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亮;編輯:趙佳怡
今天來看一家軍工新材料公司,在細分領域不僅做到國內唯一,也做到了國際唯一。而上市以來,該股卻跟隨市場快速回落,目前還處於相對低位,近期剛剛向上挑戰箱體上軌。公司基本面值得關注,因此和大家分享。它就是西部超導(688122)。
西部超導(688122):
西部超導是目前我國國內高端鈦材及超導材料研製生產龍頭企業,公司前身是由西北院和超導國際於2003年設立的中外合資高新技術企業超導有限。2005年開始研製鈦合金並成為下遊軍工行業的鈦合金供應商。2014年進軍高溫合金領域並開展各項研究,該業務或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在國內低溫超導線材產業化領域形成絕對技術壟斷、在國內航空用高端鈦合金棒材領域形成技術領先的綜合優勢。
作為我國航空用鈦合金棒材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公司創造了兩個「唯一」:國內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全球唯一鈮鈦鑄錠、棒材、超導線材生產及超導磁體製造全流程企業。補上了我國新型戰機、艦船製造急需關鍵材料的「短板」。
公司是我國重要的實用化超導材料與磁體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低溫超導線材技術壁壘高,國內僅有公司擁有技術積累,且該技術難以從國外獲得。在高溫超導材料方面,公司側重Bi 系和MgB2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已掌握上述材料核心製備技術,未來將突破並引領上述材料在智能電網、快脈衝加速器、風電等領域的運用。
公司已經獲取GE、SIEMENS、上海聯影等國內外主要 MRI 設備生產商的 NbTi 超導線材批量供貨訂單,並持續向國內外科研單位、加速器項目、MCZ 設備製造商供應低溫超導磁體。
公司主營高端鈦合金材料、超導產品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三大業務。第一類是高端鈦合金材料,主要應用於軍用航空領域,作為軍品供給下遊中航工業、中國航發等客戶,此類產品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約佔80%;第二類是超導產品,主要用於醫用核磁共振成像、國防軍工、磁懸浮等領域;第三類是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供給軍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部件及核電設備。
公司突破了國內鈦合金和超導線材領域的多個瓶頸,以量產的新產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其中,在應用於新一代軍機緊固件的 Ti45Nb 鈦合金材料上,是國內唯一具備量產能力的廠商,而此前該領域被公司全球主要競爭對手 ATI 完全壟斷。
研發團隊:
公司核心高管與核心研發人員大多為博士學歷的教授或高級工程師,在高端鈦合金與超導材料領域具備多年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經驗。截至2019年末,研發人員合計194人,高於主要競爭對手寶鈦股份的139人。其中博士學歷32人、碩士138人,構成了公司研發團隊的主要力量。
客戶情況:
下遊客戶以軍工材料鍛造廠為主,存在大型軍工集團的背書,應收帳款整體質量較高。公司軍用高端鈦合金產品(棒材、絲材)主要應用在軍機、軍艦等領域,下遊客戶為軍用合金鍛造企業,包括中航工業下屬的鍛造廠(中航重機等)、二重集團德陽萬航模鍛公司、三角防務、中船重工725所、江西景航航空鍛造公司(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等,除三角防務為民營企業外,其他均為軍用產業鏈的國有大型集團的子公司。
民用高端鈦合金業務以出口為主,下遊客戶包括 Thyssenkrupp、Acnis、HanseatlscheWaren。同時,公司參與C919的試驗機型供貨,由於C919尚未量產因而整體貢獻較小。
財務業績:
