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之古羅馬時期的哲學!

2020-12-06 文眼看世界

前一陣哲學詩畫發布了西方哲學中的古希臘哲學,今天咱們繼續分享西方哲學史中的古羅馬時期哲學。

1,盧克萊修

盧克萊修

盧克萊修是古羅馬時期哲學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無不能變為有,有不能變為無。世界的存在由物質構成,而物質的存在是永恆的,宇宙是無限的物質。宇宙有其自然發展的過程,人們只要弄懂了自然現象發生的真正原因,塵世中的宗教偏見便可消失或統一。

他反對神創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然物質組成,根本沒有所謂的神。世界通過我們人類的努力和探索是完全可以認識的,而感覺是事物流射出來的影像作用於我們的感官的結果,是一切認識的基礎和來源。我們所有的幸福追求都在於擺脫對神靈和死亡的恐懼,得到精神上的安寧和心情的恬靜。

代表名句:

心靈中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除。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獸全靠自己。

2,伊壁鳩魯哲學

古羅馬哲學家伊壁鳩魯發展起的哲學形成了一個學派,即伊壁鳩魯學派。這個學派繼承和發揚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論,提出了原子具有重量和自動偏斜的特性,並認為重量是原子下降運動的內心動因。他們承認偶然性的存在,反對宿命論或命定論。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還強調感覺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人的感覺是絕對真實的,是我們探索真理的標準,但其缺陷是沒有把感性和理性區分開,而是混為了一談,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

此學派最著名的是其創立的快樂學說,即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目的,是道德上的善,快樂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但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快樂並非我們一般人認為的物慾享受之樂,而是一種排除了情感困擾後的心靈寧靜之樂,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快樂。要想獲得這種快樂,我們必須學習哲學和自然科學,必須過簡樸而節制的生活,理由是社會的感性經驗和奢華浪費生活會對一個人的身心造成幹擾和侵蝕。

另外,伊壁鳩魯學派主張無神論,認為神不是超自然的原因。神不幹預人事,人也不必怕神。

代表名句:

「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了。」

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困擾。

3,斯多葛哲學

此派哲學由賽普勒斯人芝諾創立於雅典,因經常在雅典的聚會廣場演講而被人取名為斯多葛學派。其代表人物有芝諾、塞內卡、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

芝諾

斯多葛派哲學認為人的命運是一開始就註定的,真正的美德和幸福就是服從命運,遵從自然的規律。並認為邏各斯是一種神的思想和一種必然。

此派哲學主張世界理性決定事物的發展變化,所謂「世界理性」即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萬物的統領者,個人只不過是神的整體中的一部分。人永遠無法也不能超越神。

在社會生活方面,斯多葛派強調順從天命,安於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做到恬淡寡慾,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幸福。他們自稱是世界主義者,認為人類是一個整體,只應有一個國家,一種公民,即宇宙公民,應該取消單個國家之間的界限,把全部國家納入一個整體之中。國家不是人們的意志達成協議的結果,而是自然的創造物。宇宙是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整體,由最原始的神靈之火演變而來,並趨向於一個目的。人作為宇宙的一份子,一個小火花,應該協調自身,與宇宙的大方向相一致,最終實現大目的。

宇宙存有公理,即神的律法,神的律法是建立在亙古長存的人類理性與宇宙理性之上的實體,不會隨時空的改變而改變。

著名的芝諾悖論

芝諾說:「與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自然指導我們走向作為目標的道德。」

塞內卡說:「奴隸是人,他們的天性與其他人相同,奴隸的靈魂中,同樣被賦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榮譽、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

馬克·奧勒留說:你的心也許會破碎,但人們卻依舊會像從前一樣生活。

4,懷疑派哲學

此學派哲學由哲學家皮浪創立,學界一致認為皮浪確是懷疑主義的鼻祖。此人早年做過畫匠,後改學哲學,追隨德謨克利特的繼承者阿那克薩庫多年。曾參加亞歷山大東徵軍隊的遠徵到過印度。

在認識上,皮浪主張不做任何決斷,最好把它懸擱起來。懸擱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理由是他認為事物本身都帶有不確定性,事物是沒有差別的、不可預測的和不可判斷的。由於這一原因,我們的感覺和意見都不能告訴我們真理,也無法為我們揭示錯誤,因此,我們不能相信它們,而應該無意見,不介入,不動搖,對任何一個東西都不要下定義說是或不是。我們真正應該採取的態度首先是沉默,然後「懸擱判斷」,這樣才能沒有煩惱,遠離判斷或抉擇所帶來的困惑及錯誤。

