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區分之我見

2021-01-15 中國法院網

2005-03-03 16:26:57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陳詠梅

  第一種觀點認為,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是「作為結果的危險」,抽象的危險犯中的危險是「行為的危險」;換言之,前者要求有構成要件上的危險這樣的「結果」,後者則沒有這樣的要求。

  第二種觀點認為二者雖然都以對法益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但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是需要在司法上具體認定的,抽象危險犯中的危險是立法上推定的危險。

  第三種觀點認為,抽象危險犯是具體的危險犯的前一階段;即侵害意味著發生實害,具體危險意味著侵害的可能性,抽象的危險意味著具體的危險的可能性。

  第四種觀點二者只是程度上存在差異,有人認為兩種危險的差異在於對事實的抽象化程度存在差異,即具體的危險犯要求在具體範圍內考察有無危險,抽象的危險犯要求在更廣範圍內考察有無危險。

  第五種觀點認為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是緊迫的、高度的危險,抽象危險犯中的危險是比較緩和的、低度的危險。

  筆者認為,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應指在司法上以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為根據,認定行為具有發生侵害結果的可能性;抽象危險犯中的危險應是指在司法上以行為本身的一般情況或以一般的社會生活經驗為根據認定行為具有發生侵害結果的危險。理由闡述如下:

  新刑法第114條、《刑法》修正案(三)對危險行為對象規定如下:一類是對之實行放火、爆炸、投毒、決水等行為就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對象,如油田、重要管道、公共建築物、森林、易燃易爆設備、設施等;另一類是對之實行放火等行為也不一定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對象如住宅與其他公私財物。但是不管哪一類對象,事實上都需要司法上根據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判斷有無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顯然不能認為凡是以放火等方法破壞住宅或其他公私財產的,就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否則,放火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等罪名就無法區分了。

  將抽象的危險犯中的危險理解為「在司法上以行為本身的一般情況或者以一般的社會生活經驗為根據,認定行為具有發生侵害結果的可能性」符合刑法規定。例如盜竊槍枝、彈藥、爆炸物罪是抽象的危險犯,根據一般社會生活經驗,認定盜竊槍枝、彈藥、爆炸物的行為具有公共危險時,便成立該罪。因此認定抽象的危險犯中的危險時,對作為判斷基礎的事實進行抽象程度高。而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是司法上以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為根據,認定行為具有發生法益侵害結果的可能性。放火罪是具體的危險犯,根據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使對象物燃燒的行為具有公共危險時,才能成立放火罪。由此可見,就同一性質的行為而言,與抽象的危險相比,具體的危險對法益的威脅程度更為嚴重,也可以說抽象的危險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視行為本身的危險性。據此理論,我國刑法規定的抽象危險犯很少,所規定的危險犯大部分屬於具體的危險犯。例如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決水罪、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施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等,都屬於具體的危險犯。

