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蜂王的分蜂群,新蜂王出房以後為什麼會被工蜂圍掉?

2020-12-04 聽蜂之語

今天有位蜂友向聽蜂之語反饋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他用十幾脾蜂的強群進行人工育王,在新王即將出房之前進行了人工分蜂,先把兩脾帶蜜帶子的蜂脾從種群裡面調到了分蜂蜂箱,在第二天再從種群當中提了一個王臺介入到了分蜂群。但是新王出房之後不到兩天就被分蜂群的工蜂給圍掉了,而且在圍掉這隻蜂王以後出現了急造王臺。這種情況達到了70%-80%的程度,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對於這位蜂友的提問,聽蜂之語將從多方面為大家進行分析,相信很快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一、蜂友的分蜂流程是否合理?

首先要肯定的是這位蜂友的分蜂過程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意蜂來說,在分蜂的時候首先調蜂脾,第二天再調王臺,一般情況都不會出現不接受的情況。即使是有不接受的情況,在這種流程下的概率也不足5%,根本不可能達到70%。

所以說,這位蜂友的分蜂流程是沒有問題的。

二、人工培育的王臺是否合格?

人工育王,成功率會根據每個人的技術熟練度存在一些差異;如果育王技術不熟,導致出現空王臺,死亡臺的現象比比皆是。但是聽蜂之語認為這位蜂友所培育的蜂王出問題的可能性較小。道理很簡單,要是培育的王臺有問題,那早就可以發現了,蜂王也不可能正常出房。所以問題沒有出在他育王的質量上。

三、調脾的選擇是否有不合理的可能?

我們在分蜂的時候,調的巢脾最好是選擇從繼箱裡面拿,而不是從底箱裡面拿;因為底箱有種群的蜂王,氣味濃烈,需要去味的時間更長。

如果這位蜂友是從底箱調的脾,那就增加了王臺被咬和蜂王被圍的可能性。

所以這位養蜂的朋友所反饋的問題,有可能是因為他是從底箱調的巢脾,加上介入王臺以後蜂王出房太快,工蜂還沒來得及咬王臺,最終這種不接受的情況以圍王的形式出現。

但是聽蜂之語認為這種可能性還是較低,畢竟他是在調脾的第二天才介入王臺的,意蜂在隔了一個晚上再介王臺是很少有因為氣味的問題而出現不接受的情況的。

四、移植王臺的過程是否操作得當?

把王臺從種群移到分蜂群,整合過程要細緻小心,王臺要從根部連同巢脾一起割下來,移的過程不能晃動王臺,插入王臺的時候不能捏到王臺,等等。

如果在移植王臺的過程中出現了任何一個不當行為都有可能傷到裡面蜂王。這種蜂王因為馬上到了出房時間,所以可以正常出房,而且我們也看不出什麼毛病,但是最了解蜜蜂的還是它們自己,工蜂很快就能夠判斷出這隻蜂王是不是自己的「優秀領導」;如果是不能滿足它們的「領導」,這個時候工蜂就會把這隻劣質蜂王給圍掉,然後再急造王臺。

總的來說,聽蜂之語認為這位蜂友的問題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在第四點上面,能讓圍王現象達到70%-80%,基本都是養蜂人的慣性操作有問題而造成的。

