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如「強心針」 台州醫藥產業未來可期

2021-01-09 中國台州網

今年以來,台州醫藥一直領先增長,在4月份累計增速實現正增長,帶動全市經濟較快增長。那麼,今年上半年成為「香餑餑」的醫藥產業,經濟發展態勢是否延續至下半年?今年台州醫藥產業發展如何?向好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練就的?

台州醫藥產業整體向好

前段時間,台州市統計局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台州經濟形勢分析》。分析顯示,三季度,隨著國外疫情進一步蔓延,部分海外訂單回流,國外客商補庫存意願明顯,我市企業訂單情況明顯好轉。

醫藥產業作為台州重點培育的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在今年疫情期間率先復工復產,並一直保持高增長勢頭。

根據上市醫藥企業披露的三季度報顯示,聖達生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8.35%,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48.8%;奧翔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3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1.62%;九洲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5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6.42%;天宇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6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07%;華海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4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3.46%;司太立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6%,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4.4%;仙琚製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4%,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3.26%……

由此可見,台州醫藥上市企業整體行情向好,超半數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

從世界範圍看,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台州醫藥產業的成熟市場主要包括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

那麼,台州醫藥產業整體向好是否與國外疫情有關?印度、美國等海外市場,是否能讓醫藥企業擁有更多機會?

以華海藥業為例,從經營業績來看,華海藥業海外業務保持持續增長,同時國內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份額逐漸擴大。

「雖然今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國內疫情率先穩中向好,快速恢復生產搶抓機遇,我們利用這一契機,搶抓國際市場,拓展新興市場,實現了國內國際雙循環。」華海藥業企業文化部總監助理陳登說。

藥企因醫改政策發現新契機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相比國際市場帶來的間接影響,國內一系列的醫藥改革政策,對台州醫藥企業的影響更為直接。

相關數據顯示,受益於政策利好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原料生產國及出口國。

華海藥業利用出口原料藥,向產業鏈下遊高附加值的製劑領域延伸,現已形成原料藥+製劑垂直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並積極參加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目前來看,華海藥業表現出色,截至今年11月,華海藥業已有23個品種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12個品種中選前三輪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位列全國前列。

對於歸母淨利潤大幅增加的原因,陳登表示,隨著國家集中採購的推進,公司依託擴圍聯盟地區中選契機,產品市場覆蓋率得以提升,從而帶動國內製劑銷售大幅增加。

2018年開始推行的「4+7」帶量採購政策像是一塊多米諾骨牌,推倒了整個仿製藥行業的遊戲規則,作為上遊原料藥企,憑藉運營和成本優勢,台州醫藥企業在這波降價政策中凸顯其重要地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不可否認,國家集中採購給原料藥企業帶來了危與機。

海正藥業CEO李琰接受採訪時表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以量換價』後,對原料藥生產工藝、生產成本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於那些原料藥無法自產或生產成本較高的仿製藥企來說,原料藥生產外包會是一種趨勢;環保審核趨嚴,新建原料藥項目批文也將更加難拿。」

李琰認為,在這三者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對像海正藥業這樣有大產能、高生產工藝的原料藥企業會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責任編輯:丁楚蘭

