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東南沿海的閩南都市廈門,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廈門又叫鷺島、也稱鷺江。據說很早以前,這裡曾經是白鷺棲息的地方。廈門島是一個由花崗巖構成的島嶼,南北長約13.5公裡,東西寬約11.5公 裡,它的面積為109平方公裡。廈門島面臨東海、背靠大陸,與祖國寶島臺灣省隔海相望,是臺灣距大陸最近的地方。目前廈門市的轄區除廈門島外,還有鼓浪嶼及其周圍的大陸地區。
廈門依山傍海,物產豐富、溫和多雨,是個山水靈秀的地方。由於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廈門成為經濟特區,各項建設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高樓大廈和各種新的設施拔地而起。交通、電訊、港口、旅遊區正在繁忙的建設之中。經濟作物、新興產業、對外經濟貿易以及旅遊業已逐步成為廈門特區的四大經濟支柱。看到廈門日新月異的變化,確實令人振奮。
到了廈門,除了參觀正在建設中的新興事業外,它的那些風光名勝和著名古蹟也很值得遊覽。鼓浪嶼是廈門特區的四大旅遊區之一。是一處令人陶醉的「海上樂園」。它位於廈門島鷺江海濱的對面,乘輪渡過去十分方便。鼓浪嶼是一座面積不過1.6平方公裡的小島。上島舉目四望,只見島上崗巒起伏,奇巖怪石,若隱若現,樹木參天,花草繁茂,一幢幢風格迥異的別墅、住宅,掩映在綠樹叢中,海風吹拂,空氣中飄來陣陣花香,好一派寧靜、安謐的海島風光。
聽島上居民說,鼓浪嶼的西南角有一座碉堡,那裡有兩塊疊在一起的巖石,由於海潮的侵蝕,天長日久,那巖石中間形成空洞,當海潮上漲時,潮水撞擊有空洞的巖石,發出猶如鼓鳴的聲響,於是人 們稱那巖石為「鼓浪石」,鼓浪嶼之名亦與此有關。鼓浪嶼最高處叫日光巖,那是遊人必到之處。在攀登日光巖的途中,有一座很漂亮的花園,它還跟臺灣有一點關係哩!
此園的名字叫菽莊花園。那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由於清軍戰敗,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一位叫叔臧的臺灣人士,不願當亡國奴,於1895 年舉家由臺灣遷到廈門,定居於鼓浪嶼。大約在1913年,叔臧決定在鼓浪嶼的南邊海濱修建一座花園,以菽莊花園為名。經過70餘年的營造,菽莊花園有了相當規模,園中遍植花木,亭臺樓閣一應俱全,還建有44橋、12洞天等各種風景點,頗有意趣。
最後,出菽莊花園前行不遠便是日光巖。其實,日光巖並不算高,不過90米,但它的挺拔和險峻吸引著人們非攀登不可。日光巖下山麓有座日光寺。當朝陽東升時,陽光正照射到山石和寺內,寺因此而得名。日光寺後奇石林立,風光旖旎。沿著石階上行便是古避暑洞,該洞由一巨石橫架於石壁上形成的,洞內海風撲面,濤聲震耳。夏日來此,暑氣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