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本質的抽象,真的非同尋常

2020-12-06 涇渭渡翁

本質形式是從宇宙諸多規律那裡抽象而來的,為了使大家對這一形式有充分的認識,我將在此公布這一抽象過程。

一、恆態律抽象

規律理式:恆態律是有限性、無限性、二相形態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

幾乎每個人都曾思考過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也幾乎每個人都無法給出自己滿意的回答。在科學興盛的今天,說宇宙是有限的,人類至今無法探及它的邊沿,說宇宙是無限的,我們卻認識到了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世界,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原子、電子、質子、夸克無不如此。其實宇宙以它自身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矛盾組合告訴我們,宇宙是一個二相性的物質世界,它的有限性是對無限性的證明,它的無限性是對有限性的否定。所以,我們給出了宇宙恆態律是有限性、無限性、二相形態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這樣一種理式。

在宇宙中,存在的物質(物體)形態,無不以圓的結構形成自身的具體性,銀河系如此,太陽系如此,地球亦是如此;原子如此,細胞如此,粒子亦是如此。圓是物質的具體形態。於是我們便從其共性形態上抽象出O這樣一個形式,作為有限性的代體。在恆態律中,它的稱謂是有限性,或者有限性原式。宇宙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是無限延伸的,我們無法見出它的具體結構,於是根據空間的形態,我們從中又抽象出了Y這樣的一種形式,作為無限性的代體。在恆態律中,它的稱謂是無限性,亦稱之為無限性原式。基於有限性和無限性的對立統一,我們便從這一形態中抽象出S這樣一種形式,作為宇宙有限和無限的二相形態的代體。它既顯示出了對立性,又見出了統一性。在恆態律中,它被稱作二相形態,也即對立統一。O是獨立性,Y是對立性,S是對立統一性。

二、本性律抽象

規律理式:物質的本性律是能性、動性、繼性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

宇宙是一個物質的世界。我們已知物質有三大本性,即能性、動性、繼性。所謂的能性,是指物質的具體性和能量性;所謂的動性,是指物質在能量的轉化下形成的運動性和運動量;所謂的繼性,是指物質在能動量相互作用下的運動連續性,以及物質能量守恆的這一原則。所以我們給出了物質的本性規律是能性,動性,繼性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的這一理式。

物質的能量緣於物質的具體性,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圓形的,所以O依舊是物質能性的抽象代體。物質的動性是質能轉化為動能的結果,這一轉化是放射性和揚棄性的,所以Y依舊是物質動性的抽象代體。物質的繼性是物質在空間的運動形態的反映,同時它又包涵了物質能量守恆這一原理,所以S依舊是物質繼性的抽象代體。在本性律中,O稱作能性,Y稱作動性,S稱作繼性。

三、運動律抽象

規律理式:運動律是向心力,內驅力、運動形態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

由於物質的具體性是圓形的,它的向心力態也必然保持這個整體形態,所以O便是這一力態的抽象原式;在運動規律中,這一原式我們稱作向心力。由於物質在運動時受於向心力的作用,必然由自身內部向外發放的一種力態,這種力態呈現出由內向外的形態,所以,Y便是這一力態的抽象原式。物質在向心力和內驅力的交輪下,便產生了物質的波相運動形態,所以我們用S抽象於兩種力態在對立統一下的運動形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向心力態和內驅力態往往以向前和向後的姿態顯示出來,如人的行走,一腳前,一腳後,一手前,一手後的現象都是兩種力的形態反映。在人的行走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向後的力(向心力),而且還能看到向前的力(內驅力),同時又見出了前後相隨的運動形態,這種形態是波形的,背反二相的,對立統一的,所以S是運動形態的抽象原式。在運動律中,O稱作向心力,Y稱作內驅力,S稱作運動形態。

四、時空律抽象

規律理式:時空律是實間、空間、時間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

所謂的實間,即物體在空間的具體性。所謂的空間,即物質運動的場所。所謂的時間即物體在空間的運動連續性。

實間是具體的東西,它永遠保持著自身在運動中的自然形態,由於它具體特徵是圓,我們便把從它的形式中抽象出了O型的符號作為原式。空間是一種具有放射性向四面八方無限延伸的現象,由於它的不具體性,我們便從其中抽象出了具有無限特性的Y作為空間的原式。時間的形成是物質在空間運動的結果,它既有具體性(物質)又具有不具體性的空間延伸,即運動物體把自身向前不斷的挪移,使運動呈現出從不間斷的秩序。所以我們說時間是實間和空間的轉化情形。在時間中,物體是波態的,也是粒態,即物體上下交輪的二相形態,所以我們從這一形態中抽象出了S作為時間的原式。在時空律中,O稱作實間,Y稱作空間,S稱作時間。

