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回應院士教授套取科研經費

2020-12-06 人民網

工程院李寧院士涉嫌虛假套取專項資金被批捕。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工程院網站截圖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記者 魏豔)昨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透露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因涉嫌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已被依法批捕。

記者就此事聯繫了中國農業大學外宣部門,該部門陳姓負責人表示,目前李寧老師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其他情況尚不清楚。

《中國工程院章程》第11條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對此,中國工程院新聞發言人董慶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已注意到李寧院士被依法逮捕的相關報導,中國工程院將視司法機關認定的事實、性質和生效的判決,依據《中國工程院章程》和有關規定,按照程序對其作出嚴肅處理。

如果按照這一規定進行處理,李寧或將成為我國首個被撤銷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截止記者發稿時,中國工程院網站上依然可以搜索到李寧的個人簡歷。

附:李寧個人簡歷

李寧(1962.07.09 —),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專家。江西省南昌縣人。1982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牧醫系。1992年獲中國農業大學與都柏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發現和克隆了多個影響動物重要生產性狀的基因,發展和應用了一批動物分子育種工程技術,在我國動物品種改良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建立和發展了我國動物克隆和乳腺生物反應器研製體系,一些反應器表達量達到國際最好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產業化進展,部分成果推廣應用效果良好;同時,還在動物功能基因組、克隆分子機理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好的原創性成績。獲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15項。獲2001年和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2006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其中在 「Genome Research」、 「Nature」等期刊SCI論文160多篇。

