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發布: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2020-11-24 創業邦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最暢銷的10個藥物中,有8個是生物藥;其中,阿達木單抗連續8年位居榜首,2019年銷售額近200億美元。生物藥領域是最易出現重磅產品的領域,而生物藥則是當前全球名副其實的最暢銷的醫藥產品。

國內生物藥行業發展方興未艾,新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斷湧現。生物藥市場規模增長強勁,年複合增長率達20%以上,生物藥行業從發展初期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基因編輯和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帶來的革命性改變,為生物醫藥產業的長足發展帶來了新動能。值此之際,創業邦研究中心推出《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

報告中通過對比國內和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的分析,旨在梳理國內生物藥發展的現狀;希望通過對抗體藥物、細胞治療及疫苗等細分領域的介紹,以企對生物藥行業的發展趨勢有進一步的認識。

報告部分精彩內容如下:

Part.1、生物藥概述

生物藥是指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按照註冊分類,藥品可分為化學藥、生物藥和中藥;生物藥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及毒副作用小的特點。

國內生物藥行業發展滯後於全球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增長空間。在過去幾年內,國內生物藥市場以數倍於全球生物藥市場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有望於2023年達到6,400億元以上。

生物藥行業景氣度高漲,一二級資本市場均受捧。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到2020年8月30日止,在二級資本市場上,醫藥生物行業中的生物製品和醫療器械二級子行業漲幅居前,均在90%以上,投資受捧。在VC/PE創投市場,2020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領域融資數量和金額,在各行業中均排名靠前。其中,生物技術與製藥細分領域吸金明顯,融資金額佔比達一半以上。

Part.2、生物藥註冊申請受理情況

2019年首個國產生物類似物-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物(復宏漢霖)獲批上市,國產生物類似物研究取得了快速的進展,與此同時,中國生物藥行業也正在從發展初期邁入快速發展期。

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實施優先審評制度以來,藥品的審評審批速度得以加快。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有21款生物製劑獲批上市,而且,NMPA首次批准了抗體藥物偶聯物-恩美曲妥珠單抗(羅氏)上市。

Part.3、重要細分領域

生物藥領域廣闊,包含抗體藥物、細胞因子、疫苗、血液製品、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藥物等;其中,抗體藥物被譽為生物藥領域的「明珠」。抗體藥物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Fc融合蛋白、抗體片段及多克隆抗體等。

自單克隆雜交瘤技術發明以來,經過40多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對單抗藥物的研究、製備和應用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如今單抗藥物在治療腫瘤、免疫性疾病等領域已取得重大進展,市場規模有望快速發展。

單克隆抗體按照免疫原性的高低可以劃分為鼠源抗體、人鼠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和全人源化抗體等四類,具體如下:

2017年,在兩款CAR-T產品Yescarta及Kymriah獲批上市後,全球CAR-T市場由2017年的約1,300萬美元增至2019年的約7.34億美元,預期於2024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7億美元。

雖然國內目前尚未有獲批准的CAR-T產品,但由於預計即將推出新產品,國內的CAR-T市場預期將於2021年增長至人民幣6億元。此外,由於癌症患者數量上升及居民經濟負擔能力提升,國內CAR-T市場預期將於2026年達100億元規模。

Part.4、發展趨勢展望

醫療健康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和高回報的特徵,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生物創新藥研發尤其如此。儘管有各種利好政策和不斷加大的財政投入,面對日益多變的外部環境,生物藥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市場規模擴大。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居民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國內對生物藥的需求激增;加上政府對生物產業的大力支持,生物藥產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市場監管加強。國內生物藥行業起步較晚,法規監管還有待完善,在臨床前、臨床研究及生產領域等監管相對滯後。隨著監管機構審查審批逐漸變嚴,生物藥市場將會越來越規範化。