如果大家對於這個現象還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歡迎留言分享,我們一起學習交流。

相關焦點

  • 工蜂為什麼會殺蜂王?老蜂農:五種情況下會發生這種事
    不過在特殊的情況下,工蜂也會出現殺蜂王的現象,聽蜂之語總結髮現主要集中在以下這五個情況下。一、年邁昏花的蜂王。這種蜂王產卵慢,產卵質量差,行動遲緩。最關鍵的是還不及時帶領蜂群造交替王臺,導致後繼無王,蜂群前景一片堪憂。等它老到了一定的程度,工蜂覺得實在不行了,就會圍剿掉這種老蜂王,造王臺培育新王。
  • 工蜂能決定蜂王生死,工蜂與蜂王,哪個更重要?真相是這樣的
    蜂群中三種蜜蜂的產生方式①蜂王:受精卵發育而成,有性生殖的結果,自然狀態下有三種產生方式,一是蜂群自然增殖到無法容納一個蜂群的時候產生新的蜂王,屬於自然狀態下產生的蜂王,是蜜蜂自然增殖的常見方式,新王出現以後蜂群發生分蜂;二是在蜂王老到已經開始出現問題,比如無法產較多的蜂卵,或者產下的受精卵數量少的情況下發生,屬於蜂群中蜂王的一種自然交替方式;三是在蜂群中失去蜂王,但是蜂群中有
  • 一箱蜂出現一房多卵是什麼情況?蜂王也在
    關於有蜂王的蜂群中出現一房多卵的問題,蜂部落認為應該結合蜂王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同時結合蜂箱的實際情況來看,不能說出現一房多卵就工蜂產卵,但是也不排除這個可能,同時還要注意點,並不是說有王群就不會發生工蜂產卵,具體的我們一個一個來進行分析。
  • 蜂王不會與本群雄蜂交配,工蜂培育雄蜂幹啥?不同蜂群間也有默契
    在提到蜂王交配的問題的時候,這裡面也是充滿奧秘,比如蜂王交配的時候需要在空中進行,避開工蜂活動範圍;蜂王與雄蜂交配的時候並不是只與一隻雄蜂交配,而是與多隻雄蜂交配,存儲精子以後只要產卵就終身不再交配,如果不是逃群或者分家,蜜蜂也不會離開蜂窩,終身在蜂群中度過。
  • 中蜂自然分群時,新蜂王是先交尾還是先分蜂?看看老蜂農如何解答
    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之前,蜂王會有一個產卵的躍進時期,這個時期內蜂王大量產卵,一段時間以後造成蜂群內蜜蜂數量增多,一部分蜜蜂在蜂群中已經沒有幼蟲可以哺育,相當於內勤工作大量減少,造成一部分的蜜蜂在蜂群內閒置,而分蜂則由這部分蜜蜂發起。
  • 一隻蜂王需要多少工蜂才能養活?
    第一:工蜂全是幼蜂如果工蜂全是幼蜂,外界流蜜條件好,溫度不是非常高,適合蜜蜂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保證蜂脾相稱,蜂部落認為就算只有100隻蜜蜂也是可以養活蜂王的,但是要保證蜂群中的這些工蜂的年齡都在5日齡以下,這樣蜂王的第一批幼蟲出房後還剩餘一部分老工蜂,幾批下來蜂群中的蜜蜂慢慢增多,工蜂能夠哺育的幼蟲數量也慢慢增多
  • 蜂王在蜂群中的什麼地方?如何在蜂群中辨別蜂后?
    同時,如何蜂后產卵力強盛,蜂群發展壯大,就會發生分蜂現象,此時老蜂后就會帶著一群蜜蜂飛出蜂巢,另尋它處重新安家建立新的巢穴。三、如何找到蜂王?2、喜伏卵脾:蜂群中的蜂王經常會在存有幼蟲和卵脾的地方巢脾上活動,大家可以根據這種特性把巢脾取出來,然後看再根據蜂王的外形識別出哪只蜜蜂是真正的蜂王。另外大家也可以取出巢脾以後,用眼睛快速的在這個巢脾的橫豎分區中觀察,如果沒有發現蜂王,就快速的翻過巢脾,蜂王一般就存在巢脾的背面上。
  • 失去蜂王的蜂群中,誰在維持蜂群的正常秩序?工蜂潛力被激活?
    對於我們對蜜蜂不了解的朋友來說,很多朋友都認為蜂群中只要沒有了蜂王,整個蜂群的正常秩序就亂了,蜂群也就面臨滅亡。實際上,對於一個蜂群來說, 想要真正的滅亡,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可能最嚴重的失去蜂王是失去蜂王以後蜂群中連幼蟲都沒有,因為只要蜂群中有幼蟲,工蜂都可以通過幼蟲來培育新的蜂王,所以就算蜂群失去蜂王,也要看蜂群中的具體情況,並不一定意味著蜂群就滅了。
  • 現代化的養蜂,沒有看到養蜂人剪蜂王翅膀,為什麼蜜蜂沒有逃跑?
    ①:剪掉蜂王翅膀的好處: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剪掉蜂王翅膀的做法都是為了讓蜂群不能逃走,雖然說逃群是工蜂發起,但是如果蜂王沒有跟隨,就算工蜂飛走也沒有作用,所以長期下來養蜂人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把蜂王的翅膀剪了,這樣來阻止蜜蜂飛逃。所以說我們剪掉蜂王的翅膀,其實唯一的目的就是阻止蜂群逃跑。
  • 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
    分蜂是蜂群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一分為二的過程,一般要兩隻蜂王或一隻蜂王和一個王臺才能進行,實際上有些時候沒有蜂王也是能進行分蜂的,原因是無王群能用工蜂小幼蟲「急造王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吧!
  • 其實蜂王才是一個蜂群中的可憐蟲,解析蜂群中的等級制度