  此外,也不能認為,只有當法條表述上有「危險」二字時才是具體的危險犯;法條表述為「危害公共安全」時就是抽象的危險犯。事實上「危害公共安全」的表述,也是具體的危險犯的法律標誌。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危險犯的分類以及抽象危險犯問題研究
    這也是我國的刑法文獻所強調的,具體危險犯必須產生一個具體的危險結果,而法官在個案中必須一一去認定是否己有危險結果發生。抽象危險犯係指,依據一般日常生活之重複經驗得到的慣例知識,呈現出某一類型的行為方式對於法益的侵害有「危險性」或者說「風險性」。抽象危險犯就是立法者經過一定數量的事例觀察,將經驗上具有「損害危險性」的行為抽離出特徵,以之作為條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 危險犯的認定
    二、需要區分具體危險和抽象危險  為防止公共危險迅速蔓延,全面地保護合法權益,我國刑法對危險犯作了較多規定,除對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規定了危險犯以外,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非法出租、出借槍枝罪,非法攜帶槍枝、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等都屬於危險犯的規定。
  • 抽象的危險犯是立法者的判斷,而非司法者的判斷
    刑法分則條文只會對具體危險與實害做出表述,而不會對抽象危險做出表述。這是因為,抽象危險是立法者的判斷,而不是司法者的判斷。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刑法分則所規定的類型化行為,就會產生抽象危險。換言之,「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之間並非代表個案中行為事實上危險程度的區別(並非具體危險犯行為的危險程度就是大於抽象危險犯的行為),而是代表兩種不同的立法形式而已。甚至在理念上,抽象危險犯正因為其典型之危險,所以立法者並未附加其他條件,以一定之行為要件直接確認其行為之危險性。
  • 刑法乾貨之危險犯,老蔡出品
    關於危險犯:(1)考察概率很大,但頂多是一兩個選項,如判斷某個罪名到底是不是危險犯,以及是何種類型的危險犯。(2)危險犯與侵害犯相對應,前者是將對法益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後者則是將對法益的現實侵害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
  • 抽象危險犯的本質及限制解釋——以生產銷售假藥為例
    實質化觀點無視立法者作出的價值判斷,其具體邏輯陷入了諸多理論誤區。走出該誤區的關鍵,在於對抽象危險犯本質的重新認識:抽象危險犯所侵害的不是法益的存在本身或其價值完整性,而是法益主體對法益進行支配的安全性。刑法將生產、銷售假藥罪設計為抽象危險犯,旨在通過保障公眾安心用藥的制度性條件,更為周延地保護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個人法益。
  •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研究第2期」行為犯、目的犯與抽象危險犯
    目的犯和抽象危險犯的觀點真的能有效否定行為犯觀點嗎?二、行為犯與目的犯的關係行為犯在第1期中已經分析過,禾八兄並不認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不是行為犯,只是認為將行為犯的客觀構成要件限定於行為的話,那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肯定不是行為犯。目的犯以有一定之意圖出現為犯罪之要件,故目的犯之承認表示犯罪之成立,應多出一個要件。
  • 百篇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本質的抽象,真的非同尋常
    本質形式是從宇宙諸多規律那裡抽象而來的,為了使大家對這一形式有充分的認識,我將在此公布這一抽象過程。一、恆態律抽象規律理式:恆態律是有限性、無限性、二相形態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圓是物質的具體形態。於是我們便從其共性形態上抽象出O這樣一個形式,作為有限性的代體。在恆態律中,它的稱謂是有限性,或者有限性原式。宇宙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是無限延伸的,我們無法見出它的具體結構,於是根據空間的形態,我們從中又抽象出了Y這樣的一種形式,作為無限性的代體。在恆態律中,它的稱謂是無限性,亦稱之為無限性原式。
  • 從伽羅瓦到諾特,看抽象代數的誕生與發展
    伽羅瓦畫像1832年5月30日晚上,第二天將要去決鬥的伽羅瓦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他想要將自己短暫一生的研究成果都給記錄下來,據說遺稿空白處還寫著「我沒有時間了,我沒有時間了。。。」。伽羅瓦手稿伽羅瓦理論本來是為了區分五次方程能夠求解的和不能求解的多項式,它的革命性在於其洞察到了多項式的解的對稱性可以由多項式本身觀察到而不必求解,而這一對稱性本身完全決定了其解是否存在根號表達式。所以為了描述對稱性,他引進了群的想法。
  • 杜威「教育目的論」之我見
    【由於「教育目的」是變動的,是來自學生內部的,是具體的,是當下的,是靈活的,我們的教育才能永葆生命力】杜威關於「教育目的」的論述,我們作為教育人並不陌生,如「我們在教育中引起的改變是重心的轉移
  • 靜態聽、動態聽、具體聽、抽象聽……親子英語早教聽力輸入的終極...
    01集體亮相親子英語早教聽力輸入方法可以細分為:具體聽、動態聽、靜態聽、抽象聽。具體聽,就是爸媽直接和孩子說英語,Put away your blocks(把積木放好),孩子是結合具體的東西或場景來聽的。動態聽,就是看動畫片,孩子看著動態變換的劇情畫面聽。
  • 抽象名詞和物質名詞@蝸牛
    >
  • 「天文數字」之我見
    原標題:「天文數字」之我見   生活中,人們都免不了和數字打交道,「天文數字」一詞常在媒體和一些文章中出現。   我曾看到過一些寫有「天文數字」的文章:某公司稱,由於管理不善,如今已欠下了天文數字的債務;乾隆六次下江南,所花的錢是天文數字;某品牌化妝品的價格簡直是天文數字;某明星的年收入被曝,竟是天文數字……內容不同,但這裡「天文數字」表達的都是同一意思──數字巨大。讓人費解的是,現實生活中有時數字不是太大,也用「天文數字」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