皮浪

皮浪在意念上堅持不動心,這點有些類似於佛家的禪定,即不關心任何事物,也不迴避任何事物,讓自己進入到一種混沌虛無、隨遇而安的狀態。他為自己的生活制定了四條常規,分別為:自然的指導,情感的約束,習俗和法律的傳統以及技能的使用。

皮浪不否認感覺現象的存在,他認為這是人不由自主地要加以承認的,但他否認現象的真實性和我們關於現象所做出的判斷。我們不能說現象是什麼,只能說它顯得是什麼或看來是什麼。比如,蜜對我們顯得是甜的,「但它本質上是否也是甜的,這卻是一件可疑的事情,因為這不是一個現象而是一個關於現象的判斷」。

倫理方面也是如此。他堅持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因而否認事物有美或醜,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質,認為這些只是風俗和習慣指導著人們的一種行為意識。我們之所以不作判斷,是為了避免獨斷,因為任何命題都有一個對等的反命題,你否定的同時就會出現與之對等的肯定,肯定的同時也會出現與之對等的否定,二者都有同樣的價值和效力。

由懷疑派哲學衍生出的三個著名懷疑論命題——

(1)我們的意識以外是否有客觀的存在?

(2)如果有,我們的意識能否認識它?

(3)如果能認識,我們能否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代表名句: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隨著這種態度而來的就是靈魂的安寧,就像影子隨著形體一樣。

聰明的人應該像豬一樣不動心。

5,唯心主義哲學

西塞羅

——出身於古羅馬奴隸主騎士家庭,以善於雄辯而成為羅馬政治舞臺的顯要人物。從事過律師工作,後進入政界。開始時期傾向平民派,以後成為貴族派。西塞羅的影響在文藝復興時代由於彼特拉克的重新研究達到頂峰,受其政治哲學影響者包括洛克、休謨、孟德斯鳩等哲學家。美國國父亞當斯、漢密爾頓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羅的作品。

西塞羅

西塞羅認為國家是人民的事務,是人們在正義的原則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結成的集體;君主、貴族和民主三種政體都是單一政體,理想的政體應是「混合政體」,即以當時羅馬元老院為首的奴隸主貴族共和國。

在哲學方面,他反對無神論和唯物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死的,主張綜合各派的學說,加以吸收和利用,因此被認為是古代折中主義最典型的代表。他是第一個將古希臘哲學術語譯成拉丁文的人,對哲學的發展和哲學術語都有極大影響。在法律上,他堅持「法律的意義在於對所有的人適用和有效」,握有權力的人如果立法時違反「對象的一般性」這一簡明而深刻的法理,那就是對法律和良知的背叛。

代表名句:

「沒有什麼比認識到我們生來是為了正義更能讓我們變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們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來實施的。」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而現在的年輕人正意圖做著相反的努力,為了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

塞涅卡

——古羅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學家和雄辯家,提比略時期進入官場,曾任帝國會計官和元老院元老,後任司法事務的執政官及尼祿皇帝的家庭教師與顧問。

塞涅卡

塞涅卡繼承了斯多葛派的基本思想,認為人的生活完全取決於人自身,強調客觀物質對於人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重要,只有人的理性才是真正的「善」,人必須通過自省不斷培養自己的「理性」最終能完全「控制」生活,並認為對磨難應持樂觀態度。塞涅卡信奉自然法,強調自然是善與合理性的標誌。人的命運要服從自然和神的命運。他的不少學說鼓吹宿命論,提倡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

雖然他對社會和政治表現出悲觀、宿命和沮喪的情緒,但仍認為正直的人都有道義為國家服務,追求公共利益,而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私利。 他的思想對於基督教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代表名句:

真正的偉大,即在於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

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此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

斐洛

——宗教哲學家、猶太神學家、神秘主義哲學倡導者,他的思想是聯繫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紐帶。

斐洛認為宗教的啟示是最高的權威,神、上帝至高無上,無所不包,是萬物的基礎和本原,是絕對的善,人畢生的任務就是認識上帝,服侍上帝,上帝通過邏各斯作用於物質世界。希臘哲學中的精華都源自於宗教中的上帝。他以寓言來解釋聖經,認為宗教信條有字面的(表面的)意義和象徵的(精神的)意義,宗教的啟示以象徵來表示,而哲學則用概念來表示,希臘哲學只是舊約中的完全真理的表面啟示。他認為,神是超出世界之上的,神對世界的作用須通過中介,而「邏各斯」即柏拉圖的理念或猶太教的天使,是神和人之間的中介。

