可能就會一蹶不振。」——關於直播帶貨——收穫了意料之外的愉悅感和滿足感最開始單純為「還債」接觸直播,剛起步那段時間,羅永浩說過即便這是個嚴肅的好生意,也不是他的興趣方向。或者說,直播可能會很賺錢,這個公司可能會做得很大,但即便如此,也不會像做錘子科技那樣,因為直播不是他的理想和熱愛的方向。
  • 網紅鼻祖芙蓉姐姐:從全網群嘲到勵志女神,如今資產過億
    在剛開始的時候紅遍網絡,也被稱為「網紅鼻祖」的,芙蓉姐姐必須算是其中一個。到了現在,網紅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的時候,早已經「過氣」的芙蓉姐姐被曝出近照,脫離了網紅身份的芙蓉姐姐,早已成為了坐擁億萬身家的成功女強人,而這個身份的轉變,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 網紅不努力,三年就過氣
    ,許多報導打出了「張大奕是誰」之類的標題。文章裡會花一兩段介紹,說她算得上是李佳琦和薇婭們的前輩,是中國「初代帶貨網紅」,她背後的公司如涵控股當年上市時稱作「中國網紅第一股」。但令人唏噓的是,距離張大奕大紅大紫其實也就過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她旗下的公司如涵控股,長期虧損,市值相比一年多以前上市時候已經縮水超過七成,正準備從美股退市。今年的財報裡還把損失的原因歸結於「一位自2020年4月以來飽受負面報導之苦的頭部KOL」。
  • 網紅直播賣車億萬元投上百位主播帶貨吉利帝豪GS竹籃打水?
    早在2017年,吉利西南四省就曾組織過100多個直播帳號、100多個網紅銷售主播進行直播,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宣稱銷售了4429臺汽車,相當於每秒就有37個車下單成交。今年,吉利先是在3月8號組織了「健康出現 要吉利」線上直播團購會,宣稱扔出了20億元的購車福利。
  • 當太陽走到生命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人類能活到那一天嗎?
    太陽生命的盡頭會發生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我們仍然對此好奇,那麼當太陽走到生命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人類能活到那一天嗎?每一次紅巨星膨脹時,它都會釋放出一層氣體,幾十億年後,它最終會釋放到固體核心,最終變成白矮星。 白矮星將是一個由電子簡併物質構成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白矮星密度很高,但是密度不及中子星,亮度比普通恆星低得多。這就是太陽的結局,那麼人類能否活到那一天呢?
  • 李佳琦、薇婭榮登BBC!「直播帶貨」,英文應該怎麼說?
    而網紅李佳琦、薇婭則是直播帶貨主播行業中的兩位領頭羊。 英國著名媒體BBC NEWS曾就專門發布過文章報導中國的直播帶貨行業,更著重提到了李佳琦和薇婭的帶貨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