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苦惡鳥
200多年前,英國鄉村牧師吉爾伯特·懷特,對倫敦附近的一個偏僻小村進行了細緻的自然觀察,後來出版了一本書——此即無論在博物學領域還是在英國文學史上均大放異彩的《賽爾伯恩博物志》。
懷特以此書流芳後世,並被稱為現代觀鳥第一人;而塞爾伯恩,也由此成了全世界自然愛好者心中的聖地。由此看來,哪怕是對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若能花較長時間關注它的自然生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請你來猜一猜:如果對寧波城區的一個湖,進行持續的鳥類觀察,那麼一年下來可以看到多少種鳥呢?
寧波晚報記者張海華文/攝
始於驚喜的四季鳥類調查
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讓我決定對位於慈城新城的中心湖進行為期一年的鳥類調查。這個湖是前幾年開挖的人工湖,面積為26.9公頃,約為3個月湖那麼大,其周邊為城市社區與學校。2016年12月,我和妻子受人之託,要在湖畔搞一次親子觀鳥活動。此前,我從未去過這個地方,因此決定先去那裡考察一下情況。
沒想到,那裡的環境之佳出乎我的意料:湖的面積比我想像中還要大,臨水植被較好,很不錯的溼地感覺。山雀歡鳴,白鷺輕飛,小????(音同「闢梯」)、黑水雞等水鳥在湖面上遊弋。那天我站在湖心堤上,居然還看到了兩隻白骨頂——這可是通常在海邊才容易見到的冬候鳥啊,怎麼會出現在城區的湖中?
隨後舉行的觀鳥活動給了我們更大的驚喜。那天上午,我帶著孩子們共看到15種鳥,其中包括蟻鴷(音同「列」)與黑頸????這兩種相當少見的鳥兒。蟻鴷,是一種習性奇特的啄木鳥,它並不是在樹上啄洞覓食,而是喜歡在地面上尋找螞蟻。它的舌頭很長,具鉤端及黏液,可伸入蟻巢中取食。我拍鳥12年,也是才第三次見到這種鳥。黑頸????,寧波不常見的冬候鳥,通常在海邊的溼地才有望一見。它的習性跟常見的小????一樣,喜歡潛水捕魚。
這些「意外之喜」讓我「突發奇想」:如果定點關注這個湖的四季鳥類分布狀況,結果會如何?在正式調查之前,我曾跟妻子預言:一年內可以看到60種左右的鳥。
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春夏秋冬轉眼完成了一個輪迴。中心湖離我家不遠,只需約15分鐘車程。在這一年中,我利用節假日及清晨、傍晚等閒暇時間,去那裡近50次,幾乎每周都去一次。這是我第一次針對一個地方進行有計劃的鳥類監測。每次去,我都做好當日所見鳥種記錄,發現最少也能見到10種鳥,最多可達25種左右。
一個湖與六十三種鳥
統計結果完全證實了我的預言:截至2017年12月12日,中心湖有確切記錄的鳥至少有63種!
我整理出了過去一年中所觀察到的中心湖鳥類詳細名錄,發現這63種鳥涉及29個科。作為參照:寧波野生鳥類總共400多種,涉及60多個科。可見,這個城中湖已經吸引了相當多的鳥兒來逗留。
若按科來分,則在中心湖以鷺科鳥類為最多,共8種: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夜鷺、黃斑葦鳽(音同「間」,也有說應讀作「研」)、黑葦鳽、慄葦鳽。這些鷺鳥的羽色則有白、黑、灰、黃、紅5種,故不妨稱之為「五色鷺」。它們有的是留鳥,有的是夏候鳥,也有的是遷徙路過的旅鳥。其中,黑葦鳽與慄葦鳽屬於本地罕見夏候鳥,它們居然在城區湖泊中繁殖,特別讓我驚喜。
其次,鶇科鳥類有7種:烏鶇、白腹鶇、斑鶇、紅尾鶇、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東亞石(音同「及」);鶯科6種:黃眉柳鶯、黃腰柳鶯、極北柳鶯、褐柳鶯、遠東樹鶯、東方大葦鶯。另外,還有雀科、鵯科、隼科、戴勝科、伯勞科、????科、秧雞科等科的鳥類。
