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可以分三個部分:序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來研究。序言部分闡明了卡爾馬克思自我意識和神學的觀點,也為其後面討論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差異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的這篇博士論文當初首先是嘗試申請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的,但時任教育大臣的艾希霍恩是一個頑固的基督徒,他不斷地打擊無神論,迫使馬克思將該論文送到了耶拿大學。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被授予耶拿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在博士論文上補充了獻詞和序,打算將其發表於報刊,但直到其逝世後,即1902年馬克思的這篇論文才發表在《卡爾·馬克思、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和斐迪南·拉薩爾的遺著》斯圖加特版第一卷。
馬克思在序言一開始便說明,在這篇論文中已經解決了一個希臘哲學史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然後指出,西塞羅和普魯塔克關於伊壁鳩魯哲學的老生常談不值一提,而伽桑狄雖然將其從中世紀教父哲學的枷鎖中拯救出來,但仍「竭力要使他的天主教良心和異教知識相協調」,無法真正地擺脫神學束縛,徒勞無功。馬克思接著肯定了黑格爾哲學史的價值,同樣也指出因為體系龐大黑格爾不能深究希臘哲學精神,並因為「思辨的觀點」而受阻不能認識到伊壁鳩魯、斯多葛和懷疑論等希臘哲學體系的重大意義。
馬克思引用了大衛休謨的一句話,簡單地批評了普盧塔克將哲學帶到宗教之中的錯誤立場,認為哲學的最高權威應該得到承認。(對哲學來說,這當然是一種侮辱:當它的最高權威本應到處被承認時,人們卻迫使它在每一場合為自己的結論做辯護,並在被它觸犯的藝術和科學面前替自己申辯,這就令人想起一個被指控犯了背叛自己臣民的叛國罪的國王)「哲學,只有它還有一滴血在它那個要徵服世界的、絕對自由的心臟裡跳動著,它就將永遠用伊壁鳩魯的話向它的反對者宣稱:瀆神的並不是那拋棄眾人所崇拜的眾神的人,而是同意眾人關於眾神意見的人。」然後借用埃斯庫羅斯《被鎖鏈鎖住的普羅米修斯》中普羅米修斯的話:老實說,我痛恨所有的神。以此明確了自己的無神論傾向,肯定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至高地位(原話為:這些神不承認人的自我意識具有最高的神性。不應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識相併列),並以普羅米修斯的話來說明:哲學絕不會做神學的奴僕,自我意識是偉大的,是」最高尚的」。
馬克思在序言中並沒有深入地說明伊比鳩魯自然哲學和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的差異,而是同大多數的青年黑格爾派支持者一樣,藉助希臘神話人物普羅米修斯之口表達了對「自我意識是世界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強調了哲學在改造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意義,同時指出了服務於封建專制制度的宗教神學的荒謬性,即統治階級通過造神來壓迫剝削人民。馬克思自己也說過,寫的這篇論文,與其說是出於學興趣,不如說是出於反對封建專制制度鬥爭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