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急造王和幾隻工蜂,蜂群能發展起來嗎?養蜂師傅這樣說

2020-12-04 蜂部落

關於急造王只有幾隻工蜂陪伴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情況下想要把蜂群發展起來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是我們並不清楚幾隻工蜂的年齡,其次是蜂王是否已經開產。如果是幾隻優質的工蜂,外界氣候條件好,在蜂群不遭受病敵害的情況下,理論上這幾隻工蜂是可以把蜂群繁殖出來的,只是需要的時間可能很長。

理想條件下工蜂能夠哺育的幼蟲數量

在理想條件下,也即是說蜜源充足,外界氣候條件適宜,工蜂優質,蜂群不遭受病敵害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適當獎勵,在這種情況下,一隻工蜂最多可以哺育20隻幼蟲。按照上面的條件,工蜂只有幾隻,我們且不說有多少只,以最多的數量算,工蜂數量不超過10隻,也就是說工蜂的數量最多9隻,理論上來說,9隻優質的工蜂可以哺育出180隻幼蜂,但是這個理論是有很大問題的,首先是我們沒有這麼理想的條件,其次是弱群容易遭受病敵害。

多少只工蜂可以養活一隻蜂王?

除了考慮工蜂對幼蟲的哺育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工蜂對蜂王的哺育能力,因為蜂王並不會自行取食,也是需要工蜂哺育的,根據風部落的觀察,如果短時間的需要工蜂餵養蜂王,在氣候條件適宜,提供餵養的情況下,大約7、8隻工蜂可以短時間的飼餵蜂王,因為我們在運輸蜂王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在運輸盒子中裝入工蜂十幾隻,所以蜂部落認為短期內至少七八隻工蜂才有可能養活一隻蜂王,從理想的角度考慮,其實我們剩餘的幾隻工蜂可能光是養活蜂王都困難。

非理想狀態下幾乎不可能

如果是在不理想的狀態下,只有幾隻工蜂的蜂群中,其實已經喪失了採蜜採粉能力,而一個蜂群中的蜜蜂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幾隻工蜂是遠遠不夠的,加上蜂王產卵少說一天也有七八百枚,幾隻工蜂可能就連護子和保溫都存在大量問題,所以不管是什麼蜂王,蜂部落認為只有幾隻工蜂想要繁殖都是困難的。

急造王只有幾隻工蜂陪伴怎麼辦?

第一:直接放棄

這種方法就是放任不管,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幾隻工蜂對蜂群貢獻可以忽略不計,畢竟一個蜂群中蜜蜂成千上萬,有時候一次開箱檢查不小心弄死的都不只幾隻蜜蜂,尤其是咱們新手養殖意蜂,有的沒有注意繼箱和巢箱之間的蜜蜂的時候,一個繼箱壓下去可能都要死幾十隻,可見這幾隻蜜蜂對一個蜂群來說,用處並不大,所以這種蜂群合群都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讓其在蜂箱中自行毀滅。

第二:利用蜂王

如果我們想要利用蜂王,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其它蜂群中抽調封蓋子脾補充到這個蜂群中,或者直接用蜂王與其他蜂群合併,也可以直接捨棄那幾隻工蜂,將急造王介紹到其它是王群中。

總結:在蜜蜂養殖中本來就提倡養殖強群,就連弱群也不建議飼養,對於蛋群之類的很多養蜂人都認為採用合群或者捨棄比較好,所以像這種只有幾隻工蜂「鳥蛋」群,如果不是為了研究或者其它目的,還是不要多於花時間,養殖強群比較好。