2018年實現營收10.88 億元,同比增長12.5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35億元,同比下滑4.95%。2019 年 1-9 月實現營收9.83億元,同比增30.81%,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1.12 億元,同比增長11.77%。2017、2018 年淨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
行業趨勢:
鈦,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導熱係數低、耐高溫低溫性能好,耐腐蝕能力強、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艦船、兵器、生物醫療、化工冶金、海洋工程、體育休閒等領域,被譽為「太空金屬」、「海洋金屬」、「現代金屬」和「戰略金屬」。
鈦合金主要用於製作飛機發動機壓氣機部件,其次為火箭、飛彈和高速飛機的結構件。
從全球範圍來看,鈦合金市場整體規模約50~6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應用在航空工業(波音、空客、美軍飛機、俄軍飛機等)領域,約10%應用在國防軍工領域(軍艦、武器等)。
從國內來看,鈦合金以化工應用為主,航空領域應用提升空間較大。過去十年,國內軍機量產以低鈦合金含量的三代機為主、航空發動機國產化比例較低,同時國產民航飛機 ARJ21、C919尚未進入量產階段,航空用鈦合金需求量偏小。因此國內鈦合金市場結構與全球市場結構存在較大差異,鈦合金的主力下遊需求來自於化工、製鹽、海水淡化等存在鹽傳輸或的工業環節。但也預示著未來軍用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航空用鈦合金材料的需求量超過1萬噸/年,對應約40億元的市場規模。展望未來十年,隨著含鈦量更高的四代軍機量產、航空發動機的國產化以及國產民航飛機的逐步量產,國內航空用鈦合金材料的需求將有望維持持續高速增長。
軍機用鈦合金材料領域,生產企業除了要獲得「軍工四證」(國軍標認證、保密認證、許可證認證、名錄認證)外,還需要通過參與軍工配套項目進行大量的研發工作,才可能通過配套項目招標進入到項目正式研製階段,此後還需先後通過工藝評審、材料評審、地面功能試驗、地面靜力試驗、裝機考核、裝機評審後才能成為相關型號用材的合格供應商,全流程耗時長達幾年。因此,軍用鈦合金材料業務存在典型的長投入期與高回報期成正比的特性,門檻較高。
西部超導(688122)、寶鈦股份(600456)、湖南金天鈦業三家企業目前是軍用航空鈦合金的主力供應商。其中寶鈦股份涉及板材、棒材、絲材等多類鈦合金產品,銷量角度是行業第一,西部超導位居第二。
產品應用角度而言,寶鈦股份與西部超導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直接競爭較少:寶鈦股份主要產品為飛機機身用板材(TC4)、航空發動機用棒材(TC4、TC6、TC11、TA11);西部超導主要產品為飛機機身結構棒材(TC4、TA15、TC18、TC4-DT、TC21)以及飛機緊固件用絲材(Ti45Nb)。
隨著軍機迭代發展,第四代戰鬥機具備在巡航階段的超音速能力、對雷達的高隱身能力、大迎角狀態下的控制能力、超視距飛彈攻擊能力等,未來軍機綜合戰鬥力大幅提升。
國內戰鬥機序列依然處在三代機不斷替換二代機、四代機逐步量產的階段,展望未來10年,戰鬥機所需的鈦合金需求將有望處於持續提升的過程。此外,大型軍用運輸機(Y-20)也是軍用鈦合金的主要需求來源之一。預計年均軍機機身結構鈦合金需求量將從2020-2024年的 4,900噸提升至2025-2030年的6,580噸。
在新型材料TC4-DT、TC21、Ti-45Nb上,西部超導具備研發到量產的先發優勢,率先取得軍方供應商資格且成為國內新一代戰機、運輸機的主力鈦合金材料供應商。公司新一代軍機專供的三類新型材料需求量也逐步增長,佔軍品收入比從2016年的42.9%提升至2018年的52.5%。
整體來說,公司技術優勢顯著,多個領域創造國內、國際第一,而國內同行競爭者只有寶鈦股份,但兩公司業務又相對不同,不存在完全競爭。隨著國內軍機的快速更新迭代,市場需求有望激發,而該股作為少數甚至唯一的企業,有望深度受益。
來源:巨豐財經
作者:秦亮 執業證號:A068061611000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