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到底怎麼來?挑戰《說文解字》

2020-12-06 讀經小憩

之前在《天眼通》文章中提及了中國文字象形而來,博大精深,會談及下文字的秘密,那現在就專門來講下文字的秘密,不過文字太多,今天先講一個「病」字。

可能學了好多年的書的人從來沒有留意過中國文字,學過就學過了,看過就看過了,或者說留意的人可能只留意了那些重要的字,「病」這個字可謂是獨到,深刻,巧妙,實在驚嘆於造字先祖,我這裡和說文解字裡解釋的方式可不一樣,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去翻了下網上說文解字對此字的解釋,以免我說重了,可沒多大意義。我從來不人云亦云的去考慮問題,在這裡大家先看下說文解字上對「病」的理解:

要了解此字,對中國古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病」首先有個「疒」字頭,其實「疒」字頭是由「廣」和「冫」組成,而「廣」字頭的意義是廣泛,廣闊,擴大的意思,又代表身體房屋的意思,而「冫」是告知我們是缺水,不是「氵」點水,所以生病的人大多是缺水的,估計會有人說水腫呢,其實包括水腫其實也是缺水的一種,因為身體不攝受水分,所以才會水溢出,導致身體浮腫。所以中間那個「丙」字就說明了一切,「丙」字表面看是為了病的讀音,其實「丙」字在天幹中是屬於火,而且是屬於陽火,所以生病都是內「火」,所以為什麼斷了七情六慾的人會很少生病,或者說心平氣和,清淨平淡的人很少生病,並且容易長壽,因為他們內心的欲「火」很少,欲很容易產生「火」,有些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越是鮮辣,油炸,火烤,越是吃的津津有味,就是無形中在吃「火」進去,那是容易生病啊,病從口入,不生病才怪,來看「癌」這個字就非常明顯了,就是吃啊「口」這麼多,堆積如「山」,「病」入膏肓就成「癌」了,「病」只是內部有火,火去除了就好了,「癌」就更進一步了,而且這個「口」很形象的畫出了一個個的膿包。不好的細胞堆積如山。實乃文字博大精深。

那說了「丙」這個陽火,那肯定還有「丁」這個陰火,那這個字就是「疔」,疔也是病啊,疔這個陰火導致的病可不比陽火來的弱啊,疔的解釋就是那些陰小的毒瘡,這個就是陰火所引起,陽火是內在的欲望,那麼陰火就是比較邪的欲望,所以趕快養浩然之正氣,必然就不會生病了,或者很少生病!

最後希望所有人都身體健康,無病延年,新的一年都萬事如意。希望能夠多多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病是怎麼個來的。

控制內在的七情六慾是對健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比如少發脾氣,比如善待身邊周圍的人等等。