相關焦點

  • 200隻工蜂加1隻蜂王,完全有機會發展起來,只是條件非常苛刻!
    一、工蜂年齡工蜂是蜂群中主要的勞動者且壽命非常短暫,因此工蜂年齡對蜂群能不能發展起來有決定性的作用,其中若這200隻工蜂都是老年工蜂基本上很難能發展起來,但若都是幼年工蜂或青年工蜂則發展起來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原因是老年工蜂在短期內便可能大量的死亡,如此一來易導致蜂群中工蜂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 工蜂能決定蜂王生死,工蜂與蜂王,哪個更重要?真相是這樣的
    在過去由於養蜂技術不發達,加上我國採用的土法養殖,雖然有很多養蜂人,但是」可視化「的養蜂對我國的傳統養蜂來說還是不太現實,加上網際網路不發展,消息閉塞,很多國外養蜂技術進入國內比較困難,導致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蜂業上總是存在太多的錯誤觀點,其中最大的一個錯誤觀點就是認為蜂王是一個蜂群中的統治者,管理著整個蜂群,沒有了蜂王,整個蜂群就會滅亡。
  • 蜂群工蜂產卵怎麼辦?記住四點養蜂新手輕鬆處理
    由於工蜂的雌性生殖器官已明顯退化,失去與雄蜂交配的機能,所以產卵工蜂所產的卵都是未受精卵,只能發育成雄蜂,而雄蜂只會吃蜜而不會取蜜,久而久之,蜂群雄蜂太多整個蜂群就會衰敗甚至滅亡。工蜂產卵圖工蜂產卵是養蜂人不願意遇到的,那麼我們養蜂過程中出現這個情況該怎麼去解決呢?第一、先查看工蜂產卵輕重情況。
  • 蜂群在繁蜂的時期,工蜂咬子脾,養蜂人告訴你2個原因!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蜂群在繁蜂期的過程中,這時蜂群內結構不同,蜂群內的繁殖空間,隨著蜂群內的子脾數量增加,蜂群的繁殖區域擴大,蜂王逐漸在邊脾上產卵,蜂群的「哺育率」變化,養蜂人將蜂群內封蓋脾調到中心位置旁邊,蜂群中間位置加入空巢脾給蜂王產卵,隨著封蓋子脾上新蜂羽化出房
  • 蜂群中,很多蜜蜂的顏色開始發黑,這難道是工蜂老化了?
    了解蜜蜂的人應該懂的,蜜蜂的一生非常短暫,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經歷出生和死亡。如果有太多死去的老峰,並且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幼蜂來補充它們,整個蜂群都會崩潰。若是養蜂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那麼這個蜂群是肯定發展不起來了。
  • 一隻蜂王需要多少工蜂才能養活?
    關於一隻蜂王要多少工蜂才能養活的問題,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因為蜂群是不是可以存活,需要的條件是比較多的,比如蜜源條件,溫度,工蜂年齡,蜂王年齡、養蜂人的技術等等都影響到工蜂是不是可以養活蜂王。第一:工蜂全是幼蜂如果工蜂全是幼蜂,外界流蜜條件好,溫度不是非常高,適合蜜蜂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保證蜂脾相稱,蜂部落認為就算只有100隻蜜蜂也是可以養活蜂王的,但是要保證蜂群中的這些工蜂的年齡都在5日齡以下,這樣蜂王的第一批幼蟲出房後還剩餘一部分老工蜂,幾批下來蜂群中的蜜蜂慢慢增多,工蜂能夠哺育的幼蟲數量也慢慢增多
  • 蜜蜂急造王能用嗎?蜂群3種不同的育王方式,急造王優點與缺點
    蜜蜂急造王臺的蜂王可以用嗎?蜜蜂因為突然失王出現急造王臺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蜜蜂因為失王,為了儘快恢復生產和維持蜂群正常秩序,產生的一個應激反應。說完蜜蜂失王的兩個主要原因,接著說急造王臺和自然王臺的區別,為什麼有的急造王,不但不比自然王差,甚至還超過自然王。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看一下蜜蜂造王臺育王的3種方式就明白了。一、正常自然分蜂育王。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第一:利用自然分蜂王臺上面我們已經說過了,蜜蜂自己也會培育蜂王,在蜂王沒有出房的時候,蜂群中會有王臺產生,且在產生王臺前和產生王臺後都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在蜜蜂養殖中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分蜂熱,所謂的不用培育蜂王也能培育蜂王的養蜂人,其實就是利用了蜜蜂的這種特點。
  • 蜜蜂人工育王的原理,你知道嗎,作為養蜂人的你是怎麼進行育王的
    ,工蜂會以為這是一隻蜂王,會讓臺基裡的幼蟲一直吃蜂王漿至封蓋,所以移的蟲日齡越小,蜂王質量越好育王是要在無王的蜂群內進行的,否則蜂王會搞破壞。育王前需把蜂王囚禁起來,讓蜂群處於失王狀態,退脾壓蜂,把蜂量壓厚,讓蜂多於脾,有利工蜂對臺基內的幼蟲集中哺育,這樣成長出來的蜂王體質會更好人工育王就是模擬蜜蜂急造王,當蜂群失王后,工蜂會積極改造王胎,在巢脾的下方建造數個王臺會從巢房中移動1-3日齡的幼蟲去臺基中繼續發育