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焦點

  • 投機取巧 3名教授套取數百萬科研經費
    原標題 3名教授套取數百萬科研經費  1月19日,江蘇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嚴明通報了江蘇檢察機關護航「科技創新」,打擊相關領域侵權犯罪和職務犯罪的有關情況,並發布典型案例。
  • 中國石油大學一教授套取科研經費獲刑11年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下稱石油大學)教授王新海,利用自己科研項目負責人的職務便利,單獨或夥同他人套取科研經費576萬餘元,並將其中323萬餘元據為己有;為感謝他人在自己調動工作、獲取科研項目上的幫助,行賄50萬元。
  • 江蘇徐州一高校三名教授虛開發票,套取科研經費數百萬元
    當下,科技創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國各地對於高校科研經費的撥付也與日俱增。有高校教授卻未將這筆資金用在科研上,絞盡腦汁將其攬入自己的腰包。江蘇徐州某高校的三名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1月19日,江蘇省檢察院發布消息,稱三人因犯貪汙罪,分別被判處三年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三人均表示服判,目前判決已生效。
  • 山東大學一教授套取國家30萬專項科研經費獲刑
    大學教授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為人師表、諄諄教導是人們對這個高尚職業的良好印象。可是在這高尚的背後,少數人的欲望也在慢慢萌發,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經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8月31日,該區法院以貪汙罪判處套取國家3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的博士生導師徐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
  • 判決書裡的「科研經費」犯罪:假合同、假發票,套取千萬公款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從2013年到2016年,與科研經費相關的案件呈遞增趨勢。涉貪科研經費者 多為項目負責人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科研經費」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獲得287個結果,其中有34份判決書與科研人員犯罪有關。
  • 石油大學一教授套取576萬科研經費受審
    ,單獨或夥同他人,套取科研經費共計576萬餘元,其中將323萬餘元據為己有。此外,為拿到更多的科研項目,王新海還向中石油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方某行賄50萬元。6月29日上午,因涉嫌貪汙罪和行賄罪,王新海在一中院受審。在法庭上,王新海表示認罪。    為多拿科研項目行賄50萬元    今年55歲的王新海案發前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教授,此前他在長江大學任教,2009年進入中國石油大學。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大教授李寧貪汙案一審開庭
    來源:央視網2019年12月30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張磊貪汙一案。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寧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擔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李寧課題組負責人,還擔任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被告人張磊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副研究員、科技部多項課題負責人。
  • 山東大學一教授套取國家30萬專項科研經費獲刑—新聞—科學網
    經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8月31日,該區法院以貪汙罪判處套取國家3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的博士生導師徐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 博導立項獲科研經費 案發前,徐某是山東大學藥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務副院長、山東省政協常委。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如何步入貪腐的泥潭?這要從一個課題立項說起。
  • 律師:從李寧院士貪汙案看科研經費使用的法律風險及防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從李寧院士貪汙案看科研經費使用的法律風險及防控前言歷時5年,延期審判十餘次的「中國院士第一案」終於落槌定音。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汙,判處李寧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張磊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貪汙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 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套取20萬科研經費被免職
    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套取20萬科研經費被免職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轉移科研項目經費並套取20萬元,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行政記過處分,並被免去系主任職務。昨日,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紀委駐教育廳紀檢組通報了四起省屬高校科研經費違紀典型問題。這四起問題分別為: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茶葉系主任、教授李立祥涉嫌虛列支出轉移並侵佔科研項目經費問題;安徽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胡坤倫公款私存、購買理財產品問題;安徽理工大學爆破工程與器材研究所所長郭子如違紀違規問題;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教授何啟林虛報冒領科研經費問題。
  • 高校科研經費貓膩多 導師指定公司買實驗器材賺差價
    10月10日,科技部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以及在性學界廣有知名度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等5所大學的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問題進行了通報。而在此前一天,教育部劃出的高校教師師德「紅七條」中,明文禁止違規使用科研經費。顯然,根除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等腐敗行為,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因貪汙3400萬科研經費,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圖 | 中國工程院官網通告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審計署 2012 年 4 月審計發現 5 所大學 7 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
  • 「最年輕院士」李寧貪汙科研經費案公開宣判,這筆錢不是「唐僧肉」!
    近日,歷時5年的中國「最年輕院士」李寧貪汙科研經費案公開宣判。法院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300萬元。此案的宣判對相關領域腐敗行為敲響了警鐘。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和創新一直備受重視。然而,隨著科研經費投入逐年增大,科研人員違規違法套取科研經費的案件不時發生。
  • 5所高校7名教授套取科研經費2千餘萬 親戚當會計吃住行全報銷
    2014年10月17日訊,近日,科學技術部黨組通報,來自5所高校的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科研經費腐敗刺眼地出現在公眾眼前。教授套取項目資金的新聞,熱度並未只在實驗室中維持多久便無人提及。在他們眼中,項目經費就像一臺提款機,可以負擔他們為導師打工的工資,也可以負擔導師的日常生活開支。教授在申請項目中也形成了他們自己的朋友圈,在彼此的支持中,共同瓜分了科研經費這塊蛋糕。看似純粹的科研項目,已然成為一個圈內人自己的江湖。
  • 最高檢:審慎辦理涉科研經費案(附10大案件盤點)—新聞—科學網
    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件梳理(按審判時間排序): 2020年——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貪汙科研經費案 審判結果: 2020年12月8日,原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已撤銷院士稱號)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汙案二審公開宣判。
  • 騙科研經費等公款341萬 山東大學一教授獲刑13年
    記者 王富曉 攝  記者16日從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獲悉,在近期召開的直屬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情況第二批專項檢查動員部署會上,教育部通報了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典型案件,並對即將開展的專項檢查工作進行部署。
  • 無業游民夥同高校教授騙科研經費!分得188萬 被判16年
    本應在象牙塔裡教書育人,卻利用職務便利套取科研經費近600萬元。去年6月,中國石油大學原教授王新海套取巨額科研經費案曾激起千層浪。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該案另一重要涉案人員的終審裁定書。無業游民夥同教授騙科研經費,分得188萬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方朝旺貪汙罪二審刑事裁定書》中了解,無業游民方朝旺於2009年至2011年間,夥同中國石油大學和長江大學原教授王某、唐某,利用王某擔任《物探新方法新技術研究》科研項目下《地球化學勘探新方法與應用研究
  • 與科研經費相關案件遞增 涉貪者多為項目負責人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使用科研經費往往意味著一不小心就會滑進「犯罪」的深淵。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從2013年到2016年,與科研經費相關的案件呈遞增趨勢。涉貪科研經費者 多為項目負責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科研經費」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獲得287個結果,其中有34份判決書與科研人員犯罪有關。
  • 他是中國第一個被撤銷稱號的院士,貪汙2000萬科研經費鋃鐺入獄!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5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創造了多項世界和中國「第一」,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等,《Nature》、
  • 「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原標題:「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