若按照常見程度,則小????、白鷺、黑水雞、珠頸斑鳩、白頭鵯、棕背伯勞等鳥兒屬於幾乎每次去都能看到的鳥兒;而以下幾種鳥,我在過去的一年中均只見到過一次:赤膀鴨、斑魚狗、遠東樹鶯、紅隼、黑鵯、長嘴劍鴴(音同「橫」)等。
鳥類的多寡,可以作為衡量環境質量的直觀參照物。在中心湖有記錄的鳥兒,溼地鳥類較多是一大特色。如果仔細分析這63種鳥的出現概率與數量,則可以得出結論:中心湖初步具備了以溼地生態為特徵的良好的生物多樣性,但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樣的高要求還是有明顯距離。
從我十餘年的野外觀鳥經驗來看,多數鳥兒對環境並不十分挑剔,只要給它們保留或營造適合的生存環境,就可以吸引它們過來安家落戶,或讓鳥兒在遷徙途中得到良好的休息之地。就此而言,慈城新城的中心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供分析的案例。
爭取人與鳥的共贏
大家或許不知道,就建設的初衷而言,中心湖最重要的價值並不是「景觀湖」,它實際上屬於「海綿城市」設計中的一個蓄水排澇湖,起到調節水位、利用溼地條件淨化地表水等作用。因此,這個湖的綠地景觀設計比較接近自然,沿湖種了許多蘆葦、再力花、黃菖蒲等水生植物。這些植物群落給鳥類提供了較好的棲居、覓食場所。
而湖心堤旁那片四面環水的島狀蘆葦蕩,對鳥類來說更有誘惑力。這片蘆葦離岸最近處有二三十米,有效隔絕了人為幹擾。因此,儘管它的面積不是很大,但持續觀察表明,它已經成了鳥類樂園。上文說到的「五色鷺」,主要是在這片蘆葦蕩中棲息、繁殖。此外、翠鳥、東方大葦鶯、小????、黑水雞、中華攀雀等鳥兒也喜歡光顧那裡。由此可見,事實上鳥兒對人類的「要求」並不高,區區一個巴掌大的蘆葦蕩,就可以為它們營造一個家園。
但中心湖的「軟肋」也是很明顯的。說真的,我認為,這個湖的生態環境若能進一步改善,則一年內記錄到的鳥類則一定不止63種,70種,乃至80種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軟肋」之一,是沿湖植被的縱深不夠,而且作為新開挖的人工湖,植被還比較「年輕」,因此沿湖綠地未能形成大面積的、層次較好的由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混搭」而成的接近自然狀態的群落,對野生植物的寬容度不高,因此整個綠地系統總體顯得比較單一,而且過於敞亮,這或許符合人們對於現代公園的審美觀,但不大適合鳥類、昆蟲等生物的棲息、隱蔽與覓食。
「軟肋」之二,是整個湖太「乾淨」。這裡的「乾淨」的意思,就是一覽無餘,岸邊缺少臨水的樹林,水面缺少浮水植物。以中心湖所處的位置與水域面積,照理說,秋冬時節湖面有小群的野鴨棲息是完全可能的,但很遺憾,我每次去都用望遠鏡仔細搜索湖面,居然在一年內僅僅看到一隻赤膀鴨(而且我親眼見到它馬上飛走了)。這說明,中心湖對生性敏感警覺的野鴨等水鳥來說,還是不夠安全,且食物不夠。
「軟肋」之三,是水面保潔太「勤快」。最近幾個月,工人每天駕船在湖面上來回巡視,連落葉等物都被打撈得乾乾淨淨。這樣一來,天空飛過的野鴨等鳥兒想下來歇息都不敢了。
所以,儘管在中心湖有分布記錄的鳥從種類上來說不算少,但有約一半的鳥種,實際上出現的個體數量極少,甚至只有一兩隻,而且逗留時間很短,如果不是我有多年的觀鳥經驗,很容易就將其忽略了。
以上所說的3個「軟肋」,或許有不少人會不以為然。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們習慣性地為自己的眼前利益考慮得多了一點,而為鳥類、昆蟲、野花等動植物的福祉考慮太少。殊不知,只要多給大自然一點空間,我們得到的回報反而會更多。
如果有那麼一天,當鳥兒「贏」了的時候,實際上才真的是我們人類贏了。共贏,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也體現在人與自然之間,因為我們原本就是一個親密無間的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