斐洛

邏各斯思想是斐洛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寓意解經法,斐洛將猶太傳統的智慧觀和希臘哲學中柏拉圖的理念論、亞里斯多德的邏各斯思想結合起來。斐洛創立的邏各斯概念在《論創世記》中,主要體現為以下2層意思:1,用來解釋上帝創造和治理世界的過程。2,邏各斯是世界公民必須遵守和了解的「憲法」和「自然的正確理智」。

斐洛認為神對邏各斯和邏各斯對世界的關係都是一種遞減的流溢,如同火光從火堆中放射時越來越暗一樣;人的靈魂由上帝流溢出來,因此它必定與上帝相象。斐洛關於「原罪」、「棄世」、「禁慾」、「靈魂得救」、「神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為基督教的基本道德原則。因此,他也被認定為中世界宗教哲學之父。

作為猶太思想家,斐洛堅信自己的宗教是一種普世宗教;認為各種哲學之間有共同的思想基礎,那就是來自上帝的真理。而他的邏各斯學說是通向新柏拉圖主義太一、心智(理性)、靈魂之三位一體的本體說和「流溢說」的門戶,更是早期基督教內部各種思想滋生和發育的土壤。

代表名句:

人的靈魂由上帝流溢,因此它必定與上帝相象。

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懺悔認識上帝。

普羅提諾

——生於埃及,是新柏拉圖主義的奠基人。公元233年拜亞歷山大城的安漠尼烏斯為師學習哲學 ,曾參加羅馬遠徵軍,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習東方哲學。此後定居羅馬,從事教學與寫作。其學說融匯了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思想以及東方神秘主義,視太一為萬物之源,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復返太一,與之合一。其思想對中世紀神學及哲學,尤其是基督教教義,有很大影響。

普羅提諾

普羅提諾主張有神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超越一切存在、對立和差別的太一(類似於中國哲學家老子所說的「道」),即神、上帝,太一創造萬物是流溢的過程,認識是向太一的復歸。太一高於一切,高於人類世界,而且高於「相」或本真存在,是人的認識完全無法達到的。

從太一流溢出來的第一層本體是「最高精神」,世界由此開始由無到有,從一到多。流溢出的第二層本體是「神聖理智」,類似於柏拉圖的「相」和亞里斯多德的純粹自我觀照。由「神聖理智」再往下流溢出「宇宙靈魂」,宇宙靈魂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主導原則。至於具體的個人靈魂和具體的萬事萬物,則是本體的進一步的流溢的結果。

普羅提諾的形上學思維是從一種神聖的三位一體,即太一(神或絕對的善)、理智與靈魂開始的。但這三者並不是平等的,如同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中的三者那樣;太一(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其次是理智,最後是靈魂。

代表名句:

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上帝在石頭中沉睡,在植物中呼吸,在動物中夢幻,在人身中覺醒。

