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花瓣如何「造型」?

2020-09-18 中科院之聲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節,植物園和公園常常是很多人周末出遊的首選地。在那裡,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被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花兒所深深吸引。有的人在花叢之間流連忘返;有的人拿出相機、手機或畫筆記錄下花兒繽紛絢麗的模樣;還有的人會為孩子們講關於花的美麗故事和傳說。

要說花兒為什麼如此美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因為花瓣。的確,一般來說,花瓣是很多植物花中最顯眼的器官;它們在大小、顏色、形狀等方面的多樣性令人驚嘆。可以說,花瓣不僅是花的「調色板」,更是「造型師」。更重要的是,花瓣常以豐富的顏色和外形來吸引傳粉者為植物傳粉。因此,在進化過程中,花瓣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繁殖效率,進而促進了它們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的壯大。所以,不同物種花瓣的色彩和形態結構是如何形成和變化的,不僅大眾好奇,也是植物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之一。接下來,我們來講一講關於花瓣「造型」的故事。

被子植物中,很多類群的花瓣形態結構還算中規中矩,呈現全緣的片狀結構,如常見的月季(Rosasp.)、牡丹(Paeonia sp.)和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花瓣等。植物學家將這類花瓣稱為簡單花瓣(simple petals)。相比之下,另外很多類群的花瓣形態結構就比較有個性了,要麼在邊緣有裂片(lobe)、鋸齒(tooth)、流蘇(fringe)或其他分裂的式樣,要麼在其背腹面有鱗片(scale)、距(spur)、兜(pocket)或其他類型的修飾,要麼以上特徵兼而有之(圖1)。植物學家將這類具有特殊修飾和附屬物的花瓣稱為複雜花瓣(elaborate petals)。其實複雜花瓣並不少見,它們在被子植物的二十多個目中都有記載,在植物-傳粉者的互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能促進了相關類群的輻射分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北美的耬鬥菜屬(Aquilegia)植物(圖2)。在進化過程中,這類植物花瓣上距的長度變化是由傳粉者的轉變所介導:短距向中長距的變化是由於適應了傳粉者從熊蜂(bumble bee)向蜂鳥(hummingbird)的轉變;從中長距向長距的變化則是由於適應了傳粉者從蜂鳥向天蛾(hawkmoth)的轉變。正是花瓣上距長度的變化與傳粉者之間的密切聯繫,使得北美的耬鬥菜屬植物在短時間內(約200萬年)快速分化。

圖1. 複雜花瓣和花瓣的複雜化方式。(A-H)具有複雜花瓣的代表物種,依次是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石竹(Dianthus chinensis)、葫蘆科(Cucurbitaceae)的括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蘭科(Orchidaceae)的Trichosanthes kirilowii、小檗科(Berberidaceae)的小檗屬一種(Berberis sp.)、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華北耬鬥菜(Aquilegia yabeana)、蘭科的彗星蘭(Angraecum sesquipedale)、毛茛科的菟葵(Eranthis stellata)和蘭科的硬葉兜蘭(Paphiopedilum micranthum)。(I)花瓣複雜化方式的模型。(Zhang et al., 2019.

圖2. 北美耬鬥菜距長度的多樣性與傳粉者之間的關係。(A)北美耬鬥菜屬植物的進化關係。圖中不同節點處的圓圈表示該處為熊蜂(藍色)、蜂鳥(紅色)和天蛾(黃色)傳粉的概率。(B)三種具不同距長的耬鬥菜及其相應的傳粉者。該圖改自Whittall & Hodges, 2007。