五、結構律抽象

規律理式:結構律是向心力態、內驅力態、二相形態的多重獨立對立統一的關係。

作為物質或物體,任何一種具體的東西,都存在著它必然的結構形態,即物質或物質自身由外向內的結構力態和物質或物質體由內向外的結構力態。如果物質或物體由內向外的結構力大於由外向內的結構力,物質或物體便會向外崩裂開來;如果物質或物體由外向內的結構力大於由內向外的結構力,物質或物體便向內坍陷。只有兩種力相對平衡的情況下,物質或物體才會把自己飽滿而又牢固的支撐起來,因而我們從物質和物體的結構中抽象出了代表向心力態的O和代表內驅力態的Y,這樣兩種符號作結構力的兩種形態的原式,又由兩種力態的對立統一關係中抽象出了代表兩種力態的二相形態的S作為原式。在結構律中,O稱作向心力態,Y稱作內驅力態,S稱作二相形態。

宇宙中普遍存在著五種力,一是引力,它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二是電磁力,它的作用形成於原子的結構和光的運動;三是強相互用力,它把原子核內各個粒子緊緊地吸引在一起;四是弱相作用力,它是物體產生某種輻射;五是斥力,它是一物體把另一物體推開的力。以上五種力,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用物質結構律——向心力態、內驅力態、二相形態的OYS給出相應的解釋。拿萬有引力再來說明,物體把引力向外擴展開來是內驅力,引力把物體向自身拉回是向心力。引力同時存在的由內向外,由外向內的兩種力學形態,這便是引力的二相形態。

以上五種力規律的抽象都是OYS,這足以證明OYS作為宇宙本質抽象的普遍性。以下還有人類思維律,人類欲望律,生命進化律,審美律,社會發展律等四十餘種相同原式的抽象,恕不贅述。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的第一部有關OYS抽象理論的書,《存在中的存在》出版之後,有人曾對我說,他要打倒OYS。我當時對他說,如果你要打到OYS,那麼首先你必須打倒你自己;如果你打倒了OYS,那麼你就必然的推翻了宇宙,推翻了人類,因為OYS是大自然的本質,也是人性的本質。