生物創新藥通過新靶點或新作用機制可以更有效的治療疾病,滿足尚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在多種利好條件下,生物藥行業有望邁入黃金髮展期,未來可期。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創新藥行業供需分析
    創新藥物強調化學結構新穎或新的治療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獻或專利中,均未見報導。隨著我國對智慧財產權現狀的逐步改善,創新藥物的研究將給企業帶來高額的收益。創新藥物研究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國家(2006-2020)的中長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專門有「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目的是創製一批對重大疾病具有較好治療作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藥物,降低對國外新藥的依賴。
  • 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醫藥行業呈現持續良好的發展趨勢,醫藥產業的地位逐漸提高。我國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支持政策,以支持本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未來,中國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 行研報告:抗體藥行業研究報告
    2016-2020 年國內單抗行業 CAGR 達 30%。據中投顧問預測:到 2020 年,我國單抗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0億元,2016-2020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0%,仍遠超 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的未來5年全球單抗產業9.84%的增速水平。
  • 重磅:創業邦2020年度中國最受創業者認可的風險投資機構榜單發布
    在中國這塊誕生了諸多科技創新奇蹟的土地上,放眼長周期,創投行業依舊擁有源源不斷的市場動能。醫療健康、新基建等科技創新高地已成為創投行業激烈競逐的角鬥場;科創板、新三板等市場板塊的深化改革讓基金退出有了更多的有效渠道;歷經20餘年磨鍊的中國創投機構,也早已告別野蠻成長期。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近年來在國家出臺的《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護航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我國生物製藥行業已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展與會有機互動,上下遊產業結合。通過多年努力,在將已有的展覽打造成國內外矚目的專業展覽的同時,還打造了兩個會議品牌。
  • 特稿|2020「藥明雙雄」挑大梁,2021生物科技方興未艾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看上去,似乎都在暗示2020年投資港股生物科技板塊會有不錯的投資收益。但從個股表現來看,投資港股生物科技並非穩賺不賠,跑贏恆指的概率也只有56%。從41家生物科技2020年全年漲跌幅表現來看(圖表1),包括中國再生醫學、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希諾生物-B、藥明康德、君實生物等在內的23家企業2020年全年漲跌幅是跑贏恒生指數漲跌幅,約佔總數的56%。
  • 《2020年中國功能性食品行業研究報告》重磅發布
    在"2030健康中國"系列國家戰略推動下,健康產業正在成為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長極,產業蓄勢待發,為更深入的了解大健康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新產品應用,食品夥伴網行業研究中心為大家帶來《2020年中國功能性食品行業研究報告》(2萬字+)   01目錄
  • 行業研究|盤點中國神經系統藥銷售TOP10
    剛過去的2020年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因此美柏將本月確定為「神經系統藥物主題研究月」,後續將為大家盤點國內及國外神經系統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CNS)藥物市場及投資機會。本期作為第一期先為大家分享「2019年中國神經系統TOP10藥物」。
  • 《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發布 產業智能化...
    央廣網1月6日廈門消息(記者呂葉松 吳婉瑜 方黎)《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6日在廈門發布。該書系統分析了中國未來媒體的年度進展、發展狀況、行業熱點及個別案例剖析,一方面總結了全國傳媒業前沿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行業管理和學術研究提供參考,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 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年1~**月份,合計中藥類、西藥類、醫療器械類的商品進口額同比增長12.65%,而出口額同比反增長4.97%。我國雖然有6500多家藥廠,但大部分藥企停留在大宗原料藥、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上。截至**國際上醫藥公司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平均水平在8%,而我國僅僅不到2%。
  • 2020年中國原料藥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天然化學藥按其來源,也可分為生物化學藥與植物化學藥兩大類。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發酵製得,屬於生物化學範疇。近年出現的多種半合成抗生素,則是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相結合的產品。原料藥中,有機合成藥的品種、產量及產值所佔比例最大,是化學製藥工業的主要支柱。原料藥質量好壞決定製劑質量的好壞,因此其質量標準要求很嚴,世界各國對於其廣泛應用的原料藥都制訂了嚴格的國家藥典標準和質量控制方法。
  • 2020年中國基因晶片發展前景研究 起步階段未來潛力可期
    但總體來看,由於基因晶片技術屬於體外診斷前沿技術,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產業化程度較低,生產成本較高,價格相對昂貴,影響了產品的普及速度,未來基因檢測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政策方面,2017年我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打造一批優勢生物技術和產品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促進產業升級,逐漸向高端方向發展。
  • 全球與中國生物可吸收支架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全球與中國生物可吸收支架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是生物可吸收支架領域最專業和最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  生物可吸收支架行業研究報告首先介紹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背景情況,包括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定義、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生物可吸收支架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最新動態分析等。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過去的兩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可再生能源發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總體仍是增長的勢頭。**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繼續增長,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5.6億千瓦(含水電),增加了8.3%,新增發電容量佔全球發電新增容量的56%。含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佔全球發電總量的22.1%。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競爭格局  我國在生物質能領域均有所涉獵,但發展狀況不均衡:在我國,居民生活沼氣是比較成熟的領域,但沼氣的開發利用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主要是南方地區的農村市場,地域性不懼優勢;秸稈生物質發電也是起步相對較早的領域,但是由於原材料收集難度大,企業盈利能力一般;生物乙醇在「十五」期間出現過一段時期狂熱期,但不適合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的國情;而其他領域均處在起步階段。
  • 中國林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林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1年版)顯示,林業產業不僅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漿、林化產品、木本糧油、食用菌、花卉、藥材、森林旅遊服務等在內的大量物質和非物質產品,而且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解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社會就業機會等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中國信通院發布《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
    近年來,量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全球各主要國家在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規劃布局和投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科研探索和技術創新保持活躍,代表性研究成果和應用探索進展亮點紛呈、前景可期,在前沿科技領域和信息通信行業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
  • 創新藥專題報告之吸入製劑行業深度研究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吸入製劑是仿製壁壘極高的化學藥,研發、審批和生產過程中壁壘極高。 國產企業如何突破仿製壁壘,哪一類品種或企業有望在國內藥企崛起的大潮 中享受到紅利,給投資價值的判斷帶來障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站在 行業中觀的角度對吸入製劑進行了全景透析,對重磅品種進行了市場空間測 算。
  •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 明年醫藥製造業固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韓靜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展望篇:嚴控費、降藥價,創新藥、優質仿製藥將脫穎而出》(下稱《報告》),《報告》展望,2019年醫藥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上升。
  • 《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發布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攝影記者 田超)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 今天上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開幕式上,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