那麼,形態各異的花瓣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無論是簡單花瓣還是複雜花瓣,它們都要經歷起始(initiation)、身份決定(identity determination)、形態建成(morphogenesis)和成熟(maturation)這四個發育過程。此外,複雜花瓣還要經歷一些特殊的發育過程。前人的研究發現,導致花瓣複雜化的機制主要是邊緣複雜化(marginal elaboration)和腹面複雜化(ventral elaboration),還可能會涉及到特化性狀的形成(圖1)。例如: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和葫蘆科(Cucurbitaceae)括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花瓣可以歸因於邊緣複雜化,邊緣會形成齒狀或流蘇狀結構;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屬(Berberis)的花瓣可以用腹面複雜化來解釋,腹部會產生兩個凸起狀的結構;毛茛科大馬士革黑種草(Nigella damascena)的花瓣不僅經歷了邊緣複雜化和腹部複雜化,使其分別產生二裂的裂片和上唇(upper lip),還形成了假蜜腺(pseudonectary)、長表皮毛(long hairs)和短表皮毛(short trichomes)等特化性狀(圖3)。

圖3. 大馬士革黑種草的複雜花瓣(左)以及與不同形態性狀形成相關的代表候選基因(右)。

目前,研究人員對擬南芥這樣的簡單花瓣發育的分子機制已經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但是導致複雜花瓣形成的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組長期從事花和花器官多樣化的分子機制研究。近期,該團隊以具有典型複雜花瓣的大馬士革黑種草為研究材料,通過詳細的比較轉錄組-表達譜及表達和功能研究,解析了花瓣複雜化的分子機制。

他們鑑定了在花瓣中特異和特異高表達的基因和程序,發現了複雜花瓣形態建成所必需的基因和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基因和程序中,除了一些是與簡單花瓣所共享的(如花瓣身份決定、背腹性決定、細胞分裂和花青素合成等程序)以外,還有很多是複雜花瓣特異的(如分生組織發育、雄蕊發育、蜜腺發育和表皮毛分化等程序)。這表明後者很可能對複雜花瓣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將這些基因的表達變化與花瓣的發育過程相關聯,他們篩選出30個可能控制花瓣邊緣複雜化、腹面複雜化及特化性狀形成的候選基因(圖3)。例如,花瓣下唇的二裂可能與 CUC 類基因在花瓣中表達有關,花瓣上唇的突起可能與KNOXI 類基因的再次激活有關,長、短表皮毛的分化可能分別由GL3LMI1類基因控制,蜜腺的形成很可能由STY 類基因決定。

為了驗證這些預測是否可靠,他們對其中一個候選基因(即LMI1)進行了表達和功能驗證(圖4)。已知該基因在其他物種中控制表皮毛、複葉或葉卷鬚的發育,但它卻在大馬士革黑種草的花瓣中特異表達。利用病毒誘導的基因沉默(VIGS)技術將該基因沉默會使得花瓣的短表皮毛和下唇二裂消失,表明其是短表皮毛髮育和下唇二裂所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基於這一結果,以及之前發現YAB5基因的異位表達對於大馬士革黑種草假蜜腺的發育至關重要,他們認為對已有基因和程序的重新招募,可能是複雜花瓣形成的關鍵。

