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曉陽報導 4月2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龍捲風探測雷達研製及業務化應用研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預期通過該研究,建立可業務化的龍捲風觀測、預警預報流程與規範。
該項目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牽頭承擔。項目面向我國龍捲風監測預警的迫切需求,採用相控陣多波束、反射面多波束、雙偏振與譜處理等先進雷達技術研製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龍捲風探測雷達;在我國龍捲風多發的蘇皖地區科學布設探測網,開展龍捲風觀測試驗,實現對龍捲風及母體風暴多時空尺度演變過程的精細化探測;研究多源觀測資料融合、分析和同化反演方法,揭示龍捲風及母體風暴的精細四維演變特徵,探索成因;研究龍捲風識別算法,實現基於雷達參量的識別與預警方法,從而建立可業務化的觀測、預警預報流程與規範。
該項目是科技部近年來在龍捲風觀測及機理研究方面的重要項目。中國科學院院士呂達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祥德,中國氣象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等60餘人參加會議。項目負責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授何建新和四位課題負責人分別圍繞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任務分解以及保障措施進行了匯報。
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目探測和預報的挑戰性很大。針對項目研製雷達的評價指標,龍捲風的潛在預報思路,項目方案技術路線、外場試驗、進度安排、成果應用等方面,專家給出了指導性意見。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