相關焦點

  • 江蘇自學考試西方哲學史教材大綱
    江蘇教育學院編  學習哲學史(包括歐洲哲學史)在於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誠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達到這一目的,但研讀哲學史無疑是最佳的途徑。記得共和國的領袖就曾號召讀點哲學史。
  •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2017-12-23 16房程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歷經15年翻譯、總字數逾540萬的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23日與此間專家學者見面。該書匯聚了國內頂尖哲學研究者翻譯,原著水平之高、翻譯水平之高,受到廣泛關注。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發行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薦書」《西方哲學史(1—5卷)》
    第一卷 古希臘羅馬哲學第二卷 中世紀哲學·文藝復興時期哲學第三卷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哲學第四卷啟蒙哲學第五卷 德國古典哲學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五卷六編,約200萬字,集中了國內西方哲學界同仁的共同力量,每一章都由國內在該領域的專家來撰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學術進展和最新風貌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力圖全面準確反映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材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深刻分析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脈絡、時代背景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辯證認識西方哲學曲折發展的歷史過程,對西方哲學發展中的重要事件、觀點進行了全面介紹和客觀分析。    第二,努力體現西方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在內容和評論方面有很多新穎之處。
  • 世界10大最經典的哲學名著,中國哲學史上榜,你看過幾部?
    書中將憂傷和悲觀的理念用唯意志論的語調的描述出來,細節非常之多,很值得細細品味。2、《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於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該書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現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歐洲的革命運動和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
  • 學者宗白華對西方哲學的解讀!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1,西方哲學的產生宗白華把哲學看做一種社會諸關係的交織演化,包括生產力、生產資料、生產中的諸關係等,總的來說,是一種社會關係的現實反映。西方哲學開始於小亞細亞的沿海,實際上就是當時希臘的殖民地米麗都城,形成了後世認為的伊奧尼亞哲學,即米麗都學派。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西方哲學史然而在很長時間內,人們所接受的都是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而不是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或許跟希臘人反對實驗有關,一種理論他們更喜歡用理論的辦法來論證。亞里斯多德所談的四元素,是繼承了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氣」,赫拉克利特的「火」,齊諾弗尼斯「土」,以及恩培多克勒的「雜糅說」。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給人一種無可琢磨的感覺。
  • 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
    原標題: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哲學史展現的是高尚心靈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較量。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哲學史家的結論能夠經受歷史的檢驗,沒有一種直到現在還被普遍認可的哲學真理,但是,哲學家們為解決哲學問題而提出的論辯至今仍給人以啟發,成為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從哲學史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義,解決問題的過程比達到的結論更有價值。哲學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也是啟迪批判性思維的試驗過程。哲學史可以幫助那些已經形成思維定勢的人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能夠提出和解決問題。
  • 想進入西方哲學的智慧殿堂?這10本哲學入門書,你必須得看!
    這本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裡程碑。3,《西方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是英國現代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創作的講述西方哲學發展歷史的著作。《西方哲學史》全書共3卷,全面地介紹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20世紀中葉四方哲學的發展過程。第1卷講的是古代哲學的產生與發展。第2卷講到天主教哲學從興起到壯大,最後衰落的歷史。第3卷主要講述近代哲學的發展過程。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科學的興盛期,再到19世紀思潮的猛烈湧動。作者最後提出了邏輯分析哲學。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這一矛盾來自古希臘理性的兩大精神要素邏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 升,體現為柏拉圖的「迷狂說」,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礎上的迷狂,有別於中國傳統的非理性。西方哲 學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發展出來的,但常與宗教神秘主義合一,到黑格爾才明確將二者分開,但仍免不了墮入理性神學。
  • 政治哲學史的豐富圖景
    由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總主編的「政治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就呈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史」總計七卷,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三卷,《中國政治哲學史》三卷,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一卷。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西方哲學的起源,第一哲學家!原來不是蘇格拉底,而是他!
    公元前20世紀以前,在遙遠的地中海東部,美麗的愛琴海邊有一片富饒的土地,叫克裡特,那裡山巒起伏,海岸線曲折,海上島嶼星羅棋布,相傳在遠古時期,這裡由一個叫米諾斯的國王統治。他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王宮,裡面的通道縱橫曲折,任何陌生人進去都走不出來。
  • 西方哲學史整理筆記!
    前幾天,哲學詩畫發布了西方哲學史的整理筆記,由於篇幅所限沒有發布完,今天接著和大家分享!(備註:前三章已經發完,沒看到的哲學迷可以關注後,往前翻看往期文章。)亞里斯多德第五章 亞里斯多德哲學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的學生和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一個對西方文明奠定了廣泛基礎而同時對西方文明的繼續發展又造成了巨大理論障礙的人。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就必須追溯到古希臘;因為可以說,古希臘思緒就是整個哲學史、科學史、乃至人類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最初起點和推動人類高速發展的源頭;但在具體了解古希臘哲學思緒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來探討既往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學說,將「人類發展史」放置於「宇宙縱向演化」的大尺度框架下來探討既往哲學;這是一種完全脫離了既往哲科橫向觀照世界萬物的思境,即脫離橫向觀念下本體論、認識論、語義論思境;以邏輯變革、簡約和以求存作為基本規定等方式來重新認識和解釋西方哲學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500幅粉紅小插圖,說透72位哲學家、210個哲學概念、2600年西方哲學史,讓哲學變得萌萌噠。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只有正確了解真、善、美,靈魂才能變得出色。
  • 帝國時期的古羅馬人吃什麼?
    共和國時期,羅馬人的飲食比較簡單。吃只不過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行為,主要食物是穀類和蔬菜,無須特別加工。早餐通常是幾塊麵包加乳酪。午餐是主餐,吃粗麥麵包或麥粥,加上洋白菜、豆類、橄欖等,偶爾還有豬肉和少量的酒。晚餐跟早餐一樣簡單。到帝國時期,古羅馬人的飲食文化發生了很大改變。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西方文明最古老的莫過於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最具代表性,作者弗裡曼也是以這三者作為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切入點,帶領讀者體會他那種潛移默化的「史學教育方式」,帶領讀者穿越回公元前5000年領略古代文明的興衰。
  •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名著有哪些,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哪些?
    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主體與客體(包括思維與存在)的對稱關係是人與自然的最根本關係,所以哲學嚴格來講就是對稱哲學。 哲學是非常具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會對各種問題進行研究,以更為合適的方式將其闡述出來,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