圖4. 大馬士革黑種草NidaLMI1基因的功能。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別展示對照(Mock)和NidaLMI1基因沉默處理植株花瓣的表型。Zhang et al., 2019.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花瓣複雜化的發育機制,澄清了複雜花瓣與簡單花瓣之間的共性與特性,而且為理解其他葉性器官形態和結構複雜化和多樣化的原因和機制奠定了基礎。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著名國際學術期刊The Plant Cell上。但目前仍有很多關於花瓣「造型」的秘密尚不清楚。例如,如果對已有基因和程序的重新招募是複雜花瓣形成的關鍵,那麼它們是如何被招募的?黑種草屬植物的花瓣呈現出非常豐富的多樣性,其多樣化的分子機制又是如何?相信對這些科學問題的探索和解答,會有助於人們把「花花」世界打造的更加繽紛多彩。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光遇》花瓣鬥篷怎麼獲得 花瓣鬥篷如何獲取
    導 讀 光遇花瓣鬥篷怎麼獲得?花瓣鬥篷的先祖在哪裡?
  • 29個你可能沒有見過的事物,擁有奇蹟般完美幾何造型的玫瑰花瓣
    29、擁有奇蹟般完美幾何造型的玫瑰花瓣。
  • 29個你可能沒有見過的事物,擁有奇蹟般完美幾何造型的玫瑰花瓣
    29、擁有奇蹟般完美幾何造型的玫瑰花瓣。
  • 閩侯閩都民俗園洋紫荊進盛花期 花瓣飄落鋪滿園
    ­  紫紅色的洋紫荊花瓣落了滿地­  進入冬季,福州的洋紫荊迎來了每年的第二次花期。昨日,在閩侯閩都民俗園,近200棵洋紫荊進入盛花期,大量紫紅色的花瓣,隨風飄舞,落在園區的主幹道上,形成了一條美麗的花街。
  •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獲取攻略 亞麻花瓣怎麼獲取
    導 讀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在哪得到?亞麻花瓣是製作尼龍布所必需的材料,很多玩家還不清楚亞麻花瓣去哪採集,下面就來了解下明日之後亞麻花瓣獲取攻略吧。
  • 那些突破人類想像的造型,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我們經常會在大城市看到一些這樣的建築:它們的造型極具創意,同時工藝又特別的複雜,給人呈現的視覺效果特別好,路過的人忍不住都要留下拍照留念。看完上面幾張建築的圖片,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似乎這種建築造型在大城市的中心經常出現?
  •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獲得方法及作用介紹 怎麼得亞麻花瓣
    導 讀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是製作尼龍布的必須材料,但是這個材料是非常稀有的,不少的玩家還是不怎麼清楚獲取方法是什麼,小編整理了最新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怎麼獲得?亞麻花瓣獲得方法分享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是這個遊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材料,很多小夥伴都在問這個明日之後亞麻花瓣是怎麼獲得的?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亞麻花瓣獲得方法分享! 明日之後亞麻花瓣獲得攻略 漂亮的花瓣,是製作尼龍布的必備材料。
  • 開花植物如何吸引蜜蜂?花瓣的納米級不規則結構是關鍵
    但蜜蜂是如何尋找花朵?新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報導了英國劍橋大學的西爾維亞·維尼奧利尼(Silvia Vignolini)和貝弗利·格洛弗(Beverley J. Glover)等科研人員的發現——不同顏色的開花植物的花瓣能夠產生一種「藍色光暈」,吸引蜜蜂。 之前的研究顯示,蜜蜂眼睛對除藍色之外的大多數顏色不敏感。但是,擁有藍色素的植物相對不常見。
  • 王源推出新歌《花瓣》:這是關於成年猛虎,細嗅薔薇的溫柔
    敲擊黑白鍵,開始了這條音樂之路;就連海浪,也在拍打著巖石,表達著自己的情緒;花瓣悄悄落地,誰又能知道她的心事?一次次努力,一次次的向前。猶記得王源在《我是唱作人》上的表現,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安慰。爭取做一個金玉其內的人,前進的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外表光鮮映襯著舞臺的燈光,可是又有誰知道自己內心的孤單。
  • 輕輕一壓,拓寬結構色視角:UMass與劍橋團隊源自花瓣的啟發