OYS作為大自然的本質抽象,是最具普遍意義的宇宙真理的形式,也是它構成了我們人類的偉大智慧。人類只有依靠它才能打開宇宙和美的密碼,創造出具有永恆價值的偉大事物。

相關焦點

  •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欲望的規律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欲望的規律這是我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一個命題。一般來說,人有三種欲望,即食慾、性慾和成名欲。這種對欲望的分類概括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科學,因為他不能把人的所有欲望概括其中。我們必須對欲望提出更科學的概念。
  • 宇宙本質抽象的原式理論
    涇渭渡翁在迄今為止的OYS研究領域裡,能夠確立其作為宇宙本質抽象的原式理論,發現宇宙在形式上的規律符號,構架出了由原式推導下的「中國宇宙模型」,同時提出了物質的「兩個限定」和「兩個本能」。這就是規律學家、物質學家、自然哲學在迄今為止的OYS研究領域裡,能夠確立其作為宇宙本質抽象的原式理論,發現宇宙在形式上的規律符號,構架出了由原式推導下的「中國宇宙模型」,同時提出了物質的「兩個限定」和「兩個本能」。這就是規律學家、物質學家、自然哲學家常樸子先生和他的三個符號。大凡人們都知道,運動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但並不知道運動的規律是什麼?
  •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數的起源
    所以,5是抽象的開始,是人類特有的一個基本概念。與許多數學家認為的數學方面的理論先於具體的應用相反,我們的祖先是在計算羊群、獵物、戰士、季節等過程中創造了數字。為了超越4這個數字的局限,人運用了恰好具備計數優越性的手指。羅馬數字5的符號V,正是拇指和食指構成的角度。基數10是兩隻手。20是一個基數。法語中的80就是4和20這兩個數字構成的。
  • 常樸子:萬有引力產生於物質的融縮性
    常樸子認為:斥力是物質的一種屬性,這種屬性是所有物質的屬性,無論是斥力物質,還是引力物質,都具有這種屬性。常樸子認為斥力是物質由內向外的張力,引力是物質由外向內的縮力。或者說斥力是物質由內向外的壓力,引力是物質由外向內的壓力。引力子是一種存在,同樣,斥力子也是一種存在。他們是一種單性的獨立的粒子。科學家並沒有找到這種粒子。
  • 新寫作大賽參賽作品:常樸子:物質簡史概述
    本文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篇叫做《宇宙的設置與限定》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自然哲學家常樸子先生。在這篇文章裡,他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關於宇宙和物質的中國畫,使我們認識到宇宙的完整形式和過程;認識到物質在量子以下的量化形式和非量化形式。
  • 常樸子:物質學/單子中的反物質
    這就是物質成就自身和運動的法則,這也是自然的法則,我把這一法則叫作差異相對性。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粒子,它們是小O單子、小Y單子,大O單子和大Y單子。小O和小Y單子具有差異相對性,大O和大Y單子具有差異相對性,所以,它們結合出了小S場粒子和大S場粒子。它們的結合都是按照上帝分割的3:1的比例形成的。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九)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引力把空間向自身拉縮至力盡,由於空間無斥力勾連,引力放棄,空間返回,就這樣反反覆覆形成了一開一合的運動。大S粒子的結合比是以質量而定,它們的比例為3:1。在原生場粒子以上,常樸子還推導出了4數、8數、16數、32數、64數粒子。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
  • 常樸子:1的定義
    常樸子給1下的定義早在許多年前,常樸子就給1下了一個定義,他說:1是宇宙演化過程的最原始單元,也是宇宙的一個質點。他的這種思想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那時他在山中寫《存在中的存在》。也就是在這部書中,他建構了《中國宇宙模型》,描繪出了一種完全的宇宙演化過程的序列。
  • 常樸子:原式推導下的粒子世界
    中國人的物質學、規律學、自然哲學體系2017年大年初一。現在,就是現在,我要重寫三十年前我多次寫過,但卻並不滿意的論文了。《原式推導下的粒子世界》是我許多年一直在思考的東西。這篇論文決定著我自我挑戰的勝利,它有可能是我在思想中遷徙的唯一路徑。這是一種由符號作為原式的全新的理論體系,一種開在人性原野上的從未見過的花朵。本文講述的是真理,而不是真實。科學是把看得見的描述出來,哲學是把看不見的推導出來。所以,本文裡的理論在沒有被物理驗證之前它屬於哲學,而不屬於科學。這並不影響我十分自信它就是科學。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這個原則,主要就是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它有一個基本符合從抽象到具體這個原則的邏輯體系;六是它強調哲學的應用價值,認為哲學應該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也有局限性,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使這個體系還不夠完整嚴密。
  • 百篇中國人的相對論原理,常樸子:是誰給了宇宙的第一推動力?
    常樸子:是誰給了宇宙的第一推動力?在我們宇宙經過的周圍,由於是星系的引力拽動,宇宙中臨近於星系的單子會形成相互碰撞並結合成場粒子,場粒子有三種,一種是重場,由一個大O單子和三個小O單子構成,形成有四個引力粒子融合下的引力點。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直接關涉到馬克思哲學的主題以及馬克思哲學與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的關係。西方思想界通常的看法是,馬克思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形上學」,它沿襲了柏拉圖以來的哲學主題,即以追溯整個世界的本質或基質為目標,力圖從一種「終極存在」、「初始本原」去理解和把握一切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質和行為依據。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六)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常樸子提出的這些預言中的粒子。數渡塵常樸子說:「數渡塵是宇宙中最為基本的沫狀物質單元。這種物質有兩種,一種是陰荷,一種是陽荷。兩種性荷由O和Y兩個符號表達。O型具有引力本能,Y型具有斥力本能。
  • 《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比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的讀書筆記1
    序言部分闡明了卡爾馬克思自我意識和神學的觀點,也為其後面討論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差異奠定了基礎。馬克思的這篇博士論文當初首先是嘗試申請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的,但時任教育大臣的艾希霍恩是一個頑固的基督徒,他不斷地打擊無神論,迫使馬克思將該論文送到了耶拿大學。
  • 數學本質的哲學之辯
    作者通過歷史上大量的例子和故事,試圖梳理和展現一些重要數學概念的演進,從哲學、歷史、文化的角度全方位地探討數學的本質,澄清數學與物理世界以及人類認知的關係,從而幫助讀者理解數學在人類認識宇宙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書問世十多年以來,已成為一本暢銷世界的數學思想史經典著作。去年本人得到出版社贈書,讀畢受益良多、頗有共鳴,特撰寫此文以饗讀者。
  • 牛頓哲學用數學構想自然
    深受笛卡爾「把數學看作研究和了解自然的鑰匙」這一觀點的影響,牛頓致力於用數學定律來說明自然現象,探討自然哲學問題,尤其是為幾何學和力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徑。他之所以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來命名其著作,乃是因為「哲學全部任務看來就在於從各種運動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然後用這些力去論證其他現象」。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
    (同上)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這裡,常樸子又提出了兩個概念「黑體融縮」和「宇宙黑體」。膨脹性演化常樸子說:「宇宙黑體在融縮的過程中,存在兩種演化形式,一種是膨脹性演化,一種是收縮性演化。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這一過程看起來就像宇宙由內向外把星系推開,給人一種膨脹的感覺。其實,宇宙的總體並沒有發生變化,它們仍然那麼大,一切都是發生在6000億年尺度之內的事情。星系活動在黑體向內收縮騰挪出的空間之中。在這一空間之內,充滿了小S場粒子,星系就浮動在這種物質的海洋裡。
  • 邏輯才是哲學的本質
    在邏輯原子主義的代表作《我們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一書中,羅素提出了「邏輯是哲學的本質」的新主張,標誌著邏輯實證主義(邏輯經驗主義)的問世。在羅素看來,黑格爾哲學不過是「邏輯之應用於現實世界」而已,必須朝著分析哲學的方向來變革邏輯。
  • 從哲學角度看問題:數據、大數據及其本質是什麼?
    而面對著所有這些早期的承載數據的技術裝備,人們獲得對外部世界的某種最早的抽象認識。古代人先後發明過算籌、鬥和稱、漏刻、渾象儀、量角器等等,無不是用來產生認知外部世界的數據,人們也發明筆、紙張、雕版印刷術,也是用來記錄和生產數據。依託所有這些,數據成為人們認識的依據,思考的源泉,表達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