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不再遙遠,貝佐斯 18 個月後將你送入太空

2021-03-01 極客公園

摘要:亞馬遜 CEO 貝佐斯旗下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公布了將人類送上太空的最新計劃,計劃在 2019 年 4 月發射首枚運載太空旅客的火箭。


距離實現太空旅行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近日,亞馬遜 CEO 貝佐斯旗下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公布了將人類送上太空的最新計劃,計劃在 2019 年 4 月發射首枚運載太空旅客的火箭。

與此同時,藍色起源的 CEO 對外介紹了藍色起源開展太空遊服務的計劃,「我們將在未來 18 個月實現載人飛行,他們不會是航天員,而是普通人。」這就意味著,2019 年我們可以進行太空遊了!

通往太空的旅行

參加太空旅行的遊客將會乘坐名為「新謝潑德」的太空飛行器飛往距離地球表面 100 公裡的地方,到達被視為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界線——卡門線。在這個高度處,遊客在體驗到失重感的同時,也可以觀看地球的美景以及幽暗的太空。

其實早在今年 4 月份就透露了許多關於太空旅行的細節:太空飛行器中不設有衛生間以及嘔吐袋,因為從登機到返回地面,整個過程大約為 40 分鐘,而真正在太空中觀光體驗的時間僅為 10 分鐘。旅行時間很短,加之人類嘔吐具有延遲效應,所以太空飛行器中不設有衛生間以及嘔吐袋。

太空飛行器表面的三分之一都是窗戶,這足以保證每一位遊客都具有良好的觀賞視野,而遊客將會坐在傾斜角為 70 度的座椅上觀看太空中的美景。此外當太空飛行器到達太空後,遊客還可以從座位上解開綁帶,享受大約 4 分鐘的失重體驗。太空飛行器中配有扶手並且牆壁柔軟,以確保當遊客失重在艙內亂漂浮時,不會受到傷害。

價格尚未確定

儘管這趟太空之旅的成本還沒有公布,但是考慮到藍色起源打造可負擔太空旅行的長期目標,以及參考其他航天公司推出的類似服務的價格,預計藍色起源的太空旅行不會超過 25 萬美元,但這也超出大多數普通人的預算。

關於太空旅行的定價貝佐斯表示,「顧客的需求或許會極大地影響定價」。此外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太空飛行帶來的愉悅,貝佐斯表示會考慮通過一些抽獎活動給獲獎者贈送一張免費機票的提議。

而太空旅行所獲得的收入將幫助藍色起源繼續實現外太空旅行的目標,比如說向軌道發射衛星以及其它太空任務等。此外貝佐斯每年也會出售價值約 10 億美元亞馬遜股票,為藍色起源提供資金。

與 Space X 戰略不同

相比於競爭對手 Space X,藍色起源開展太空遊業務的時間略晚。Space X 計劃 2018 年第四季度將遊客送上太空,實現繞月旅遊。但是在太空遊方面,藍色起源和 Space X 採用了不同戰略。

對於藍色起源來說,太空遊是早期業務策略基礎的一部分,藍色起源計劃頻繁向太空邊緣發射飛船,使乘客觀看太空景色,享受失重的體驗。而 Space X 提供的是環月旅遊服務,只能將 2 名遊客送到月球附近,且環月旅行的價格將達到百萬美元。

除了藍色起源和 Space X,還有很多公司都宣傳過太空旅行的業務。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推出成熟的太空旅行服務似乎要到 2020 年左右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雙筒獵槍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相關焦點