    儘管諸多研究已經致力於模仿這種獨特的廣角結構色,在人工模型中仍缺乏天然花瓣所固有的可調性來控制結構色的光譜。在動物界,某些昆蟲、鳥類和爬行動物進化出微納米結構產生結構色用於信號傳遞、熱調節和偽裝;在植物界,某些花瓣、葉子和果實上也發現了結構色。令人驚訝的是,自然界的許多結構色呈現出較弱的角度依賴性。著名的大藍蝶的翅膀背面,驚豔的藍色結構色幾乎像顏料一樣獨立於觀察視角。在木槿的花瓣上也發現了具有較寬的可觀察視角的廣角結構色(圖2a,b中花瓣的深色區域)。
  • 藍色搭配復古大方,讓造型變得更驚豔,是不容錯過的配色
    作為時尚造型,我們選好單品之後還需要選擇一下顏色,在我看來天藍色絕對是最小清新的顏色,不僅對於女性的膚色非常友好,只要是這樣的單品都會非常的好看,貼近天空的顏色在這個季節嘗試也很合適,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有哪些經典的造型吧。
  • 雪花為什麼都是六個花瓣,卻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
    但你有沒有注意過,組成這壯闊雪景的極其微小的雪花,有著無與倫比的精美外觀,雖然都有著六個「花瓣」,卻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的思想飛到雲層中,來看看一片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吧! 雲層中漂浮著許多塵埃顆粒,一片雪花的形成,首先便是從雲層中的塵埃顆粒開始。空氣中的水蒸氣粘附在塵埃顆粒上,以塵埃顆粒為核,形成小水珠。
  • 「沙漠玫瑰」充滿高科技的複雜結構,再一次驚豔全世界
    修建中的卡達國家博物館不過,卡達國家博物館最大的特徵,是由許多巨型圓盤堆砌而成,就像散落一地的花瓣。它指的不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在沙漠中的特殊物理現象,最終形成類似玫瑰花瓣的礦物結晶。卡達國家博物館室內項目的結構是最大挑戰,實際施工遠比看起來更加複雜。圓盤是輻射狀布局的鋼結構桁架,覆著玻璃纖維複合鋼筋混凝土板。柱子隱藏在垂直圓盤中傳遞水平圓盤的荷載到地上。
  • 花瓣平行丟失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花瓣是被子植物吸引傳粉者的重要媒介,在形態和結構等方面呈現出多樣性。已有研究表明,花瓣由苞片或雄蕊多次獨立演化而來,但在不同分支中發生了丟失,導致多個無花瓣類群的獨立起源。然而,到目前為止,導致花瓣平行丟失和無花瓣類群獨立起源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組長期從事花和花器官起源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 三維CAD實例:用中望3D設計花瓣吊燈(中篇)
    圖4 延長直線段使用「造型 圖9 繪製延長線第三步:創建工作平面使用「造型 圖15 前視圖第八步:陣列掃掠特徵使用「造型 圖19 前視圖第十步:布爾運算點擊實體「造型 圖23 焊縫創建效果    到此,我們就完成了花瓣吊燈燈座
  • 光遇花瓣鬥篷什麼時候返場
    比如花瓣鬥篷就是很好看的鬥篷,但是這個好看的鬥篷已經無法獲得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光遇花瓣鬥篷什麼時候返場吧,希望可以幫到各位玩家。比如花瓣鬥篷就是很好看的鬥篷,但是這個好看的鬥篷已經無法獲得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光遇花瓣鬥篷什麼時候返場吧,希望可以幫到各位玩家。
  • 零基礎彩鉛教程:分步驟講解各種花卉造型和上色圖解,簡單易學
    花卉繪製基礎常見花卉的結構與造型星形結構的花朵雞蛋花1.首先將一個多邊形分成五等份。2.每一個等分代表一片花瓣的區域。3.把線稿畫得更加明確,並擦掉輔助線。4.畫出每片花瓣轉折處的厚度,擦掉多餘的線。桔梗花1.畫一個等邊的五邊形,再分成五等份。2.以每等份的線為參考畫出每片花瓣,注意花瓣的形狀是尖尖的。3.擦去輔助線,明確線稿。4.畫出花瓣上的紋理。水仙花1.在圓形中畫一個同心圓表示花蕊的位置,再畫等分線。
  • 「售樓部景觀設計」花瓣上的景觀 全城優雅綻放
    ▲家和城售樓部效果圖繽紛·浪漫將「花」這一主題元素進行解構與組合衍生出主體景觀——創意花瓣樹池,綠化與休憩功能結合,同時成為分割空間和共享空間的新亮點。花瓣繽紛散落,花影搖曳,化為片片漂浮綠洲裝點整個場地,展現售樓部的繽紛爛漫,統一而富有變化。
  • 科學網—新神經接口器件靈感來自玫瑰花瓣
    小鼠試驗證明,這種結構能顯著促進神經元突觸的貼附和攀爬(類爬山虎行為)以及周期性神經元網絡構建,不僅極大提高神經器件植入後的生物相容性與有效性,也為神經元網絡重建與功能調節提供全新策略與方法。7月27日,相關成果發表於《微系統與納米工程》。 神經刺激技術因對諸如帕金森氏症、癲癇、失明和抑鬱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而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