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把學習習慣、溝通能力、獨特的行事風格和大腦聯繫起來,但事實上,這些內容都和大腦的功能息息相關。最近看了一本名為《硬核大腦》的書,在這本書裡,作者依託近幾十年關於大腦研究的科學知識,給出了很多改善行為習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非常有趣。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結合書中的科學知識,介紹一下大腦的五種主要類型,談一談如何充分的利用大腦、改造大腦的話題。
通過對大腦的SPECT掃描技術,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健康大腦和受損害的大腦有什麼區別。健康的大腦完整、均勻、活動充分而對稱,而受損害的大腦則布滿空洞、整體活動量較低。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按照大腦掃描圖的不同類型,把人分為了不同的類型的人格類型——大腦掃描成像揭示了大量與人類個性相關的信息,包括思維方式、行為模式以及與他人的互動。
如果大腦中血液流動充分、均勻且成對稱狀態,這樣的大腦被稱為「全面平衡狀態」
如果大腦前部活躍度不夠或相較於其他區域顯得「昏昏欲睡」,那麼這樣的人就很容易「衝動並受到本能驅使」
如果大腦前部比其他區域更加活躍,那麼這樣的人會更容易擔憂,且更容易陷入執著狀態
當邊緣的情感鵲羽的大腦活動超過平均水平時,人們可能更容易感到悲傷,更容易變得多愁善感。
當基底神經節和杏仁核的活動高於平均水平時,人們往往會感覺到更為焦慮和猶豫不決
在以上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詞彙,比如擔憂、執著、焦慮、衝動、猶豫不決、多愁善感等等,這些特性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困擾。但是在了解了腦科學的原理之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來改善大腦功能,從而更加從容的應對這些困擾。
所以,大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鍛鍊」被不斷優化的。
科學家通過16萬次腦部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後,一共確立了5種主要的大腦類型和11種組合大腦類型。這五類主要的大腦類型分別是:
大腦類型1:均衡型
大腦類型2:衝動型
大腦類型3:執著型
大腦類型4:敏感型
大腦類型5:謹慎型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在這5種主要類型基礎上的組合。但是充分了解這五類主要的大腦類型,已經對我們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了。
① 平衡型大腦
擁有平衡型大腦的人傾向於:
專注 表現出良好的衝動控制 盡職盡責 善於變通 非常樂觀
恢復能力強 情緒較為穩定
這樣的人是少數,一般來說都會有比較穩定的家庭關係和較高的社會成就。
② 衝動型大腦
衝動型大腦傾向於:衝動冒險、表現出創造性、有異想天開的想法、保持好奇心、有廣泛的興趣、喜歡驚喜、躁動不安、容易分心、反抗統治組織、會議經常遲到或匆忙抵達、被診斷患有多動症。
通過掃描,發現這類人通常在大腦的前部,即前額葉皮層區域活躍度較低。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發達的部分,佔大腦總量的30%,它是人的「執行控制中心」,當這個區域保持健康時,人會表現出比較好的自我監督能力,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前額葉皮層區是大腦的剎車,是掌管理智和理性思維的部分。在以前的關於腦科學的書籍中,我曾經看到一個說法:人類進化過程中,這部分是最後進化出來的,所以較之有更長進化歷史的「本能腦」,人類這部分大腦還是「新生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更容易受到本能情緒驅使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優化衝動型大腦,讓我們的前額葉皮層區域變得活躍起來呢?根據科學研究,有以下三個方法:
多吃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從事體育鍛鍊
服用刺激性補品,如綠茶、紅景天、人參等
同時應避免服用鎮定補品,如5-羥色胺,或者服用增強血清素的藥物,如SSRI等抗抑鬱藥。
③ 執著型大腦
擁有執著型大腦的人很喜歡掌控事物,不喜歡被拒絕。他們表現得十分頑強和固執。此外,他們還很容易陷入擔憂情緒,難以入眠,習慣爭辯,並對過去耿耿於懷(請對號入座~)
簡單的概況,執著型大腦的人有以下傾向:固執、意志頑強、習慣常規、保持懷疑態度、習慣鑽牛角尖、對過往的傷害念念不忘、傾向於看到有問題的一面、喜歡反駁或辯論、更容易患上強迫症。
經過腦部掃描成像可見,這一類人通常在大腦前部,也就是扣帶回前的區域活動增強。
扣帶回前位於大腦的額葉深處,負責控制認知和靈活性。扣帶回前的健康活動,可以幫助我們順應潮流、適應變化、與他人合作、成功應對新問題——也就是說,扣帶回前與人格的「靈活性」維度息息相關。