  • 沒有蜂王的分蜂群,新蜂王出房以後為什麼會被工蜂圍掉?
    今天有位蜂友向聽蜂之語反饋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他用十幾脾蜂的強群進行人工育王,在新王即將出房之前進行了人工分蜂,先把兩脾帶蜜帶子的蜂脾從種群裡面調到了分蜂蜂箱,在第二天再從種群當中提了一個王臺介入到了分蜂群。
  • 工蜂的辛苦不僅僅是採花釀蜜,探究工蜂的一生能有多少感嘆和啟示
    幼蟲每隔36小時要蛻皮一次,每一隻幼蟲從孵化到封蓋,撫育蜂平均每天餵1300次,6天的幼蟲期就需要照顧飼餵1萬多次,差不多每分鐘一次。試問,哪一個昆蟲的幼蟲能有這麼高的待遇?要有專門的「保溫箱」,還要吃最好的蜂王漿和蜂糧,時時刻刻得有專門的撫育蜂照顧,就算是人的幼兒期也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吧!但是,工蜂的幼蟲期雖然萬般嬌貴,等到長成蜜蜂出房以後,就要用一生的勞動報答幼兒其所得到的照顧了!
  • 分蜂了其它工蜂跟不上,蜂群還會返回老巢嗎?
    分蜂了其它工蜂跟不上,蜂群還會返回老巢嗎?根據養蜂實踐表明,分蜂了其他工蜂跟不上,參與分蜂的蜂群會按照正常的降落結團、尋找新巢穴、飛往新居的分蜂過程,不會去等待未跟上的工蜂,也不會去理會分蜂過程損失了多少工蜂,只要蜂王還在,分蜂依舊照常進行;而未跟上分蜂的工蜂,一段時間後會自行返回原巢,並不會在外迷失方向。
  • 工蜂是蜂群中真正的老大 !
    信州區土蜂繁殖場:蔡呈貴蜂群中真正的老大是工蜂,而不是蜂王。蜂王只不過是被工蜂奴役的一臺「造卵產卵機器」。工蜂從來沒有視蜂王為高高在上的「王」。只是我們人類依照傳統的等級觀在給它牽強附會罷了。蜂王除了發揮「造卵產卵」的重大作用外,另一個作用就是渾身散發著不同作用的信息素。分為上顎腺信息素,背板腺信息素,跗節腺信息素。
  • 蜂王出臺了,工蜂只有幾十隻,怎麼辦?
    這個就不好說了,曾經蜂部落飼養的弱群中,可以弱到蜜蜂數量一眼看下去就能數清楚,大概也就幾十隻。但是還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雖然不足上百蜜蜂,但是工蜂、雄蜂、蜂王三種蜜蜂都有,這樣的蜂群你怎麼辦?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在蜜蜂養殖中工蜂數量過少的應對方法。
  • 揭秘蜂群中的工蜂叛變,真假蜂王各自為政,堪稱昆蟲版戰國七雄
    蜜蜂屬於典型的穴居動物,從表面上看,我們只看到蜜蜂有序的採集和防禦工作,只看到蜜蜂的勤勞,但是在蜜蜂幾十升的洞穴中,發生著類似我們人類一樣的故事。蜜蜂是無脊椎動物中社會化群居程度最高的昆蟲,其生活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有著明確的分工,這種等級制度和分工與蜜蜂的三型蜂相適應,可以說蜂群中的三型蜂的產生,實際上就是蜜蜂社會化分工合作的結果,三型蜂的分工讓蜂群向著最有利於種族發展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可以以犧牲蜂群中任何一個級型和任何日齡的蜜蜂作為代價,比如蜂群中的工蜂淘汰老王,驅逐和屠殺雄蜂,在外界缺蜜的時候工蜂拖子,老齡工蜂的偵察蜜源的時候先吃等等
  • 出現雄蜂侍衛圈,蜂群可能面臨3大問題,老師傅告訴你如何應對
    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蜂群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神奇的故事,比如蜜蜂釀蜜,築巢、哺育、產卵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不管是蜂王、雄蜂、還是數量最龐大的工蜂,似乎每隻蜜蜂身上都充滿神奇的故事,也就是這些神奇的故事,造就了蜜蜂以昆蟲的形式過上了類似於高等動物的生活,不但蜂群內部管理嚴格,還擁有負責的通訊系統和防禦攻擊系統,很多蜂群內部發生的故事,可以說比咱人類還要先進。
  • 蜂群失王的原因是什麼?
    蜂王存在的意義首先我們得知道,蜂群是由工蜂、雄蜂和蜂王組成的,工蜂佔絕大多數,雄蜂只佔一小部分,只有工蜂和蜂王是雌蜂,但只有蜂王是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蜂,可以理解成蜜蜂家族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而蜂王的作用就是延續蜂群、傳宗接代、維持蜂群正常秩序。失王群如何產生的?
  • 蜂群中數量最多的工蜂,是如何劃分工作的,你清楚嗎
    論蜂王的重要性,論雄峰培育的重要性,論抗病育種技術……話不多說,我們一期一期來慢慢闡述這些重要性,本次瘋狂養蜂人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工蜂的劃分。飼餵蜂王:6~10日齡工蜂上顎腺和舌下腺非常發達,能夠分泌出大量的蜂王漿來餵養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