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客」奔忙 廈門覓食 金門棲息

2021-01-08 瀟湘晨報

【觀鳥提醒】

●時間:近期每天7時左右及16時前後

●地點:園博苑、杏林灣、馬鑾灣一帶

近期在集美大橋、馬鑾灣等地可以看到大片候鳥飛行的景觀。

鸕鷀(廈門觀鳥協會 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劉少敏)近期,有不少市民在集美大橋、馬鑾灣等多地看到大片候鳥飛行的景觀。群鳥壓境的視頻一傳到網上就引起關注,不少網友還做成祝福視頻發給親友。記者聯繫廈門觀鳥協會一探這群天上來客的真容。

在一段拍攝於園博苑的視頻可以看到,藍色水面上,成千上萬隻黑色小鳥展翅飛過,時而低空橫掠,低頭覓食,時而高空盤旋,演繹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和線條,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在視頻下的留言中,有人藉此致敬新的一年,也有人揭秘稱,這些鳥兒白天到廈門覓食,晚上會飛回金門棲息。

這究竟是哪一種鳥類?這樣的景象是否多見呢?「主要是普通鸕鷀,會混有白鷺和大白鷺等鷺科鳥類。」廈門觀鳥協會「魚鷹」告訴記者,鸕鷀的天性就喜歡聚大群,一群一群集體圍捕魚類,如果食物豐富,它們會互相配合,如果短缺也會互相爭奪。隨著每年來廈的候鳥越來越多,這樣的美景在廈門已經不算稀奇了。

每天7時左右,以及16時前後,市民都可以在園博苑、杏林灣、馬鑾灣等多地看到這一景象。而鳥群在這一時間段出現的目的的確就是為了覓食。經過廈門觀鳥協會與金門鳥類研究志願者長期聯合監測發現,這些鳥兒早上飛來廈門,下午覓食結束後會途經五緣灣,前往金門,晚上在那裡棲息。大金門慈湖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是它們的主要夜息點,金門方面也已把鸕鷀夜歸當成重要觀鳥項目推廣。

「市民可以前往園博苑水上運動中心的橋上進行拍攝。」「魚鷹」推薦有興趣的市民攜帶200mm左右的長焦鏡頭,這個觀測點上午下午都可以觀察,而且地景宜人,十分適合拍攝。