咖啡因、減肥藥和酒精都會使得扣帶回前區域過度活躍——生活中很多人有靠咖啡提命的習慣,睡眠不足、咖啡續命,這是當代人的一個常見狀態,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有每天喝咖啡的習慣,所以看到這一點也為我敲響了一個很大的警鐘。
那麼如何優化執著型大腦呢?答案在於通過從事體育鍛鍊和服用鎮定補品,如5-羥色胺、藏紅花等。而這種類型的大腦應該避免的是吃高血糖碳水化合物——比如麵包、糖果等物品。
在這裡需要解釋和說明一下高血糖碳水化合物會迅速轉化為糖並增加5-羥色胺,所以,碳水化合物也被稱為「情緒食品」,在吃掉這些食物後,確實能夠緩解負面情緒的問題。這就解釋了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很喜歡吃一些東西尤其是垃圾食品,因為它確實能夠減壓。但是長期的不健康飲食,會導致身體出現更多的問題。
④ 敏感型大腦
敏感型大腦的人更有同理心,但也同時更容易出現許多自動消極的想法和低落的情緒。
從名字也可以看出,敏感型大腦的人更傾向於敏感、感情深厚、善解人意、情緒低落
容易悲觀、有很多自動消極的想法,並容易引發抑鬱症。根據腦部掃描成像顯示,擁有這類大腦類型的人,通常在大腦的邊緣或主觀情緒的區域呈現較高的靈活度。
邊緣系統是人腦中最有趣和最關鍵的部分,它具有許多對於人類的行為和生存至關重要的功能,它設定了心理的情感基調並能調節行為動機。
擁有敏感型大腦的人,通過從事能釋放良好感覺的神經遞質可以消除負面的思想活動,也可以通過服用某些補品,對大腦進行優化。同時擁有敏感型大腦並具有偏執的情況,服用5-羥色胺的補充劑或藥物,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給這類人的建議是:從事體育鍛鍊、接受自動負面情緒治療、心懷感恩,以及服用補充劑,比如omega-3脂肪酸、SAMe、維生素D等。
⑤ 謹慎型大腦
這類大腦的缺陷是容易深陷焦慮而不可自拔,這使得他們變得更加保守和謹慎。當然好處是比較三思而後行。
這類人傾向於做好萬全準備、謹慎小心、規避風險、充滿動力、保守內斂、思緒紛雜、性情開朗、無法放鬆、有焦慮感。
通過腦部掃描,可以看到這類人在大腦主管焦慮的中心——比如基底神經節、杏仁核和島皮層的活動增強,而大腦中神經遞質GABA的水平通常較低。
想要優化這類大腦,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找到舒緩過度活躍的大腦區域的辦法,比如練習冥想、催眠,服用補充劑,比如維生素B6,鎂、伽瑪氨基丁酸,同時避免接觸可能會加重焦慮感的事物。
對於這類人來說,酒精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而且,這類人本身就容易飲酒成癮。
通過對以上五種主要大腦類型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幾點相通之處,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增強體育鍛鍊」,另外還有少使用高碳水物質。
以前我們常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割裂,但現代科學表明,很多問題都是身心疾病,包括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狀態,也都同時包括了心理和身體的雙重亞健康狀態。現代人普遍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缺少運動,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不但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對於注意力、情緒等其他方面都會產生影響。
這本《硬核大腦》就是在現代腦科學的研究基礎上,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提出了很多指導意見,比如化解壓力、掌握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習課堂學習的技巧、利用頂葉進行關聯記憶、消除大腦中的消極情緒等。
心理學是一門交叉科學,其中神經醫學已經成為近代心理學的一支發展門類。事實上,當我們不斷向外尋找方法或者不斷對自己進行自我厭惡和自我譴責的時候,常常忘記一個簡單但卻很容易忽略的事實:我們的身體其實蘊含著很多奧秘和答案。
所以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我們特別強調觀照自我,也就是內觀,這個內觀不但包括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包括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
從某種角度說,當對自己的大腦類型有了更加準確、清晰和科學的認識之後,我們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應對策略,有的放矢,讓自己在調理心理的過程更加高效。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心理學的終生學習者與踐行者。歡迎關注,互動,點讚,評論,打賞...
你的評論,可能會成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題~
我為自己寫作,而產生共鳴的讀者,只是剛好遇到我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