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 長有吸盤喜歡激流(圖)

2020-11-26 搜狐網

  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

  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

  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近年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該區域其實存在有4個迥然不同的物種,它們在口部結構、體色、側線鱗數目、鰭條數目等方面差別極大。經過與已報導過的華吸鰍物種進行詳盡對比後,研究人員確定其中有兩個為新物種——分別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一個為新紀錄種——多斑華吸鰍,另一個為越南華吸鰍。新紀錄種,即指曾在國外發現過,但在我國屬首次發現。華吸鰍屬魚類,喜歡激流,身上的吸盤可以讓它們牢牢地吸附在河流底部的石頭上,喜歡溫水。

  陳小勇說,新物種的發現對認識雲南魚類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研究爬鰍類的分類、進化、生態奠定了基礎。

  本報記者 楊質高(春城晚報)

相關焦點

  • 雲南省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 具有重要意義
    新物種華吸鰍 記者 付興華 攝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 坐標雲南!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兩個新發現物種,都在雲南!
    科研人員新發現兩個物種紫花黃藥和大葉可愛花,均在雲南 2020-11-27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2013-02-05 09:55  來源:騰訊科學
  • 雲南金平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金平發現兩個植物新種金平異藥花金平奇柱苣苔近日,記者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該保護區內新發現兩個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和金平異藥花。葉互生在莖尖附近;葉柄長2釐米至3.5釐米,密被腺長柔毛;葉片草本,卵形、橢圓形或心形,基部偏斜,通常稍盾形、楔形、心形或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正面密被腺具長柔毛,背面密被腺具長柔毛;中脈每側有3至5條側脈。聚傘花序腋生近莖先端,束狀;花序梗長1.5釐米至11.5釐米,密被腺長柔毛;正面疏生腺具長柔毛,背面密被腺具長柔毛;正面疏生腺長柔毛,背面密被腺長柔毛;花梗0.5釐米長,密被腺長柔毛。
  • 雲南又發現新物種!名字很可愛,為什麼雲南會有那麼多新物種
    我國雲南地區,因為氣候多樣性和複雜的地貌特徵,自古以來,就是生物們的重要棲息地,根據數據統計,我國脊椎動物和獸類動物中的53%、昆蟲類動物的52%、鳥類動物的65%,都生活在雲南,而且其中包含著多種珍稀物種,甚至有一些只分布在雲南地區。此外,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雲南也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
  • 雲南再次發現新物種,為何自然界頻繁出現新物種?環境正在變好?
    近段時間根據云南自然保護區報告來看,雲南地區發現了兩個全新的植物種類,它們一個名字叫紫花黃藥,另一個則叫大葉可愛花,我們只聽它們的名字,會認為它們長相一定特別美麗可愛,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1次在雲南發現新物種出現,要知道今年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能夠出現新物種是一件極為不容易的事情,這時候大家猜測
  • 剛果河湍流發現新魚類 其中一種被命名為歐巴馬
    剛果河湍流發現新魚類 其中一種被命名為歐巴馬2017-02-24 17:23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PConline 資訊】長期以來,科學家知道山川、河流等地理特徵會隔絕動物種群,最終形成新物種,但湍流一般不會被認為是這樣的環境
  • 古脊椎所在雲南曲靖志留紀發現真盔甲魚類一新屬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和他的研究團隊在雲南曲靖瀟湘區關底組(志留系羅德洛統)真盔甲魚類一新屬、新種——長孔盾魚(Dunyu longiforus gen. et sp. nov.),豐富了以夢幻鬼魚為代表的瀟湘脊椎動物群的組成。2012年2月出版發行的《古脊椎動物學報》(50卷1期)刊發了該項研究成果。
  •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2020-05-16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剛果河:非洲生物地理大屏障,3段河流地貌孕育了獨特的魚類
    剛果河已知魚類有686種,還有新的魚種不斷被發現,魚類學家估計魚類種數超過1000種,其中80%的種類是特有種。中遊馬萊博湖生活著230多種魚類,幾乎河流中每個地點都有可能發現一個新的魚種。因為地理環境,地形地貌的原因,這裡的魚類不能在整個水系中到處遊弋。因為水流急,到處都是巖石,弄不好就被急流衝撞到巖石上摔死。下遊因為急流的原因,魚類進化更明顯,很多是特有魚種。
  • 喜歡搭便車的吸盤魚!
    吸盤魚,又名鮣魚、粘船魚、印頭魚,喜歡吸附在鯊魚,海龜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外號「天生旅行家」,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頭及體前端的背側平扁,有一長橢圓形吸盤,頭的腹側稍圓凸。吸盤魚頭上長了一個鞋底一樣的吸盤結構,它們利用這個吸盤吸附在某一個物體身上,然後擠出吸盤中的水,藉助大氣和水的壓力。
  • 腦袋長了吸盤的魚,寧願餓死也不願「動彈」一下,鯊魚也拿它沒撤
    筆者-小文海洋如此廣闊,其中生活上千萬種生物也不足為奇,而隨著人類對海洋的了解的深入,人們發現越來越多海洋奇葩物種,吸盤魚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類稱為是「世界上最懶的魚」。在一些大型魚類,甚至鯊魚身上,人們都能找到吸盤魚的身影,有時候,吸盤魚還會主動依附在代行船隻的船底,讓船隻承載吸盤魚週遊世界其它大洋,由此,吸盤魚還有著「免費旅行家」的稱號。
  • 【魅厲雲南】在雲南經常有新物種出沒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動植物...
    ,2019年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發現該物種活體尚屬首次。此外,園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衛矛科的1個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勐臘五層龍」。除了這些新物種,雲南還有許多富有魅力的生物,展現出雲南生物多樣性的獨特魅力。
  • 雲南發現2個新物種
    雲南發現2個新物種】雲南發現大葉可愛花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在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兩個新物種:紫花黃藥、大葉可愛花。其中紫花黃藥為新亞種,大葉可愛花為中國新記錄種。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 人民網
  • 雲南河口發現錦葵科新物種
    本報訊(記者 李樹芬 黃翹楚 通訊員 張貴良 向建英) 近日,河口瑤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學術期刊上發表錦葵科新物種——大圍山梧桐,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2020-11-16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上號召捕殺清道夫魚,專家:屬入侵物種
    記者將視頻發給公益組織反電魚協作中心主任朱凱,他表示,這確實是清道夫魚,學名豹紋脂身鯰,屬於入侵物種。能夠在陸地上爬行清道夫又叫琵琶鼠、垃圾魚,喜歡養魚的人對這種魚並不陌生,一般會在魚缸中放兩條,清理水底垃圾和缸壁青苔。
  • 雲南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有美洲大蠊波斯菊等
    5月21日上午,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了雲南省境內發現的小管福壽螺、巴西含羞草、美洲大蠊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
  • 在雲南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科技傳真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分別發表文章,描述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和豆科植物新種元江木藍。目前,全世界已知有梧桐屬植物18種,中國記錄有1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