【來源:廈門日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鸕鷀歸巢,守鱟一生 金門自然故事
    在去金門之前,我對鸕鷀(Phalacrocoracidae)的認知幾乎停留在小學課本上關於灕江漁夫利用鸕鷀來捕魚的傳奇故事。當時心想:這種鳥真是聽話,明明吃到魚了,居然還會吐出來留給主人?!後來我才了解,原來漁夫會先用稻草或莎草等工具輕輕的捆住鸕鷀的脖子,使其只能吞下小魚,不能吞下大魚。食到嘴邊而不得,可見,鸕鷀的心裡陰影面積是有多大!
  • 廈門鏡頭下的金門(圖)
    25位來自廈門的攝影達人、近1500幅優秀的攝影作品――一衣帶水的金門,從外在到內涵,就這樣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回味無窮。­  9月9-10日,由廈門日報《遊周刊》、廈門報業國際旅行社及旗下「好攝旅圖」俱樂部,攜手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一場「廈金尋色(攝)」旅拍,2天1夜的攝影活動,獲得了攝影師們的滿滿讚譽。
  • 數千候鳥來廈門過冬,觀鳥就到這幾處地點,3月過後鳥兒就將離去
    隨著廈門對周邊水域的整治,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秋冬來臨之際,北方的候鳥南飛到廈門過冬,吸引了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圍觀。元旦前後,在廈門園博苑附近就出現了大量的鸕鷀,園博苑水域有著眾多的魚蝦等生物,為鸕鷀提供了可口的美食,它們更是選擇這裡成為常住的家。
  • 「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原標題:「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金門公園管理處在2010年5月曾委託學者調查研究金門沿岸文昌魚生態,在金門西側與南側海域的料羅灣、金烈水道與小金門周遭海域規劃34個測站採集文昌魚,只在3個底質為中等佳到尚佳的粗砂環境測站中,有文昌魚捕獲的紀錄。  研究也發現,金門水域捕獲的文昌魚,分別是白氏文昌魚與日本文昌魚,這2種文昌魚的吻鰭、前臀鰭腔室、尾鰭形態不同。
  • 離廈門僅六公裡駐軍兩三萬 臺灣布重兵守金門(圖)
    用炮彈殼製成的「金門菜刀」享譽中外  環球時報張撥塵8月28日報導,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廈門灣口,共有大金門、小金門以及大擔、二擔等10多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約178平方公裡,其中大、小金門佔總面積的85%。金門與廈門之間僅相距6公裡。退潮時,金門馬山連營區距廈門角嶼島只有1800米,可謂近在咫尺。
  • 廈門又見萬鳥齊飛的壯觀場面,就在這裡……
    近日這段視頻刷屏了許多市民的朋友圈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正是廈門園博苑近日,晨報記者與園博苑工作人員一起乘船探訪鸕鷀在廈門的落腳點杏灣泛舟,晃晃蕩蕩朝湖中駛去。遠遠的,就看見水面上一片黑影。廈門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介紹,這群黑影就是普通鸕鷀,是廈門的冬候鳥。
  • 兩岸合建「金門大橋」 首批施工設備通關運往臺灣
    21日,由廈門海關驗放的首批「金門大橋」施工設備——10套海上打樁專用設備順利通關,運往臺灣「金門大橋」施工現場。廈門海關驗放的首批「金門大橋」施工設備這座連接大小金門的大橋,又被戲稱為「選舉浮橋」。過去二十多年,幾乎每逢選舉就被候選人提出,但選舉一結束卻無疾而終。
  • 我國避暑勝地廈門:白鷺棲息的地方
    地處東南沿海的閩南都市廈門,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廈門又叫鷺島、也稱鷺江。據說很早以前,這裡曾經是白鷺棲息的地方。廈門島是一個由花崗巖構成的島嶼,南北長約13.5公裡,東西寬約11.5公 裡,它的面積為109平方公裡。
  • 陳玉珍回嗆民進黨「立委」:我不是臺灣人,我是福建金門人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作為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外島,金門離廈門最近處不到2公裡,是兩岸相距最近的地方。金門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很多大陸人稱之為「臺灣金門」,而臺灣人則稱「福建金門」。今天,大師兄就帶領大家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
  • 金門與馬祖在蔡英文眼中算不算臺灣的「領土」?
    雖然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區域包括臺澎金馬,但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並不是一回事。從地理位置上講,前者離大陸近,屬於福建離島,後者則與大陸隔道臺灣海峽;而在海峽兩岸各自的行政區劃中,都把金門、馬祖劃入福建省,把臺灣澎湖劃到臺灣省。再從歷史上看,兩者區別更大。臺澎地區有過因為《馬關條約》而被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而金門馬祖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離的結果。
  • 臺灣旅遊必買的名特產:金門貢糖
    金門貢糖,隨廈門制餅師傳入小金門,並廣被一般糕餅店製成品茗茶點。   小金門由於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種植一些高粱、花生、芋頭等雜糧,很早以前島上居民,常以所種的雜糧來自製一些別具地方風味的茶點,並佐以好茶來款待來訪親朋好友。花生和糖是製作貢糖的兩大原料。由於金門空氣新鮮,水質冰冽清爽,加上島上風大造成土壤幹沃,所以金門花生粒小紮實,口味較重。
  • 中華白海豚頻現廈門海域覓食嬉戲
    最近,隨著中華白海豚繁育期即將到來,在福建廈門附近海域,市民頻頻發現中華白海豚集體覓食、追逐的身影。畫面中的中華白海豚由不同年齡階段呈現粉、白、灰三種顏色,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這顯示中華白海豚種群相對穩定,中華白海豚的頻繁出現,一方面得益於廈門海洋部門的增殖放流、水域汙染治理等措施,另一方面,也與中華白海豚即將到來的繁育期活動規律有關,近期海豚的活動會更活躍,一般跟著漲潮,追隨魚群來到內灣,因此常被市民發現。
  • 吃鐵樹的蝴蝶翩翩舞 首次現蹤金門
    臺海網9月2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金門 「國家公園管理處」日前在中山林發現蘇鐵綺灰蝶,經生物專家證實是金門新記錄種。據悉,蘇鐵綺灰蝶屬於臺灣特有亞種,它們以蘇鐵(俗稱鐵樹)的嫩葉及嫩花序為食。
  • 廈門吃海記:篔簹港時代,廣電大廈下面曾是狗鯊巢
        莊南燕繪後江埭一帶討海仔最隆重的成年禮,是泅渡到對岸的磊石洞裡捉狗鯊。後江埭一帶討海仔最隆重的成年禮,是泅渡到對岸的磊石洞裡捉狗鯊。誰都明白這道考題的厲害。橫渡海灣對這些整天在海裡撒野的孩子來說,連屁事都算不上。
  • 金門百節「蜈蚣座」創紀錄 「老民俗」成旅遊亮點
    金門迎城隍就是他山之石。金門近日迎來了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成為旅遊的新亮點。金門的迎城隍民俗活動已經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宗教儀式。它作為兩岸共有的民俗文化,在兩岸的不斷交流磨合中,金門迎城隍活動自成一格,既發揚傳統民俗文化精髓,也加入了文創等與時俱進的元素,打造出一個集宗教民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觀光季活動。近日,2017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推介活動在廈門舉行。
  • 廈門上空熱鬧十足 冬候鳥們千裡迢迢來廈「赴約」
    太陽鳥正在覓食。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近日,廈門上空熱鬧十足。冬候鳥們又拖家帶口地來到廈門,有的在此安營紮寨,有的繼續過境南飛。快和晨報記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高顏值冬候鳥吧。  忠侖公園和植物園裡,鶇科類鳥數量不少。紫嘯鶇、鳥灰鶇、赤胸鶇、白眉鶇、白腹鶇、白腹地鶇……在觀鳥愛好者許書國的鏡頭下,這些鶇科類鳥驚豔非常。
  • 廈門的傳統名貴特產——歐厝文昌魚
    1923年,時任廈門大學教授的美國生物學家萊德在考察廈門郊縣海區時,第一次在同安劉五店海域發現中國文昌魚。當地漁民告訴萊德,這東西叫做鱷魚蟲,每年當文昌帝君(閩南一帶傳說中的神祗)誕辰前後,這種魚才出現,數百年前漁民就開始捕撈,有何稀奇。萊德震驚於廈門文昌魚數量之多,並形成一種規模漁業,遂以《廈門文昌魚的生態分布和棲息環境》為標題在美國《科學》雜誌發布,向世界宣布這一發現。
  • 「臺灣的驕傲」金門大橋預計明年底完工,臺媒:工程困難度...
    時30分,由縣府也安排政經發展簡介,介紹近年金門各項政經發展概況與施政方針,縣長楊鎮浯於致辭時表示,感謝陸委會長期關心金門建設,多方協調推動「小三通」的相關交流與合作,並希望該會制訂兩岸政策時,方圓之間應掌握得宜,也歡迎這次媒體交流團來到金門參訪,認識金門、行銷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