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古坪的一隻山雀
——記張家界第三中學教師龔焱

6月26日,龔焱(左三)向家長交代學生暑期學習與安全等事項。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惠芳 何國慶 攝影報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惠芳 何國慶
【微檔案】
龔焱,女,1970年7月生。1995年7月吉首大學歷史系畢業,已在張家界第三中學工作24年,擔任歷史老師、班主任。多次獲永定區政府嘉獎,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最可愛鄉村教師」。
【故事】
大山連綿,白雲深處有人家。如果光看「張家界第三中學」的字面,很多人不會相信這座學校竟然坐落在張家界市永定區最偏僻的鄉鎮——沅古坪。
在沅古坪,龔焱像一隻山雀,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窩。24年,她一直呆在這裡。心靜,心安,因為心中有愛。這份對山區孩子的愛,濃得化不開。
6月26日,記者翻山越嶺,驅車趕到沅古坪,走近龔焱,傾聽她的故事。她說:「我就是沅古坪人。家鄉的山水,讓我留戀。家鄉的孩子,讓我留情。」
與其說龔焱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情結,不如說是一種心結。跟許多的山區學校一樣,這些年來,張家界第三中學也有不少優秀老師進城,一些學科老師變得非常稀缺。「如果我也走了,這些孩子怎麼辦?」龔焱說,「看著一雙雙懵懵懂懂的眼睛,我沒有勇氣與孩子們揮手告別。」
丈夫田際飛原在張家界城區一所學校任教,2017年9月也請調來到了沅古坪。2019年4月,龔焱又將母親和患病的弟弟接到了身邊。
愛讓人堅定。愛讓人自信。
從教24年,龔焱一直關愛被稱為「潛能生」的後進學生。她說:「我若視他們為『差生』,他們可能會自暴自棄,變得更差。我若認為他們有潛能,他們就會綻放自信。」
2017年3月,龔焱收到這樣一條簡訊:「龔老師,我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李亮。」看到「李亮」二字,龔焱也是眼睛一亮。就是這個李亮,讓龔焱操碎了心的李亮,如今真的有出息了。
李亮,一個典型的「潛能生」。2006年9月,李亮進校讀初一,搞軍訓時,連向後轉、向右轉、向左轉都不會。龔焱問他什麼原因,他的回答是「讀小學時沒有體育老師」。李亮真幸運,遇見了龔焱這樣的「不認為他差」的老師。因為龔焱發現李亮腦瓜子靈,好好引導,會有很大的潛力。後來,李亮考上了高中。2012年,考上了湖南文理學院。李亮說:「我能有今天,是龔老師當年給了我鼓勵。」龔焱說:「李亮的今天,就是對我當初努力的肯定。」 師生一唱一和,別有情趣。
「有這樣一個人,她總是在我失意的時候,用鼓勵的話語撬開我的心閘;有這樣一個人,她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用溫暖的笑容把我內心的冰雪融化;有這樣一個人,她不厭其煩地為我們指點迷津,哪怕我再笨,再不聽話。」
這是今年初中畢業的龔麗娟(化名)寫的一篇作文,代表了眾多學生的心聲。龔麗娟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一直未歸。龔麗娟讀初中後,父親只到學校來過一次。龔焱成了「全職媽媽」。龔麗娟性格倔犟,腸胃又不好,經常肚子疼。龔焱一次又一次送她到醫院看病。有一次,回學校的路上,龔麗娟突然失聲痛哭起來:「我真想有一位像您一樣的媽媽!」龔老師緊緊地把她摟在懷裡:「孩子,不哭。我就是你的媽媽!」站在街頭,這對「母女」相擁而泣。
青山堅守著山脈,老師堅守著血脈。在沅古坪堅守了24年的龔焱,不忘初心,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交口稱讚。78歲的龔娥姐和75歲的龔安秋,她們的孫女都是龔焱教出來的初中畢業生。48歲的李中福,女兒也是剛剛初中畢業。山裡人話不多,他們對龔焱的評價就一個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