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3.5、上映3天票房才過億、評論區一邊倒的差評,由滕華濤執導,江南同名小說改編,鹿晗、舒淇領銜主演的科幻戰爭電影《上海堡壘》徹底翻車了!
科幻題材,有《流浪地球》珠玉在前,大製作和暑期檔,再加上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按理說這些本是爆款標配,然而《上海堡壘》卻淹沒在一片唾沫星之中。在評論區中,對該片演技、服化、劇本的吐槽佔了大半,甚至有觀眾指出「《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上海堡壘》又給關上了。」對此,今天上午,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髮長文回應「真的很抱歉,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想要去關上這扇閃著光的門。」
要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門?筆者是萬萬不同意的。作為一部科幻片,首先,《上海堡壘》的特效絕對是拿得出手的。在1600多個特效鏡頭下,電影裡轟轟烈烈的四場大戰被拍得揪心也震撼。「黃浦江裡放大炮」「上海陸沉」等各種接地氣的花式摧毀場面,其慘烈程度不亞於許多災難片裡的標杆之作,給了觀眾更多的驚喜。
另外,科幻片也有很多不同的題材,比如講自然災難、太空探險、時間旅行等等,《上海堡壘》的意義在於它填補了中國科幻片「外星入侵」這類題材上的空白。
「外星入侵」這個看起來最普通的題材,卻是科幻片的基本功。美國科幻也是從《獨立日》《E.T.外星人》《異形》等這一類型的科幻題材開始嘗試,經歷了幾十年的積累,好片爛片都有,才逐漸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因此,《上海堡壘》絕對是一次必要的嘗試。
中國科幻電影從業者,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意味著極大的風險,極大的爭議。但重要的是,需要有人願意嘗試這種風險,有人願意去承擔這種爭議,中國科幻才能逐漸積累起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形成自己的工業體系和特色。正如滕華濤在回應中說到的「我知道,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向前。我清楚,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但我不會因為這一次沒有回報,就不再努力。」
《流浪地球》之後,我們太需要一部國產科幻片去開闢新的戰場,積累新的經驗。也難怪《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主演吳京會相繼為《上海堡壘》點讚、發聲、支持。但中國科幻電影才剛剛起步,電影人們還在摸索中,請給他們一些試錯的空間、允許他們走一些彎路,給予他們更多的信心和鼓勵,而不是上來一部就一棒子打死,還有後來者敢上來嗎?
《上海堡壘》輸了,不過是暴露了中國科幻電影共同面臨的現實困難:缺乏經驗,缺乏積累,缺乏成熟的電影工業機制。有專家就一針見血指出「很大程度上,《流浪地球》的成功是偶然,《上海堡壘》才是現實。」
當然,這次事件也反映出觀眾對本土科幻電影的期待也越來越高,更懂得欣賞電影的好壞,對電影從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在未來幾年中,我們會在銀幕上看到更多完全不同的中國科幻片,我們能從這些片子中看到創作者的野心和能量。相信,科幻片這隻大骨頭,遲早有一天會被中國電影人們啃下來!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