相關焦點

  • 可以用《說文解字》來解釋空和色的含義嗎?
    根據佛法來解釋色和空即是: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和現象,而這些事物和現象是由因緣聚合產生,空是事物的本質,有從空中生。說實話,色是事物和現象以及因緣聚合,這還好理解。但空是事物的本質,真心不懂。既然身在俗世當中,不如放下大乘佛經,翻開《說文解字》來看一看是怎麼說的。色,顏氣也。從人從卪。凡色之屬皆從色。
  • 摩西英語教你趣味學英語——「說文解字話(化學)元素」
    那麼,社會上,到底有沒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那種既有趣,又可以從中學到英語知識與能力的英語學習方法?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答案吧。摩西英語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英語單詞在線學習平臺。該平臺的特色在於,周一至周五每天著重講述一個英文單詞的起源,引出這個單詞的詞根(或前綴和後綴),並且講述一些輕鬆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故事。
  • 咬文嚼字:成語「咄咄怪事」中,「咄」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相謂也。從口,出聲」。形聲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謂欲相語而先驚之之詞。」什麼意思呢?就是想要跟人說話,先說「咄」,以引起注意。所以,咄的本義即表示引人驚詫或注意的嘆詞。比如: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文字源流開篇(說文解字)
    東漢人許慎創作了《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對後代人研究漢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許慎創作《說文解字》的第一目的並不是單純研究文字,而是通過研究文字來正確理解儒家經典,《說文解字》中也引用了很多儒家經典的語句來解釋文字。因此《說文解字》不光是一部字典,它也有解釋儒家經典的任務,甚至後者才是主要目的。
  • 神秘的「天幹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丙」
    《說文解字》之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第三講:丙古代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學問之外,還要看你的書法(以書取仕)。所以這個「丙」字,又有炳然通明的意思,和帶火字邊的「炳」字是同樣的一個意思。但是在後來的字典裡邊,「丙」字都按照會意字來解。
  • 解密漢字裡的「雙胞胎」,為何表示肉的字,卻用「月」來做偏旁
    今天跟大家來聊聊兩個字:【月】和【肉】。它們哪裡像了呢?別著急,請往下看!肝和膽,胸和膛,髒與腸,背和脊,肩和膀……發現沒有,這些和我們人體有關聯的一系列字,都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以「月」做偏旁部首。有人會說這有啥稀奇的,早就知道了,小學老師都教過,月旁又叫「肉月」,所以這些代表人體的部位或器官的字才都用同樣的偏旁。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羊字少一橫)(GBK字庫無此字,只能描述楷書字形)。讀rě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㨖也。從幹。入一為幹,入二為(羊字少一橫)。讀若能。言稍甚也。」許慎認為它是會意字。本義是刺。㨖讀作zhì,即「刺」。「能」應當是「餁(rèn,即飪)」的誤寫,徐鍇的《說文系傳》直接寫作「讀若餁」。
  • 古人為什麼用一個跟狗相關的字來形容低頭走路的人
    今天是第205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基本全部是生僻字,甚至其中四個字GBK字庫已經沒有了,但為了保證整套課程的完整性,我們還是保留了對這幾個字的解說,這可能枯燥,所以我們加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說文解字》的說解體例:(1)凡許慎對於文字的說解,必先字義,然後字形。比如:「定,安也。從宀,從正。」
  •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zh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啁,啁嘐也。從口,周聲。」形聲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此復舉字未刪者。」他認為「啁」與上一個字「嘐」同義,其實「啁嘐」是連綿詞。《集韻.爻韻》:「嘐,啁嘐,誇語。」啁嘐的本義就是自大、驕矜義。
  • 說文解字:「窮」字為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寓意?網友解釋更生動!
    話說有一字迷:「頭頂寶字蓋,下面八分開,見人弓身行禮,手中沒有錢財」,說這是什麼字?按照謎面每句話寫下,其實很容易得出這是一個繁體的「窮」(窮)字!窮字篆書(清 · 鄧石如 · 張子西銘)窮字,通常來說,一是缺乏財物,二是處境惡劣。人們是怎麼造這個字的呢?
  • 《說文解字》第366課:「器」字中間為什麼會有一條犬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四個口,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部的三個漢字:嘂、(+莧)、器。這三個字中,只有「器」字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器」,標題中問題的答案請見第三個字的解說。三個漢字的詳情如下:1、嘂。讀ji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嘂,高聲也。一曰大呼也。從,丩聲。
  • 最難的biang字怎麼來的,biang字怎麼寫(記憶口訣)
    說起最難寫的字,大家是不是會想到biang這個字,這個biang字在輸入法中無法打出來,在字典中也查不到。但是biang字卻是真實存在的,一般是指的陝西著名的小吃,那麼biang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而這其中,還有兩個歷史小故事。
  • 詩中常說「夜未央」,西漢皇宮也叫未央宮,未央到底是啥意思?
    古文中經常看到「未央」一詞,未央到底是啥意思呢?先查出處。《詩經》這個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庭燎》,有句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未央,夜很好理解,夜晚之意;未很好理解,沒有的意思;難點在於央。
  • 漢字故事:「目不識丁」說「丁」字
    成語「目不識丁」,常用來諷刺一個人不識字或沒有文化,連最簡單的「丁」字也不認識。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從前有個財主姓丁,他兒子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位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財主可急壞了,聲稱誰若能教會丁少爺一個字便賞銀十兩。一位老秀才聽說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便自告奮勇登門任教。於是,老秀才每天都教丁少爺認「丁」字。一晃9天過去了,財主提出要考一考。
  • 為什麼很多字取名字喜歡用「駒」字?學「馬」造字您就明白了!
    很多人的名字中含有「駒」這個字,比如出名的搖滾歌手:黃家駒,也有很多人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會詢問,如何用自己的姓然後帶「駒」字來取更合適。接下來我們學習和馬有關的造字:由馬產生的動作:「闖」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闖,馬出門皃。意思就是:馬衝出門外的樣子。
  • 說文解字:為什麼「聽」字是口字旁?原因竟是意料之外!
    讀過《說文解字》的很多朋友都喜歡琢磨,比如有網友就說,為什麼「聽」字是口字旁?按理說應該是用耳朵在聽啊!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口在說,聽的人心裡論斤稱一稱話的份量」?這是形聲字還是會意字呢?但聲音不一定是口說出來的,世間萬物都可以製造聲音!跟「口」有什麼關係,該如何解釋呢?
  • 說文解字:龍、蛟、蛇、蟒、蚺、虺在神話傳說中有什麼區別?
    《說文解字》: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甲骨文裡龍有四十多種寫法,個個生龍活虎,或獠牙龍鬚,或長尾盤旋,曼妙無匹。《說文解字》:蛟,龍屬。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作水中王,能帶領魚群飛。蛟,龍屬。無角曰蛟。
  • 北京人說的「局氣」是什麼意思?
    這個字有五個讀音:(一)xi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唬,嗁聲也。一曰虎聲。從口,從虎。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改作:」唬,虎聲也。虎聲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呦,鹿鳴聲也。從口,幼聲。呦或從欠。」形聲字。本義是象聲詞,即鹿鳴聲。《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兒呦呦叫不停,呼喚同伴吃野蘋。
  • 《蚍蜉說字》一個註定有故事的字
    「弗」字屬於「不」字的同源字。然而它真的可以像「不」字一樣用作否定之意嗎?我認為,如果只是粗略地解釋為「不」未免有些淺薄,想必每一個字都具備其它字不可替代的獨有意義。弗,《說文解字》解之為矯。這是它的本義。而《公羊傳》曰:「弗,不之深也。」
  • 香港小學生寫「知」字被判錯,家長求助網友:這字到底怎麼寫?
    文|爸媽盒子前陣子,一位香港網友在網絡上求助,說自己上小學的孩子作業裡,有個字被老師圈錯了,孩子很不高興。可是她橫看豎看也看不出,到底哪裡寫錯了,於是求助廣大網友:「這個字到底怎麼寫?我是不是要重讀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