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13:30:53
智通財經網本文源自「莫尼塔宏觀研究」微信公眾號,作者:姚世澤。
近期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公布了對2020年美國經濟的預測,表示2020Q2美國實際GDP的年率為-37.7%,不少報導表示美國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但是實際上,美國的GDP統計體系與我國是很不同的,-37.7%是「環比折年率」的概率,並不是「同比」的概念。因此本篇報告我們主要來解釋美國GDP統計當中的概念問題,這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美國經濟的現狀以及衰退程度。
1、美國經濟數據的季調
美國的GDP統計與國內的GDP統計不同。中國的GDP統計出來的是「當季值」,沒有經過季調,因此可以看到統計數字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圖表1)。當然國家統計局也會公布季調之後的環比,但是這個數據的時間區間較短,市場所用也不多。
但美國的GDP統計出來的是「折年數」,也就是經過季調之後的年化值,所以基本看不出來季節性,走勢近似呈一條直線(圖表2)。
美國的數據季調體系非常完善,這裡舉幾個例子:(1)對於假期的季調。中國的春節假期、國慶假期、閏年多一天,這些因素在中國的統計數據中都能看出來,但是美國的聖誕節假期、感恩節假期、閏年等因素,在數據中全部被季調過了,所以看不出明顯的波動;(2)每個月工作日的季調。每個月的工作日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2020年5月的工作日為21天,6月的工作日為22天,美國的數據會將這個區別進行季調;(3)每個月工作效率的季調。人的工作狀態在每周之中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周一周五工作效率低,周二周三工作效率高,但是每個月周幾的天數是不一樣的,比如2020年5月周一的天數為4天,6月周一的天數為5天,美國的數據同樣會將這個區別進行季調。
2、什麼是環比折年率?
由於中國的統計數據是沒有季調的,季節性很明顯,所以只能計算同比,不能計算環比,如果用沒有季調的數據計算環比,就會出現圖表3一樣的走勢,基本沒有太大的意義(圖表3)。
而美國的數據是季調之後的折年數,因此可以計算同比,也可以計算環比,還可以計算環比折年率。環比折年率=(1+環比增速)^4-1,近似等於環比增速*4。使用環比折年率的好處在於放大了季度經濟的變動趨勢,可以更好的把握短期經濟的波動。觀察數據也可以發現,短期內環比折年率要比同比的波動更大(圖表4)。
因此,一季度美國公布出來的GDP環比折年率為-4.8%,但實際上的環比增速僅為-1.2%,同比增速為+0.32%,這要比中國-6.8%的同比增速好出不少。當然這其中有衛生事件錯位的原因,中國衛生事件基本都在1、2、3月份,所以統計數據都集中在了一季度;美國衛生事件則是從3月份開始的,所以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無法完全反應衛生事件的影響,預計二季度美國經濟數據會表現的更差。
3、美國經濟衰退究竟有多嚴重?
不同國家對經濟增速數據公布的方式都不同,比如中國一般公布的是同比增速、歐洲一般公布的是環比增速。但是美國和日本一般公布的是環比折年率,環比增速和同比增速都不直接公布,都是通過環比折年率計算出來的。
在美國的各項分析報告中,如果提到「Annual rate」,一般指的也是「環比折年率」的概念,而不是「同比」的概念。比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5月19日發的報告中,提到2020年2季度,美國實際GDP的「Since previous quarter」為-11.2%,「Annual rate」為-37.7%,意思便是2020Q2美國實際GDP環比增速為-11.2%、環比折年率為-37.7%。如果用這兩個數字去計算同比,那麼算出來的2020Q2同比增速為-11.36%(圖表5)。
類似的,Bloomberg上對美國經濟2020Q2增速的一致預期同樣也是「環比折年率」的概念。根據Bloomberg數據,2020Q2的一致預期為-34%,據此計算得出的同比增速為-10.03%(圖表6)。
另外,歷史上,紐約聯儲的WEI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預測美國實際GDP同比增速,二者之間做回歸後的R2高達85%(圖表7、圖表8)。假設美國經濟從5月份開始逐漸恢復,並在6月底恢復到衛生事件前的70%,則回歸模型計算出的2020年二季度美國實際GDP同比增速為-10%左右[1]。這個簡單的模型同樣可以說明這一點,即美國2020Q2實際GDP的同比增速大致在-10%左右,並非是-30%以上
[1] WEI指數為周度數據,GDP同比為季度數據,使用的變頻方法為對WEI指數求平均值。
因此,綜上所述,中國和美國在公布GDP數據時所採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中國習慣公布GDP同比數據,美國則習慣將數據季調之後公布環比折年率。目前海外對美國經濟預測的Annual rate,指的均是「環比折年率」的概率,而非是「同比」的概念。因此,2020Q2美國實際GDP的同比增速應當在-10%左右,雖然還是創下了1929年以來的最低值,但絕對沒有同比-30%這麼誇張。
(編輯:任白鴿)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