  • 維珍銀河將在數周內開啟首次太空旅行 票價約為173萬元
    【TechWeb】10月11日消息,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英國億萬富翁企業家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表示,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將在數周之內而不是幾個月內開啟首次太空旅行。此次太空旅行的票價在25萬美元(約合173萬元)左右。
  • 貝佐斯的夢想與執念:藍色起源與太空殖民願景
    除了買豪宅,貝佐斯也一直熱衷公益。貝佐斯在2月17日表示,將捐贈100億美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新基金名為「貝索斯地球基金」。貝佐斯表示將資助那些維護和保護自然的努力,科學家、活動家以及非政府組織等都可能成為被資助的對象。
  •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希望把地球的重工業搬到月球助力未來太空創業
    而且麻省理工學院一個5人小組,利用荷蘭「火星一號」太空發射公司的數據,分析後得出目前火星是不宜居住的。不過既然火星不合適,那就看看離我們更近的月球吧。據前些天國外媒體報導,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表示,他的blue origin公司要和NASA合作在月球建人類定居點。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北京時間今年5月31日,龍飛船載著兩位資深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後,他們在空間站共停留了63天,8月1日,龍飛船脫離空間站返回地球,最終在墨西哥灣海域安全降落,成功完成了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龍飛船升空瞬間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意味著企業將可以向政府以及其他機構或個人出售太空旅行服務——事實上,SpaceX已經在今年陸續籤下了幾個太空旅行訂單。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北京時間今年5月31日,龍飛船載著兩位資深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後,他們在空間站共停留了63天,8月1日,龍飛船脫離空間站返回地球,最終在墨西哥灣海域安全降落,成功完成了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維珍銀河創立於2004年,並於2019年10月在紐交所正式上市,它曾在2018年開啟第一輪太空旅行售票服務,共有來自60個國家的600多名首批客戶預訂了維珍銀河的太空飛行服務,在其公布的乘客名單中,不乏好萊塢明星及商業大亨。
  • 10萬美元將孩子的繪畫作品送入太空,安全送回來,這麼做有意義嗎
    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太空冒險計劃,將於今天進行的新謝潑德亞軌道飛船的未經修改的飛行試驗進行倒計時,貨物清單將溫暖孩子們過節的心。它還將發送兩個學生建立的藝術項目,靈感來自OK Go的極客音樂視頻。這將是第12次新的謝潑德試驗任務,它將標誌著「藍色起源」號的第100個商業有效載荷飛回太空。從藍色起源的西德克薩斯太空港發射原定於周二,但由於天氣原因不得不推遲一天。在等待落空後,公司將計劃的發射時間重置為CT上午11:43(PT上午9:43)。
  • 維珍銀河飛船首次到達17萬英尺新高度 離太空旅行僅剩幾個月時間
    在大約5萬英尺(15240米)的高度,在重返大氣層後,飛行員將把飛船的機翼恢復到正常狀態,準備滑翔回地球,順利降落跑道。這是「太空船二號」設計的第六次動力測試飛行,也是2014年10月31日飛船墜毀事故後的第二次試飛。那次事故導致一名試飛員死亡,另一名飛行員嚴重受傷。
  • 貝佐斯提出太空殖民地計劃,可容納數百萬人
    貝佐斯的願景圍繞著在太空中旋轉圓柱體的概念展開,這是貝佐斯的前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教授傑拉德奧尼爾(Gerard O' neill)設想的,圓柱體的長度和寬度可達數英裡。貝佐斯稱,在地球資源日益減少、氣候極度混亂的情況下,居住在這些被稱為「奧尼爾圓柱體」(O 'Neill)或「奧尼爾殖民地」(O 'Neill colony)的太空人類棲息地,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這些讓人想起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的棲息地可以建在離地球足夠近的地方,讓人們可以來回旅行,「每個人都能住上100萬甚至更多的人」。
  • 未來有望實現的5大太空技術,科學家: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人們在50年後到月球去旅,也許會像現在乘飛機到國外旅行一樣容易。但是,飛往火星卻絕非易事,因為到火星去旅行,旅途就要5~7個月以上的時間。作為聯結月球、火星的交通手段,宇宙巡迴航母是跨越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的宇宙船。根據以往的概念,火星宇宙飛船首先在地球附近加速後轉移到環繞太陽的軌道,到達火星附近再減速,轉移到環繞火星的軌道。但這樣每一單程都要加速和減速,很浪費能量。
  • 前蘇聯曾將3歲流浪狗送入太空,為什麼63年後它還在太空流浪?
    人類有機會太空漫步,有機會登月,除了成熟的技術之外,更多的是進行無數次嘗試。二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開始進入了長達數年的冷戰,不管是在經濟科技上,還是在軍事國力上,都展開了極為狂熱的對抗,有一個詞叫「軍備競賽」就是出自那個年代。而在相互競爭,相互前進時,一個新的大膽想法出現,兩國開始不再僅僅局限於地球內部資源競爭,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太空銀河。