    在很多人看來,蜂王是一個蜂群的老大,這點似乎成了真理,不管是老蜂農還是養蜂新手,或者社會人士,只要對蜜蜂有點了解的人都會這麼認為。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蜂王才是一個蜂群中的可憐蟲。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請看蜂部落小編給您慢慢道來。
  • 分蜂不一定要兩隻蜂王,用這個辦法,只有一隻蜂王也能人工分蜂!
    1、自然條件無王分蜂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首先分蜂時外界要有豐富且便於蜂群採集的蜜源,否則分蜂后蜂群的發展速度會很慢,尤其是無蜂王的蜂群時間拖得越久就越不利,另外分蜂時的氣候要適宜蜜蜂生存,簡單來說蜂群不需要花大量的工蜂來維持蜂群內部的溫度和溼度。
  • 原來工蜂也會產卵,工蜂產卵與蜂王產卵到底有何區別?
    導讀:蜂群長時間的失王很容易導致工蜂產卵,工產嚴重時即使介入新王都很難補救。所以在管理蜂群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失王問題。很多新手養蜂人檢查蜂群時,看到巢脾有卵和幼蟲就認為是有王群,其實錯了,巢脾有蟲卵並不一定就是有王群,這種情況得注意。
  • 秋季交尾蜂王,為什麼會先產雄蜂卵?老蜂農道出真相
    第一:春季育王對於春季來說,由於春季蜜源豐富,溫度較好,這個時候蜂群中就算是有王群工蜂也能忍受一定的雄蜂存在,所以在春季育王可以說是最好的,蜜源充足,雄蜂充足,天氣適宜,是一年中最好的預防時間,培育的蜂王相對來說質量也是最好的。
  • 揭秘蜂群中的工蜂叛變,真假蜂王各自為政,堪稱昆蟲版戰國七雄
    今天蜂部落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關於一個蜂群中沒有了蜂王以後的故事,失去蜂王的蜂群,一旦「戰事」拉開,就算再次引來蜂王也未必成功。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戰亂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比較有名的關於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今天蜂部落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關於蜂群中的這場工蜂叛變,可以說算是昆蟲版的戰國七雄。
  • 蜂群不用人工育王,也能實現人工分蜂,做好預留蜂王臺的工作!
    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過程中,會採用2個管理蜂群的方法,由於養蜂人飼養蜂群的技術有差異,人工育王技術很重要,有利於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幫助分蜂群獲取優質的產子蜂王。影響蜂王臺品質的2個因素,季節和蜜源對預留蜂王臺品質的影響,值得養蜂人注意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通常會在春季和秋季進行,這時外界蜜源豐富,蜂群經過繁殖發展,蜂群內工蜂數量較多,蜂巢脾上子圈擴展較好,同時,強群容易出現分蜂熱的情況,強群出現自然王臺,這些蜂王臺的品質較好,經過養蜂人的篩選之後,這些蜂王臺可以介入分蜂群
  • 為何蜂王能決定「生男生女」?揭秘蜂王受精和卵受精,明白其奧秘
    可蜂王就有決定生兒生女的能力,想要產雄蜂就能產雄蜂,想要產工蜂就能產工蜂。我們知道,蜂群負責勞動撫子的是工蜂,工蜂是蜂群裡的勞動者,沒有工蜂的勞動蜂群是不能發展存活的。但工蜂與蜂王一樣是雌性蜂只是雌性器官還沒有發育完成。雄蜂作為蜂群的唯一的雄性,個兒大無用,只負責交尾授精的作用。所以蜂群就要盡力多培育些工蜂,只有在繁殖期才會少量培育雄蜂。
  • 昆蟲也偉大,蜂王即將死亡時幹的3件事,件件悲涼
    蜂王死亡的時候幹的3件事在正常的蜂群中,只要蜂王不是自然交替,蜂群中絕不會出現兩隻蜂王,但是在蜂群自然交替的時候,蜂群中卻可以出現兩隻蜂王。蜂群自然交替的現象是在老蜂王產卵能力下降,身體變差的時候,工蜂培育蜂王,然後新王出房,這個過程中並不會發生分蜂,而是新老王同巢,最後老王消失。
  • 蜂王都是怎麼產生的?又吃些什麼呢?
    1、自然分蜂:當蜂群旺盛,蜂多於脾時,工蜂即築造多個王臺,培育新王,準備分蜂。2、自然交替:當蜂王衰老或傷殘時,工蜂常築造1~3個王臺,培育新王,進行交替,但不分蜂。3、急迫改造:當蜂群突然失王時,約過一天後,工蜂就緊急於改造工蜂房中3日齡以內的幼蟲,擴大巢房,加餵王漿,培育新王。三、蜂王的作用是什麼?
  • 蜂群太強大,蜂王找不到怎麼辦?這2個方法可以快速找到蜂王
    蜜蜂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蜂脾上的子脾房,開始大量出現幼蜂,導致蜂群內部工蜂太密集。蜂巢內部的蜜蜂過於密集,給養蜂人檢查蜂群,帶來許多不便之處,如:提脾檢查蜜蜂容易壓到蜜蜂,工蜂太密集無法清楚觀察子脾情況,蜂量太多不好找蜂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