相關焦點

  • 打政策強心針不可取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打政策強心針不可取  理論上說,市場不好是有利於調整的,但是市場還沒有不好到那個程度。」他認為,嚴格說來,中國汽車產業還不存在「產能過剩」,未來市場容納量將增至3500萬輛,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當前的形勢還沒有到需要救市的時候。「短期的救市措施,就如同強心針注射,只能暫時緩解市場壓力,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這種辦法並不可取。」他說。    趙航認為,汽車產業作為拉動GDP的引擎,今年的情況的確不是很樂觀。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生命健康是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前沿方向,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發展,提出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的目標,把生命健康作為推進浙江省「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重要支撐,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產業
  • 政策託底2000點 生物醫藥育牛股
    □本報記者 黃瑩穎   對於新「國九條」的推出,以及優先股政策的落實,私募人士表示,利好政策有助規避市場大幅下跌的風險,可望促使2000點成為重要底部。  旗隆投資董事總經理徐馨漫妮認為,從長期來看,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被激活和私募大力發展的背景下,股市整體或穩中有升。
  • 蘇州加快構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
    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是蘇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蘇州前瞻布局,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紅利政策,精準聚焦新藥創製、高端醫療器械和前沿生物技術等方向,致力於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藥物研發處於醫藥製造產業鏈的中遊,對醫藥全產業鏈產生決定性影響,其發展狀況關乎整個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先進的算法和機器學習模仿人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包含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有機器視覺、指紋識別、自動程序設計和圖像理解等。
  • 創業邦《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發布: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生物藥領域是最易出現重磅產品的領域,而生物藥則是當前全球名副其實的最暢銷的醫藥產品。國內生物藥行業發展方興未艾,新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斷湧現。生物藥市場規模增長強勁,年複合增長率達20%以上,生物藥行業從發展初期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基因編輯和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帶來的革命性改變,為生物醫藥產業的長足發展帶來了新動能。值此之際,創業邦研究中心推出《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
  • 張晉元:疫情後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等健康行業有較大利好
    張晉元:疫情後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等健康行業有較大利好 2020年12月02日 15:28 來源:鳳凰網房產 鳳凰網房產訊:12月1日-4日,「錨定」2020第八屆鳳凰網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開啟,300
  • 政策利好不斷 精準醫療時代來臨:持續關注概念標的
    業內認為,未來精準醫療將會持續有事件性或政策性刺激,是成長性確定且投資熱度不減的主題板塊。  測序技術取得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佔山與美國馬裡蘭大學博士葉承曦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合作團隊正式發布了一款代號為sparc的軟體。
  • 生物醫藥業績強勁 未來有機會趕超國際水平
    【中國製藥網 編輯視點】近年來,隨著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醫藥生物行業迎來發展良機。筆者獲悉,截至3月8日,滬深兩市已有24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度業績報告。其中,已披露2016年報多的行業是醫藥生物,達到24家。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醫藥生物板塊業績表現十分搶眼。
  • 洞察|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
    近年來,南京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努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根據2020年8月發布的《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未來南京將推動「醫藥、醫療、醫工、醫信、醫養、醫體」等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城。
  • 植物提取物標準促行業規範發展 政策和行業標準利好行業發展
    目前,可應用的領域有藥品、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具有剛性需求的特點。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日益追求健康、綠色、無公害食品,植物提取物產業深受醫藥界、食品界的青睞,發展之勢如火如荼。  從目前全球植物提取物應用結構分布情況來看,營養保健食品已經成為植物提取物的最大需求市場,其次為植物藥製劑及化妝品。
  • 再迎政策利好,可降解塑料概念持續走強,關注龍頭企業
    來源:一財網可降解塑料概念再迎利好消息。利好政策頻出,可降解塑料概念迎發展機遇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
  • 政策紅利加持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政策紅利加持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費可減支8.5元錢,並節約100元的搶救費。正因為此,我國衛生工作策略正在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在預防上特別是健康管理上下功夫。  「我國已進入大健康時代。」
  •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不斷擴大 國家加大生命科學領域投入
    近幾年,生命科學的發展使得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相結合,產生了新的領域:生物醫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加速了生物技術在製藥領域的應用和新藥的研發。在中國,製藥行業正處於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目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 歌禮製藥:助力開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紀元
    該系列報導聚焦杭州生物醫藥、航空製造、集成電路等新製造業計劃的核心產業,對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探訪,配合視頻+文字的報導形式,挖掘企業背後的故事,展現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領域的探索、發現和成果,也試圖呈現如何將重點產業鏈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脈的杭州路徑。今天第9期報導,讓我們聚焦生物醫藥產業,聚焦歌禮製藥。
  • 易方達中證生物科技主題ETF 掘金醫藥未來
    回顧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醫藥主題備受市場資金關注與追捧,板塊整體回報也十分出色,年內漲幅超過52%,大幅領先其他行業板塊。  實際上,過去幾十年裡,由於持續穩定的高盈利水平,醫療板塊在全球主要股市如美股、日本股市中也一直表現優異,被認為是長期的黃金配置板塊,年化收益率都較為穩定。
  • 醫藥產業鏈板塊集體走強魯抗醫藥、萊茵生物等個股...
    渤海證券指出,年底前醫藥行業各項政策頻出,包括創新藥的降價、第二批帶量採購的開展和醫療器械編碼等,投資者對政策的高關注度壓制了醫藥行業的熱情。結合當下認為,仿製藥行情已經較為充分的呈現了市場預期,大浪淘沙下具備產品集群效應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或將出現價值窪地,建議投資者逢低配置,中長期來看,順應政策走勢且具有基本面支撐的醫藥核心資產依然是市場追逐的熱點。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市場規模...
    從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專利申請數量與公開數量來看,整體申請數量不高,2019年僅為17件。總體上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技術活躍度還相對較低。可見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在海洋生物醫藥技術方面亟待突破。
  • 政策變革加速洗牌 醫藥生物行業增長的邏輯還在嗎?
    高德納(Gartner)諮詢公司提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將新科技的成熟演變分為科技誕生的促動期、過高期望的峰值、泡沫化的底谷期、穩步爬升的光明期、實質生產的高峰期5個階段。將該理論對應到行業發展,中國醫藥行業經過前期的高速增長,或將迎來規範發展的拐點。 政策影響幾何?
  • 第五屆醫藥創投大會: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生物醫藥轉型升級的關鍵機會期
    來源:時刻頭條深度聚焦產業政策、全球醫藥研發趨勢和投融資動向,全面探討全球醫藥創新發展趨勢,共商生物醫藥投資合作新發展。2020年9月27日,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以下稱「創投大會」)於蘇州工業園區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