  • 自費太空旅行即將成真,費用有多少?
    在今日,「太空旅行」不再只限於從事特殊研究工作的專業太空人,一般人自費前往太空旅行將隨著商業化而愈來愈普及。那麼,去一趟太空旅行要花費多少錢呢俄羅斯是最早開創不以執行任務或實驗為目的而前往太空旅行的國家。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了籌集龐大的航空航太成本,開放民間贊助。對贊助者的回報就是讓他們搭乘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太空站,整個旅程大約十天。
  • 亞馬遜CEO整的宇宙飛船,計劃在後年實現太空私人旅行
    與馬斯克Space X公司的張揚外露不同,同樣做火箭回收以及個人太空旅行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顯得內斂低調。擁有這樣的特徵,難怪會有外媒稱它是商業火箭領域裡悶聲發大財的種子選手。當地時間3月9日,這家由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立的公司對外宣布,將在明年對可重複使用亞軌道太空飛行器New Shepard進行裁人測試飛行,預計將在2018年搭載付費乘客飛行。
  • 2020太空旅行指南
    ▼從2002年-2009年,又陸續有6名私人遊客進入太空,每一次的花費都超過2000萬美元。是不是覺得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自己此生再沒機會了?No no no,不僅地球有窮遊,太空旅行又怎麼可能少得了「窮遊」呢?
  • 太空旅行並不遙遠,了解這三點有望圓太空夢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太空不再是人類幻想中遙不可及的彼岸,不久後的未來,任何人都能圓夢太空,甚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太空旅行也是有可能的。如今馬斯克載人飛船技術的成熟就是極好的驗證,這個項目前景十分廣大,市場投資反響也很好,將大大降低人類飛向太空的成本,也許不久後,我們普通人也很可能登上飛船,一圓遨遊太空的夢想。
  • 太空旅行不是夢:從近太空觀景到五星級酒店 你離這些體驗就差一筆...
    太空旅遊競賽正在逐漸升溫。從實地虛擬實境體驗到太空飛行,甚至太空五星級酒店,太空旅行將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2006年9月18日,伊朗裔女富豪阿努什·安薩裡(Anousheh Ansari)40歲生日,搭乘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飛往距地球354公裡的國際空間站,成為全球首位女性太空遊客。
  • 維珍軌道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1月18日,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維珍軌道公司(Virgin Orbit)當地時間周日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標誌著一種新的低成本衛星發射方法取得成功,並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 在繁星間翱翔:今天凌晨 100 個人的骨灰被送入太空
    就在今天凌晨,北京時間2018年12月4日02:31,一枚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將埃博林和其他大約100人的骨灰送入太空。這些人的骨灰都被放置在一顆由美國私營太空企業「極樂太空」公司(Elysium Space)研製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內。
  • 去太空旅行到底要花多少錢?
    「我的夢想是在我死之前可以到太空中旅行,」美國商人丹尼斯·蒂託曾說過。在2001年,61歲的他完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太空遊客。他為這趟旅行支付了2000萬美元,在空間站待了僅7天零22個小時,按照當時的物價,他每呼吸一口,就差不多相當於燒掉了一輛桑塔納。
  • 低溫休眠將不再科幻 未來太空旅行首選
    據國外媒體報導,去年年底美國宇航局與亞特蘭大的SpaceWork公司一起公布了他們的新計劃:利用低溫休眠改變傳統的太空旅行方式。事實上,人類船員和任務所需所有物品的重量對任務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旅行過程還需要多次複雜的火箭點火。  前美國宇航局首席技術專家Bobby Braun博士稱:「無論何時你將人類送上火星,都牽扯到1到2個跨階梯式的挑戰。」科學家們認為,他們能夠通過蟄伏或者短期冬眠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可以創造一個休眠倉,供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人在大部分旅程中進行「低溫休眠」,讓旅程變得更加可行。
  • SpaceX太空旅行:繞月旅行在即,首批2023年飛向太空
    由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表示,其星際飛船首批乘客將於2023年1月份開始繞月之旅,持續時間為一周。該公司工程師們正處於設計和製造星際飛船、與火箭進行組合的關鍵時期,將來這種太空飛行器將搭載100名旅行者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太空。星際飛船的首批乘客包括日本商人前澤友作,他正在資助SpaceX的星際飛船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